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曾世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正处于似睡非醒的朦胧状态,但并不烦恼,习惯成自然,而且还以此作为难得的催眠曲。在乐曲的停顿间隙,又美美地回到甜甜的梦乡。
相比之下,阉鸡就凄凉了。它们当不上鸡王不说,还被主人无情地阉掉生殖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鸡在光天化日之下,尽情地风流。它们连对项鸡母鸡打点主意的资格都没有。只好整天地吃喝长肉,像清朝的太监不近女色,乖乖地做朝廷的顺服工具,了却他们白来人间走一遭的悲惨人生。阉鸡们的最好归宿,是人们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这正是主人阉掉它们,想要达到它们的肉更韧香,更好吃,更营养的目的。
鸡的演变
记得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我与一位科委的干部聊天时,他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说他与一位同事,下各养鸡场检查科学养鸡情况,天天餐餐都吃鸡肉“近水流台先得月”嘛!一个星期后回来,结果两人同时患上肝炎。
分析结论:是鸡肉惹的祸。这里有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是鸡肉里有毒素无疑。至于毒的程度如何,只能由科学去解读了;二是在短期内吃鸡肉过多是否有直接关系?
另据报道,那场席卷全国的可怕“非典”根源“饲料鸡”是逃脱不了干系的。后来又暴发几场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其罪魁福首的箭头,都指向了“饲料鸡”可见“饲料鸡”是个餐桌上的杀手。
所谓的“科学养鸡”是用何尔蒙激素做成的饲料,叫催长素(催胀法)。鸡吃了后,从出生到出栏,仅用三个月的时间。真是赛过“深圳速度”啊!这是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的做法。但是,这种“新事物”的诞生,人们出于好奇之心,纷纷购买。经济效益,泡沫式地上去了。后来人们冷静地发现,这种鸡与原来的鸡有天壤之别。它的肉质软绵绵的,没一点韧性,没一点弹性,淡无甜味,更找不到一点香气。营养价值低,吃过后,有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还有发热的感觉。
此后,鸡就派生出一个新的鸡族,为了不混洧这两种鸡,人们分别给它们予尊称和贬称。前面用谷、米、糠、饭、粥及杂粮等原料喂养的鸡,就叫“家鸡”也叫“本地鸡”后面用何尔蒙激素做成饲料喂养出来的鸡,叫“饲料鸡”很多人看不起“饲料鸡”的。
“饲料鸡”养的人不吃,吃的人不养,说到它的名声就能闻到它的嗅味。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地境地。但它还能在市场上,扭扭捏捏地走过三十多年。现在它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已经占领了“家鸡”的全部阵地了。目前,市场很难找到“家鸡”的踪影了。
原因有二,其一“家鸡”不上市。值得欣喜的是,广大父老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不用为“五斗米折腰”不再靠“家鸡”来挣孩子们的学费和油盐钱了。所以,他们一年辛苦养出的鸡,还是留给自己吃吧。这样一来“家鸡”就等于把它们祖祖辈辈打下的市场江山,拱手让给了“饲料鸡”抖掉了身上竞争的红尘,躲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晚霞里,过着乡村的隐居生活,与世无争。“饲料鸡”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市场的准入证,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捂着嘴偷着笑。
其二“偷梁换柱”要以我的秉性“饲料鸡”根本就没有生存的资格。我宁可吃咸萝卜、酸菜,也绝不会让“饲料鸡”靠近一步。咱哥儿们上馆子过酒瘾,点鸡肉时,首先与小二口头立约,铁定必是“家鸡”否则退货。并得大家的有力支持。
可事物并不都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中意“饲料鸡”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这种鸡有“价格优势”比“家鸡”便宜一半。换句话说,买一个“家鸡”的钱,就能买到两只“饲料鸡”对于贪便宜的人来说,诱惑力蛮大的。这类食客,他们也并不是不知道“家鸡”的好。只是口袋像个“瘪三”只好半推半就地接纳“饲料鸡”他们还自我安慰:鸡毕竟是鸡,萝卜、酸菜再好也算不上鸡呀,管它什么味道不味道,有奶便是娘。这样就如同给“饲料鸡”搭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平台。也就是说,有人吃,就有人卖,有人买,就有人养。这就是市场经济啦!
