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家父汉高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全属性满格的人是非常罕见的,而严重偏科,某一属性满格的人也不多见。
韩信就是一个严重偏科,军事能力满格,其余属性较为中庸的一个人。如实说,刘长其实也是如此,历史上的他,个人武力满格,其余属性为负,曾当众表演抗鼎,让人怀疑他到底是姓刘还是姓项,又曾用一个大铁锥一下子干掉了辟阳侯审食其,让随从割下他的脑袋。
在汉初,全方面发展的大概就只有曹丞相了,无论军事,内政,谋略,个人勇武,他每个都是“略懂”,可以当将军,做先锋,做丞相,号称大汉第一万金油。可能个人勇武不如樊哙,打仗不如韩信,谋略不及张良,内政不如萧何,但是,这已经是奇才了。
当刘肥回到齐国的时候,曹丞相带着齐国群臣前来迎接他。
此曹丞相非彼曹丞相,他身材修长,皮肤偏白,不太像个武将。他曾是沛县的狱掾,也就是管理监狱的小吏,是萧何的下属,估计平日里没少跟刘邦相处,一来二去也就混熟了。
这个人在后世的名声不显,最大的名声却是萧规曹随。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一个只懂得模仿萧何的混子。实际上,这位跟随刘邦起兵之后,打了无数个仗,韩信的名声大,可是韩信打过的仗也没有曹参多。
在立国之后,刘邦派人清点将军们的功劳。
曹参的功劳簿上是这么写的:曾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
在消灭项羽之后,诸侯联名上劝进表给刘邦,推举他为皇帝。刘邦称帝,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
刘邦喝的开心,就问群臣,“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夺取天下?”
群臣意见不一,刘邦便开始吹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
他这句话,就定下了历史的汉初三杰,可曹参却不太高兴,他自认功劳是不少于这三个人的。
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众人劝谏刘邦:“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
这时,关内侯鄂君却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
“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加封萧何二千户,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这番说辞,曹参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并不知道,可是我们知道,他心里大概是不太好受的,他在这些年里参与了无数个战事,南征北伐,战功赫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萧何在大后方,就超过自己当第一?
为什么后人会津津乐道“萧规曹随”呢?因为曹参对这个与自己有些“矛盾”的老朋友所制定的政策时,他决定遵循,放下了私人的成见。
刘肥对曹丞相是非常尊重的,刘肥在齐国,基本就是放权给曹参,自己站在曹参身后为他撑腰,若是遇到曹参压不住的人,他才会站出来。曹丞相同样的对刘肥礼待有加,没有因自己开国功臣第二的荣誉身份就看不... -->>
全属性满格的人是非常罕见的,而严重偏科,某一属性满格的人也不多见。
韩信就是一个严重偏科,军事能力满格,其余属性较为中庸的一个人。如实说,刘长其实也是如此,历史上的他,个人武力满格,其余属性为负,曾当众表演抗鼎,让人怀疑他到底是姓刘还是姓项,又曾用一个大铁锥一下子干掉了辟阳侯审食其,让随从割下他的脑袋。
在汉初,全方面发展的大概就只有曹丞相了,无论军事,内政,谋略,个人勇武,他每个都是“略懂”,可以当将军,做先锋,做丞相,号称大汉第一万金油。可能个人勇武不如樊哙,打仗不如韩信,谋略不及张良,内政不如萧何,但是,这已经是奇才了。
当刘肥回到齐国的时候,曹丞相带着齐国群臣前来迎接他。
此曹丞相非彼曹丞相,他身材修长,皮肤偏白,不太像个武将。他曾是沛县的狱掾,也就是管理监狱的小吏,是萧何的下属,估计平日里没少跟刘邦相处,一来二去也就混熟了。
这个人在后世的名声不显,最大的名声却是萧规曹随。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一个只懂得模仿萧何的混子。实际上,这位跟随刘邦起兵之后,打了无数个仗,韩信的名声大,可是韩信打过的仗也没有曹参多。
在立国之后,刘邦派人清点将军们的功劳。
曹参的功劳簿上是这么写的:曾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
在消灭项羽之后,诸侯联名上劝进表给刘邦,推举他为皇帝。刘邦称帝,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
刘邦喝的开心,就问群臣,“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夺取天下?”
群臣意见不一,刘邦便开始吹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
他这句话,就定下了历史的汉初三杰,可曹参却不太高兴,他自认功劳是不少于这三个人的。
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众人劝谏刘邦:“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
这时,关内侯鄂君却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
“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加封萧何二千户,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这番说辞,曹参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并不知道,可是我们知道,他心里大概是不太好受的,他在这些年里参与了无数个战事,南征北伐,战功赫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萧何在大后方,就超过自己当第一?
为什么后人会津津乐道“萧规曹随”呢?因为曹参对这个与自己有些“矛盾”的老朋友所制定的政策时,他决定遵循,放下了私人的成见。
刘肥对曹丞相是非常尊重的,刘肥在齐国,基本就是放权给曹参,自己站在曹参身后为他撑腰,若是遇到曹参压不住的人,他才会站出来。曹丞相同样的对刘肥礼待有加,没有因自己开国功臣第二的荣誉身份就看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