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冰心在壶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谁在轻轻诉说?是谁在喃喃细语?夕阳下的山峦染尽金色的余晖,飒飒竹海在晚风中飘逸着超凡脱俗的灵气,让乡间的一石一木有着清冽的沉静,仿佛经透明的山泉洗涤,山间俗物也有了洁净的凡心。
是超脱凡尘的时候了,一只不知名的鸟儿,盘旋在竹海上空,啁啾着,展翅飞进了已是晚霞满天的西方,或许那里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极乐世界?盘县老厂镇的竹海就这样深深地攫取了我的心。看天看云,听晚风吟唱,沐浴着临近黄昏时阳光的金色洗礼,生命只蕴含生的纯粹,人的俗念便在一泓山泉中洗净。心灵的宁静原来是如此的平常,有如植物的生长,何需刻意的追求?也许正是随遇而安的品性,才有了葱茏万顷的茫茫竹海。
一湾溪流绕着山脚,毫无杂念地朝竹海深处奔去,是一种万流归海的义无返顾,抛弃的是溪旁青草的眷恋和溪中水蔓的牵挂,执著的流淌唱响着前行的足声,无羁无绊的清亮如月夜的叩门,轻轻敲击尘封已久的思绪。溪旁有一条山路直通山顶,竹海寺坐落此间,默默地俯瞰着山下的芸芸众生。绕山路蜿蜒而上,至半路,一阵低回的诵唱已随风传来,为一望无际的竹海镀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适逢农历五月初一,善男信女们相约而来,或祈平安,或求钱财,或请香火,了却他们对佛主虔诚的祈愿。虚空的寄托有了佛陀的鸟瞰,便宛如所有的希望近在咫尺,它时时在呼唤着仰望幸福的人们一步一步朝它走去,好像诱人的海市蜃楼,在茫茫大漠和涛涛碧海的边际巍然耸立,让人在难辨真伪的远眺中,想往独步蓬莱仙境的悠然与闲雅。那可望不可及的心愿在眼前以蒙太奇式的切换展现世人的心迹,人们便于“在水一方”的朦胧美感中祈祷佛主的庇护。大概这正是人软弱一面的表现,谁能独自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当地人称竹海寺为太阳庙,这使竹海寺有了一种人间烟火的味道。竹海寺的护国寺正在修建之中,从护国寺大门两旁已凿好的对联中不难看出这个佛门净地的神圣:六根六识结善恶凿成因果,八智八忍修禅定跳出轮回。竹海寺始建于1994年8月,经丹霞山惟宗师提议,现为七姊妹莲花山竹海寺。竹海寺前的功德碑记载:“从古至今,莲花山峰,佛昱时隐时现,远看则明,寻之即灭。1993年古历十一月十六日夜,猝现百盏神灯朗照山顶,众居士确认,天佛降斯,落座佛山福地,传遍四方,祈求者前来朝山拜佛,络绎不绝,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烧香祈祷,求吉祥安康,自愿捐款出力,献物建寺敬尊。”当地人说起这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佛从来没有人的庸俗,并不因这里的偏僻和贫穷而忘了光临这块不生长黄金的土地。
在众生“南无阿弥陀佛”的诵唱中,庙宇内外弥漫着人们对佛的崇拜,整个竹海仿佛也浸淫在佛的光芒之中。一位手握香炷的老人对在旁观望的我说:“一起来绕佛吧,任何人都可以绕佛。”这就是佛主慈悲为怀的宽大胸襟,容纳芸芸众生,哪怕他不是虔诚的佛教徒,甚至是异教徒,佛并没有因为此类异已而将其拒之门外。在佛陀的法眼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以佛陀的境界,槛内人与槛外人同是上苍的子民,他们有平等的人格和权利,而佛陀自己也不以救世主自居。所以佛的话成为了凡尘中人怀念佛主和寻找自己的名言:每个人都是佛。人佛合一,这正是一种民本的精神。这让人在蒙昧中有了闪亮的自信之光,来照亮人生里程中为阴霾所遮掩的阴影。不由地我也走进了绕佛的行列,听着众生声调单一而低回的吟唱,浮躁的心在吟唱中渐趋宁静。宗教应是人类社会最初的精神教化和道德约束。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注定对宗教缺乏执著的追求,但我知道,在宗教文化的殿堂中,我所获得的知识是多么地有限。“来如风雨,去似微尘。”这是指人还是说佛?万物归尘,忙碌中,人们获得了什么?三界之外难跳出,五行之中谁例外?人对佛的敬仰岂止是心愿的祈祝,更多的是对佛教因果轮回的品味和恐惧。人们渴望过一种与今世截然不同的生活,这个美好的向往,让人在佛营造的境界里得到了心理平衡或是因憧憬着西天的美好而执著不懈。业由心造,回转有道?这,或许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了悟?
