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三国志之大白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在何白领着貂婵、罗培、韩荣、耶荀等八人前往洛阳的奴隶市场挑选婢奴时,蔡邕乘坐的牛车终于来到了位于皇宫一侧的大将军府了。大将军何进正在府中会客,闻知蔡邕前来,顿时大喜过望,领着大将军府中的客人一道,前来迎接蔡邕。
蔡邕抬头视之,除何进之外,多是雒阳城中的大臣名儒,如卢植、袁绍、孔融、郑泰、何颙、张津、曹操、荀攸、逢纪、陈琳等辈,林林种种的知名与不知名儒生不下七、八十人。蔡邕见了又惊又喜,不知今日是如大好日子,竟有如此之多的大臣名儒前来迎接自已,真是感动莫明啊,于是慌忙的上前拜见。
众人相互作礼之后,又力邀蔡邕入府一叙,蔡邕这才想起自已今日前来的目地。于是转而拜见大将军何进,拱手说道:“前日有大将军使者征辟在下为官,然而在下年岁已高,近来更觉身体衰落,精力难以为济。因此今日特意前来拜谢大将军征召之恩德,请恕在下不能应召,还望大将军海涵。”
何进望着眼前黑黑瘦瘦,身体疲弱的蔡邕,心知这是实情,非是蔡邕拒召邀名,于是叹息道:“伯喈先生智谋深远,忠直义气,吾不能得先生的辅助,是吾何遂高之大失也。还请先生能够在雒阳多停留些时日,好让吾能够时时请教。”
蔡邕拜道:“多谢大将军的体谅,蔡邕敢不从命。”
何进又大笑道:“适才我辈皆在议论一封奏书,各人各持已见,议论纷纷。吾素知伯喈先生博学多才,见闻极广,既然恰巧到来,不妨入府共议。”
“奏书?!!!”蔡邕心头一动,莫不是……蔡邕立即欣然从命,随何进及大臣名儒一起入得大将军府。众人在入府之后,也不以官次名爵排位,只以才学与声望排座。以蔡邕之才学声望,当与大儒卢植对列,比袁绍、孔融、郑泰等更前,一左一右坐于何进两旁。
何进拱手问道:“伯喈先生,这两、三日间市井流传有议郎何白何天明之《防治天灾疏》,上疏总共有治害之法数十条,文字数万言。不知伯喈先生是否有所听闻?”
蔡邕点点头道:“老朽略有耳闻,大至是防疫、抗旱、泄涝、治蝗、预震、兴建义仓及安置流民、缓解地产兼并八事。”
何进叹道:“安置流民、缓解兼并之疏倒还颇有见地,但是兵凶战危,非君子所欢者。另前汉武帝时,为击匈奴,花费无数,却所得甚少,更使得全国四境从百岁丰饶至贫困凋零。可见好战者必亡,古人诚不欺我。兴建义仓之议,如今大汉四境战火纷飞,钱粮两缺,哪里有余钱去建义仓,此议虽好,但却不合实际。至于其他数条……”
何进摇头说道:“光和元年时,伯喈先生曾上奏陛下,全国灾异变故之发生原因,乃是妇人、宦官干预政事,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之故。若依何天明奏书所说,灾异可以防治,无关天子与朝臣的德行,如此,岂不是我辈有欺君罔上之嫌……”
蔡邕的脑中不竟有雷轰之声炸响,何进之后的言语一句也未听清了。昨日蔡邕请何白前往蔡氏旧府一叙,目地只是想了解何白上疏中所说之事的具体细节,是抱有一种学习未知的态度,却从来没想过那简单的奏书之中,还有这样深沉恶意的解读法。
是何白有意而为之?不,蔡邕自问看人不差,何白虽然有些小心机,但总体而言心胸坦荡,是一个忠义为国为民的好官员。上疏之初,何白也许也未细想此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许只是简单的想将自家先辈所总结的各种防灾办法传告天下,让世人不再受到灾害之祸了。
是了,这些办法早就总结了,却始终不得流传天下。不是何氏先辈不作为,定是被各州各郡的儒生们所阻挠,反认为其是妖言祸众之言,就与太平道的张角一般。难怪何白会通过出仕,上奏朝庭来让这些方法得到整个天下人的肯定。
蔡邕黑瘦的老脸上长眉紧皱,思绪良多,直到何进再三的催问,一侧的郑泰拉了拉蔡邕的衣袖,蔡邕这才清醒了过来。见众人皆望向自已,忙拱手一圈致歉,说道:“老朽方才听闻此疏之后,只觉心中混乱不已,与老朽毕生所学大相违背,这……不知列位大德是如何作想的?”
