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w19.com,古董局中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爱华看着我,似笑非笑:“你一定在想,钟爱华这个该死的家伙,只是简单地打了两通电话,就让我进退两难。你觉得这很容易?你错了!你知道这两个决定背后,需要多少背景调查、需要多少人脉、需要多少计算?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许大哥,现在你知道自己选择对抗的,是一个多么强大的组织了吧?你现在选择投降,还来得及,我的建议仍旧有……”
他话还没说完,忽然“哗啦”一声,一阵大雨从天而降,浇在了我们所有人头上。记者们猝不及防,纷纷尖叫起来。钟爱华本来精心抹弄的分头,被这片怪水浇得形象全无,一时间大为狼狈。我也比他好不了多少,也被浇了个精湿。我摸了摸头发,发现这不是雨水,黏糊糊的,还有种难闻的气味,沾在头发上很难弄掉。
众人纷纷抬头,看到夜色晴朗,星月清晰,一丝乌云都没有,都大惑不解。这时一个女生从博士楼的三层探出头来,不紧不慢地对下面说:“请你们不要在楼下大声喧哗。这次只是营养液,下次就泼浓硫酸了。”
我一抬头,看到戴海燕正俯瞰着我们,镜片后的眼睛略带怒意,怀里还抱着一个脸盆。钟爱华也发现泼水的是戴海燕,他眯起眼睛,用手把额前的水抹了抹,大声道:“海燕,真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戴海燕没搭理他,钟爱华伸开双臂,对那些记者道:“大家别在这里挤了,别扰乱学生和老师们休息,咱们出去慢慢聊,许愿老师已经现身,难道还怕他跑了不成嘛。”
他刻意为之的玩笑话让所有记者都笑起来,在我听来,却是一个威胁。我眉头紧皱,心想被这些狗仔队缠上,脱身怕是不容易了。就在这时,戴海燕又开口道:“许愿,你还不快上来睡觉?”
楼下一下子就安静了。钟爱华看——准确地说,是瞪——着我,露出一丝惊讶,再没了刚才的从容淡定。别说他,连我都傻在原地,那姑娘到底在说什么?
“你再不上来,以后就不要来了。”戴海燕扔下一句话,从窗台消失了。
我当机立断,拨开围在四周的记者们,朝博士楼走去。钟爱华思忖片刻,却没有出声阻拦。他站在原地,眼神闪动,一直目送着我进了楼。那些记者也没闲着,噼里啪啦闪光灯闪成一片。
我顺着楼梯一步步走上去,心中却忐忑不已。戴海燕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突然说那种话?而且还是当着记者的面。我估计,第二天各大报纸就会长篇累牍地报道什么打假英雄沉迷复旦香闺了。
我可没自恋到认为这姑娘突然对我发了花痴。
到了三楼戴海燕的寝室前,我敲了敲门,门开了。我看到她已经换了一身白底蓝格的睡衣,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在读。在她脚边是一个脸盆,里面散发着和我头发一样的异味。旁边还有几个倒空了的化学药剂瓶。
“盥洗室在走廊那边,你去把头洗洗吧。”戴海燕头也不抬地说道,又补充了一句,“这是培育植物用的营养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没毒。”
我端着脸盆走到走廊尽头。这里分成男厕和女厕,但外头的水龙头是共用的,旁边还有一台热水机。我拿盆接了点热水,放在水龙头下,简单地冲洗了一下。盥洗室里总是有人来来往往,都是住在这里的博士生和讲师,我一个外人显得分外扎眼。我洗好以后,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钻回到戴海燕的房间,关门那一刹那,感觉背后有好几道好奇的目光扫视过来。
戴海燕仍旧在低头看书。我从窗户往外看去,钟爱华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只有几个记者还在蹲守,不时抬起相机拍几张。我赶紧把窗户关上,拉上窗帘,然后觉得这样更暧昧了。
“你为什么要帮我?”我转过身来,局促不安地问道。
戴海燕淡淡道:“帮你?你误会了,我只是不喜欢吵闹罢了。”她把窗帘掀起一角,朝外面看了一眼,继续道,“我不知道楼下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也没兴趣知道。不过我若是不管,你是不是明天就来不了了?”
“呃……是的。”我承认。药不然被追捕,我也被曝光在媒体的视野里,行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这个人最讨厌话说一半,中途而废。你如果明天来不了,那么干脆今晚一次说完吧。”
我设想过好几个戴海燕帮我解围的动机,但实在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我问她:“你就不怕别人风言风语?”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似乎觉得这是个傻问题:“他们谈论我,与我何干?”
戴海燕把书合上,打了一个小小的呵欠:“我们快开始吧,别耽误我睡觉。等说完《清明上河图》的事,你去哪里,就跟我无关了。”
戴海燕是戴熙的嫡亲正房后人,只有她这里,才有可能知道戴熙关于《清明上河图》残本的线索。钟爱华机关算尽,废掉了我和药不然的行动力,却没算到戴海燕的古怪性格。所以现在我占据有利位置,而他只能站在楼下干着急。
只要戴海燕把戴熙的发现告诉我,让我搞清楚残卷的线索,就能抢回主动权,打乱百瑞莲的布置。
“好,好。”我坐回到那摞参考书上,把双手搁在膝盖上,双目平视,屏住呼吸,好似一个等待聆听教训的小孩子。戴海燕靠在沙发椅上,双手抱胸,睡衣下两条雪白的长腿伸得笔直,像是一只慵懒的波斯猫。外面的记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宿舍里竟是这么一番旖旎情景吧。
戴海燕开口道:“下午我证明的,是你在《清明上河图》流传版本上犯的愚蠢错误。现在我要说的是,你对这幅画本身,也根本没有什么了解。”
对她这种居高临下的论断,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此保持着沉默,等她继续说。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来个小测试吧。我来问你,《清明上河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清明指的是农历清明节,上河是指上坟。这幅画的主题,是北宋汴梁市民过清明节时的汴河盛景。”我回答。
“错,大错特错。”戴海燕摇摇头。
“哪里不对?”我一愣。这可不是我信口胡诌的,无论是历史书还是艺术史的书里,都是这么解释的。戴海燕怎么又说大错特错呢?
戴海燕俯身下去,从那堆借自图书馆的文史参考书里翻了一下,拣出一本《中国古典艺术精选》。这本书开本很大,印刷也很精致,戴海燕很快翻到《清明上河图》的一页,这里把长卷截成了四段,平行印成对开,虽然不及鉴定照片那么清楚,但细节都还能勉强看到,算是目前市面上最清晰的版本。
她把画卷转向我面前,用右手食指的指甲划在长卷的最右侧。我注意到,她指的位置,上画着五头驴子,每头驴背上驮着两篓木炭,正被人牵着朝汴梁城走去。
古人看画,从右向左,这位于卷右的一段场景,相当于《清明上河图》的序幕。
“这……有啥问题?”
“已经指得这么明显了,你还看不出?”戴海燕讥讽道,“农历清明,已是晚春时节,马上就是立夏。宋人冬季用炭取暖,夏天运炭进城去做什么?”
“不一定是取暖,也可能是烧火做饭嘛。”我谨慎地解释道。
“好,你再看这里。”
戴海燕的指头划向画卷中间,这里的汴河两岸已经相当繁华,商铺兴盛,其中有几处酒家,酒幌飘扬,宾客云集,隐约可见几樽酒瓮大缸,画面精致而细腻。戴海燕点了点其中几点,我看到有三处酒幌上可以分辨出“新酒”二字,这大概就和现在的广告一样,标榜自己是新品。
“新酒的意思,就是用新熟的粮食酿成。无论你酿酒的原料是高粱、小麦、糯米或是大米,清明节这些作物都还没成熟,哪来的新酒上市?”戴海燕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我一下子语塞了。这个姑娘不愧是学生物的,一般人都会从笔法、风格上来进行考证,她却独辟蹊径,从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提出疑问。
戴海燕没容我思考,又指向了画面上的第三处。这是画卷中的一座大拱桥,这桥叫作虹桥,没有桥墩,桥身圆拱如彩虹,是汴梁城外横跨汴河的一座木结构的桥。桥上熙熙攘攘,人车拥挤,桥两侧都是商贩,十分热闹。
“看到没有?那几个小摊贩的案上摆的是什么?”她问。
“切开一半的西瓜。”我回答。
“你说宋朝有没有大棚温室?能不能在清明节吃到西瓜?”戴海燕的目光锐利无比。
我彻底没话说了。这个分析的思路,真是匪夷所思。先前我也说了,书画鉴定最难的地方,在于艺术没有一定之规,大家从用墨、运笔、上色等方面去评论,一棵树你说画得呆板,我说画得飘逸,没法判断对错,只能比资历。而戴海燕这里列举出的质疑,全是非艺术性的客观事实,实打实的证据。
看来戴海燕果然从戴熙那得到了不少资料,这种考证手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那您说,清明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放弃辩解。
“画上的不是春景,而是秋景。而‘清明’二字,就是盛世清明之意,是张择端为了吹捧宋徽宗的统治而起的名字。现在不也一样么?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等等等等,都是套话罢了。”
“那上河呢?”
