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张居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进秩一级,荫一子。除张居正坚决辞掉外,吕调阳与张四维都已上表谢恩实际领受。这次进秩,吕调阳由从一品晋升为正一品,张四维由正二品晋升为从一品,两人各有一个儿子获得恩荫。按朝廷规矩,正一品官员的恩荫,其子可授正六品的尚宝司卿,从一品和二品官员,其子则只能授予正八品的内阁中书舍人之职。除此之外,吏、兵、户、工四衙门的堂官获得的赏赐与内阁辅臣一模一样。四部之中,王国光早就是从一品,现晋秩一级变成了正一品,余下三位堂官都由正二品变成了从一品。万历皇帝登极六年,如此大规模的加官晋秩,这还是第一次,可谓是吉庆连来皆大欢喜。现在,如果将辽东大捷定为杀降冒功,则所有的加官晋秩都必须取消,这可是大明开国以来都没有发生过的惊天动地的丑闻。
王国光顿觉心口堵得慌,他也忘了喝醋,强咽一口唾沫,问道:“叔大,你的意思是要将辽东大捷重新作出结论?”
张居正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显得痛苦。
王国光端起那把镶金的紫砂壶,送到嘴边又忽然放下,抬眼看了看张居正。张居正也正在看他,四目相对灼然如电。王国光苦笑一下,言道:
“叔大,咱在想,高拱一个风烛残年之人,临死前,为何要同你谈辽东大捷的事。”
“这个不难理解,”张居正答道,“高拱虽然去职离京,可是他人在江湖心存魏阙,没有一天不关注朝廷大事。”
“这个咱不否认,”王国光终于想起来咕噜了一口老陈醋,抹了抹嘴言道,“但咱认为,高拱在此事上用了心计。”
“用何心计?”张居正一愣。
王国光问道:“你想想,因辽东大捷而加官晋秩的,都是些什么人?”
“什么人?不都是当事官员吗?”
“当事官员不假,”王国光提高嗓门儿加重语气,提醒说,“更重要的,这些人都是你的政友!”
“啊?”
“你与高拱共事多年,他太了解你了。他知道你要廓清政治整饬吏治。你的眼里容不得沙子,碰到有悖于朝廷的事,你一定会追查到底。”
“对呀,这难道有错吗?”
“就因为没有错,才看出高拱的高明。”
“汝观,你的话,我怎么越听越糊涂。”
“糊涂糊涂,这叫当局者迷,”王国光长叹一声,索性捅穿了说,“叔大,想你上任之初,接下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再加上满朝都是高拱的党羽,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人出来掣肘。从胡椒苏木折俸到京察,到后来的驿递改革子粒田征税等等,所有这些举措,虽然主意是你拿的,但将它们付诸实施的是谁呢?不都是在辽东大捷中得了一点儿好处的这些官员吗?”
王国光说着说着竟霍地站起身,手拽着银腰带在朝房里急速地踱起步来。
张居正从来没有见到王国光如此激动过,对这位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政友,他不愿有一丝半点儿的伤害。而且他内心也承认,王国光说的都是事实。为了这次谈话,他作了充分的考虑,但事到头来,他仍不免感到为难。他想替自己辩解,刚开口喊了一句:“汝观……”
不容他往下说,王国光伸手拦住了他,气咻咻地说道:“正是这些得了一点儿好处的官员,六年来不避利害不计险阻,掖着脑袋跟着你披荆斩棘共创新政。吕调阳虽然生性懦弱,但在大政方略上,从来都与你协调一致,还有张四维,你叫他往东他绝不往西。六部堂官,个个都与你同心同德。再说辽东总兵李成梁,这位李大帅,同蓟州总兵戚继光成掎角之势拱卫京师。六年来边境绥靖虏患绝迹,两位大帅功不可没。外人都道这两位大帅是你深为器重的军事奇才,你如今要拿李大帅开刀,要让所有追随你的干臣良吏脸上无光,这岂不是自毁长城,做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吗!”
“骂得好!”王国光话音一落,张居正立忙拊掌言道,“汝观,听了半天我才明白,你是说高拱使了反间计?”
