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投降,但他看到刘琮投降曹操后荆州立即陷入多路势力的争夺中,多少年来两代人辛苦经营的基业瞬间被战火摧毁,曹操对刘琮等人的安排更让刘璋寒心,他感到曹操现在是个很冷血的人,投降没有出路。束手就擒他更不甘心,毕竟益州地方很大,他们父子在此经营多年,有一定的势力和基础,还有与曹操周旋的可能。
有一个人对刘璋的这种心态很了解,他就是别驾张松,上次出使荆州让他对曹操极度反感,所以不希望将来的益州是曹操的天下,为此他内心里希望刘备能来益州主持大局,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张松于是向刘璋提出建议,认为如果邀请刘备来益州,不仅可以增加益州的防卫力量,而且可以抢在曹操之前打败张鲁、夺取汉中,汉中在手,将成为益州的缓冲地带,曹操便不敢轻易窥视益州。张松的建议某种程度上打动了刘璋,在刘璋看来,联合刘备至少有两大优势,一来刘备也是汉室宗亲,跟自己是本家,二来刘备与曹操之间有深仇,在抗曹这件事上刘备比谁都坚定,请他来很可靠。
但这毕竟是大事,刘璋还要再考虑一下,此时还有几个人也向刘璋纷纷进言,赞同张松的观点,这几个人里有法正、孟达等人,他们的政治观点都差不多,属于一个叫“扶风派”的小团体,除法正、孟达外,主要成员还有射援、上官胜等人,他们都是关中地区的扶风郡人。
益州的政治格局很有意思,这里距离朝廷挺远,但政治派别却不少,有益州的本土派,也有随刘璋父子入川的所谓东州派,而在这两大派系之外,还有一些人既不出身于本土,也与刘璋父子没有太深渊源,比如扶风这一派。刘璋父子依靠东州派对本土派时拉时打,而对扶风派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放在眼里。扶风派人单力薄,历来不受重视,随时会被边缘化,但他们个个都是人才,很有智谋和想法,总想找机会改变现状。
在对待引进刘备这件事上,本土派主流想法是反对,来了个刘焉、刘璋,已经把他们搞得很不爽,再来个刘备,岂不更受气?而东州派还没拿定主意,不过内心里倾向于有个外人来帮忙,既能对付曹操,也能弹压本土不服的势力。扶风派们则强力支持,刘璋不行,换个人来总是多了次机会。
张松是益州本地人,但他与扶风派的法正、孟达关系很好,政治上和他们是一路人。在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划下,经过张松不断地向刘璋建议和施加影响。
刘璋最终拍板:请刘备来!
但刘备是怎么想的还不知道,如果人家没有这个打算,那不就白激动了?为此,必须派个使者先探探路。刘璋问张松谁合适,张松顺势推荐了老朋友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此时大约35岁。他的祖父名叫法真,有清节高名,活了89岁,知名于世,号称玄德先生,其号与刘备的字相同。法正的父亲叫法衍,当过司徒掾、廷尉左监。
建安初年长安经历的那场大动荡后又逢大饥荒,关中一带大量人口外逃,法正和好友孟达就是那时一起入蜀依附刘璋的,他们都是很有才能的人,但刘璋不识人,法正在益州一直郁郁不得志,过了很久才当上了个新都县令,后改任军议校尉,但不受重用,常遭排挤诽谤,十分苦恼。
法正常在张松面前感慨自己的遭遇,有时也发发牢骚,认为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张松虽然是益州本地人,但在政治上与扶风派很相近,可以归入这一派。张松向刘璋推荐了法正,为了不引起刘璋的疑心,法正还假模假样地推辞了一番,之后受命出使。
消息传出,刘璋身边的其他一些人立即反对,刘璋的主簿黄权劝刘璋说一国不容二君,希望刘璋慎重考虑。有个叫王累的做得更绝,为劝说刘璋不惜自刎于州政府大门外,来了个尸谏,希望刘璋能够警醒,但刘璋不为所动。
刘巴也劝刘璋不要这么做,这位仁兄不是去了交州吗,怎么又来到了益州呢?刘巴开始确实去了交州,到交州后改姓张,想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无奈与交阯郡太守士爕计议不合,于是经牂牁道来到益州,到了益州郡又被人拘拿,太守要杀他,幸亏郡里的主簿看他气度不凡,没有杀,主簿请命亲自送刘巴到成都,见到刘璋。
刘巴的父亲刘祥当太守时曾举荐过一个孝廉,此人就是刘璋的父亲刘焉,因为有这层关系,刘璋待刘巴很尊重,每有大事都向他征询意见。刘巴认为刘备不会屈居人下,把他弄来必然是引狼入室。
但是刘璋心意已决,仍然命法正成行。