“那就更简单了。汴河是自西京洛口分水,从西南方向的西水门进入城区,过旧郑门、州桥,最后从东水门流出,继续向东而去。它横穿整个宋代京城,等于是御用之河,尊称为上河。”
我闭上眼睛消化了一阵,复又问道:“姑且认为你说的是对的,‘清明’与‘上河’二字可以这么解释,但跟残本有什么关系?”
“关系非常大。”戴海燕的声音一直保持着平淡,但却不容置疑。“你看这卷子的左边。”
这是《清明上河图》的结尾部分,这里画的是一个十字路口,行人车马簇拥其中,四角的店铺里也都热闹非凡。再往左一点点,景物戛然而止,变成空白处,全是历代收藏者的题跋和印章。
“你不觉得,张择端选择截在这里,显得很突兀么?左侧边缘处的街道只画了一半,就连店前树木,都只画了半个树冠。这根本不像是画完了,更像是被截取走了一段。”
“不过这个只是猜测而已吧?”我胆怯地问道,生怕自己的问题又很蠢。
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你要证据是吧?张择端画的是汴京东南城角,以汴河为线索,绘出汴京城郊到城内的沿岸景物。他为的是表现盛世清明之景,那么汴京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标,是绝对不应该遗漏的。”
“什么?开封府?大相国寺?”我对宋代历史不熟,只知道这些评书里耳熟能详的地名。
“金明池。”戴海燕的指头点在《清明上河图》的左侧空白处。
金明池我知道,那是个周长九里三十步,是个方形的水池,位置恰好在汴梁西南角的西水门外,汴河南岸。这个地方,可以演练皇家水军,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还允许百姓进入游览,观看水戏,还经常举办赛船夺标比赛,是汴梁一处特别热闹的地方,大体相当于现在的首体和工体。
就算没专门研究过的人,在《水浒传》《杨家将》《薛刚反唐》《包公案》之类的评书里,也没少听过金明池的名字。我忽然想起来了,张择端还有另外一幅作品传世,名字就叫《金明池争标图》。可见他对金明池,应该也是有很深研究的。
戴海燕道:“金明池是显示朝廷军威的重要政治场所,也是汴梁百姓的娱乐场所,就在汴河边上。张择端要表现清明盛世,画的又是城郊汴河景色,却把金明池这么重要的建筑漏掉了,这岂非咄咄怪事?你去画一幅北京十里长街,会把王府井漏掉吗?”
我神色一动:“你的意思是,这幅《清明上河图》确实被人截走了一段,失去的那段上面画的是金明池和西水门的盛景?”
“我不光知道残本上画的是什么,而且还知道这残本到底有多长。”戴海燕略带得意地说道。
“这都能知道?”我吓了一跳。难道说,戴熙亲自写的那幅字帖,最后竟落在戴海燕的手里?不然她怎么会知道得如此详细?
戴海燕道:“这是分析的结果。《清明上河图》在被严嵩得到之前,还曾被明代一位名人收藏,此人名叫李东阳,还留下两段题跋。这个你该知道吧?”我点点头,她说的没错。我在研究鉴定照片的时候,仔细地对照过历代题跋和印章,其中就包括李东阳的笔迹。李东阳是弘治和正德两朝的名臣,也是一位收藏大家。
“他题的什么字,你还记得吗?”
我摇摇头,我只关心印迹和版本之间的关联,对内容只是一掠而过,没留意过。反正那些题跋无非是品评画工、鉴赏价值,顺便吹捧一下自己。
戴海燕道:“所以说你蠢。李东阳的其中一段题跋,里面可是有一句关键的话,叫作‘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我皱着眉头努力回忆了一下,好像确实有这么一段,但具体数字我就记不清了。
戴海燕掏出一个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一通:“明代的尺,合现在是0.32米。长二丈有奇,咱们取二点三丈。这么算下来,李东阳收藏这幅画的时候,它的长度应该是7.36米。”
一听这数字,我猛然站了起来,面色大变。现在《清明上河图》的长度,只有5.28米,差了李东阳所说的版本足足有2.08米!也就是说,这幅名作被人盗割了足足将近三分之一!我可没想到这片残本能有这么长。
戴海燕又道:“按照《清明上河图》的比例尺来推算,把这2.08米换算成汴梁城的真实距离,恰好是金明池到西水门这一段的长度。”
随着戴海燕的解说,结论变得很清楚了。《清明上河图》本来向左还有两米多长的画卷,画的是金明池至城门的场景。明代李东阳收藏的时候,尚还能看到全本,但随后等到了嘉靖年间,王世贞看到的时候,已经是不全的了。在正德到嘉靖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这幅杰作被人割成了两片。
我一下子联想起来,宋徽宗本该有一个题名和双龙小印,但现在的版本上是没有的,据说也是被人盗割,说不定就是这次浩劫中遗失的。如此看来,这个残本不光是有分辨真伪的作用,单是它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就已经相当惊人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啊!还有宋徽宗的亲笔题名!
而张择端自己的题名,肯定不会离宋徽宗太远,恐怕也是在那残片上被一并割走了。
戴熙这个发现,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激动地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圈,想让自己的脑子冷静下来。戴海燕则在一旁冷眼旁观,似乎刚刚谈论的只是一件平常的事。
我忽然停下脚步,发现一个关键问题。戴熙十分完美地证明了《清明上河图》存在残本。但残本在哪里呢?如果我找不到这个东西,就算完美证明,也没有任何意义。
想到这里,我又对戴海燕道:“戴熙除了考证出残本的长度和内容以外,有没有提到它的下落?”
戴海燕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你在说什么?”
“戴熙啊,你先祖。不是他最早发现《清明上河图》是不完整的么?”
听到这句话,戴海燕笑意一敛,两条腿蜷起来:“你以为我今天跟你说的,都是我从戴熙那里得来的?”
“呃……不是吗?”
戴海燕冷笑着站起来:“为什么这世界上这么多自以为是的蠢材?我告诉你,我是戴熙的直系后代没错,但他关于《清明上河图》残本的事,我知道的,也只有戴以恒留下的那段记录而已,其他的一概不知。”
我大为奇怪:“那你讲的这些发现,是从哪里听来的?”
戴海燕下巴一抬:“你的用词,暴露出你根本从内心怀有陈腐的成见。你觉得女人就没男人聪明?你觉得今人无法超越古人?告诉你吧,这些东西,都是我在高中自己研究出来的。”
我的震惊程度,不比听到《清明上河图》还有残本时小。一个女高中生,居然就能研究这么深的东西,这只能用天才来形容了。戴鹤轩确实提醒过我,说她家学渊源,可我没想到居然能耐到了这地步。
“你高中时怎么想起来研究这东西?”
戴海燕道:“高中的课程,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很悠闲,就决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我偶尔翻到戴以恒的笔记,发现了戴熙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言论。我开始试图找到他写的字帖,但是家里根本找不到。于是我决定自己把这个谜解开,就用了一个学期搜集资料,一个学期考证,你今天听到的,就是我花了一年时间挖掘出的真相。”
“既然如此,为什么你没有公开发表呢?”我很奇怪,她高中应该是八十年代中,可我之前可从来没听过书画界有关于这个的任何谈论。
戴海燕耸耸肩,一脸不屑:“公开有什么意义。我那时候只是个高中生,根本没人会把我当回事。你们那个圈子,就像是动物园里的猴山,不让外人进,自己人也是论资排辈。他们看的是名字,是资历,而不是内容。我投过几家杂志,也联系过学界的专家,可惜全是石沉大海。我开始很郁闷,然后就想通了。文科没有什么真理,全都是论资排辈罢了!那些东西不够精确,无法量化,只凭一张嘴,谁是谁非根本是笔糊涂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决定选择理科,科学理论靠的是严谨的逻辑,再大牌的人,说1+1=3也不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自己把握价值。”
难怪戴海燕对我是这么个态度,原来她对高中时代受到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虽然她早就弃文从理,可这个心结仍在。我在报纸上大放厥词,被媒体追捧;她空有惊天发现,却无人问津,自然心中怒气不小,要跟我好好理论理论。
“所以你今天对我讲了这么多。”我感慨道。
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你对《清明上河图》的见识可谓蠢不忍睹,但你毕竟和此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会认真听我的说法。我的研究成果,只会说给那些能珍视其价值的人。”
“可是那个叫钟爱华的,也一样会重视你的研究成果呀。你怎么不告诉他?”