“是啊,生姜还是老的辣!”王国光耷拉着脸,恳切地劝道,“叔大,你千万不要上了他的圈套。”
“高拱如今已在九泉之下,骂他何益?”张居正面对老朋友劈头盖脸砸来的牢骚话,尽量和缓地回答,“不管高拱出于何种动机说出他的疑惑,但事有可疑之处,就一定要查,查出问题来,就一定要纠正。”
“叔大……”
“你先别说,你说了这么多,不谷已明白了你的心思,你现在听听我的想法。”张居正一收脸上尴尬的笑容,盯着王国光,两道眉棱耸得高高的,侃侃言道,“你点的这些人,的确都连着万历新政,都是整饬吏治开创新局的功臣,他们与我张居正,是骨头连皮的关系,于皇上,都是股肱之臣,这一点假不了,也没有人否认。”
“你记住这一点就好。”王国光悻悻插话。
“不谷岂但记住,我是心中藏之,何日忘之。”张居正不愠不火,眼波深沉,“但是,汝观啊,我也提醒你,不要忘记了你我年轻时立下的理想。那时候,你在户部当主事,我在翰林院里当编修,都还只是个下等官吏。当时的宰辅是严嵩,他利欲熏心,挟威权以自重,大肆卖官鬻爵。各衙门当道大臣,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禄秩,几乎有一多半趋炎附势,与之同流合污,以致黑白颠倒,政事窳败。有一次,记得是个大雪天,你我凑在一块儿喝闷酒,议论政事心情败坏,然后是你提议,我俩一道顶着蝴蝶般的大雪片子跑到香山脚下,寻找那一座早已破烂不堪的钟馗庙。对着泥胎剥落的钟馗塑像,我俩焚香祷告,期望这位打鬼英雄再次君临人间,以扫除政坛妖氛,还我清明吏治。汝观,你还记得这件事吗?”
“……记得,”王国光脸上肌肉痉挛了一下,若有所思地回道,“听说那座钟馗庙年久失修,早就垮掉了。”
“人间的鬼太多,钟馗受此冷落,也是理属当然。”张居正一番感叹,又语重心长地讲下去,“汝观兄,现在你我两人,一为宅揆,一为冢宰,按常理已是天下文官之首。身居要位,尤当谨慎。天底下有多少官员,有多少百姓,就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如果我们又做师公又做鬼,遇到这种天大的丑闻,想的不是去揭露,去纠正,而是千方百计遮掩起来,岂不堕落到跟严嵩一模一样?你难道保证没有年轻官吏像你我当年一样,也跑去钟馗庙长歌当哭,骂我们昏庸无道,采用卑劣手法,窃取朝廷的禄秩?”
“这……”王国光仿佛被人踹了一个窝心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讷讷言道,“咱是想屎不臭,何必挑起来臭。”
“老兄此言差矣,你听我跟你讲一个故事。”张居正说着稍一敛神,接着言道,“北宋庆历年间,主管进奏院的集贤校理苏舜钦与本衙属官中秋聚会,还请了欧阳修、梅尧臣等一帮名士参加。聚会的费用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将衙门过时的文纸卖掉,不足部分由苏舜钦贴补。当时京城汴梁,存在着革新与守旧两股势力,苏舜钦的岳父杜衍担任枢密使,也就是宰相。两个副枢密使,一个是范仲淹,一个是富弼,三人共理朝政,都是改革派的领袖。守旧的反对派一直想把这帮改革官员赶下政坛逐出京城,可是总也找不到机会。这一下他们从苏舜钦身上找到了缺口。须知北宋吏治极严,私卖作废文纸得来的钱只能充公,若用来私人打牙祭,便是触犯国法。反对派的骨干人物御史大夫王拱辰、刘元瑜等立刻给宋仁宗上本弹奏此事,请求严惩。仁宗皇帝架不住反对派的轮番劾奏,加之对苏舜钦狂放的文人习气一直心怀不满,于是下令将苏舜钦撤职投入诏狱,枷掠严讯。过了两个月结案,判苏舜钦监守自盗,减死一等科刑,被贬到苏州为民,永不许再回京城。参加那次宴会的十几位名士几乎全都是改革派,也全部被贬出京,就连杜衍、范仲淹和富弼三人也受到株连,降职外调。一时间,守旧派卷土重来弹冠相庆,用他们的话说,改革派被‘一网打尽,京城中名士一时俱空’!就这么一件小事,使杜衍、范仲淹、富弼三人倡导的改革毁于一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汝观啊,历史的教训我们不可不吸取。”
“这就是我决心揭露辽东大捷一事真相的缘由。”张居正到此时才亮出底牌。
张居正讲述的这一则历史故事在王国光心中引起了震撼。他问道: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不是这时候写下的?”
