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办案篇 (2/2)
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首先,刘兴居的大哥刘襄、二哥刘章已相继去西天报到去了。其次,凭济北国这堆小兵就想与汉朝中央抗衡?无异羊入虎口。最后,造反法理不容,不但不服于世,反而落别人话柄!
总之,这是绝不可以做的愚蠢之事!但万事总有个例外。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思维有别于常规!蠢才之所以为蠢才,也是因思想有悖于常情。此时,刘兴居自认为造反的伟大时刻来临了!
刘兴居之所以造反,打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前方的匈奴拖住皇帝本人和灌婴那八万多大军,自己从背后朝长安插上一刀,刘恒就算不死也要被打个半身不遂!于是他火速起兵,进袭荥阳!
可刘兴居的算盘落空了。这也只能怪他自己的情报工作做得太烂,他并不知人家匈奴早跑了,刘恒已没战可打了。之所以取道太原,不过是想回他的老革命根基地走一走瞧一瞧。
当刘恒闻知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好啊,跟外人打不成,反而要跟自己人打起来了!看来,老天今年不让朕解解手痒还真是不行了!于是当即命灌婴折返长安,保卫首都。同时任命柴武为大将军,率十万大军征讨刘兴居。另外任命缯贺为将军,增加荥阳的防守,以防不测!
刘兴居兵败让皇帝全没了旅游的兴趣,他一刻也没闲着,立即返回长安。7月18日,回到长安的刘恒马上下诏:济北王国的官吏百姓,在中央大军未到之前,先诛杀叛军或率军投降者,通通赦免,并恢复官爵。另外,与刘兴居一起造反,但中途迷途知返,投奔汉军的,也通通赦免!
刘恒这招太狠了!诏令一发出,刘兴居的叛军内部犹如多米诺骨牌,立即分崩离析。8月,前线传回消息:刘兴居兵败自杀。刘恒再次下诏:赦免济北国内的官吏百姓。
刘兴居这场兵变闹剧,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寂寞无聊的历史湖面;残淡的微波,在阳光下热烈的一跳,最终又复于永远的寂寞…
文帝时代有一个叫张释之的人,此前已做了十年的骑郎,不得升迁,后来在袁盎的推荐下,才担任了谒者仆射。而本年,他终于被提拔为廷尉这一九卿级的高官。回顾他的升迁之路,真是一波三折:
有一天,汉文帝带着一帮近臣往上林苑游玩。看见虎圈内驯养了一大群禽兽,于是召问上林尉:究竟禽兽总数是多少?上林尉瞠目结舌,竟不能答。而旁边有一虎圈啬夫,从容详细的代答,让皇帝欣喜。皇帝便对身边的张释之说“朕准备封这个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不答,反问皇帝“陛下以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这两人人品如何”刘恒说“都是忠厚长者”张释之便道“是啊!长者们平时论事,好似不能发言。岂会像这个啬夫一样这么耍嘴皮子?且陛下可知道秦始皇吗?他专任刀笔吏,以苛察为忠,后来蔽俗相沿,遂至土崩。如果陛下今天要提拔啬夫这个刀笔吏,臣恐天下也将随风而靡呢”刘恒从谏如流,不封啬夫。并让张释之同车回宫。一路上,张释之向皇帝解说秦之敝政,皇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封张释之为公车令。