戴海燕鼻孔里发出不屑的“嗤”声:“他如果直截了当来问,我也许会说。可他居然装出追求我的样子来,还打扮得油头粉面,每天送玫瑰,不光侮辱我的智商,还侮辱我的审美。”
我心里这才放下心来,看来不用担心她会把《清明上河图》残本的事情告诉给钟爱华了。
“那你能考证出戴熙字帖在哪里吗?”我满怀期望地问道。她神通广大,连《清明上河图》残缺长度都能考证出来,说不定还有更多线索。
可惜戴海燕摇摇头:“这个我帮不了你。戴熙的字帖早就失落了,可能流落民间,也可能毁于战火。戴以恒的笔记没提供任何线索,我们家族也有人试图找过,都没找到。”
我大为失望,这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结果还是没弄清楚。戴海燕扶了扶眼镜:“戴鹤轩也不知道吗?”
“他说他只是分家,就算戴熙、戴以恒有什么留下来的,也分不到他们那一支。”
“他倒是有自知之明。”戴海燕冷笑道,“我们戴家祖籍钱塘,戴鹤轩那一支很早就迁去了河南,一直到解放前才搬回南京。所以戴家的族谱里,都把这一支另立一册,跟钱塘戴氏分开。”
“嗯……”我忽然觉得有种异样的感觉,似乎冥冥中有什么线索被我忽略了。我挠挠头,却说不清楚那是什么,皱着眉头拼命想。戴海燕看到我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模样,“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笑完以后,她站起身来,语气坚决:“我要说的,都说完了。你可以走了,以后不要来烦我了。”
“谢谢。”我诚心诚意地说道。我跟她素昧平生,能够得到这么多线索,已经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了。
戴海燕挥了挥手,我不知道她的意思是不客气,还是少废话。
我正要离开,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是几个警察。他们亮出证件,说刚才有人看到我和通缉犯药不然一起进入这栋宿舍,想请我回去协助调查。
看来药不然已经顺利逃脱了啊,我的心里说不上是遗憾,还是庆幸。
不管怎么说,跟着警察走起码有一个好处,至少不会被狗仔队骚扰。于是我顺从地跟着警察走出去,戴海燕“砰”地把门在我身后关上,同时走廊里有好几道门偷偷地拉开了一条缝。我估计今天过后,校园里肯定会流言横飞,好在戴海燕从来不在乎这些事。
一出宿舍楼,四周噼里啪啦闪光灯乱闪,好几个记者兴奋地抓拍着。警察不得不把他们驱散,才让我坐进警车。不知道明天这些记者到底会怎么写,打假名人夜闯女博士生春闺被抓?
到了派出所,我直接亮出了公安部八局的证件。警察们吓了一跳,连忙去打电话核实。很快他们就把证件还给我,态度好了不少。这是方震给我的护身符,自然不会有假。我告诉警察,我只是和药不然碰巧一起去了博士楼而已,至于我去干了什么,对不起,要保密。
警察们给我做了笔录,然后就让我离开了。我回到住的旅馆,感觉一路上都有人在跟踪着。我到了旅馆前台,亮出证件,说我在执行机密任务,无论谁问都不得泄露我的房间号。旅馆前台诚惶诚恐,拍着胸脯保证说一定完成任务。
回到房间,我忽然想起来,我的大哥大还揣在药不然身上。警察不知道这个细节,肯定不会监听,于是我用房间座机给他拨了过去。电话响了十来声,药不然才接起来。呼吸很粗重,像是刚刚长跑过一样。
“你在哪?”我问。
“你不知道比较好,总之哥们儿暂时很安全——钟爱华这个小兔崽子,居然报警,可把我给累坏了,多少年没这么跑过了。”
“我也被记者缠上了。”
“够狠。”药不然悻悻地称赞道,“那后来你怎么样了?”
我仔细权衡了一下,觉得没必要隐瞒,便把戴海燕的发现简明扼要地给药不然讲了一遍。药不然听完,问了一个问题:“戴熙的大齐通宝,是和他的字帖一起失踪的对不对?”
“对。”
“黄克武既然有大齐通宝,说不定也知道那个字帖的下落。”
我一拍脑袋,对呀!我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这两样东西,戴熙应该都是放在一起保管的。他投水自杀以后,得到大齐通宝的人,说不定也会知道字帖的下落。虽然事隔多年,大齐通宝不知被转了几手,黄克武未必知道,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线索。
“你肯定被警方跟着,哥们儿暂时不能靠近你了,电话先借给我使使……”药不然不等我说好,就把电话挂了,大概是又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了。
我的心情相当矛盾。我原来巴不得这家伙被警察抓到绳之以法,可现在却又有点庆幸他顺利逃脱。刚才钟爱华出现的时候,药不然抢先一步挡在我面前,人的瞬时反应不会做伪,他的举动,让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家伙。
想不通,就先不去想,正事更加重要。我立刻给北京拨了一个号,打给方震,把在复旦的情况约略一说,让他跟上海警方疏通一下,免得有麻烦。方震说好。
我又问他刘老爷子怎么样。方震告诉我,刘局现在陪着刘一鸣,天天奔走于各个部门和领导家里,非常忙碌,这会儿已经服下安眠药睡下了。我本来还想跟刘老爷子汇报目前的进展,咨询一下他的意见,听方震这么说,只好作罢。我又问方震有没有黄克武在香港的联络方式,方震直接报给我一个电话号。
“黄老爷子在那边弄得怎么样?”我随口问道。《清明上河图》的危机爆发以后,刘一鸣坐镇北京,而黄克武则赶去了香港,在敌人的阵地里周旋。
方震却答非所问。他告诉我,现在《清明上河图》这件事的争议越来越大,碳-14检测结果也无法平息,上头已经决定,搞一次京港文化交流文物展,借这个理由把《清明上河图》送去香港进行对比鉴定。
公开对质国家肯定是不会接受的,但舆论形象又不能不顾忌。正好香港还有五年就回归祖国了,于是上头就想出文化交流活动这么一个借口,让各方面都能接受,《清明上河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运去香港了。
但这个决定对五脉来说,却是再糟糕没有了,这说明他们正在失去对局势的掌控。
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方震不愿意评价黄克武,但听他话里的意思,恐怕黄克武在那边的成效有限。自从五脉解放后改组为中华鉴古研究学会,和香港的联系就中断了,几十年来再没任何影响力。现在的香港古董界,对五脉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客场。
我想了想,又问道:“能不能想办法限制一下钟爱华?”任由那家伙在外头转悠,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跳出来给我捣乱。这次方震回答得很干脆:“他的身份是香港公民,而且目前没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想抓他很麻烦。”他停顿了一下又说,“不过你如果想要药不然落网,倒是没有问题。”
看来国家机器的强大,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这本来对我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暂时不必,留着他还有用。方震“哦”了一声,没有追问。这让我松了口气,如果他追问我为什么,我还真拿不出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
“那能不能想个办法查查钟爱华的底细?”我转移了话题。
钟爱华虽然是香港公民身份,但他的说话作派,肯定是从小在内地长大的。那种味道,绝对模仿不出来。方震说会试着去查查户籍资料。
“我知道了。一旦有结果,我立刻告诉你。”我说。
“小心。”方震叮嘱了一句,他在电话另外一端的声音没什么起伏,就像是例行公事。可我知道,他这个人从来不说废话。不知道这一句小心,是指小心钟爱华,还是指小心药不然。
放下电话,我拿着黄克武的电话号拨了几下,听到提示才反应过来,这里没有国际长途服务,要打必须去邮电局。我只得上床睡觉,明天一早再说。我本以为这些千头万绪的事情,会让我做一个繁杂混乱的梦。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居然一夜无梦,一口气睡到了天亮。事实上,自从离开紫金山以后,我就再没在晚上被噩梦惊扰过。
次日一早,我一开房间门,忽然看到地上有个黑乎乎的东西。我把它捡起来,发现居然是个BP机,汉显的,上头还留着一句话:“哥们儿,就用这个,随时联络。”
药不然这小子,不知道用的什么手段,居然扔了这么个东西在这儿。BP机是单向的,我被动接受信息,对在逃的药不然来说,这种方式联络起来相对安全一点。我把它别在裤腰带上,早早离开旅馆。一出门,一群记者们却扑了上来,不停地问各种问题。幸亏我在出发前,已经从上海旅汽预约了一辆普桑出租车。我一言不发,等到车一到,立刻直接上车扬长而去。那些记者没准备骑车,追赶不及,一个个气得哇哇直叫。
我径直开到虹口邮电局,办了个国际长途业务,然后钻进无人的电话间,拨通了黄克武在香港的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起来了,黄克武的声音还是那么洪亮,但却充满了疲惫。我说我是许愿,对面劈头就问:“你把烟烟救出来没有?”