“是的,《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话‘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记述的就是这件事。一场改革失败,倒是留下了两篇好文章,一篇是方才讲到的《岳阳楼记》,另一篇是客死苏州的苏舜钦写的《沧浪亭记》,本都是柄国大臣,最后沦落为一介文士,岂不悲哉!”
“因小失大,可见官场残酷。”
“这就是我决心揭露辽东大捷一事真相的缘由。”张居正到此时才亮出底牌,“一连六年的改革,我们得罪了多少势豪大户?这些人无时不在虎视眈眈伺机反扑。辽东大捷这样大的事,终究要露馅,你想想,纸怎么能包住火呢?与其让他们揪住这件事把我们一窝端,倒不如我们自己纠正,不给反对者以任何可乘之机。”
听了这一番剖析,王国光终于明白了张居正的良苦用心。他不禁为自己刚才的冒失顶撞而懊悔,讪讪一笑言道:
“叔大兄,听你这一说,咱倒是想通了。但是,处理这件事,牵涉的人太多。咱还要提醒你,千万不要治好一只眼睛,又戳瞎另一只眼睛。”
张居正点点头,他为王国光的态度转变而高兴,处理辽东大捷一案是要处分人的,如果吏部尚书不配合,则简直无法进行。他为老朋友的深明大义而感动,于是开玩笑说:
“我今天来已是做了准备,要让你这只山西骡子踢几脚。”
“你放心,该踢的时候,咱绝不留情。”
“你踢不着我!”
“你甭吹。”
“不是吹,你没听到京城里传了两句顺口溜,‘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是骂我的话。既是九头鸟,不等你山西骡子尥蹄儿,我早就拍翅儿飞走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玩笑话,朝房里传出爽朗的笑声。
进秩一级,荫一子。除张居正坚决辞掉外,吕调阳与张四维都已上表谢恩实际领受。这次进秩,吕调阳由从一品晋升为正一品,张四维由正二品晋升为从一品,两人各有一个儿子获得恩荫。按朝廷规矩,正一品官员的恩荫,其子可授正六品的尚宝司卿,从一品和二品官员,其子则只能授予正八品的内阁中书舍人之职。除此之外,吏、兵、户、工四衙门的堂官获得的赏赐与内阁辅臣一模一样。四部之中,王国光早就是从一品,现晋秩一级变成了正一品,余下三位堂官都由正二品变成了从一品。万历皇帝登极六年,如此大规模的加官晋秩,这还是第一次,可谓是吉庆连来皆大欢喜。现在,如果将辽东大捷定为杀降冒功,则所有的加官晋秩都必须取消,这可是大明开国以来都没有发生过的惊天动地的丑闻。
王国光顿觉心口堵得慌,他也忘了喝醋,强咽一口唾沫,问道:“叔大,你的意思是要将辽东大捷重新作出结论?”
张居正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显得痛苦。
王国光端起那把镶金的紫砂壶,送到嘴边又忽然放下,抬眼看了看张居正。张居正也正在看他,四目相对灼然如电。王国光苦笑一下,言道:
“叔大,咱在想,高拱一个风烛残年之人,临死前,为何要同你谈辽东大捷的事。”
“这个不难理解,”张居正答道,“高拱虽然去职离京,可是他人在江湖心存魏阙,没有一天不关注朝廷大事。”
“这个咱不否认,”王国光终于想起来咕噜了一口老陈醋,抹了抹嘴言道,“但咱认为,高拱在此事上用了心计。”
“用何心计?”张居正一愣。
王国光问道:“你想想,因辽东大捷而加官晋秩的,都是些什么人?”
“什么人?不都是当事官员吗?”
“当事官员不假,”王国光提高嗓门儿加重语气,提醒说,“更重要的,这些人都是你的政友!”
“啊?”