晚霞终于在时光的催促中收敛了灿烂的色彩,夜色悄然而至,晚风吹拂下的竹海在星星点点的灯光下,沙沙作响,虫蛙们在夜的黑幕中放声高歌,此起彼伏。竹海寺的晨钟暮鼓没有在竹海中回响,青灯古佛却在莲花山顶闪烁着些微的光亮,如夜空中飞舞的荧火虫,骤然闯入夜行者的视野。宁静、喧闹,清净、嘈杂,有形、无形,一切都在自己心中,我思故我在。逃避或无视,显然是一叶障目的愚蠢,把生命的意义定格在自己锁定的人生座标中,飘然而来的就是云舒云卷的怡然。心灵,何需在迷惘中寻寻觅觅?竹叶的飘动中,一阵清脆在敲响,零星的雨点踏云而来,冥冥中,天籁之声萦绕耳旁。心,在黑暗中一片光明。
是谁在轻轻诉说?是谁在喃喃细语?夕阳下的山峦染尽金色的余晖,飒飒竹海在晚风中飘逸着超凡脱俗的灵气,让乡间的一石一木有着清冽的沉静,仿佛经透明的山泉洗涤,山间俗物也有了洁净的凡心。
是超脱凡尘的时候了,一只不知名的鸟儿,盘旋在竹海上空,啁啾着,展翅飞进了已是晚霞满天的西方,或许那里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极乐世界?盘县老厂镇的竹海就这样深深地攫取了我的心。看天看云,听晚风吟唱,沐浴着临近黄昏时阳光的金色洗礼,生命只蕴含生的纯粹,人的俗念便在一泓山泉中洗净。心灵的宁静原来是如此的平常,有如植物的生长,何需刻意的追求?也许正是随遇而安的品性,才有了葱茏万顷的茫茫竹海。
一湾溪流绕着山脚,毫无杂念地朝竹海深处奔去,是一种万流归海的义无返顾,抛弃的是溪旁青草的眷恋和溪中水蔓的牵挂,执著的流淌唱响着前行的足声,无羁无绊的清亮如月夜的叩门,轻轻敲击尘封已久的思绪。溪旁有一条山路直通山顶,竹海寺坐落此间,默默地俯瞰着山下的芸芸众生。绕山路蜿蜒而上,至半路,一阵低回的诵唱已随风传来,为一望无际的竹海镀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适逢农历五月初一,善男信女们相约而来,或祈平安,或求钱财,或请香火,了却他们对佛主虔诚的祈愿。虚空的寄托有了佛陀的鸟瞰,便宛如所有的希望近在咫尺,它时时在呼唤着仰望幸福的人们一步一步朝它走去,好像诱人的海市蜃楼,在茫茫大漠和涛涛碧海的边际巍然耸立,让人在难辨真伪的远眺中,想往独步蓬莱仙境的悠然与闲雅。那可望不可及的心愿在眼前以蒙太奇式的切换展现世人的心迹,人们便于“在水一方”的朦胧美感中祈祷佛主的庇护。大概这正是人软弱一面的表现,谁能独自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当地人称竹海寺为太阳庙,这使竹海寺有了一种人间烟火的味道。竹海寺的护国寺正在修建之中,从护国寺大门两旁已凿好的对联中不难看出这个佛门净地的神圣:六根六识结善恶凿成因果,八智八忍修禅定跳出轮回。竹海寺始建于1994年8月,经丹霞山惟宗师提议,现为七姊妹莲花山竹海寺。竹海寺前的功德碑记载:“从古至今,莲花山峰,佛昱时隐时现,远看则明,寻之即灭。1993年古历十一月十六日夜,猝现百盏神灯朗照山顶,众居士确认,天佛降斯,落座佛山福地,传遍四方,祈求者前来朝山拜佛,络绎不绝,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烧香祈祷,求吉祥安康,自愿捐款出力,献物建寺敬尊。”当地人说起这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佛从来没有人的庸俗,并不因这里的偏僻和贫穷而忘了光临这块不生长黄金的土地。
在众生“南无阿弥陀佛”的诵唱中,庙宇内外弥漫着人们对佛的崇拜,整个竹海仿佛也浸淫在佛的光芒之中。一位手握香炷的老人对在旁观望的我说:“一起来绕佛吧,任何人都可以绕佛。”这就是佛主慈悲为怀的宽大胸襟,容纳芸芸众生,哪怕他不是虔诚的佛教徒,甚至是异教徒,佛并没有因为此类异已而将其拒之门外。在佛陀的法眼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以佛陀的境界,槛内人与槛外人同是上苍的子民,他们有平等的人格和权利,而佛陀自己也不以救世主自居。所以佛的话成为了凡尘中人怀念佛主和寻找自己的名言:每个人都是佛。人佛合一,这正是一种民本的精神。这让人在蒙昧中有了闪亮的自信之光,来照亮人生里程中为阴霾所遮掩的阴影。不由地我也走进了绕佛的行列,听着众生声调单一而低回的吟唱,浮躁的心在吟唱中渐趋宁静。宗教应是人类社会最初的精神教化和道德约束。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注定对宗教缺乏执著的追求,但我知道,在宗教文化的殿堂中,我所获得的知识是多么地有限。“来如风雨,去似微尘。”这是指人还是说佛?万物归尘,忙碌中,人们获得了什么?三界之外难跳出,五行之中谁例外?人对佛的敬仰岂止是心愿的祈祝,更多的是对佛教因果轮回的品味和恐惧。人们渴望过一种与今世截然不同的生活,这个美好的向往,让人在佛营造的境界里得到了心理平衡或是因憧憬着西天的美好而执著不懈。业由心造,回转有道?这,或许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了悟?
晚霞终于在时光的催促中收敛了灿烂的色彩,夜色悄然而至,晚风吹拂下的竹海在星星点点的灯光下,沙沙作响,虫蛙们在夜的黑幕中放声高歌,此起彼伏。竹海寺的晨钟暮鼓没有在竹海中回响,青灯古佛却在莲花山顶闪烁着些微的光亮,如夜空中飞舞的荧火虫,骤然闯入夜行者的视野。宁静、喧闹,清净、嘈杂,有形、无形,一切都在自己心中,我思故我在。逃避或无视,显然是一叶障目的愚蠢,把生命的意义定格在自己锁定的人生座标中,飘然而来的就是云舒云卷的怡然。心灵,何需在迷惘中寻寻觅觅?竹叶的飘动中,一阵清脆在敲响,零星的雨点踏云而来,冥冥中,天籁之声萦绕耳旁。心,在黑暗中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