我说戴鹤轩已经撤诉,她很快就能释放。黄克武问我在哪儿,我说在上海。他顿时火冒三丈,毫不客气地把我训斥了一顿,质问我为什么不陪着她。
我懒得辩解,等他骂累了,我直接问他从哪里得到大齐通宝的。黄克武说你问这事干吗,我终于忍不住怒火:“我还能干吗,当然是要调查《清明上河图》的事情!您当初把大齐通宝给我,怎么回事也不说清楚,害我在戴鹤轩那里差点吃了一个大亏。现在五脉生死存亡,你们这些老前辈说话能不能直接点,别藏着掖着好不好!”
我发了这么一通脾气,黄克武那边沉默片刻,居然没骂回来。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叹息,然后黄克武悠悠道:“好吧,好吧,你小子翅膀硬了,连我都敢骂啦。我告诉你就是,这也不是什么丢人事。”
原来这枚大齐通宝,是黄克武在五十年代的上海买到的。当时他来上海出差,在闸北区的一家文物商店谈事情的时候,正好目睹了一起收购。
来文物商店卖东西的,是个老头子,戴着玳瑁腿的小圆眼镜,穿一身黑马褂,一看就是经营古董的老掌柜。他带着两个大木盒子,一个后生拿扁担挑着。老掌柜抖着手,一件一件往柜台上搁。
黄克武站在一旁看着,心里明白老掌柜为啥手发抖。这些买卖古董的人,要把自己心头肉交出去,那比剐了他们还难受。但大环境在那里摆着,也由不得他们选择。那时候已经解放,全国都在大改造,古董界也未能幸免。五脉都要改组学会,更别说是普通古董店铺了。这些铺子有两个选择,一是合并到文物商店去,公私合营;二是把东西都卖给文物商店。这老掌柜选择的显然是后者。
黄克武拿眼睛一扫,老掌柜带来的货色不错,明中的斗彩瓷瓶、清代的铜炉玉佛、汉代的方印、秦代的瓦当,还有几幅书画,品类很杂,搁到市面上都能卖出好价钱。
负责收购的是个小青年,老掌柜搁得特别小心,他却不当回事,随手拿起来乱看。等到老掌柜摆完一箱,小青年拿着笔一点,说一件五块,一共二十件,那就是一百块钱。老掌柜当时就急了,说同志你不能这样,文物哪能这么报价。小青年眼皮一翻,说我这规矩就是这样。老掌柜“唰”地展开一幅画,说这是孙克弘的《溪边对谈图》,从前要卖八十银元都不止,又拿起一块墨,说这是查士标亲笔题写的松墨,光这两样就得两百多银元。
小青年听得不耐烦了,拿手一挥:“那是旧社会,都是封建地主剥削劳动人民的血汗钱。现在可不兴这一套。一件四块,你要还啰唆,就三块一件了,你自己掂量着看。”老掌柜气得要死,一跺脚,说我不卖了。小青年冷笑:“你不卖给文物商店还能卖哪儿去?我现在就打电话给其他商店,让他们就按这个价给。看看你的脚程快,还是我的电话快。”老掌柜站在商店门口,放声大哭。
黄克武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过去把小青年痛骂一顿。当时文物商店的很多职员都是五脉的人,黄克武站出来说话,这小青年立刻不敢吭声了。最后老掌柜的两大木盒子文物,总算结了一个相对公道的价钱。老掌柜对黄克武千恩万谢,从怀里摸出一个红丝绸包,里面藏着一枚铜钱。
黄克武一看这铜钱,眼睛顿时瞪大了,他认出来这是传说中的那枚缺角大齐通宝。老掌柜把铜钱放到他手里,说这东西是我们店的镇店之宝,一直秘藏至今。现在世道变了,留着也没用了,您是识货的人,知道它的价值,请你收下它,求你善待这些宝物,可别糟蹋了。说完以后,老掌柜让那后生搀扶着,晃晃悠悠离开了文物商店。
“这是哪家古董铺子?”我问。
黄克武道:“我不记得了。不过你可以去问问那个小青年。”
“叫什么名字?”
“他叫刘战斗,现在是上海书画鉴赏协会的副秘书长,刘家在上海的负责人。”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这小青年居然也是五脉的人,而且现在地位已经这么高了。我还想多问黄克武一个问题,可他说必须得走了,然后就匆匆挂掉了电话。
挂了电话以后,我有点犹豫。自从《清明上河图》的事情爆发以来,五脉的产业在全国各地都遭受重创。他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这场劫难的始作俑者。媒体把我捧得越高,他们就越抵触我。刘一鸣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建议我不要借助五脉的力量,自己偷偷调查。现在如果我去找刘战斗,等于是自己公开了行踪。
可随后我转念一想,那些记者肯定已经发了稿子,我实际上已经被曝光了——那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在这个紧要关头,不能再顾虑那么多。
邮局这里有电话簿,我没费多大力气就查到了上海书画鉴赏协会的地址,立刻赶了过去。
这个书画鉴赏协会坐落在黄浦区淮海路上,是一栋蓝白相间的三层法式建筑,从前是某个英国商人的宅邸,街道两侧都栽满了法国梧桐,环境相当好。我赶到以后,对收发室的人说找刘战斗,然后亮出公安八局的证件。
方震给我的这个证件,真是相当方便。收发室的人一看那几个烫金的字,二话没说,立刻给我指了刘秘书长的办公室位置。我到了办公室,敲了敲门,里面说请进。我推门进去,屋子里的陈设和刘一鸣的小汤山别墅风格很像,淡雅简朴,墙上挂这几幅龙飞凤舞的书法,落款都是一些高层领导人。向阳的窗台摆了十来盆盆景。一个中年人正手执剪刀,在埋头修饰。
“您好,我是许愿。”我开门见山地说。
中年人一听这名字,立刻转过身来。这人背头梳得一丝不苟,嘴唇薄得像两枚刀片,脸倒是很胖,不过不见一丝皱纹,下过工夫保养。他先深深地打量了我一下,然后坐回到办公桌前,把剪刀放回抽屉,又拿起眼镜布擦了擦眼镜,晾了我足足两分钟,才冷笑着说:“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许大名人。你来我这儿,是又发现什么假货啦?”
一听这口气,我就知道他的态度。我在301养病的时候,五脉的人差点冲进病房打我一顿,这个刘战斗没呵斥我滚出去,算是不错了。不过这也不怪他,整个学会都被我坑得不轻,我有愧于他们。
我忍气吞声,把来意说了一遍,说希望能查到当年那老掌柜的名字,或者商号,最好能找到他本人。刘战斗的脸色更加阴沉起来:“黄老爷子让你过来,就是拿陈年烂谷子的事儿来羞辱我?”我连忙说没那意思,我是在调查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这个信息非常关键。
刘战斗嘲讽道:“你的事情当然重要了,五脉这么多人的饭碗,都差点让你给砸了。我若帮了你,就怕你拿去写篇什么文章,掉过头来把我害了。”说完刘战斗把身子往椅背一靠,双手搭到肚皮上,“对不起,文物商店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不记得。”
果然,他们现在对我的警惕性太高了,生怕说出什么来,又惹出什么乱子。我暗自叹了口气,说这事是刘老爷子安排下来的,事关五脉安危,如果你不信,可以直接去问他。
我本以为抬出刘一鸣的名号,他就会配合。可刘战斗眼睛一眯,仍是一副拒人千里的嘴脸:“你干吗?拿刘老爷子吓唬人么?我告诉你,我当时在文物商店时一天要处理十来笔收购,那种芝麻小事,我怎么可能还想得起来。就是刘老爷子今天亲自来问我,我也是想不起来。”
我一时无语。想不想得起来,只有他自己知道,旁人一点办法也没有。刘战斗见我一脸尴尬,露出细微的快意神色,他一指门口:“你走吧,可别说我们刘家欺负你一个打假英雄。”
这个刘战斗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我只得悻悻离开,琢磨着实在不行就给刘局打个电话好了。这个刘战斗身上的官僚气味很浓厚,刘局对他会更有办法。
刚一出小楼的楼门,我的BP机“嘟嘟”地响了。我低头一看,上头有一句话:“去找刘战斗了?”我抬起头,扫视四周,人来人往,梧桐树沙沙地摆动着叶子,没任何异样。但我知道,药不然肯定在附近什么地方偷偷跟踪我,只是不知警察是否会派便衣跟踪我,所以才没现身。
很快第二条又发了过来:“买一两栀子、一包红茶、十个橡子,再去。”
爱华看着我,似笑非笑:“你一定在想,钟爱华这个该死的家伙,只是简单地打了两通电话,就让我进退两难。你觉得这很容易?你错了!你知道这两个决定背后,需要多少背景调查、需要多少人脉、需要多少计算?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许大哥,现在你知道自己选择对抗的,是一个多么强大的组织了吧?你现在选择投降,还来得及,我的建议仍旧有……”
他话还没说完,忽然“哗啦”一声,一阵大雨从天而降,浇在了我们所有人头上。记者们猝不及防,纷纷尖叫起来。钟爱华本来精心抹弄的分头,被这片怪水浇得形象全无,一时间大为狼狈。我也比他好不了多少,也被浇了个精湿。我摸了摸头发,发现这不是雨水,黏糊糊的,还有种难闻的气味,沾在头发上很难弄掉。
众人纷纷抬头,看到夜色晴朗,星月清晰,一丝乌云都没有,都大惑不解。这时一个女生从博士楼的三层探出头来,不紧不慢地对下面说:“请你们不要在楼下大声喧哗。这次只是营养液,下次就泼浓硫酸了。”
我一抬头,看到戴海燕正俯瞰着我们,镜片后的眼睛略带怒意,怀里还抱着一个脸盆。钟爱华也发现泼水的是戴海燕,他眯起眼睛,用手把额前的水抹了抹,大声道:“海燕,真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戴海燕没搭理他,钟爱华伸开双臂,对那些记者道:“大家别在这里挤了,别扰乱学生和老师们休息,咱们出去慢慢聊,许愿老师已经现身,难道还怕他跑了不成嘛。”
他刻意为之的玩笑话让所有记者都笑起来,在我听来,却是一个威胁。我眉头紧皱,心想被这些狗仔队缠上,脱身怕是不容易了。就在这时,戴海燕又开口道:“许愿,你还不快上来睡觉?”