“你与高拱共事多年,他太了解你了。他知道你要廓清政治整饬吏治。你的眼里容不得沙子,碰到有悖于朝廷的事,你一定会追查到底。”
“对呀,这难道有错吗?”
“就因为没有错,才看出高拱的高明。”
“汝观,你的话,我怎么越听越糊涂。”
“糊涂糊涂,这叫当局者迷,”王国光长叹一声,索性捅穿了说,“叔大,想你上任之初,接下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再加上满朝都是高拱的党羽,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人出来掣肘。从胡椒苏木折俸到京察,到后来的驿递改革子粒田征税等等,所有这些举措,虽然主意是你拿的,但将它们付诸实施的是谁呢?不都是在辽东大捷中得了一点儿好处的这些官员吗?”
王国光说着说着竟霍地站起身,手拽着银腰带在朝房里急速地踱起步来。
张居正从来没有见到王国光如此激动过,对这位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政友,他不愿有一丝半点儿的伤害。而且他内心也承认,王国光说的都是事实。为了这次谈话,他作了充分的考虑,但事到头来,他仍不免感到为难。他想替自己辩解,刚开口喊了一句:“汝观……”
不容他往下说,王国光伸手拦住了他,气咻咻地说道:“正是这些得了一点儿好处的官员,六年来不避利害不计险阻,掖着脑袋跟着你披荆斩棘共创新政。吕调阳虽然生性懦弱,但在大政方略上,从来都与你协调一致,还有张四维,你叫他往东他绝不往西。六部堂官,个个都与你同心同德。再说辽东总兵李成梁,这位李大帅,同蓟州总兵戚继光成掎角之势拱卫京师。六年来边境绥靖虏患绝迹,两位大帅功不可没。外人都道这两位大帅是你深为器重的军事奇才,你如今要拿李大帅开刀,要让所有追随你的干臣良吏脸上无光,这岂不是自毁长城,做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吗!”
“骂得好!”王国光话音一落,张居正立忙拊掌言道,“汝观,听了半天我才明白,你是说高拱使了反间计?”
“是啊,生姜还是老的辣!”王国光耷拉着脸,恳切地劝道,“叔大,你千万不要上了他的圈套。”
“高拱如今已在九泉之下,骂他何益?”张居正面对老朋友劈头盖脸砸来的牢骚话,尽量和缓地回答,“不管高拱出于何种动机说出他的疑惑,但事有可疑之处,就一定要查,查出问题来,就一定要纠正。”
“叔大……”
“你先别说,你说了这么多,不谷已明白了你的心思,你现在听听我的想法。”张居正一收脸上尴尬的笑容,盯着王国光,两道眉棱耸得高高的,侃侃言道,“你点的这些人,的确都连着万历新政,都是整饬吏治开创新局的功臣,他们与我张居正,是骨头连皮的关系,于皇上,都是股肱之臣,这一点假不了,也没有人否认。”
“你记住这一点就好。”王国光悻悻插话。
“不谷岂但记住,我是心中藏之,何日忘之。”张居正不愠不火,眼波深沉,“但是,汝观啊,我也提醒你,不要忘记了你我年轻时立下的理想。那时候,你在户部当主事,我在翰林院里当编修,都还只是个下等官吏。当时的宰辅是严嵩,他利欲熏心,挟威权以自重,大肆卖官鬻爵。各衙门当道大臣,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禄秩,几乎有一多半趋炎附势,与之同流合污,以致黑白颠倒,政事窳败。有一次,记得是个大雪天,你我凑在一块儿喝闷酒,议论政事心情败坏,然后是你提议,我俩一道顶着蝴蝶般的大雪片子跑到香山脚下,寻找那一座早已破烂不堪的钟馗庙。对着泥胎剥落的钟馗塑像,我俩焚香祷告,期望这位打鬼英雄再次君临人间,以扫除政坛妖氛,还我清明吏治。汝观,你还记得这件事吗?”
