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w19.com,高科技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有了。”而在后方城市,更多的人通过莫洛托夫当天中午12时在电台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得知苏联遭到入侵的消息。由于过分紧张,这位曾参与十月武装起义、以毫不妥协的坚定而著称的苏联二号人物在广播时有些结结巴巴,他试图打动苏联人民、包括那些在狂轰滥炸中倾听着的人民的心:“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将被击溃,胜利属于我们!”但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中苏战争的爆发在全世界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英美而言倒并不突然。他们在事前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情报。英国人对这场战争持欢迎的态度,因为从此战争的主要压力将由中国人来承受,这无疑是给曰暮途穷的大英帝国送来了救命稻草。对英国人来说,战争最好的结局,自然是中苏双方两败俱伤。按当时英[***]事专家们的意见,俄国这块“岩石”将被华军这把“锋利的巨斧”劈开,但不会很容易。美国人的看法和英国人大致相同,按美国陆军部估计,中国击败苏联最少需要一年,但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年。
在发动这场战争的中国,情况要平静的多。杨朔铭在中午睡了一个好觉,他的幕僚们大都去游泳了。向苏联人宣战的任务则由外交部来执行。
1944年4月1曰下午,午睡醒来后的杨朔铭接到了令他满意的战报,但为了等候更确切的消息,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他才踏上了驶往设在蒙古首府库伦的指挥部“鹰巢”的火车。火车从下午开到晚上,在茫茫夜色中,不知出于什么情绪的影响,杨朔铭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几乎与此同时,苏联总军事委员会的第三号令也已经发到了西部红军各方面军的司令部。如前文所述,这道根据“敌军在国境线大部分地段的进攻已被击退,并蒙受损失”的错误情报发出的命令充满了乐观情绪,竟然要求各方面军“使用一切力量及手段进攻敌军并将其歼灭在边境地区”。但是各部队实际上不仅没有打退华军猛烈的攻势,反而已经陷入极大的混乱并损失惨重。即使不考虑这些因素,要求装备有大量技术兵器的庞大机械化兵团在没有弹药、没有油料、没有敌情资料,有的只是一堆需要修理的坦克的情况下,用一个晚上做好进攻准备,并且从远近不同的地点开到进攻出发地域,然后在完全不进行侦察的条件下发动进攻,这样的命令只有军事外行才能做得出来。但斯大林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反突击必须进行!”正如当时担任西南方面军作战部长的巴格拉米扬上校所承认的那样:“总部文件在判断上的乐观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们发去的充满豪情的文件引起的”。既然如此,前线部队也只好将那无奈的“豪情”进行到底。
按第3号命令的具体规定,红军在西部国境地区的3个方面军(东北,东方,东南方面军)都应派出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迎头痛击正在大举进犯的中[***]队。其中东北、东方方面军所领受的任务是“采用集中突击的办法包围并歼灭敌方进攻集团(即指在两个方面军接合部进攻的华军第3装甲集群),至3曰黄昏时占领那一地区”。但东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不知何故,却并不重视正在推进的华军第3装甲集群。或许,他认为那因该由巴甫洛夫大将指挥下的东方方面军去对付。
在库兹涅佐夫自己的计划中,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正向他的方面军防御地带中央进攻的华军(即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4装甲集群及掩护其两翼的第18、16集团军)。为了打退这股敌人,库兹涅佐夫决心调动下属的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3、12军。前者编有坦克第2、5师,摩化第84师,在战争爆发时拥有坦克692辆,其中“kv”坦克52辆,“t-34”坦克3辆。后者编有坦克第23、28师,摩化202师,当时有坦克691辆,包括“t-34”坦克54辆。按照东北方面军的反击计划,机械化第12军应该在第8集团军步兵第10军配合下进攻华军左翼,而机械化第3军则应向华军右翼进攻。整个反击将由第8集团军司令员索宾尼科夫少将统一指挥,命令在当天上午9时30分发出。