楼下一下子就安静了。钟爱华看——准确地说,是瞪——着我,露出一丝惊讶,再没了刚才的从容淡定。别说他,连我都傻在原地,那姑娘到底在说什么?
“你再不上来,以后就不要来了。”戴海燕扔下一句话,从窗台消失了。
我当机立断,拨开围在四周的记者们,朝博士楼走去。钟爱华思忖片刻,却没有出声阻拦。他站在原地,眼神闪动,一直目送着我进了楼。那些记者也没闲着,噼里啪啦闪光灯闪成一片。
我顺着楼梯一步步走上去,心中却忐忑不已。戴海燕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突然说那种话?而且还是当着记者的面。我估计,第二天各大报纸就会长篇累牍地报道什么打假英雄沉迷复旦香闺了。
我可没自恋到认为这姑娘突然对我发了花痴。
到了三楼戴海燕的寝室前,我敲了敲门,门开了。我看到她已经换了一身白底蓝格的睡衣,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在读。在她脚边是一个脸盆,里面散发着和我头发一样的异味。旁边还有几个倒空了的化学药剂瓶。
“盥洗室在走廊那边,你去把头洗洗吧。”戴海燕头也不抬地说道,又补充了一句,“这是培育植物用的营养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没毒。”
我端着脸盆走到走廊尽头。这里分成男厕和女厕,但外头的水龙头是共用的,旁边还有一台热水机。我拿盆接了点热水,放在水龙头下,简单地冲洗了一下。盥洗室里总是有人来来往往,都是住在这里的博士生和讲师,我一个外人显得分外扎眼。我洗好以后,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钻回到戴海燕的房间,关门那一刹那,感觉背后有好几道好奇的目光扫视过来。
戴海燕仍旧在低头看书。我从窗户往外看去,钟爱华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只有几个记者还在蹲守,不时抬起相机拍几张。我赶紧把窗户关上,拉上窗帘,然后觉得这样更暧昧了。
“你为什么要帮我?”我转过身来,局促不安地问道。
戴海燕淡淡道:“帮你?你误会了,我只是不喜欢吵闹罢了。”她把窗帘掀起一角,朝外面看了一眼,继续道,“我不知道楼下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也没兴趣知道。不过我若是不管,你是不是明天就来不了了?”
“呃……是的。”我承认。药不然被追捕,我也被曝光在媒体的视野里,行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这个人最讨厌话说一半,中途而废。你如果明天来不了,那么干脆今晚一次说完吧。”
我设想过好几个戴海燕帮我解围的动机,但实在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我问她:“你就不怕别人风言风语?”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似乎觉得这是个傻问题:“他们谈论我,与我何干?”
戴海燕把书合上,打了一个小小的呵欠:“我们快开始吧,别耽误我睡觉。等说完《清明上河图》的事,你去哪里,就跟我无关了。”
戴海燕是戴熙的嫡亲正房后人,只有她这里,才有可能知道戴熙关于《清明上河图》残本的线索。钟爱华机关算尽,废掉了我和药不然的行动力,却没算到戴海燕的古怪性格。所以现在我占据有利位置,而他只能站在楼下干着急。
只要戴海燕把戴熙的发现告诉我,让我搞清楚残卷的线索,就能抢回主动权,打乱百瑞莲的布置。
“好,好。”我坐回到那摞参考书上,把双手搁在膝盖上,双目平视,屏住呼吸,好似一个等待聆听教训的小孩子。戴海燕靠在沙发椅上,双手抱胸,睡衣下两条雪白的长腿伸得笔直,像是一只慵懒的波斯猫。外面的记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宿舍里竟是这么一番旖旎情景吧。
戴海燕开口道:“下午我证明的,是你在《清明上河图》流传版本上犯的愚蠢错误。现在我要说的是,你对这幅画本身,也根本没有什么了解。”
对她这种居高临下的论断,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此保持着沉默,等她继续说。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来个小测试吧。我来问你,《清明上河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清明指的是农历清明节,上河是指上坟。这幅画的主题,是北宋汴梁市民过清明节时的汴河盛景。”我回答。
“错,大错特错。”戴海燕摇摇头。
“哪里不对?”我一愣。这可不是我信口胡诌的,无论是历史书还是艺术史的书里,都是这么解释的。戴海燕怎么又说大错特错呢?
戴海燕俯身下去,从那堆借自图书馆的文史参考书里翻了一下,拣出一本《中国古典艺术精选》。这本书开本很大,印刷也很精致,戴海燕很快翻到《清明上河图》的一页,这里把长卷截成了四段,平行印成对开,虽然不及鉴定照片那么清楚,但细节都还能勉强看到,算是目前市面上最清晰的版本。
她把画卷转向我面前,用右手食指的指甲划在长卷的最右侧。我注意到,她指的位置,上画着五头驴子,每头驴背上驮着两篓木炭,正被人牵着朝汴梁城走去。
古人看画,从右向左,这位于卷右的一段场景,相当于《清明上河图》的序幕。
“这……有啥问题?”
“已经指得这么明显了,你还看不出?”戴海燕讥讽道,“农历清明,已是晚春时节,马上就是立夏。宋人冬季用炭取暖,夏天运炭进城去做什么?”
“不一定是取暖,也可能是烧火做饭嘛。”我谨慎地解释道。
“好,你再看这里。”
戴海燕的指头划向画卷中间,这里的汴河两岸已经相当繁华,商铺兴盛,其中有几处酒家,酒幌飘扬,宾客云集,隐约可见几樽酒瓮大缸,画面精致而细腻。戴海燕点了点其中几点,我看到有三处酒幌上可以分辨出“新酒”二字,这大概就和现在的广告一样,标榜自己是新品。
“新酒的意思,就是用新熟的粮食酿成。无论你酿酒的原料是高粱、小麦、糯米或是大米,清明节这些作物都还没成熟,哪来的新酒上市?”戴海燕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我一下子语塞了。这个姑娘不愧是学生物的,一般人都会从笔法、风格上来进行考证,她却独辟蹊径,从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提出疑问。
戴海燕没容我思考,又指向了画面上的第三处。这是画卷中的一座大拱桥,这桥叫作虹桥,没有桥墩,桥身圆拱如彩虹,是汴梁城外横跨汴河的一座木结构的桥。桥上熙熙攘攘,人车拥挤,桥两侧都是商贩,十分热闹。
“看到没有?那几个小摊贩的案上摆的是什么?”她问。
“切开一半的西瓜。”我回答。
“你说宋朝有没有大棚温室?能不能在清明节吃到西瓜?”戴海燕的目光锐利无比。
我彻底没话说了。这个分析的思路,真是匪夷所思。先前我也说了,书画鉴定最难的地方,在于艺术没有一定之规,大家从用墨、运笔、上色等方面去评论,一棵树你说画得呆板,我说画得飘逸,没法判断对错,只能比资历。而戴海燕这里列举出的质疑,全是非艺术性的客观事实,实打实的证据。
看来戴海燕果然从戴熙那得到了不少资料,这种考证手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那您说,清明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放弃辩解。
“画上的不是春景,而是秋景。而‘清明’二字,就是盛世清明之意,是张择端为了吹捧宋徽宗的统治而起的名字。现在不也一样么?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等等等等,都是套话罢了。”
“那上河呢?”