何进轻敲额头,揉了揉眉心后,说道:“此疏自昨日时起,诸位名儒大德便聚于本府商讨。各人各持已见,议论纷纷。到今日时,共有三种解见,正要请伯喈先生附议一方,或提出不同的解见来。”
蔡邕拱手道:“愿闻其详。”
何进说道:“以孔文举、郑公业、张子云、陈孔璋等人之见解,何天明妄议天意,诽谤儒者宗,为大逆不道之奸邪小人,当禀明陛下速斩之,以正天下视听。以袁本初、何伯求、逢元图之见解,无论此疏是否真假,都需以妄议天意之罪将之流放边塞,待朝中奸邪尽去,再议何天明之疏的真伪。以卢子干、曹孟德、荀公达等人之见解,当召何天明至大将军府问对,如若问对确实,当支持何天明之疏,使之通传天下,让大汉日后少得灾异... -->>
就在何白领着貂婵、罗培、韩荣、耶荀等八人前往洛阳的奴隶市场挑选婢奴时,蔡邕乘坐的牛车终于来到了位于皇宫一侧的大将军府了。大将军何进正在府中会客,闻知蔡邕前来,顿时大喜过望,领着大将军府中的客人一道,前来迎接蔡邕。
蔡邕抬头视之,除何进之外,多是雒阳城中的大臣名儒,如卢植、袁绍、孔融、郑泰、何颙、张津、曹操、荀攸、逢纪、陈琳等辈,林林种种的知名与不知名儒生不下七、八十人。蔡邕见了又惊又喜,不知今日是如大好日子,竟有如此之多的大臣名儒前来迎接自已,真是感动莫明啊,于是慌忙的上前拜见。
众人相互作礼之后,又力邀蔡邕入府一叙,蔡邕这才想起自已今日前来的目地。于是转而拜见大将军何进,拱手说道:“前日有大将军使者征辟在下为官,然而在下年岁已高,近来更觉身体衰落,精力难以为济。因此今日特意前来拜谢大将军征召之恩德,请恕在下不能应召,还望大将军海涵。”
何进望着眼前黑黑瘦瘦,身体疲弱的蔡邕,心知这是实情,非是蔡邕拒召邀名,于是叹息道:“伯喈先生智谋深远,忠直义气,吾不能得先生的辅助,是吾何遂高之大失也。还请先生能够在雒阳多停留些时日,好让吾能够时时请教。”
蔡邕拜道:“多谢大将军的体谅,蔡邕敢不从命。”
何进又大笑道:“适才我辈皆在议论一封奏书,各人各持已见,议论纷纷。吾素知伯喈先生博学多才,见闻极广,既然恰巧到来,不妨入府共议。”
“奏书?!!!”蔡邕心头一动,莫不是……蔡邕立即欣然从命,随何进及大臣名儒一起入得大将军府。众人在入府之后,也不以官次名爵排位,只以才学与声望排座。以蔡邕之才学声望,当与大儒卢植对列,比袁绍、孔融、郑泰等更前,一左一右坐于何进两旁。
何进拱手问道:“伯喈先生,这两、三日间市井流传有议郎何白何天明之《防治天灾疏》,上疏总共有治害之法数十条,文字数万言。不知伯喈先生是否有所听闻?”
蔡邕点点头道:“老朽略有耳闻,大至是防疫、抗旱、泄涝、治蝗、预震、兴建义仓及安置流民、缓解地产兼并八事。”
何进叹道:“安置流民、缓解兼并之疏倒还颇有见地,但是兵凶战危,非君子所欢者。另前汉武帝时,为击匈奴,花费无数,却所得甚少,更使得全国四境从百岁丰饶至贫困凋零。可见好战者必亡,古人诚不欺我。兴建义仓之议,如今大汉四境战火纷飞,钱粮两缺,哪里有余钱去建义仓,此议虽好,但却不合实际。至于其他数条……”
何进摇头说道:“光和元年时,伯喈先生曾上奏陛下,全国灾异变故之发生原因,乃是妇人、宦官干预政事,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之故。若依何天明奏书所说,灾异可以防治,无关天子与朝臣的德行,如此,岂不是我辈有欺君罔上之嫌……”
蔡邕的脑中不竟有雷轰之声炸响,何进之后的言语一句也未听清了。昨日蔡邕请何白前往蔡氏旧府一叙,目地只是想了解何白上疏中所说之事的具体细节,是抱有一种学习未知的态度,却从来没想过那简单的奏书之中,还有这样深沉恶意的解读法。
是何白有意而为之?不,蔡邕自问看人不差,何白虽然有些小心机,但总体而言心胸坦荡,是一个忠义为国为民的好官员。上疏之初,何白也许也未细想此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许只是简单的想将自家先辈所总结的各种防灾办法传告天下,让世人不再受到灾害之祸了。
是了,这些办法早就总结了,却始终不得流传天下。不是何氏先辈不作为,定是被各州各郡的儒生们所阻挠,反认为其是妖言祸众之言,就与太平道的张角一般。难怪何白会通过出仕,上奏朝庭来让这些方法得到整个天下人的肯定。
蔡邕黑瘦的老脸上长眉紧皱,思绪良多,直到何进再三的催问,一侧的郑泰拉了拉蔡邕的衣袖,蔡邕这才清醒了过来。见众人皆望向自已,忙拱手一圈致歉,说道:“老朽方才听闻此疏之后,只觉心中混乱不已,与老朽毕生所学大相违背,这……不知列位大德是如何作想的?”
何进轻敲额头,揉了揉眉心后,说道:“此疏自昨日时起,诸位名儒大德便聚于本府商讨。各人各持已见,议论纷纷。到今日时,共有三种解见,正要请伯喈先生附议一方,或提出不同的解见来。”
蔡邕拱手道:“愿闻其详。”
何进说道:“以孔文举、郑公业、张子云、陈孔璋等人之见解,何天明妄议天意,诽谤儒者宗,为大逆不道之奸邪小人,当禀明陛下速斩之,以正天下视听。以袁本初、何伯求、逢元图之见解,无论此疏是否真假,都需以妄议天意之罪将之流放边塞,待朝中奸邪尽去,再议何天明之疏的真伪。以卢子干、曹孟德、荀公达等人之见解,当召何天明至大将军府问对,如若问对确实,当支持何天明之疏,使之通传天下,让大汉日后少得灾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