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清朝的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致"阙名"。

    "阙名"又记其解往杭州的情形:

    至武林,处于旧府。时总督赵廷臣劝降甚力,始终不答。自被执,即不食,日赋诗自娱。守者叩头哀恳,煌言徐曰:"既办一死,何苦累若等。"乃复食,亦唯啖时果数枚而已。一日,督院赴馆,蹙额曰:"老先生部文到矣!"煌言即起。肩舆至官巷口,口占曰:"我年四十五,今朝九月亡;含哭从文山,一死万事毕。"端坐于地而正命焉。会城义士朱亶生、张文嘉等葬其遗骸于西湖南屏山(杭人称为南屏先生)净慈寺左邵皇亲坟翁仲后之左侧,遥与岳武穆、于忠肃两墓相望。煌言诗:"西子湖头有我师。"从初志也。夫人董,先死;子万祺,前三日亦被刑于京口。幕客句容罗纶、鄞人杨冠玉,与煌言同死,俱葬于左右,三冢巍然。杨冠玉者,大家后裔,与煌言比邻。父母死,从之海上。临刑,当事见其幼,欲释之,冠玉曰:"司马公死于忠,某义不忍独生!"延颈就刃。今寒食酒浆,春风纸蝶,岁时浇奠不绝;而部曲过其墓者,犹闻野哭云。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中国的知识分子,以临难不苟免为人格修养上的基本要求,但真所谓"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因为成仁常在情势极度急迫之际,一方面不暇计及其他,一方面自我为悲壮义烈的情绪所鼓舞,轻生并不难;如果时机上有容人多想一想的片刻,往往就会迟疑踌躇,贪生之念,倏焉而起,一发不可抑。明臣殉节有脱靴入水,以水冷而怯,别谋自尽之道,这一来就死不成了。

    又如龚芝麓,人品是绝不坏的,但亦以未能殉节,复未能归隐,致列名贰臣传。当时龚芝麓常跟人说:"我原要死,是小妾不肯。"指顾眉生而言。龚对外人称顾为妾,而在家人故旧门生面前,视顾俨然敌体,称"顾太太"。龚妻颇贤惠,不受清朝的诰封,措辞极蕴藉,她说:"我已受前明诰封,清朝的诰封给顾太太好了。"

    按:其时,浙江总督为汉军镶黄旗人赵廷臣,顺治二年以贡生初授江苏山阳知县,迁江宁江防同知,因催征逾限罢职——即此便知是好官。顺治十年,以洪承畴之荐,随营委用;湖广既平,复定贵州,赵廷臣得为巡抚,旋擢云贵总督。康熙即位,调督浙江,张苍水被擒,为赵廷臣亲驻定海,与提督张杰所定议。清史列传载:

    圣祖仁皇帝御极,调廷臣浙江总督,汇叙督云南荒田功,加太子少保。康熙二年,廷臣疏言,浙江逋赋不清,由征解繁杂,请以一条鞭起解之法,令各州县随征随解,布政司察明注册,至为简便;又请移海岛投诚官兵分插内地,杜贼人煽诱,定水师提镇各营设兵之制,以备水战;杭嘉湖三府毗连太湖、泖湖,易于藏奸,请增造快号兵船、援兵巡哨。部议俱从其请。时海敌郑成功死,廷臣招其党伪将军独伪兵部张煌言率众远遁,廷臣驰赴定海,与提督哈尔库、张杰定议,檄水师由宁、台、温三府出洋搜剿,斩获六百余,降其伪副将陈栋。知煌言披缁窜伏海岛,廷臣选骁将徐元、张公午饰为僧人服,率健丁潜伏普陀山擒获煌言。

    赵廷臣是能臣,如世祖不崩,不能调往浙江;移浙即表示新君的四顾命大臣决意解决郑成功的问题。顺治十八年秋天,尽迁东南沿海各地之民往内地,为坚壁清野之计。此举破家无数,清朝官书讳言其事;张苍水奇零草中,有一题:"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来燕无巢,有感而作。"诗为五言古风: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

    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

    燕语问主人,呢喃语盈把。

    画梁不可望,画舰聊相傍。

    肃羽恨依栖,衔泥叹飘飏。

    自言昨辞秋社归,比来春社添恶况。

    一片蘼芜兵燹红,朱门哪得还无恙?