投降,但他看到刘琮投降曹操后荆州立即陷入多路势力的争夺中,多少年来两代人辛苦经营的基业瞬间被战火摧毁,曹操对刘琮等人的安排更让刘璋寒心,他感到曹操现在是个很冷血的人,投降没有出路。束手就擒他更不甘心,毕竟益州地方很大,他们父子在此经营多年,有一定的势力和基础,还有与曹操周旋的可能。
有一个人对刘璋的这种心态很了解,他就是别驾张松,上次出使荆州让他对曹操极度反感,所以不希望将来的益州是曹操的天下,为此他内心里希望刘备能来益州主持大局,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张松于是向刘璋提出建议,认为如果邀请刘备来益州,不仅可以增加益州的防卫力量,而且可以抢在曹操之前打败张鲁、夺取汉中,汉中在手,将成为益州的缓冲地带,曹操便不敢轻易窥视益州。张松的建议某种程度上打动了刘璋,在刘璋看来,联合刘备至少有两大优势,一来刘备也是汉室宗亲,跟自己是本家,二来刘备与曹操之间有深仇,在抗曹这件事上刘备比谁都坚定,请他来很可靠。
但这毕竟是大事,刘璋还要再考虑一下,此时还有几个人也向刘璋纷纷进言,赞同张松的观点,这几个人里有法正、孟达等人,他们的政治观点都差不多,属于一个叫“扶风派”的小团体,除法正、孟达外,主要成员还有射援、上官胜等人,他们都是关中地区的扶风郡人。
益州的政治格局很有意思,这里距离朝廷挺远,但政治派别却不少,有益州的本土派,也有随刘璋父子入川的所谓东州派,而在这两大派系之外,还有一些人既不出身于本土,也与刘璋父子没有太深渊源,比如扶风这一派。刘璋父子依靠东州派对本土派时拉时打,而对扶风派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放在眼里。扶风派人单力薄,历来不受重视,随时会被边缘化,但他们个个都是人才,很有智谋和想法,总想找机会改变现状。
在对待引进刘备这件事上,本土派主流想法是反对,来了个刘焉、刘璋,已经把他们搞得很不爽,再来个刘备,岂不更受气?而东州派还没拿定主意,不过内心里倾向于有个外人来帮忙,既能对付曹操,也能弹压本土不服的势力。扶风派们则强力支持,刘璋不行,换个人来总是多了次机会。
张松是益州本地人,但他与扶风派的法正、孟达关系很好,政治上和他们是一路人。在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划下,经过张松不断地向刘璋建议和施加影响。
刘璋最终拍板:请刘备来!
但刘备是怎么想的还不知道,如果人家没有这个打算,那不就白激动了?为此,必须派个使者先探探路。刘璋问张松谁合适,张松顺势推荐了老朋友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此时大约35岁。他的祖父名叫法真,有清节高名,活了89岁,知名于世,号称玄德先生,其号与刘备的字相同。法正的父亲叫法衍,当过司徒掾、廷尉左监。
建安初年长安经历的那场大动荡后又逢大饥荒,关中一带大量人口外逃,法正和好友孟达就是那时一起入蜀依附刘璋的,他们都是很有才能的人,但刘璋不识人,法正在益州一直郁郁不得志,过了很久才当上了个新都县令,后改任军议校尉,但不受重用,常遭排挤诽谤,十分苦恼。
法正常在张松面前感慨自己的遭遇,有时也发发牢骚,认为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张松虽然是益州本地人,但在政治上与扶风派很相近,可以归入这一派。张松向刘璋推荐了法正,为了不引起刘璋的疑心,法正还假模假样地推辞了一番,之后受命出使。
消息传出,刘璋身边的其他一些人立即反对,刘璋的主簿黄权劝刘璋说一国不容二君,希望刘璋慎重考虑。有个叫王累的做得更绝,为劝说刘璋不惜自刎于州政府大门外,来了个尸谏,希望刘璋能够警醒,但刘璋不为所动。
刘巴也劝刘璋不要这么做,这位仁兄不是去了交州吗,怎么又来到了益州呢?刘巴开始确实去了交州,到交州后改姓张,想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无奈与交阯郡太守士爕计议不合,于是经牂牁道来到益州,到了益州郡又被人拘拿,太守要杀他,幸亏郡里的主簿看他气度不凡,没有杀,主簿请命亲自送刘巴到成都,见到刘璋。
刘巴的父亲刘祥当太守时曾举荐过一个孝廉,此人就是刘璋的父亲刘焉,因为有这层关系,刘璋待刘巴很尊重,每有大事都向他征询意见。刘巴认为刘备不会屈居人下,把他弄来必然是引狼入室。
但是刘璋心意已决,仍然命法正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