但“饲料鸡”这只乌鸦打扮得再漂亮,也成不了凤凰。怎么看它都是灰头土脸的“下得厨房,难上厅堂”在喜宴上,如果吃到“饲料鸡”的话,哼!客人们不把怨气写成眼涩的标语,偷偷地贴在主人的屁股才怪呢。
但是“家鸡”养殖的周期长,成本高。对于养殖专业户而言不合算。可是“饲料鸡”无法受食客们的青睐。这就矛盾了。为解决这问题,于是鸡老板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们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将“家鸡”与“饲料鸡”合二为一。也就是说,先用何尔蒙激素饲料,把小鸡养至三个月后,就停止这种饲料的喂食。全部改用“家鸡”的原料喂食,多喂约三个月。这就悄悄地摘掉“饲料鸡”的帽子。将出栏周期定为半年时间。比“家鸡”原本一年时间提早了六个月。而比“饲料鸡”推迟约三个月。这种鸡,虽算不上“家鸡”但又比“饲料鸡”好一点,是个不伦不类的杂牌鸡。所以,在鸡的家族史上,又派生出另一种新的鸡族,叫“群鸡”这样,鸡老板们对食客总算有个“中气不足”的交待了。
目前,鸡市行情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群鸡”就是鸡行上的“老大”进入购销两旺的常态。“饲料鸡”也厚着脸皮占据一角。苟且偷生。但买卖潇条,好像处于低温阴雨状态。
这就是鸡演变的全部过程。
据资料介绍,地球上的每个动物种类的形成,需要二、三千万年时间。而我们这代人,竞用二、三十年时间,就把“家鸡”的本质篡改得一塌糊涂。罪过!
我们的科学,如果以牺牲人们的健康为代价,而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话,那么,它非但没有功劳,反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犯罪行为。
从八十年代发明了这种“催胀法”至今,明明都知道对人体是有害的。几十年了,这种“科学”为何没有一点的改进和提高呢?这些所谓的科技人员,都干什么吃(去)了?你为何不能在催胀的同时,保持鸡的原汁原味呢?
我们的“家鸡”迟早要全部毁在这帮败家子的手里,他们必将遭到千古骂名。
当我第一次吃到假冒伪劣的“家鸡”时,我的额头,就本能地聚拢着一大堆的皱纹。我的舌头怎么也无法搜寻到当年吃着那香喷喷鸡腿惬意的味觉。我的喉头,很难打开大门,让这种垃圾式的“饲料鸡”肉塞进肚里。
我怀念那种香喷喷的“家鸡”
我正处于似睡非醒的朦胧状态,但并不烦恼,习惯成自然,而且还以此作为难得的催眠曲。在乐曲的停顿间隙,又美美地回到甜甜的梦乡。
相比之下,阉鸡就凄凉了。它们当不上鸡王不说,还被主人无情地阉掉生殖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鸡在光天化日之下,尽情地风流。它们连对项鸡母鸡打点主意的资格都没有。只好整天地吃喝长肉,像清朝的太监不近女色,乖乖地做朝廷的顺服工具,了却他们白来人间走一遭的悲惨人生。阉鸡们的最好归宿,是人们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这正是主人阉掉它们,想要达到它们的肉更韧香,更好吃,更营养的目的。
鸡的演变
记得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我与一位科委的干部聊天时,他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说他与一位同事,下各养鸡场检查科学养鸡情况,天天餐餐都吃鸡肉“近水流台先得月”嘛!一个星期后回来,结果两人同时患上肝炎。
分析结论:是鸡肉惹的祸。这里有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是鸡肉里有毒素无疑。至于毒的程度如何,只能由科学去解读了;二是在短期内吃鸡肉过多是否有直接关系?