    最怜寻常百姓家,荒烟总似乌衣巷。

    君不见晋室中叶乱五胡,烟火萧条千里孤。

    春燕巢林木,空山啼鹧鸪。

    只今胡马复南牧,江村古木窜鼪鼯。

    万户千门空四壁,燕来亦随樯上乌。

    海翁顾燕三太息,风帘雨幕胡为乎?

    又清史纪事本末载:

    (顺治)十八年冬十月,弃降将郑芝龙于市,徙沿海居民,禁舟出海,从降将黄梧请也。郑氏在京者,无少长,皆被杀。下令迁界,禁渔船商舟出海,自是,五省商民流离荡析,而万里皆邱墟矣。

    于此可知,郑成功如坚守海滨,五省商民,不致有此流离破家之祸。是故"阙名"不以为郑之取台湾为延明祚;在张苍水传末,下一断语:"张煌言死,明朝始亡!"此真力足扛鼎的史笔。

    钱牧斋后秋兴诗,言郑成功攻金陵,所以顿兵不进者,是因为正在接洽清军投降;今考其人,乃松江提督马逢知。世祖大渐时,尽释狱囚,唯两人不释,一为明朝最后的一个兵部尚书张缙彦,一即马逢知。董含三冈识略记:

    马逢知起家群盗,由浙移镇云间,贪横僭侈,民殷实者,械至倒悬之,以醋灌其鼻,人不堪,无不倾其所有,死者无算。复广占民庐,纵兵四出劫掠。时海寇未靖,逢知密使往来;江上之变,先期约降,要封王爵,反形大露。科臣成公肇毅,特疏纠之;朝廷恐生他变,温旨征入,系狱,妻子发配象奴。未几,与二子俱伏法。当逢知之入觐也,珍宝二十余船,金银数百万,他物不可胜计,及死,无一存者。

    吴梅村诗集中,有两首诗咏马逢知,一为茸城行,茸城即松江;一为客请云间帅坐中事,是一首七律。茸城行描马逢知的行径云:

    承恩累赐华林宴,归镇高谈横海勋。

    未见尺书收草泽,从夸名字得风云。

    据此可知,清朝用马逢知,目的是希望他能安抚萑苻;结果一无所成,而贪黩横暴,则较土匪犹不如:

    千箱布帛运轺车,百万鱼盐充邸阁。

    将军一一数高赀,下令搜牢遍墟落。

    非为仇家告兼并,即称盗贼通囊橐。

    堂屋遥窥室内藏,算缗似责从前诺。

    敢信黔娄脱网罗,早看猗顿填沟壑。

    窟室飞觞传箭催,博场戏责横刀索。

    贪财以外,复又好色:

    将军沉湎不知止,箕踞当筵任颐指。

    拔剑公收伍伯妻,鸣骲射杀良家子。

    结果是:

    江表争猜张敬儿,军中思缚卢从史。

    枉破城南十万家,养士何无一人死!

    按:南史张敬儿传:"敬儿为雍州刺史,居官贪残,民间一物堪用,无不夺取。"此辈自唯恐天下不乱,而其时四方宁谧,苦无"用武之地",因而造一谣言,授江湖术士传播,谣言是:"天子在何处,宅在赤谷口;天子是阿谁?非猪即是狗。"敬儿所居,地名赤谷;小名狗儿,其弟小名猪儿。此言将天子自为,事闻伏诛。吴诗征此典,即董冈所谓"反形大露"之意。由张敬儿兄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北伐之前在湖南的军阀张敬尧、敬汤兄弟,真一丘之貉。马逢知是这样国人皆曰可杀的人物,而郑成功欲与通谋,即令有功,亦失民心,何况无功!计谋之拙,无逾于此,此又郑成功需再评价的一端。

    至于卢从史,为唐朝贞元年间昭义军节度使,与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子承宗密谋叛乱,宰相裴垍说动从史牙将王翊元,尽泄从史阴谋及可取之状,以致从史被擒。照此典故而言,马逢知部下亦必有人输诚于朝廷,郑成功既通马逢知,则义师内部情况,亦可能为清朝所悉,其败殊非偶然。吴梅村有七夕感事五律一绝,于郑成功颇致讥评,诗曰:

    南飞鸟鹊夜,北顾鹳鹅军。

    围壁钲传火,巢车剑拄云。

    江从严鼓断,风向祭牙分。

    眼见孙曹事,他年著异闻。

    此以郑成功的"江上之役"比拟为赤壁鏖兵。首以郑成功拟曹操,实非恭维,而是讥其自大。"鹳鹅军"典出左传,注谓"鹳鹅皆阵名",用于此处,谓郑成功的部下有如童嬉。"围壁"不典,乃梅村自创的新词,壁者营垒,指清军扎于金陵西北城外的少数部队,以优势兵力不攻而围,计已甚左;"钲传火"者,士卒以钲传火而造饭,军前犹如寒食,乞火而炊,这顿饭吃下来,非半天不可,何能应变?不败何待?"巢车"典亦出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注谓:"巢车,车上有橹。"此指郑成功的水师而言。"剑拄云"者,将星如云,但于楼船上仗剑观望而已,此与"围壁"皆言郑军不攻,而期望旦夕间有变,不战而下金陵。

    第二联上句写实;下句用借东风之典,言变生不测。"孙曹"指孙权与曹操。结句调侃绝妙,其实伤心出以诙谐,正见遗老心境之沉痛。

    ***

    自世祖一崩,满洲亲贵大臣与汉大臣中的"北派",立即对江南的世家士族展开镇压,顺治十八年正月廿九日上谕:

    谕吏部户部:"钱粮系军国急需,经营大小各官,须加意督催,按期完解,乃为称职。近览章奏,见直隶各省钱粮拖欠甚多,完解甚少,或系前官积逋,贻累后官;或系官役侵挪,借口民欠。向来拖欠钱粮,有司则参罚停升,知府以上,虽有拖欠钱粮未完,仍得升转,以致上官不肯尽力督催,有司怠于惩比,枝梧推诿,完解愆期。今后经管钱粮各官,不论大小,凡有拖欠参罚,俱一体停其升转;必待钱粮完解无欠,方许题请开复升转。尔等即会同各部寺,酌立年限,勒令完解。如限内拖欠钱粮不完,或应革职,或应降级处分,确议具奏。如将经管钱粮未完之官升转者,拖欠官并该部俱治以作弊之罪。"

    这道上谕,称为"新令",发展为所谓"奏销案"。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官员、绅士、士子因欠完田赋,或黜革,或逮捕,或刑责,达一万数千人之多。

    董含三冈识略记:

    江南赋役,百倍他省,而苏松尤重。迩来役外之征,有兑役、里役、该年、催办、捆头等名;离派有钻夫、水夫、牛税、马豆、马革、大树、钉、麻油、铁、箭、竹、铅弹、火药、造仓等项。又有黄册、人丁、三捆、军田、壮丁、逃兵等册。大约旧赋未清,新饷已近,积逋常数十万。时司农告匮,始十年并征,民力已竭,而逋欠如故。巡抚朱国治,强愎自用,造欠册达部,悉列江南绅衿一万三千余人,号曰"抗粮"。既而尽行褫革,发本处枷责;鞭扑纷纷,衣冠扫地。如某探花欠一钱,亦被黜,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夫士夫自宜急公,乃轩冕与杂犯同科,千金与一毫等罚,仕籍学校,为之一空,至贪吏蠹胥,侵没多至千万,反置不问。吁,过矣!后大司马龚公,特疏请宽奏销,有"事出创行,过在初犯"等语,天下诵之。

    按:董含字阆石,董其昌的孙子,顺治十八年的进士,而就在这年因为欠赋而被斥革。所谓"某探花",指昆山叶方蔼,顺治十八年一甲第三名及第,在欠赋册中,指他"欠折银一厘"。叶方蔼时为翰林院编修,具奏云:"所欠一厘,准今制钱一文也。"但即使只制钱一文,仍须丢官,民间因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后于康熙十二年复起,位至一品,谥文敏。

    "大司马龚公"指龚芝麓。当康熙二年,方官左都御史,于八月间具奏:"请将康熙元年以前催缴不得钱粮,概行蠲免。有司既并心一事,得以毕力见征;小民亦不苦纷纭,得以专完正课。"奉旨"下部知之",即准奏之谓。苛扰两年有余,至此告一段落,但已不知几人破家、几人毙命、几人出亡。而因果报应之中最令人感慨者,则为周寿昌思益堂日札所记一事:

    国初江南赋重,士绅包揽,不无侵蚀。巡抚朱国治奏请穷治,凡欠数分以上者,无不黜革比追,于是两江士绅,得全者无几。有乡试中式而生员已革,且有中进士而举人已革,如董含辈者非一人。方光琛者,歙县廪生,亦中式后被黜,遂亡命至滇,入吴三桂幕。撤藩议起,三桂坐花亭,令人取所素乘马与甲来,于是贯甲骑马,旋步庭中,自顾其影叹曰:"老矣!"光琛佐左厢出曰:"王欲不失富家翁乎?一居笼中,烹饪由人矣!"三桂默然,反遂决。军中多用光琛谋。吴世败,光琛亦就擒,磔于市。

    方光琛为明朝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当吴三桂举事时,朱国治适为云南巡抚,冤家路狭,为吴三桂缚去祭旗开刀,死状甚惨。无名氏研堂见闻杂记云:

    抚臣朱国治既以钱粮兴大狱,又杀吴郡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适以丁忧罢。故事:隶旗下者例不丁忧,守丧二十七日,即出视事。公守丧毕,具疏请进止,朝议许其终制,另推新抚韩公世琦。尚未莅位,朱恐吴人为变,仓猝离位,轻舟遁去,吴中为幸。朝议以大臣擅离汛地,拟降五级,而严旨切责,革职为民。后于康熙十一二年复抚滇中,值吴三桂变,提去开膛枭示。

    所谓"杀吴郡诸生一二十人",指有名的"哭庙案",金圣叹死于是役。自"江上之役"以后,朝中亲贵及用事大臣,以江南人心未尽帖服,因指派小酷吏朱国治抚吴,但在世祖未崩前,亲裁大政,朱国治尚未能肆逆;及世祖既崩,了无顾忌,金圣叹首当其冲。"哭庙案"及朱国治的下场,以后再谈;此处就"奏销案"中受荼毒的南方数省士绅而知名者,略志其遭遇:

    一、吴梅村:顺治十年,被迫出山,授国子监祭酒。顾伊人撰吴梅村先生行状云:"间一岁,奉嗣母之丧南还,上亲赐丸药,抚慰甚至。先生乃勇退而坚卧,谓人曰:'吾得见老亲,死无恨矣!'未几,朱太淑人没,先生哀毁骨立。复以奏销事,几至破家。"

    按:梅村诗集有七律一首:"注就梁丘早十年,石壕忽呼荜门前。范升免后成何用?宁越鞭来绝可怜!人世催科逢此地,吾生忧患在先天。从今陴上田休种,帘肆无家取百钱。"此诗共两首,题作"赠学易友人吴燕余",而此首除起结两句与易经典故有关外,通首皆咏追欠赋,二句"石壕忽呼荜门前",刻画如见;下句用后汉范升免官典,则梅村似亦在革职之列;四句则晋朝北海太守王承,不鞭犯夜的书生,而竟鞭挞,折辱斯文,故有下句"人世催科逢此地"之叹。结尾两句,感慨更深,扬雄世世种陴上之田,从今休种,则耕读传家亦不可得,不如严君平卖卜,日得百钱自赡。"无家"二字绝沉痛;而他人学易,谓之为将来可资以卖卜,非赠人之体,实亦愤激使然。

    又研堂见闻杂记云:"其革职废绅,则照民例,于本处该抚发落。吾州在籍诸绅,如吴梅村、王端士、吴宁国、黄庭表、浦圣卿、曹祖来、吴元祐、王子彦,俱拟提解刑部,其余不能悉记。"提解惨状见邵长蘅青门麓稿尺牍,致表兄杨廷鉴书:

    江南奏销案起,绅士维黜籍者万余人,被逮者亦三千人。昨见吴门诸君子被逮,过毗陵,皆铛手梏,徒步赤日黄尘中。念之令人惊悸,此曹不疲死,亦道渴死身。旋闻有免解来京之旨,洒然如镬汤炽火中一尺甘露雨也。

    按:此为康熙元年盛夏之事。五月间有特旨:无论已到京、未到京,皆释放还乡。

    又研堂见闻杂记云:

    吴下钱粮拖欠,莫如练川,一青衿寄籍其间,即终身无半镪入县官者。至甲科孝廉之属,其所饱更不可胜计,以故数郡之内闻风蝟至,大僚以及诸生,纷纷寄冒,正供之欠数十万。会天子震怒,特差满官一员,至练川勘实。既至,危坐署中,不动声色,但阴取其名籍,造册以报。时人人惴恐,而又无少间可以窜易也。既报成事,奉旨即按籍追擒,凡欠百金以上者一百七十余人,绅衿俱在其中;其百金以下者则千计。时抚臣欲发兵擒缉,而苏松道王公纪止之,单车至练川,坐明伦堂。诸生不知其故,以次进见;既集,逐一呼名,叉手就缚,无得脱者,皆铛锁系,两隶押之,至郡悉送狱,而大僚则系之西察院公署。

    此所谓一百七十余人也,其余犹未追录。原旨械送都下,抚臣令其速行清纳,代为入告,即于本处发落。于是旬日之间,完者十万。犹有八千余金,人户已绝,无从追索,抚臣仍欲械送,道臣王公及好义乡绅,各捐金补偿乃止。然额课虽完,例必褫革,视原欠之多寡,责几月,枷几月,以为等杀,今犹未从决遣也。

    独吾友王惟夏,实系他人影立,姓名在籍中;事既发,控之当道,许之题疏昭雪。惟夏亦谓免于大狱,不意廷议以影冒未可即信,必欲两造到都合鞫,于是同日捕到府;后其余免械送,惟夏独行。

    按:练川为常熟的别称。明朝江南绅权素重,常熟以钱氏巨族,更为豪横,但亦历任地方官本乎"为政不得罪巨室"的乡愿作风积渐而成。"练川之狱"为"奏销案"的先声,易言之,"奏销案"为"练川之狱"的发展。如上所引,既捕系责令清纳,而又褫革功名,而又分别枷责,既罚又打,想见朱国治治吴之苛。

    至于王惟夏一案,别有说法。王惟夏名昊,又字维夏,为王世贞之后。明朝自嘉靖末年以来,弇州名重无比,"三槐堂王"实为江南世家之最;廷议必欲"两造到都合鞫",无非有意折辱斯文。

    今日发笔,首须向读者致歉的是,昨稿着笔时,因"练川"忆及"琴川",随即想到吴梅村的感旧;玉京道人卞赛赛初遇梅村于秦淮,欲以身相许,而梅村故作不解。后数年已易代,梅村做客常熟,闻玉京亦在此,偶话旧游,主人"尚书某公"(按:自然是钱牧斋),"请为必致之",座客皆停杯,打算留着量喝喜酒。谁知玉京一到,知是梅村,回车入内宅与柳如是话旧,竟不愿见梅村一面。我一向觉得梅村的这段唯一韵事,也是恨事,令人回肠荡气,惘然不甘。因而一时错觉,竟以心中的琴川为笔底的练川;但所记常熟钱氏豪横,逋欠者众,亦为实情。

    至于练川,正是王世贞"弇山堂"所在地的太仓。王为中国第一大姓,其源凡四,而以琅玡王居首。晋室南渡,王谢子弟散居各地,即在北方,亦不尽留于琅玡,其中有一支迁山东莘县,我曾作考证,其地即为金瓶梅的主要背景。莘县王氏,至宋真宗朝出一名相王旦;东坡三槐堂铭,即为莘县王氏而作。金兵入汴,王旦之后随宋室南渡,郡望特标"三槐堂王",以别于东晋时侨寄江南的"琅玡王"。王世贞即为"三槐堂王"。

    太仓王氏自王锡爵入相而愈贵,锡爵之后出丹青两名家,即其孙时敏(烟客)及时敏之孙原祁(麓台)。山水"四王",太仓占其三,王烟客祖孙之外,另一王为王鉴,字元照,曾为廉州知府,故人称王廉州,他是王世贞的曾孙,而王惟夏为王元照的从兄弟。惟夏之叔子彦,为王世贞之弟世懋的孙子,与吴梅村以中表而为儿女亲家。梅村诗集中赠王子彦叔侄之诗甚多,类皆愁苦之音;有送王子惟夏以牵染北行五律四首。梅村诗集笺注于"牵染"条下作按语云:"惟夏北行,不知所缘何事。集览谓系奏销案,细味诗意,了不相似。且奏销之狱,江南不下数百人,未闻被逮入京也。"殊不知即由于节外生枝的必使两造至京"合鞫"之故。

    吴诗虽号称诗史,但如圆圆曲等不稍宽贷;而于当世时政,则言婉而意苦,但乞于怜,至多讽示,不敢公然指斥。如送惟夏四律,即为一例,"其三"云:

    客睡愁难起,霜天贯索明。

    此中多将相,何事一书生?