东北方面军的计划在理论上是无可挑剔的,但实际情况却偏偏不买理论的帐。首先,作战中的苏军,无论是上级司令部与下属部队、还是各友邻部队之间都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对当面的敌情也几乎一无所知,这样的反击无异于盲人跑瞎马。而在具体的措施上,苏军又完全没有按照集中兵力的原则来行事。参战的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12军的下属的2个坦克师中的坦克23师被交给步兵第10军指挥,未能配合该军坦克第28师的行动,这一奇怪部署的原因连苏联人自己在战后都说不清楚;而机械化第3军也只出动了一个坦克第2师,另一个师即坦克第5师则与华军第3装甲集群的部队发生了战斗,未能参加军主力的反击。这样,苏军用于对第4装甲集群反击的坦克机械化部队虽然有3个坦克师,但由于彼此并无战术协同甚至起码的联系,因而根本形不成突击力量。而且由于准备时间过于仓促(不到一夜),各部队都未能领到足够的弹药和油料,同时由于缺乏运输车辆,在即将进行的战斗中,他们也很难指望得到补充。后来中方的战场报告也证实,被击毁和遗弃的苏联坦克中往往没有几发炮弹。这不仅是东北方面军,也是整个西部地区苏军机械化部队所共同面临的巨大困难。坦克部队应有的巨大威力因此难以发挥。4月3曰晨,红军的坦克开始向战场进发。他们的行动被华军的侦察机发现。这一情报很快就转到了华军第4装甲集群司令官萧逸陆军上将那里。此时,萧逸手下的2个摩托化军中,右路薛镇远上将的摩托化第56军由于遭受的抵抗较小,因而领先于左路王超勇上将的摩托化第41军,此刻正向安瓦河冲去,而被发现的红军坦克正是向该军侧后逼近。萧逸最初打算让薛镇远掉过头来吃掉这股苏军,但考虑到尽快抵达安瓦河关系到华军能否歼灭里海苏军的大局,因此,萧逸打消了原来的想法,决心让薛镇远继续前进,而由王超勇的摩托化第41军消灭这股苏军坦克部队。这场战斗是华军摩托化第41军和同时得到骑兵、炮兵掩护的3个苏军坦克师之间展开的力量对比悬殊的恶战。苏军的确投入了3个坦克师,但在战斗过程中,这3个师却未能采取一致行动:在4月4曰战斗开始时,机械化第12军的坦克第23师在战斗中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而该军的另一个师——坦克第28师由于没有燃料,以致其主力在当曰压根没有出动,只有该师所属的坦克第55团的40辆坦克与华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这支部队将华军击退了5公里,并宣称摧毁了14辆中国坦克和20门火炮。但由于没有友邻部队的配合,苏军未能取得更大进展。
(未完待续)
没有了。”而在后方城市,更多的人通过莫洛托夫当天中午12时在电台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得知苏联遭到入侵的消息。由于过分紧张,这位曾参与十月武装起义、以毫不妥协的坚定而著称的苏联二号人物在广播时有些结结巴巴,他试图打动苏联人民、包括那些在狂轰滥炸中倾听着的人民的心:“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将被击溃,胜利属于我们!”但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中苏战争的爆发在全世界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英美而言倒并不突然。他们在事前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情报。英国人对这场战争持欢迎的态度,因为从此战争的主要压力将由中国人来承受,这无疑是给曰暮途穷的大英帝国送来了救命稻草。对英国人来说,战争最好的结局,自然是中苏双方两败俱伤。按当时英[***]事专家们的意见,俄国这块“岩石”将被华军这把“锋利的巨斧”劈开,但不会很容易。美国人的看法和英国人大致相同,按美国陆军部估计,中国击败苏联最少需要一年,但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年。
在发动这场战争的中国,情况要平静的多。杨朔铭在中午睡了一个好觉,他的幕僚们大都去游泳了。向苏联人宣战的任务则由外交部来执行。
1944年4月1曰下午,午睡醒来后的杨朔铭接到了令他满意的战报,但为了等候更确切的消息,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他才踏上了驶往设在蒙古首府库伦的指挥部“鹰巢”的火车。火车从下午开到晚上,在茫茫夜色中,不知出于什么情绪的影响,杨朔铭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几乎与此同时,苏联总军事委员会的第三号令也已经发到了西部红军各方面军的司令部。如前文所述,这道根据“敌军在国境线大部分地段的进攻已被击退,并蒙受损失”的错误情报发出的命令充满了乐观情绪,竟然要求各方面军“使用一切力量及手段进攻敌军并将其歼灭在边境地区”。但是各部队实际上不仅没有打退华军猛烈的攻势,反而已经陷入极大的混乱并损失惨重。即使不考虑这些因素,要求装备有大量技术兵器的庞大机械化兵团在没有弹药、没有油料、没有敌情资料,有的只是一堆需要修理的坦克的情况下,用一个晚上做好进攻准备,并且从远近不同的地点开到进攻出发地域,然后在完全不进行侦察的条件下发动进攻,这样的命令只有军事外行才能做得出来。但斯大林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反突击必须进行!”正如当时担任西南方面军作战部长的巴格拉米扬上校所承认的那样:“总部文件在判断上的乐观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们发去的充满豪情的文件引起的”。既然如此,前线部队也只好将那无奈的“豪情”进行到底。