另据报道,那场席卷全国的可怕“非典”根源“饲料鸡”是逃脱不了干系的。后来又暴发几场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其罪魁福首的箭头,都指向了“饲料鸡”可见“饲料鸡”是个餐桌上的杀手。
所谓的“科学养鸡”是用何尔蒙激素做成的饲料,叫催长素(催胀法)。鸡吃了后,从出生到出栏,仅用三个月的时间。真是赛过“深圳速度”啊!这是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的做法。但是,这种“新事物”的诞生,人们出于好奇之心,纷纷购买。经济效益,泡沫式地上去了。后来人们冷静地发现,这种鸡与原来的鸡有天壤之别。它的肉质软绵绵的,没一点韧性,没一点弹性,淡无甜味,更找不到一点香气。营养价值低,吃过后,有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还有发热的感觉。
此后,鸡就派生出一个新的鸡族,为了不混洧这两种鸡,人们分别给它们予尊称和贬称。前面用谷、米、糠、饭、粥及杂粮等原料喂养的鸡,就叫“家鸡”也叫“本地鸡”后面用何尔蒙激素做成饲料喂养出来的鸡,叫“饲料鸡”很多人看不起“饲料鸡”的。
“饲料鸡”养的人不吃,吃的人不养,说到它的名声就能闻到它的嗅味。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地境地。但它还能在市场上,扭扭捏捏地走过三十多年。现在它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已经占领了“家鸡”的全部阵地了。目前,市场很难找到“家鸡”的踪影了。
原因有二,其一“家鸡”不上市。值得欣喜的是,广大父老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不用为“五斗米折腰”不再靠“家鸡”来挣孩子们的学费和油盐钱了。所以,他们一年辛苦养出的鸡,还是留给自己吃吧。这样一来“家鸡”就等于把它们祖祖辈辈打下的市场江山,拱手让给了“饲料鸡”抖掉了身上竞争的红尘,躲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晚霞里,过着乡村的隐居生活,与世无争。“饲料鸡”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市场的准入证,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捂着嘴偷着笑。
其二“偷梁换柱”要以我的秉性“饲料鸡”根本就没有生存的资格。我宁可吃咸萝卜、酸菜,也绝不会让“饲料鸡”靠近一步。咱哥儿们上馆子过酒瘾,点鸡肉时,首先与小二口头立约,铁定必是“家鸡”否则退货。并得大家的有力支持。
可事物并不都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中意“饲料鸡”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这种鸡有“价格优势”比“家鸡”便宜一半。换句话说,买一个“家鸡”的钱,就能买到两只“饲料鸡”对于贪便宜的人来说,诱惑力蛮大的。这类食客,他们也并不是不知道“家鸡”的好。只是口袋像个“瘪三”只好半推半就地接纳“饲料鸡”他们还自我安慰:鸡毕竟是鸡,萝卜、酸菜再好也算不上鸡呀,管它什么味道不味道,有奶便是娘。这样就如同给“饲料鸡”搭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平台。也就是说,有人吃,就有人卖,有人买,就有人养。这就是市场经济啦!
但“饲料鸡”这只乌鸦打扮得再漂亮,也成不了凤凰。怎么看它都是灰头土脸的“下得厨房,难上厅堂”在喜宴上,如果吃到“饲料鸡”的话,哼!客人们不把怨气写成眼涩的标语,偷偷地贴在主人的屁股才怪呢。
但是“家鸡”养殖的周期长,成本高。对于养殖专业户而言不合算。可是“饲料鸡”无法受食客们的青睐。这就矛盾了。为解决这问题,于是鸡老板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们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将“家鸡”与“饲料鸡”合二为一。也就是说,先用何尔蒙激素饲料,把小鸡养至三个月后,就停止这种饲料的喂食。全部改用“家鸡”的原料喂食,多喂约三个月。这就悄悄地摘掉“饲料鸡”的帽子。将出栏周期定为半年时间。比“家鸡”原本一年时间提早了六个月。而比“饲料鸡”推迟约三个月。这种鸡,虽算不上“家鸡”但又比“饲料鸡”好一点,是个不伦不类的杂牌鸡。所以,在鸡的家族史上,又派生出另一种新的鸡族,叫“群鸡”这样,鸡老板们对食客总算有个“中气不足”的交待了。
目前,鸡市行情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群鸡”就是鸡行上的“老大”进入购销两旺的常态。“饲料鸡”也厚着脸皮占据一角。苟且偷生。但买卖潇条,好像处于低温阴雨状态。
这就是鸡演变的全部过程。
据资料介绍,地球上的每个动物种类的形成,需要二、三千万年时间。而我们这代人,竞用二、三十年时间,就把“家鸡”的本质篡改得一塌糊涂。罪过!
我们的科学,如果以牺牲人们的健康为代价,而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话,那么,它非但没有功劳,反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犯罪行为。
从八十年代发明了这种“催胀法”至今,明明都知道对人体是有害的。几十年了,这种“科学”为何没有一点的改进和提高呢?这些所谓的科技人员,都干什么吃(去)了?你为何不能在催胀的同时,保持鸡的原汁原味呢?
我们的“家鸡”迟早要全部毁在这帮败家子的手里,他们必将遭到千古骂名。
当我第一次吃到假冒伪劣的“家鸡”时,我的额头,就本能地聚拢着一大堆的皱纹。我的舌头怎么也无法搜寻到当年吃着那香喷喷鸡腿惬意的味觉。我的喉头,很难打开大门,让这种垃圾式的“饲料鸡”肉塞进肚里。
我怀念那种香喷喷的“家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