    薄俗高门贱,清时颂系轻。

    为文投狱吏,归去就躬耕。

    按:此诗体例稍异,乃设身处地为王惟夏在解京途中抒感。"客睡"者宿于邮驿;少陵客夜诗:"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首句言长路漫漫,愁不成寐,因枕上所见唯"霜天贯索明"之故。晋书天文志:"贯索九星,贱人之牢也。一曰九星皆明,天下狱烦。"此为触景生情、虚实相生的写法,因霜天星明而推想贯索九星皆明;既天下狱烦,则此去诚恐不免,故客睡生愁。

    "此中多将相"为"狱烦"的注脚。世祖初崩,朝局大翻,将相系狱,原自有故,乃何事又牵一书生在内?第一联借惟夏之自叹,寄沧桑之深慨。

    第二联上句轻,下句重。"颂系"典出汉书惠帝本纪,"颂"者容也,谓虽被系,仍加宽容,不必锒铛就道。以此,唯夏乃得自宽自慰,计唯至狱一投"亲供",是非自明,便可得释;释则即当归去,如三国时田畴之"躬耕以养父母"。

    "其四"云:

    但可宽幽系,从教察孝廉。

    昔人能荐达,名士出髡钳。

    世局胥靡梦,生涯季主占。

    定闻收杜笃,宁止放江淹。

    此末一首乃慰惟夏,兼为之向当道陈情。首言如不必以刑责为急,略宽其狱;进而察其人品,可当孝廉方正之举。"髡钳"不过城旦之刑,殊非重罪,其中亦颇出名士。后汉书刘平传:"数荐达名士。"第一联上下两句,皆强调王惟夏名下不虚。

    第二联则颇寄感慨,"役囚徒以锁连缀",谓之"胥靡",见汉书楚元王传注。上句"世局胥靡梦",稍嫌费解,或另有本事亦未可知;下句"生涯季主占"则用史记日者传楚人司马季占卜于长安东市的典故,言乱世祸福无端;但从好处去想:不止如江淹在狱中上书王景,得以释放,且极可能如后汉杜笃,因在狱中作大司马吴汉诔辞,为光武激赏,赐帛免刑得官。

    按:当时在朝的吴中大老为金之俊,吴江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颇受世祖礼遇;本可领导南派,抗议苛政,但结果竟上了"认罪"一疏,孟心史先生谈奏销案,转引陆文衡啬庵随笔云:

    抚公朱,因见协饷不前,创为绅欠衿欠之法,奏销十七年分钱粮,但分厘未完,即挂名册籍,且以"抗粮"。司农方拟驳核,而曹溪相国子侄,亦册欠有名,亟上认罪一疏,于是概不敢议宽免,照新例革职枷责者,至一万三千五百十七人云。

    按:户部堂官别称"司农"。其时户部汉尚书、左右侍郎为杜立德、郝惟讷、朱之弼,籍隶宝坻、霸州、大兴,虽皆北人,而与冯铨、刘正宗辈大异其趣。杜立德治狱平恕,辛酉科场案,南士多赖其保全;郝惟讷持大体,论事务求平允;朱之弼内行修笃,凡所献替,皆主于爱民。度支三长官皆不以朱国治的苛扰为然,准备驳斥,哪知吴中在朝的大老都已"认罪",户部再议宽免,岂非"倒行逆施"?孟心史说他曾见过当时江流的一通函札,称金之俊为"三吴大罪人"!稽诸史实,金之俊当时确为三吴所共弃。

    略晓明清之际史事者,都知道有"十从十不从"之说,或谓之为"十不降"。就现代的观点来看,金之俊所献之策,确为"统战"的高招,譬如衣冠之制,男子必须薙发留辫,不得如明朝之戴网巾;而女子不必如旗下之天足、着旗袍。男子生则如清朝之制,死则可用明朝衣饰入殓,终清皆然。此即所谓"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在男性中心社会中,女可"不从"并不表示赋予女性以反抗的自由;"死不从"则是骗人的话,但确实发生了骗的作用。世有如鲁迅之所谓"阿q"者,金之俊可说是代表人物。