“……记得,”王国光脸上肌肉痉挛了一下,若有所思地回道,“听说那座钟馗庙年久失修,早就垮掉了。”
“人间的鬼太多,钟馗受此冷落,也是理属当然。”张居正一番感叹,又语重心长地讲下去,“汝观兄,现在你我两人,一为宅揆,一为冢宰,按常理已是天下文官之首。身居要位,尤当谨慎。天底下有多少官员,有多少百姓,就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如果我们又做师公又做鬼,遇到这种天大的丑闻,想的不是去揭露,去纠正,而是千方百计遮掩起来,岂不堕落到跟严嵩一模一样?你难道保证没有年轻官吏像你我当年一样,也跑去钟馗庙长歌当哭,骂我们昏庸无道,采用卑劣手法,窃取朝廷的禄秩?”
“这……”王国光仿佛被人踹了一个窝心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讷讷言道,“咱是想屎不臭,何必挑起来臭。”
“老兄此言差矣,你听我跟你讲一个故事。”张居正说着稍一敛神,接着言道,“北宋庆历年间,主管进奏院的集贤校理苏舜钦与本衙属官中秋聚会,还请了欧阳修、梅尧臣等一帮名士参加。聚会的费用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将衙门过时的文纸卖掉,不足部分由苏舜钦贴补。当时京城汴梁,存在着革新与守旧两股势力,苏舜钦的岳父杜衍担任枢密使,也就是宰相。两个副枢密使,一个是范仲淹,一个是富弼,三人共理朝政,都是改革派的领袖。守旧的反对派一直想把这帮改革官员赶下政坛逐出京城,可是总也找不到机会。这一下他们从苏舜钦身上找到了缺口。须知北宋吏治极严,私卖作废文纸得来的钱只能充公,若用来私人打牙祭,便是触犯国法。反对派的骨干人物御史大夫王拱辰、刘元瑜等立刻给宋仁宗上本弹奏此事,请求严惩。仁宗皇帝架不住反对派的轮番劾奏,加之对苏舜钦狂放的文人习气一直心怀不满,于是下令将苏舜钦撤职投入诏狱,枷掠严讯。过了两个月结案,判苏舜钦监守自盗,减死一等科刑,被贬到苏州为民,永不许再回京城。参加那次宴会的十几位名士几乎全都是改革派,也全部被贬出京,就连杜衍、范仲淹和富弼三人也受到株连,降职外调。一时间,守旧派卷土重来弹冠相庆,用他们的话说,改革派被‘一网打尽,京城中名士一时俱空’!就这么一件小事,使杜衍、范仲淹、富弼三人倡导的改革毁于一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汝观啊,历史的教训我们不可不吸取。”
“这就是我决心揭露辽东大捷一事真相的缘由。”张居正到此时才亮出底牌。
张居正讲述的这一则历史故事在王国光心中引起了震撼。他问道: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不是这时候写下的?”
“是的,《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话‘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记述的就是这件事。一场改革失败,倒是留下了两篇好文章,一篇是方才讲到的《岳阳楼记》,另一篇是客死苏州的苏舜钦写的《沧浪亭记》,本都是柄国大臣,最后沦落为一介文士,岂不悲哉!”
“因小失大,可见官场残酷。”
“这就是我决心揭露辽东大捷一事真相的缘由。”张居正到此时才亮出底牌,“一连六年的改革,我们得罪了多少势豪大户?这些人无时不在虎视眈眈伺机反扑。辽东大捷这样大的事,终究要露馅,你想想,纸怎么能包住火呢?与其让他们揪住这件事把我们一窝端,倒不如我们自己纠正,不给反对者以任何可乘之机。”
听了这一番剖析,王国光终于明白了张居正的良苦用心。他不禁为自己刚才的冒失顶撞而懊悔,讪讪一笑言道:
“叔大兄,听你这一说,咱倒是想通了。但是,处理这件事,牵涉的人太多。咱还要提醒你,千万不要治好一只眼睛,又戳瞎另一只眼睛。”
张居正点点头,他为王国光的态度转变而高兴,处理辽东大捷一案是要处分人的,如果吏部尚书不配合,则简直无法进行。他为老朋友的深明大义而感动,于是开玩笑说:
“我今天来已是做了准备,要让你这只山西骡子踢几脚。”
“你放心,该踢的时候,咱绝不留情。”
“你踢不着我!”
“你甭吹。”
“不是吹,你没听到京城里传了两句顺口溜,‘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是骂我的话。既是九头鸟,不等你山西骡子尥蹄儿,我早就拍翅儿飞走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玩笑话,朝房里传出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