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帝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周延公有些阴险的暗示下,苏晖第一次发现做善事原来是一件很让人满足的事情。看着在自己一手张罗下搭建起来的简易粥棚,还有端着稀粥吸溜吸溜喝粥的灾民们脸上幸福满足的表情,苏晖甚至在这一刻觉得自己就是个下凡的菩萨,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灾民们很容易满足,虽然每人每天只要有两碗稀粥果腹足矣,对于已经饿的走不动路的他们来说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并且听钦差周大人说粥棚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到时候不管是回自己的老家还是留在平安县,都会由官府提供粮食种子和农具。这个消息就更让人振奋了,北汉现在多的就是荒地,只要有种子有农具,再赶上好时节,一年就能翻身。
周大人还说明年的赋税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下调一半,虽然不是全免,但是这已经是北汉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善政了。百姓们如何能不高兴?他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若是还能略有盈余他们就能高兴的睡不着觉,种地种的就是一个踏实,没人会奢求靠土里刨食大富大贵。
三百守备军,不,是二百九十几名守备军士兵和县衙里的差役们都被苏晖组织起来,在县城西北的空地上开始搭建简易的住房。不要求十分的结实厚重,只要能遮风挡雨就好。只要挨过了这个能冻死人的冬天,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地一解冻,草苗在黄-色的土地上顽强的挣扎出星星点点绿色的时候,灾民们的希望就来了。
今年冬天的这场大雪对旱情的缓解来说有很大的作用,只要春天来之前再下一场雪,明年开春撒下去的种子过不了几天秧苗就能齐刷刷的从土里钻出来。喝着热乎的稀粥,每个人都开始憧憬明年的好日子快点来临。
周延公知道的是自北汉立国初期,在册的百姓一共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而到了嘉丰元年孝帝登基的时候,在册的居民还剩下不足二十万户。二十年的时间,百姓们非但没有繁衍的更多,反而减少了四分之一。而他不知道的是,若是没有刘凌这些年镇守边关,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到了现在北汉只剩下三万五千户。
即便是这样,减少了七万多户居民的北汉已经遍地的荒地,杂草成了大地上的主旋律。而居民的减少更是造成了北汉现在已经无兵可征的窘迫局面,能参军的适龄男人们基本上都在军队里了。北汉建国二十年来军队中的士兵还有一大半是建国初期就已经参军的,从乾佑十五年往后基本上再也没有新兵入伍。
这次大周入侵之战的后遗症就是,北汉的军队数量减少了近三万,坛州玉州应州几个州府加在一起才勉强招收了不足一万五千新兵,大部分还都是老人和孩子。即便是这样,百姓们参军的目的也无非是能求得一顿饱饭吃。
照这样下去,即便忠王领兵再有才能,只怕十年之后他也要面对无兵可带的窘迫境地。周延公庆幸的是,自己不但遇到了一个有识人之明的刘凌,更遇到一位知人善用的明主。他相信只要孝帝陛下和忠王两个人尽心尽力,再加上多一些自己这样的为官者,北汉用不了六七年就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周延公没有去驿馆休息,而是直接到了平安县的县衙大堂。让苏晖把平安县平日里的文件拿出来,然后如实的汇报一下平安县这两年的真实情况。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周延公手里,苏晖回答的还算中规中矩没有多少谎话,只不过在饿死多少百姓这样的问题上打了些马虎眼,少报了七成的人数。
这些账本,文案之类的东西苏晖已经荒废很久了,看到这些年的文件居然还能勉强凑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数年不过问政务的苏晖,实在想不到自己那个上不了台面的师爷居然还能执着的帮他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这让他心里有点小感动,打算着回去之后将叫谢焕然的师爷工钱再加两成。那个穷酸文人据说还是江南谢家的人,只是怎么看他都没有点名门望族的风范。在苏晖眼里,江南王家,谢家,那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户,随便出来一个人都是人中龙凤的望族,谢焕然,这个人怎么看都不想是世家走出来的人。
不过这个人能力很强,虽然自己不怎么待见他,但是为了让县衙基本上维持下去,这些年还真是多亏谢焕然的默默无闻了。
而以苏晖的本事,安定两千多灾民绝对是痴人说梦。若是没有谢焕然,只怕他早就露出马脚来了。可是周延公是什么人?本自以为表现不错的苏晖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废物而已。经过自己的观察,周延公发现苏晖手下那个斯斯文文的师爷到是个人才。
因为苏晖的贪得无厌和一毛不拔,平安县粮仓中的存粮还算充足。这些粮食供应本地灾民坚持到明年开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需要... -->>
