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红论:《红楼梦》的流传与续书 (2/2)
美女中文网 zw19.com,诛红与八十红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书中分析最大可能性就是主要人物凤姐丈夫贾琏的原型为曹雪芹叔辈的第一脂砚斋,由此才有《红楼梦》近半的凤姐理贾府的种种描写。从书中各种脂砚斋批语看书籍的主要回目已经创作完成,而第一回脂批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应该指的是对书中的朱批部分曹雪芹没有在所有回目里面进行添加。因为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有批语本传世,曹雪芹个人在书中加批语是希望有知书者对读者进行提醒,这是夫妻脂砚斋批语产生的原因。
由于脂砚斋的分人分层,在《红楼梦》主要书目无论是百零八还是百一十回本完成后可能存在对书本流传的控制,因为书的流传是通过曹雪芹的亲友完成的。曹雪芹虽然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是心中有数的,他并不担心书回失传,但书籍流传毕竟不是公开印刷,而是秘密私人间的传抄。那么,社会上只是有八十回流传可能就是人为控制的结果,对此曹雪芹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因为他将书籍的流传托付给了他人。结合曹雪芹的身世可以推测《红楼梦》的流传过程:曹雪芹著书、亲友抄书、流向社会。以《红楼梦》传抄的工作量能够得到早期《红楼梦》版本的肯定不是普通人,能够购买抄本的可能就是曹家没落后但依然认识的朝中权贵,然后才会扩散到其他富家子弟。注意,此时这些权贵中不乏有识之士可能会注意到书籍里面没落的思想氛围而对《红楼梦》进行某种限制,比如仅仅让书籍的八十回进行流传、将悲剧色彩浓厚的后面回目进行内部流传操作、知情者可以知道故事的结局,或者将《红楼梦》列入禁书进行警告。
那么,社会上的其他有能力获得《红楼梦》的人会不会因为没有八十回后的回目而心生遗憾?对于儒家学子去除执着是生活常态,而八十回后面故事在理解前面情节的基础上是可以进行推测的。古人追求“乐而不悲”,所以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悲剧收场不是古代文人的向往。实际上对于《红楼梦》的修改已经在当时进行着,这就是戚务生本《石头记》,这是个“洁本”也就是个“善本”。所以,当程伟元、高鹗的程甲本与程乙本《红楼梦》问世后是获得社会普遍认同的,他们的功绩不是使书籍得到全本能够公开流传后世,而是扭转了书中八十回以后为人们熟知的人物过分悲惨的生活命运。对比《红楼梦》前八十回和程高本后四十回虽然一脉相承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其中文学上的差距,书中脂砚斋批语强调以书为画的写法和伏脉千里的结构,这在后四十回单线发展的剧情与有些歌功颂德的文围气氛之下让人不免觉得艺术性的下降。但要看到当时正值乾隆盛世,社会上接受一个纯悲剧题材的作品是有困难的,而且一个世家的衰落也不能掩盖后起权贵世家的崛起,这是科举制度为数不多强调社会更新换代的一个方面,由此看程高本对当时某些人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盛举。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有的学者研究下发现画作不乏对当时时弊的揭露与批判,但宋朝统治者对此视而不见;同样《红楼梦》在今天人们看来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衰落的结果,清朝统治者同样是曲折应对;人们常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而支持程高本的人们会强调说话也是一面艺术,所以社会道理有绝对有相对、相对在于方式绝对在于坚持。
2017.1.27
书中分析最大可能性就是主要人物凤姐丈夫贾琏的原型为曹雪芹叔辈的第一脂砚斋,由此才有《红楼梦》近半的凤姐理贾府的种种描写。从书中各种脂砚斋批语看书籍的主要回目已经创作完成,而第一回脂批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应该指的是对书中的朱批部分曹雪芹没有在所有回目里面进行添加。因为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有批语本传世,曹雪芹个人在书中加批语是希望有知书者对读者进行提醒,这是夫妻脂砚斋批语产生的原因。
由于脂砚斋的分人分层,在《红楼梦》主要书目无论是百零八还是百一十回本完成后可能存在对书本流传的控制,因为书的流传是通过曹雪芹的亲友完成的。曹雪芹虽然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是心中有数的,他并不担心书回失传,但书籍流传毕竟不是公开印刷,而是秘密私人间的传抄。那么,社会上只是有八十回流传可能就是人为控制的结果,对此曹雪芹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因为他将书籍的流传托付给了他人。结合曹雪芹的身世可以推测《红楼梦》的流传过程:曹雪芹著书、亲友抄书、流向社会。以《红楼梦》传抄的工作量能够得到早期《红楼梦》版本的肯定不是普通人,能够购买抄本的可能就是曹家没落后但依然认识的朝中权贵,然后才会扩散到其他富家子弟。注意,此时这些权贵中不乏有识之士可能会注意到书籍里面没落的思想氛围而对《红楼梦》进行某种限制,比如仅仅让书籍的八十回进行流传、将悲剧色彩浓厚的后面回目进行内部流传操作、知情者可以知道故事的结局,或者将《红楼梦》列入禁书进行警告。
那么,社会上的其他有能力获得《红楼梦》的人会不会因为没有八十回后的回目而心生遗憾?对于儒家学子去除执着是生活常态,而八十回后面故事在理解前面情节的基础上是可以进行推测的。古人追求“乐而不悲”,所以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悲剧收场不是古代文人的向往。实际上对于《红楼梦》的修改已经在当时进行着,这就是戚务生本《石头记》,这是个“洁本”也就是个“善本”。所以,当程伟元、高鹗的程甲本与程乙本《红楼梦》问世后是获得社会普遍认同的,他们的功绩不是使书籍得到全本能够公开流传后世,而是扭转了书中八十回以后为人们熟知的人物过分悲惨的生活命运。对比《红楼梦》前八十回和程高本后四十回虽然一脉相承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其中文学上的差距,书中脂砚斋批语强调以书为画的写法和伏脉千里的结构,这在后四十回单线发展的剧情与有些歌功颂德的文围气氛之下让人不免觉得艺术性的下降。但要看到当时正值乾隆盛世,社会上接受一个纯悲剧题材的作品是有困难的,而且一个世家的衰落也不能掩盖后起权贵世家的崛起,这是科举制度为数不多强调社会更新换代的一个方面,由此看程高本对当时某些人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盛举。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有的学者研究下发现画作不乏对当时时弊的揭露与批判,但宋朝统治者对此视而不见;同样《红楼梦》在今天人们看来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衰落的结果,清朝统治者同样是曲折应对;人们常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而支持程高本的人们会强调说话也是一面艺术,所以社会道理有绝对有相对、相对在于方式绝对在于坚持。
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