后来,汉文帝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揖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同车进宫。经过司马门并不下车。恰被张释之看见,赶将过去,阻住车子,同时依汉律劾奏:宫中禁令,以司马门为最重。凡天下上事、四方贡献,均由司马门接收。门前除天子外,无论何人均应下车。否则罚金四两。现在太子、梁王都犯了不敬之罪,理应处罚。这道奏章传进宫中,刘恒溺爱儿子,视为寻常小事,搁置不理。但这件事被薄太后知道了,当场责备皇帝纵容儿子。令刘恒不得不免冠谢称自己教子不严,请太后恕罪。薄太后这才遣使传诏:此次特赦太子与梁王,二子方得入见。此事令张释之在汉文帝心中再加一分,被提拔为中大夫,不久升至中郎将。
后来,汉文帝与慎夫人一起前往自己的陵墓霸陵视察。两人登高望远,汉文帝手指新丰道上,对慎夫人说“此去就是邯郸要道”慎夫人本是邯郸人氏,不免触动乡愁,鼓瑟遣怀。汉文帝听着也不禁忧从中来,慨然作歌,与瑟相和。一曲奏毕,汉文帝叹道“朕死后,若用北山石为椁,再加纻絮杂漆,涂封完密,定能坚固不破,无人可以摇动吧”左右为拍皇上马屁,都齐声应是。只有张释之道“皇陵之中若有珍宝,使人涎羡,恐怕就是用北山为椁、南山为户,尚不免有隙可寻。若没有这些奇珍异宝,那才是真正无须过虑呢”汉文帝再次称善,这次就提拔张释之做了廷尉。
廷尉张释之办案,一切以法为准。有一次皇帝出行,过中渭桥,恰有一人从桥下走过,结果惊动舆马。此人被侍卫拿住,交廷尉发落。张释之认为:按法该当罚金,皇帝却欲将此人处死。君臣一番争执。张释之说“法者,天下公共也。如今陛下要随意更改,便是法再也不能取信于民了。当时陛下要直接把这人砍了也就罢了。现在交给我这个‘天下之平’的廷尉。我一旦不依法办案,则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又安所错其手足呢”最后还是皇帝让步,以罚金了断此案。
还有一次,有人偷盗了高皇帝内庙坐前的玉环。这次张释之认为:按法该当弃市。汉文帝大怒“小偷盗先帝器物,罪大恶极!若不族诛,叫朕如何恭承宗庙”张释之却道“法本如是。若这样便加族诛,那臣请问:还有比这更严重的罪,比如有愚民妄取长陵(汉高祖刘邦的陵寝)一抔土,陛下将用何法惩治”汉文帝挺好才觉得的确应罪止本身,不应无故加刑。薄太后也是这个意见。于是此案也以弃市结案。
法。首先,刘兴居的大哥刘襄、二哥刘章已相继去西天报到去了。其次,凭济北国这堆小兵就想与汉朝中央抗衡?无异羊入虎口。最后,造反法理不容,不但不服于世,反而落别人话柄!
总之,这是绝不可以做的愚蠢之事!但万事总有个例外。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思维有别于常规!蠢才之所以为蠢才,也是因思想有悖于常情。此时,刘兴居自认为造反的伟大时刻来临了!
刘兴居之所以造反,打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前方的匈奴拖住皇帝本人和灌婴那八万多大军,自己从背后朝长安插上一刀,刘恒就算不死也要被打个半身不遂!于是他火速起兵,进袭荥阳!
可刘兴居的算盘落空了。这也只能怪他自己的情报工作做得太烂,他并不知人家匈奴早跑了,刘恒已没战可打了。之所以取道太原,不过是想回他的老革命根基地走一走瞧一瞧。
当刘恒闻知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好啊,跟外人打不成,反而要跟自己人打起来了!看来,老天今年不让朕解解手痒还真是不行了!于是当即命灌婴折返长安,保卫首都。同时任命柴武为大将军,率十万大军征讨刘兴居。另外任命缯贺为将军,增加荥阳的防守,以防不测!
刘兴居兵败让皇帝全没了旅游的兴趣,他一刻也没闲着,立即返回长安。7月18日,回到长安的刘恒马上下诏:济北王国的官吏百姓,在中央大军未到之前,先诛杀叛军或率军投降者,通通赦免,并恢复官爵。另外,与刘兴居一起造反,但中途迷途知返,投奔汉军的,也通通赦免!