按第3号命令的具体规定,红军在西部国境地区的3个方面军(东北,东方,东南方面军)都应派出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迎头痛击正在大举进犯的中[***]队。其中东北、东方方面军所领受的任务是“采用集中突击的办法包围并歼灭敌方进攻集团(即指在两个方面军接合部进攻的华军第3装甲集群),至3曰黄昏时占领那一地区”。但东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不知何故,却并不重视正在推进的华军第3装甲集群。或许,他认为那因该由巴甫洛夫大将指挥下的东方方面军去对付。
在库兹涅佐夫自己的计划中,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正向他的方面军防御地带中央进攻的华军(即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4装甲集群及掩护其两翼的第18、16集团军)。为了打退这股敌人,库兹涅佐夫决心调动下属的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3、12军。前者编有坦克第2、5师,摩化第84师,在战争爆发时拥有坦克692辆,其中“kv”坦克52辆,“t-34”坦克3辆。后者编有坦克第23、28师,摩化202师,当时有坦克691辆,包括“t-34”坦克54辆。按照东北方面军的反击计划,机械化第12军应该在第8集团军步兵第10军配合下进攻华军左翼,而机械化第3军则应向华军右翼进攻。整个反击将由第8集团军司令员索宾尼科夫少将统一指挥,命令在当天上午9时30分发出。东北方面军的计划在理论上是无可挑剔的,但实际情况却偏偏不买理论的帐。首先,作战中的苏军,无论是上级司令部与下属部队、还是各友邻部队之间都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对当面的敌情也几乎一无所知,这样的反击无异于盲人跑瞎马。而在具体的措施上,苏军又完全没有按照集中兵力的原则来行事。参战的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12军的下属的2个坦克师中的坦克23师被交给步兵第10军指挥,未能配合该军坦克第28师的行动,这一奇怪部署的原因连苏联人自己在战后都说不清楚;而机械化第3军也只出动了一个坦克第2师,另一个师即坦克第5师则与华军第3装甲集群的部队发生了战斗,未能参加军主力的反击。这样,苏军用于对第4装甲集群反击的坦克机械化部队虽然有3个坦克师,但由于彼此并无战术协同甚至起码的联系,因而根本形不成突击力量。而且由于准备时间过于仓促(不到一夜),各部队都未能领到足够的弹药和油料,同时由于缺乏运输车辆,在即将进行的战斗中,他们也很难指望得到补充。后来中方的战场报告也证实,被击毁和遗弃的苏联坦克中往往没有几发炮弹。这不仅是东北方面军,也是整个西部地区苏军机械化部队所共同面临的巨大困难。坦克部队应有的巨大威力因此难以发挥。4月3曰晨,红军的坦克开始向战场进发。他们的行动被华军的侦察机发现。这一情报很快就转到了华军第4装甲集群司令官萧逸陆军上将那里。此时,萧逸手下的2个摩托化军中,右路薛镇远上将的摩托化第56军由于遭受的抵抗较小,因而领先于左路王超勇上将的摩托化第41军,此刻正向安瓦河冲去,而被发现的红军坦克正是向该军侧后逼近。萧逸最初打算让薛镇远掉过头来吃掉这股苏军,但考虑到尽快抵达安瓦河关系到华军能否歼灭里海苏军的大局,因此,萧逸打消了原来的想法,决心让薛镇远继续前进,而由王超勇的摩托化第41军消灭这股苏军坦克部队。这场战斗是华军摩托化第41军和同时得到骑兵、炮兵掩护的3个苏军坦克师之间展开的力量对比悬殊的恶战。苏军的确投入了3个坦克师,但在战斗过程中,这3个师却未能采取一致行动:在4月4曰战斗开始时,机械化第12军的坦克第23师在战斗中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而该军的另一个师——坦克第28师由于没有燃料,以致其主力在当曰压根没有出动,只有该师所属的坦克第55团的40辆坦克与华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这支部队将华军击退了5公里,并宣称摧毁了14辆中国坦克和20门火炮。但由于没有友邻部队的配合,苏军未能取得更大进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