“那就更简单了。汴河是自西京洛口分水,从西南方向的西水门进入城区,过旧郑门、州桥,最后从东水门流出,继续向东而去。它横穿整个宋代京城,等于是御用之河,尊称为上河。”
我闭上眼睛消化了一阵,复又问道:“姑且认为你说的是对的,‘清明’与‘上河’二字可以这么解释,但跟残本有什么关系?”
“关系非常大。”戴海燕的声音一直保持着平淡,但却不容置疑。“你看这卷子的左边。”
这是《清明上河图》的结尾部分,这里画的是一个十字路口,行人车马簇拥其中,四角的店铺里也都热闹非凡。再往左一点点,景物戛然而止,变成空白处,全是历代收藏者的题跋和印章。
“你不觉得,张择端选择截在这里,显得很突兀么?左侧边缘处的街道只画了一半,就连店前树木,都只画了半个树冠。这根本不像是画完了,更像是被截取走了一段。”
“不过这个只是猜测而已吧?”我胆怯地问道,生怕自己的问题又很蠢。
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你要证据是吧?张择端画的是汴京东南城角,以汴河为线索,绘出汴京城郊到城内的沿岸景物。他为的是表现盛世清明之景,那么汴京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标,是绝对不应该遗漏的。”
“什么?开封府?大相国寺?”我对宋代历史不熟,只知道这些评书里耳熟能详的地名。
“金明池。”戴海燕的指头点在《清明上河图》的左侧空白处。
金明池我知道,那是个周长九里三十步,是个方形的水池,位置恰好在汴梁西南角的西水门外,汴河南岸。这个地方,可以演练皇家水军,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还允许百姓进入游览,观看水戏,还经常举办赛船夺标比赛,是汴梁一处特别热闹的地方,大体相当于现在的首体和工体。
就算没专门研究过的人,在《水浒传》《杨家将》《薛刚反唐》《包公案》之类的评书里,也没少听过金明池的名字。我忽然想起来了,张择端还有另外一幅作品传世,名字就叫《金明池争标图》。可见他对金明池,应该也是有很深研究的。
戴海燕道:“金明池是显示朝廷军威的重要政治场所,也是汴梁百姓的娱乐场所,就在汴河边上。张择端要表现清明盛世,画的又是城郊汴河景色,却把金明池这么重要的建筑漏掉了,这岂非咄咄怪事?你去画一幅北京十里长街,会把王府井漏掉吗?”
我神色一动:“你的意思是,这幅《清明上河图》确实被人截走了一段,失去的那段上面画的是金明池和西水门的盛景?”
“我不光知道残本上画的是什么,而且还知道这残本到底有多长。”戴海燕略带得意地说道。
“这都能知道?”我吓了一跳。难道说,戴熙亲自写的那幅字帖,最后竟落在戴海燕的手里?不然她怎么会知道得如此详细?
戴海燕道:“这是分析的结果。《清明上河图》在被严嵩得到之前,还曾被明代一位名人收藏,此人名叫李东阳,还留下两段题跋。这个你该知道吧?”我点点头,她说的没错。我在研究鉴定照片的时候,仔细地对照过历代题跋和印章,其中就包括李东阳的笔迹。李东阳是弘治和正德两朝的名臣,也是一位收藏大家。
“他题的什么字,你还记得吗?”
我摇摇头,我只关心印迹和版本之间的关联,对内容只是一掠而过,没留意过。反正那些题跋无非是品评画工、鉴赏价值,顺便吹捧一下自己。
戴海燕道:“所以说你蠢。李东阳的其中一段题跋,里面可是有一句关键的话,叫作‘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我皱着眉头努力回忆了一下,好像确实有这么一段,但具体数字我就记不清了。
戴海燕掏出一个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一通:“明代的尺,合现在是0.32米。长二丈有奇,咱们取二点三丈。这么算下来,李东阳收藏这幅画的时候,它的长度应该是7.36米。”
一听这数字,我猛然站了起来,面色大变。现在《清明上河图》的长度,只有5.28米,差了李东阳所说的版本足足有2.08米!也就是说,这幅名作被人盗割了足足将近三分之一!我可没想到这片残本能有这么长。
戴海燕又道:“按照《清明上河图》的比例尺来推算,把这2.08米换算成汴梁城的真实距离,恰好是金明池到西水门这一段的长度。”
随着戴海燕的解说,结论变得很清楚了。《清明上河图》本来向左还有两米多长的画卷,画的是金明池至城门的场景。明代李东阳收藏的时候,尚还能看到全本,但随后等到了嘉靖年间,王世贞看到的时候,已经是不全的了。在正德到嘉靖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这幅杰作被人割成了两片。
我一下子联想起来,宋徽宗本该有一个题名和双龙小印,但现在的版本上是没有的,据说也是被人盗割,说不定就是这次浩劫中遗失的。如此看来,这个残本不光是有分辨真伪的作用,单是它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就已经相当惊人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啊!还有宋徽宗的亲笔题名!
而张择端自己的题名,肯定不会离宋徽宗太远,恐怕也是在那残片上被一并割走了。
戴熙这个发现,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激动地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圈,想让自己的脑子冷静下来。戴海燕则在一旁冷眼旁观,似乎刚刚谈论的只是一件平常的事。
我忽然停下脚步,发现一个关键问题。戴熙十分完美地证明了《清明上河图》存在残本。但残本在哪里呢?如果我找不到这个东西,就算完美证明,也没有任何意义。
想到这里,我又对戴海燕道:“戴熙除了考证出残本的长度和内容以外,有没有提到它的下落?”
戴海燕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你在说什么?”
“戴熙啊,你先祖。不是他最早发现《清明上河图》是不完整的么?”
听到这句话,戴海燕笑意一敛,两条腿蜷起来:“你以为我今天跟你说的,都是我从戴熙那里得来的?”
“呃……不是吗?”
戴海燕冷笑着站起来:“为什么这世界上这么多自以为是的蠢材?我告诉你,我是戴熙的直系后代没错,但他关于《清明上河图》残本的事,我知道的,也只有戴以恒留下的那段记录而已,其他的一概不知。”
我大为奇怪:“那你讲的这些发现,是从哪里听来的?”
戴海燕下巴一抬:“你的用词,暴露出你根本从内心怀有陈腐的成见。你觉得女人就没男人聪明?你觉得今人无法超越古人?告诉你吧,这些东西,都是我在高中自己研究出来的。”
我的震惊程度,不比听到《清明上河图》还有残本时小。一个女高中生,居然就能研究这么深的东西,这只能用天才来形容了。戴鹤轩确实提醒过我,说她家学渊源,可我没想到居然能耐到了这地步。
“你高中时怎么想起来研究这东西?”
戴海燕道:“高中的课程,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很悠闲,就决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我偶尔翻到戴以恒的笔记,发现了戴熙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言论。我开始试图找到他写的字帖,但是家里根本找不到。于是我决定自己把这个谜解开,就用了一个学期搜集资料,一个学期考证,你今天听到的,就是我花了一年时间挖掘出的真相。”
“既然如此,为什么你没有公开发表呢?”我很奇怪,她高中应该是八十年代中,可我之前可从来没听过书画界有关于这个的任何谈论。
戴海燕耸耸肩,一脸不屑:“公开有什么意义。我那时候只是个高中生,根本没人会把我当回事。你们那个圈子,就像是动物园里的猴山,不让外人进,自己人也是论资排辈。他们看的是名字,是资历,而不是内容。我投过几家杂志,也联系过学界的专家,可惜全是石沉大海。我开始很郁闷,然后就想通了。文科没有什么真理,全都是论资排辈罢了!那些东西不够精确,无法量化,只凭一张嘴,谁是谁非根本是笔糊涂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决定选择理科,科学理论靠的是严谨的逻辑,再大牌的人,说1+1=3也不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自己把握价值。”
难怪戴海燕对我是这么个态度,原来她对高中时代受到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虽然她早就弃文从理,可这个心结仍在。我在报纸上大放厥词,被媒体追捧;她空有惊天发现,却无人问津,自然心中怒气不小,要跟我好好理论理论。
“所以你今天对我讲了这么多。”我感慨道。
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你对《清明上河图》的见识可谓蠢不忍睹,但你毕竟和此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会认真听我的说法。我的研究成果,只会说给那些能珍视其价值的人。”
“可是那个叫钟爱华的,也一样会重视你的研究成果呀。你怎么不告诉他?”