在周延公有些阴险的暗示下,苏晖第一次发现做善事原来是一件很让人满足的事情。看着在自己一手张罗下搭建起来的简易粥棚,还有端着稀粥吸溜吸溜喝粥的灾民们脸上幸福满足的表情,苏晖甚至在这一刻觉得自己就是个下凡的菩萨,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灾民们很容易满足,虽然每人每天只要有两碗稀粥果腹足矣,对于已经饿的走不动路的他们来说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并且听钦差周大人说粥棚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到时候不管是回自己的老家还是留在平安县,都会由官府提供粮食种子和农具。这个消息就更让人振奋了,北汉现在多的就是荒地,只要有种子有农具,再赶上好时节,一年就能翻身。
周大人还说明年的赋税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下调一半,虽然不是全免,但是这已经是北汉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善政了。百姓们如何能不高兴?他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若是还能略有盈余他们就能高兴的睡不着觉,种地种的就是一个踏实,没人会奢求靠土里刨食大富大贵。
三百守备军,不,是二百九十几名守备军士兵和县衙里的差役们都被苏晖组织起来,在县城西北的空地上开始搭建简易的住房。不要求十分的结实厚重,只要能遮风挡雨就好。只要挨过了这个能冻死人的冬天,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地一解冻,草苗在黄-色的土地上顽强的挣扎出星星点点绿色的时候,灾民们的希望就来了。
今年冬天的这场大雪对旱情的缓解来说有很大的作用,只要春天来之前再下一场雪,明年开春撒下去的种子过不了几天秧苗就能齐刷刷的从土里钻出来。喝着热乎的稀粥,每个人都开始憧憬明年的好日子快点来临。
周延公知道的是自北汉立国初期,在册的百姓一共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而到了嘉丰元年孝帝登基的时候,在册的居民还剩下不足二十万户。二十年的时间,百姓们非但没有繁衍的更多,反而减少了四分之一。而他不知道的是,若是没有刘凌这些年镇守边关,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到了现在北汉只剩下三万五千户。
即便是这样,减少了七万多户居民的北汉已经遍地的荒地,杂草成了大地上的主旋律。而居民的减少更是造成了北汉现在已经无兵可征的窘迫局面,能参军的适龄男人们基本上都在军队里了。北汉建国二十年来军队中的士兵还有一大半是建国初期就已经参军的,从乾佑十五年往后基本上再也没有新兵入伍。
这次大周入侵之战的后遗症就是,北汉的军队数量减少了近三万,坛州玉州应州几个州府加在一起才勉强招收了不足一万五千新兵,大部分还都是老人和孩子。即便是这样,百姓们参军的目的也无非是能求得一顿饱饭吃。
照这样下去,即便忠王领兵再有才能,只怕十年之后他也要面对无兵可带的窘迫境地。周延公庆幸的是,自己不但遇到了一个有识人之明的刘凌,更遇到一位知人善用的明主。他相信只要孝帝陛下和忠王两个人尽心尽力,再加上多一些自己这样的为官者,北汉用不了六七年就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周延公没有去驿馆休息,而是直接到了平安县的县衙大堂。让苏晖把平安县平日里的文件拿出来,然后如实的汇报一下平安县这两年的真实情况。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周延公手里,苏晖回答的还算中规中矩没有多少谎话,只不过在饿死多少百姓这样的问题上打了些马虎眼,少报了七成的人数。
这些账本,文案之类的东西苏晖已经荒废很久了,看到这些年的文件居然还能勉强凑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数年不过问政务的苏晖,实在想不到自己那个上不了台面的师爷居然还能执着的帮他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这让他心里有点小感动,打算着回去之后将叫谢焕然的师爷工钱再加两成。那个穷酸文人据说还是江南谢家的人,只是怎么看他都没有点名门望族的风范。在苏晖眼里,江南王家,谢家,那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户,随便出来一个人都是人中龙凤的望族,谢焕然,这个人怎么看都不想是世家走出来的人。
不过这个人能力很强,虽然自己不怎么待见他,但是为了让县衙基本上维持下去,这些年还真是多亏谢焕然的默默无闻了。
而以苏晖的本事,安定两千多灾民绝对是痴人说梦。若是没有谢焕然,只怕他早就露出马脚来了。可是周延公是什么人?本自以为表现不错的苏晖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废物而已。经过自己的观察,周延公发现苏晖手下那个斯斯文文的师爷到是个人才。
因为苏晖的贪得无厌和一毛不拔,平安县粮仓中的存粮还算充足。这些粮食供应本地灾民坚持到明年开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需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