刘恒这招太狠了!诏令一发出,刘兴居的叛军内部犹如多米诺骨牌,立即分崩离析。8月,前线传回消息:刘兴居兵败自杀。刘恒再次下诏:赦免济北国内的官吏百姓。
刘兴居这场兵变闹剧,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寂寞无聊的历史湖面;残淡的微波,在阳光下热烈的一跳,最终又复于永远的寂寞…
文帝时代有一个叫张释之的人,此前已做了十年的骑郎,不得升迁,后来在袁盎的推荐下,才担任了谒者仆射。而本年,他终于被提拔为廷尉这一九卿级的高官。回顾他的升迁之路,真是一波三折:
有一天,汉文帝带着一帮近臣往上林苑游玩。看见虎圈内驯养了一大群禽兽,于是召问上林尉:究竟禽兽总数是多少?上林尉瞠目结舌,竟不能答。而旁边有一虎圈啬夫,从容详细的代答,让皇帝欣喜。皇帝便对身边的张释之说“朕准备封这个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不答,反问皇帝“陛下以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这两人人品如何”刘恒说“都是忠厚长者”张释之便道“是啊!长者们平时论事,好似不能发言。岂会像这个啬夫一样这么耍嘴皮子?且陛下可知道秦始皇吗?他专任刀笔吏,以苛察为忠,后来蔽俗相沿,遂至土崩。如果陛下今天要提拔啬夫这个刀笔吏,臣恐天下也将随风而靡呢”刘恒从谏如流,不封啬夫。并让张释之同车回宫。一路上,张释之向皇帝解说秦之敝政,皇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封张释之为公车令。
后来,汉文帝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揖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同车进宫。经过司马门并不下车。恰被张释之看见,赶将过去,阻住车子,同时依汉律劾奏:宫中禁令,以司马门为最重。凡天下上事、四方贡献,均由司马门接收。门前除天子外,无论何人均应下车。否则罚金四两。现在太子、梁王都犯了不敬之罪,理应处罚。这道奏章传进宫中,刘恒溺爱儿子,视为寻常小事,搁置不理。但这件事被薄太后知道了,当场责备皇帝纵容儿子。令刘恒不得不免冠谢称自己教子不严,请太后恕罪。薄太后这才遣使传诏:此次特赦太子与梁王,二子方得入见。此事令张释之在汉文帝心中再加一分,被提拔为中大夫,不久升至中郎将。
后来,汉文帝与慎夫人一起前往自己的陵墓霸陵视察。两人登高望远,汉文帝手指新丰道上,对慎夫人说“此去就是邯郸要道”慎夫人本是邯郸人氏,不免触动乡愁,鼓瑟遣怀。汉文帝听着也不禁忧从中来,慨然作歌,与瑟相和。一曲奏毕,汉文帝叹道“朕死后,若用北山石为椁,再加纻絮杂漆,涂封完密,定能坚固不破,无人可以摇动吧”左右为拍皇上马屁,都齐声应是。只有张释之道“皇陵之中若有珍宝,使人涎羡,恐怕就是用北山为椁、南山为户,尚不免有隙可寻。若没有这些奇珍异宝,那才是真正无须过虑呢”汉文帝再次称善,这次就提拔张释之做了廷尉。
廷尉张释之办案,一切以法为准。有一次皇帝出行,过中渭桥,恰有一人从桥下走过,结果惊动舆马。此人被侍卫拿住,交廷尉发落。张释之认为:按法该当罚金,皇帝却欲将此人处死。君臣一番争执。张释之说“法者,天下公共也。如今陛下要随意更改,便是法再也不能取信于民了。当时陛下要直接把这人砍了也就罢了。现在交给我这个‘天下之平’的廷尉。我一旦不依法办案,则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又安所错其手足呢”最后还是皇帝让步,以罚金了断此案。
还有一次,有人偷盗了高皇帝内庙坐前的玉环。这次张释之认为:按法该当弃市。汉文帝大怒“小偷盗先帝器物,罪大恶极!若不族诛,叫朕如何恭承宗庙”张释之却道“法本如是。若这样便加族诛,那臣请问:还有比这更严重的罪,比如有愚民妄取长陵(汉高祖刘邦的陵寝)一抔土,陛下将用何法惩治”汉文帝挺好才觉得的确应罪止本身,不应无故加刑。薄太后也是这个意见。于是此案也以弃市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