戴海燕鼻孔里发出不屑的“嗤”声:“他如果直截了当来问,我也许会说。可他居然装出追求我的样子来,还打扮得油头粉面,每天送玫瑰,不光侮辱我的智商,还侮辱我的审美。”
我心里这才放下心来,看来不用担心她会把《清明上河图》残本的事情告诉给钟爱华了。
“那你能考证出戴熙字帖在哪里吗?”我满怀期望地问道。她神通广大,连《清明上河图》残缺长度都能考证出来,说不定还有更多线索。
可惜戴海燕摇摇头:“这个我帮不了你。戴熙的字帖早就失落了,可能流落民间,也可能毁于战火。戴以恒的笔记没提供任何线索,我们家族也有人试图找过,都没找到。”
我大为失望,这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结果还是没弄清楚。戴海燕扶了扶眼镜:“戴鹤轩也不知道吗?”
“他说他只是分家,就算戴熙、戴以恒有什么留下来的,也分不到他们那一支。”
“他倒是有自知之明。”戴海燕冷笑道,“我们戴家祖籍钱塘,戴鹤轩那一支很早就迁去了河南,一直到解放前才搬回南京。所以戴家的族谱里,都把这一支另立一册,跟钱塘戴氏分开。”
“嗯……”我忽然觉得有种异样的感觉,似乎冥冥中有什么线索被我忽略了。我挠挠头,却说不清楚那是什么,皱着眉头拼命想。戴海燕看到我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模样,“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笑完以后,她站起身来,语气坚决:“我要说的,都说完了。你可以走了,以后不要来烦我了。”
“谢谢。”我诚心诚意地说道。我跟她素昧平生,能够得到这么多线索,已经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了。
戴海燕挥了挥手,我不知道她的意思是不客气,还是少废话。
我正要离开,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是几个警察。他们亮出证件,说刚才有人看到我和通缉犯药不然一起进入这栋宿舍,想请我回去协助调查。
看来药不然已经顺利逃脱了啊,我的心里说不上是遗憾,还是庆幸。
不管怎么说,跟着警察走起码有一个好处,至少不会被狗仔队骚扰。于是我顺从地跟着警察走出去,戴海燕“砰”地把门在我身后关上,同时走廊里有好几道门偷偷地拉开了一条缝。我估计今天过后,校园里肯定会流言横飞,好在戴海燕从来不在乎这些事。
一出宿舍楼,四周噼里啪啦闪光灯乱闪,好几个记者兴奋地抓拍着。警察不得不把他们驱散,才让我坐进警车。不知道明天这些记者到底会怎么写,打假名人夜闯女博士生春闺被抓?
到了派出所,我直接亮出了公安部八局的证件。警察们吓了一跳,连忙去打电话核实。很快他们就把证件还给我,态度好了不少。这是方震给我的护身符,自然不会有假。我告诉警察,我只是和药不然碰巧一起去了博士楼而已,至于我去干了什么,对不起,要保密。
警察们给我做了笔录,然后就让我离开了。我回到住的旅馆,感觉一路上都有人在跟踪着。我到了旅馆前台,亮出证件,说我在执行机密任务,无论谁问都不得泄露我的房间号。旅馆前台诚惶诚恐,拍着胸脯保证说一定完成任务。
回到房间,我忽然想起来,我的大哥大还揣在药不然身上。警察不知道这个细节,肯定不会监听,于是我用房间座机给他拨了过去。电话响了十来声,药不然才接起来。呼吸很粗重,像是刚刚长跑过一样。
“你在哪?”我问。
“你不知道比较好,总之哥们儿暂时很安全——钟爱华这个小兔崽子,居然报警,可把我给累坏了,多少年没这么跑过了。”
“我也被记者缠上了。”
“够狠。”药不然悻悻地称赞道,“那后来你怎么样了?”
我仔细权衡了一下,觉得没必要隐瞒,便把戴海燕的发现简明扼要地给药不然讲了一遍。药不然听完,问了一个问题:“戴熙的大齐通宝,是和他的字帖一起失踪的对不对?”
“对。”
“黄克武既然有大齐通宝,说不定也知道那个字帖的下落。”
我一拍脑袋,对呀!我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这两样东西,戴熙应该都是放在一起保管的。他投水自杀以后,得到大齐通宝的人,说不定也会知道字帖的下落。虽然事隔多年,大齐通宝不知被转了几手,黄克武未必知道,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线索。
“你肯定被警方跟着,哥们儿暂时不能靠近你了,电话先借给我使使……”药不然不等我说好,就把电话挂了,大概是又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了。
我的心情相当矛盾。我原来巴不得这家伙被警察抓到绳之以法,可现在却又有点庆幸他顺利逃脱。刚才钟爱华出现的时候,药不然抢先一步挡在我面前,人的瞬时反应不会做伪,他的举动,让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家伙。
想不通,就先不去想,正事更加重要。我立刻给北京拨了一个号,打给方震,把在复旦的情况约略一说,让他跟上海警方疏通一下,免得有麻烦。方震说好。
我又问他刘老爷子怎么样。方震告诉我,刘局现在陪着刘一鸣,天天奔走于各个部门和领导家里,非常忙碌,这会儿已经服下安眠药睡下了。我本来还想跟刘老爷子汇报目前的进展,咨询一下他的意见,听方震这么说,只好作罢。我又问方震有没有黄克武在香港的联络方式,方震直接报给我一个电话号。
“黄老爷子在那边弄得怎么样?”我随口问道。《清明上河图》的危机爆发以后,刘一鸣坐镇北京,而黄克武则赶去了香港,在敌人的阵地里周旋。
方震却答非所问。他告诉我,现在《清明上河图》这件事的争议越来越大,碳-14检测结果也无法平息,上头已经决定,搞一次京港文化交流文物展,借这个理由把《清明上河图》送去香港进行对比鉴定。
公开对质国家肯定是不会接受的,但舆论形象又不能不顾忌。正好香港还有五年就回归祖国了,于是上头就想出文化交流活动这么一个借口,让各方面都能接受,《清明上河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运去香港了。
但这个决定对五脉来说,却是再糟糕没有了,这说明他们正在失去对局势的掌控。
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方震不愿意评价黄克武,但听他话里的意思,恐怕黄克武在那边的成效有限。自从五脉解放后改组为中华鉴古研究学会,和香港的联系就中断了,几十年来再没任何影响力。现在的香港古董界,对五脉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客场。
我想了想,又问道:“能不能想办法限制一下钟爱华?”任由那家伙在外头转悠,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跳出来给我捣乱。这次方震回答得很干脆:“他的身份是香港公民,而且目前没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想抓他很麻烦。”他停顿了一下又说,“不过你如果想要药不然落网,倒是没有问题。”
看来国家机器的强大,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这本来对我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暂时不必,留着他还有用。方震“哦”了一声,没有追问。这让我松了口气,如果他追问我为什么,我还真拿不出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
“那能不能想个办法查查钟爱华的底细?”我转移了话题。
钟爱华虽然是香港公民身份,但他的说话作派,肯定是从小在内地长大的。那种味道,绝对模仿不出来。方震说会试着去查查户籍资料。
“我知道了。一旦有结果,我立刻告诉你。”我说。
“小心。”方震叮嘱了一句,他在电话另外一端的声音没什么起伏,就像是例行公事。可我知道,他这个人从来不说废话。不知道这一句小心,是指小心钟爱华,还是指小心药不然。
放下电话,我拿着黄克武的电话号拨了几下,听到提示才反应过来,这里没有国际长途服务,要打必须去邮电局。我只得上床睡觉,明天一早再说。我本以为这些千头万绪的事情,会让我做一个繁杂混乱的梦。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居然一夜无梦,一口气睡到了天亮。事实上,自从离开紫金山以后,我就再没在晚上被噩梦惊扰过。
次日一早,我一开房间门,忽然看到地上有个黑乎乎的东西。我把它捡起来,发现居然是个BP机,汉显的,上头还留着一句话:“哥们儿,就用这个,随时联络。”
药不然这小子,不知道用的什么手段,居然扔了这么个东西在这儿。BP机是单向的,我被动接受信息,对在逃的药不然来说,这种方式联络起来相对安全一点。我把它别在裤腰带上,早早离开旅馆。一出门,一群记者们却扑了上来,不停地问各种问题。幸亏我在出发前,已经从上海旅汽预约了一辆普桑出租车。我一言不发,等到车一到,立刻直接上车扬长而去。那些记者没准备骑车,追赶不及,一个个气得哇哇直叫。
我径直开到虹口邮电局,办了个国际长途业务,然后钻进无人的电话间,拨通了黄克武在香港的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起来了,黄克武的声音还是那么洪亮,但却充满了疲惫。我说我是许愿,对面劈头就问:“你把烟烟救出来没有?”
我说戴鹤轩已经撤诉,她很快就能释放。黄克武问我在哪儿,我说在上海。他顿时火冒三丈,毫不客气地把我训斥了一顿,质问我为什么不陪着她。
我懒得辩解,等他骂累了,我直接问他从哪里得到大齐通宝的。黄克武说你问这事干吗,我终于忍不住怒火:“我还能干吗,当然是要调查《清明上河图》的事情!您当初把大齐通宝给我,怎么回事也不说清楚,害我在戴鹤轩那里差点吃了一个大亏。现在五脉生死存亡,你们这些老前辈说话能不能直接点,别藏着掖着好不好!”
我发了这么一通脾气,黄克武那边沉默片刻,居然没骂回来。我听到话筒里传来一声叹息,然后黄克武悠悠道:“好吧,好吧,你小子翅膀硬了,连我都敢骂啦。我告诉你就是,这也不是什么丢人事。”
原来这枚大齐通宝,是黄克武在五十年代的上海买到的。当时他来上海出差,在闸北区的一家文物商店谈事情的时候,正好目睹了一起收购。
来文物商店卖东西的,是个老头子,戴着玳瑁腿的小圆眼镜,穿一身黑马褂,一看就是经营古董的老掌柜。他带着两个大木盒子,一个后生拿扁担挑着。老掌柜抖着手,一件一件往柜台上搁。
黄克武站在一旁看着,心里明白老掌柜为啥手发抖。这些买卖古董的人,要把自己心头肉交出去,那比剐了他们还难受。但大环境在那里摆着,也由不得他们选择。那时候已经解放,全国都在大改造,古董界也未能幸免。五脉都要改组学会,更别说是普通古董店铺了。这些铺子有两个选择,一是合并到文物商店去,公私合营;二是把东西都卖给文物商店。这老掌柜选择的显然是后者。
黄克武拿眼睛一扫,老掌柜带来的货色不错,明中的斗彩瓷瓶、清代的铜炉玉佛、汉代的方印、秦代的瓦当,还有几幅书画,品类很杂,搁到市面上都能卖出好价钱。
负责收购的是个小青年,老掌柜搁得特别小心,他却不当回事,随手拿起来乱看。等到老掌柜摆完一箱,小青年拿着笔一点,说一件五块,一共二十件,那就是一百块钱。老掌柜当时就急了,说同志你不能这样,文物哪能这么报价。小青年眼皮一翻,说我这规矩就是这样。老掌柜“唰”地展开一幅画,说这是孙克弘的《溪边对谈图》,从前要卖八十银元都不止,又拿起一块墨,说这是查士标亲笔题写的松墨,光这两样就得两百多银元。
小青年听得不耐烦了,拿手一挥:“那是旧社会,都是封建地主剥削劳动人民的血汗钱。现在可不兴这一套。一件四块,你要还啰唆,就三块一件了,你自己掂量着看。”老掌柜气得要死,一跺脚,说我不卖了。小青年冷笑:“你不卖给文物商店还能卖哪儿去?我现在就打电话给其他商店,让他们就按这个价给。看看你的脚程快,还是我的电话快。”老掌柜站在商店门口,放声大哭。
黄克武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过去把小青年痛骂一顿。当时文物商店的很多职员都是五脉的人,黄克武站出来说话,这小青年立刻不敢吭声了。最后老掌柜的两大木盒子文物,总算结了一个相对公道的价钱。老掌柜对黄克武千恩万谢,从怀里摸出一个红丝绸包,里面藏着一枚铜钱。
黄克武一看这铜钱,眼睛顿时瞪大了,他认出来这是传说中的那枚缺角大齐通宝。老掌柜把铜钱放到他手里,说这东西是我们店的镇店之宝,一直秘藏至今。现在世道变了,留着也没用了,您是识货的人,知道它的价值,请你收下它,求你善待这些宝物,可别糟蹋了。说完以后,老掌柜让那后生搀扶着,晃晃悠悠离开了文物商店。
“这是哪家古董铺子?”我问。
黄克武道:“我不记得了。不过你可以去问问那个小青年。”
“叫什么名字?”
“他叫刘战斗,现在是上海书画鉴赏协会的副秘书长,刘家在上海的负责人。”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这小青年居然也是五脉的人,而且现在地位已经这么高了。我还想多问黄克武一个问题,可他说必须得走了,然后就匆匆挂掉了电话。
挂了电话以后,我有点犹豫。自从《清明上河图》的事情爆发以来,五脉的产业在全国各地都遭受重创。他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这场劫难的始作俑者。媒体把我捧得越高,他们就越抵触我。刘一鸣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建议我不要借助五脉的力量,自己偷偷调查。现在如果我去找刘战斗,等于是自己公开了行踪。
可随后我转念一想,那些记者肯定已经发了稿子,我实际上已经被曝光了——那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在这个紧要关头,不能再顾虑那么多。
邮局这里有电话簿,我没费多大力气就查到了上海书画鉴赏协会的地址,立刻赶了过去。
这个书画鉴赏协会坐落在黄浦区淮海路上,是一栋蓝白相间的三层法式建筑,从前是某个英国商人的宅邸,街道两侧都栽满了法国梧桐,环境相当好。我赶到以后,对收发室的人说找刘战斗,然后亮出公安八局的证件。
方震给我的这个证件,真是相当方便。收发室的人一看那几个烫金的字,二话没说,立刻给我指了刘秘书长的办公室位置。我到了办公室,敲了敲门,里面说请进。我推门进去,屋子里的陈设和刘一鸣的小汤山别墅风格很像,淡雅简朴,墙上挂这几幅龙飞凤舞的书法,落款都是一些高层领导人。向阳的窗台摆了十来盆盆景。一个中年人正手执剪刀,在埋头修饰。
“您好,我是许愿。”我开门见山地说。
中年人一听这名字,立刻转过身来。这人背头梳得一丝不苟,嘴唇薄得像两枚刀片,脸倒是很胖,不过不见一丝皱纹,下过工夫保养。他先深深地打量了我一下,然后坐回到办公桌前,把剪刀放回抽屉,又拿起眼镜布擦了擦眼镜,晾了我足足两分钟,才冷笑着说:“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许大名人。你来我这儿,是又发现什么假货啦?”
一听这口气,我就知道他的态度。我在301养病的时候,五脉的人差点冲进病房打我一顿,这个刘战斗没呵斥我滚出去,算是不错了。不过这也不怪他,整个学会都被我坑得不轻,我有愧于他们。
我忍气吞声,把来意说了一遍,说希望能查到当年那老掌柜的名字,或者商号,最好能找到他本人。刘战斗的脸色更加阴沉起来:“黄老爷子让你过来,就是拿陈年烂谷子的事儿来羞辱我?”我连忙说没那意思,我是在调查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这个信息非常关键。
刘战斗嘲讽道:“你的事情当然重要了,五脉这么多人的饭碗,都差点让你给砸了。我若帮了你,就怕你拿去写篇什么文章,掉过头来把我害了。”说完刘战斗把身子往椅背一靠,双手搭到肚皮上,“对不起,文物商店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不记得。”
果然,他们现在对我的警惕性太高了,生怕说出什么来,又惹出什么乱子。我暗自叹了口气,说这事是刘老爷子安排下来的,事关五脉安危,如果你不信,可以直接去问他。
我本以为抬出刘一鸣的名号,他就会配合。可刘战斗眼睛一眯,仍是一副拒人千里的嘴脸:“你干吗?拿刘老爷子吓唬人么?我告诉你,我当时在文物商店时一天要处理十来笔收购,那种芝麻小事,我怎么可能还想得起来。就是刘老爷子今天亲自来问我,我也是想不起来。”
我一时无语。想不想得起来,只有他自己知道,旁人一点办法也没有。刘战斗见我一脸尴尬,露出细微的快意神色,他一指门口:“你走吧,可别说我们刘家欺负你一个打假英雄。”
这个刘战斗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我只得悻悻离开,琢磨着实在不行就给刘局打个电话好了。这个刘战斗身上的官僚气味很浓厚,刘局对他会更有办法。
刚一出小楼的楼门,我的BP机“嘟嘟”地响了。我低头一看,上头有一句话:“去找刘战斗了?”我抬起头,扫视四周,人来人往,梧桐树沙沙地摆动着叶子,没任何异样。但我知道,药不然肯定在附近什么地方偷偷跟踪我,只是不知警察是否会派便衣跟踪我,所以才没现身。
很快第二条又发了过来:“买一两栀子、一包红茶、十个橡子,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