    金之俊其时将近七十,在此以前,一直告病,而终始蒙优诏慰留。至康熙元年秋,亦即王惟夏旅途中愁不成寐时,金之俊以内不自安,终于以原官致仕。而时人诗文中,绝不提此人,殆与三吴名流不通吊问。如此衣锦还乡,不还也罢。金之俊的乡居生活,不但寂寞,而且颇受骚扰,经常有人在他家大门上贴"大字报"骂他。金之俊不堪其扰,诉之于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郎自"江上之役"转危为安后,一直坐镇两江,为督抚中的第一流,结果受了金之俊的累。蒋氏东华录康熙八年正月第一条记载:

    书正月丁未:先是大学士金之俊予告在籍,获有诋毁伊之匿名帖,呈送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后又获施君礼所投首词,称前项谤帖乃施商雨等所作,亦行呈送郎廷佐,即行提人犯究审,随以谤帖首词始末入告。得旨:"匿名乃奸恶之徒,造写陷害平人,如见其投掷,拿获理应照律从重治罪。今施君礼称,为施商雨所作,乃不自行持首,将帖掷于金之俊门首,事属可疑。若因此匿名帖察拿究问,则必致株连无辜;且律载:收审匿名帖者,将审问之人治罪。于商雨等俱不必察拿究问。金之俊系大臣,将匿名帖送总督究审;郎廷佐系总督,将匿名帖收受察拿,生事不合。着议处!"至是,吏部以金之俊、郎廷佐并应罚俸议上,得旨:金之俊着革去宫保衔;郎廷佐于病痊起用日,降四级调用。

    越一年,金之俊下世,年七十八,谥文通。清朝文臣谥文通者只两人,皆为贰臣,即金之俊与王永吉。金、王人品差不多,但金之俊身后寂寞异常,当时江南名流诗文,无有及此人者,因此,后世疑年录之类的参考书多无金之俊之名,如笔者案头中华版古今人名辞典及商务版姜亮夫辑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即是。尤可怪者,姜亮夫于其书序例中言,曾得吴江金松客之助;金既为吴江人,则纵非金之俊族裔,亦必无不知金之俊之理,知而不录,则为有意摒弃,殆亦"我到君前愧姓秦"之意?

    于此可见,人之传名,流芳固难,遗臭亦不易。忝持野史之笔,岂可不为读者一索其真相?邓文如清诗纪事初编谓金之俊有金文通公集二十卷,顺治中先刻外集,续刻息斋集,身后都为此集,而尽削前明所作;又谓其"本不能文,而自命欧、曾","诗则仅具腔拍而已"。其才如此,其品则邓书别有征引:

    苏瀜惕斋见闻录称之俊归吴,营太傅第,后街曰"后乐",前巷曰"承恩"。吴人夜榜其门曰:"后乐街前长乐老;承恩坊里负恩人。"又曰:"仕明仕闯仕清,三朝'之俊'杰;纵子纵孙纵仆,一代'岂凡'人。"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亡八;孝弟忠信礼义廉无耻。"妻颇贤,别居不受新诰,曰"我自有诰封"。侄某尝责之俊监斩二王。本传称之俊卒前一年,以送究匿名帖事削太傅衔。是乡评物论,皆不与之。

    上引之文,标点为笔者所加。第一联则金之俊以范仲淹自命,而吴人以冯道相拟。第二联嵌金之名字,之俊字岂凡。第三联疑原作录叙有误,应作"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上联隐"忘八",下联隐"无耻"。

    至所谓"监斩两王",一为明太子慈烺,东华录载:

    顺治元年十二月辛巳(十五日),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奏以闻。随令内院传故明贵妃袁氏及东宫官属、内监等辨识,皆不识。问以宫中旧事,亦不能对。袁氏等皆以为伪,唯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复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以开心奏中有"太子若存,明朝之幸"一语,亦论死,因系言官,免罪,罚俸三个月。仍令内院传谕内外,有以真太子来告者,太子必加恩养,其来告之人亦给优赏。

    按:周奎叔侄所献者,实为真太子,孟心史考证此案极确。清朝自以为得天下极正,应吴三桂之请入关,逐李自成,乃为明朝复仇。既然如此,则有明朝太子出现,纵不能拱手让还天下,亦当恩养,所以非指为伪,不能诛戮。后四十年,康熙获崇祯皇四子永王慈灿,亦如法炮制,指真为伪,以成其杀。至于另一王,则为李自成自山西俘来的晋王。

    金之俊在明朝官至兵部右侍郎,降清后"仍原官",至顺治二年六月调为吏右。监斩向归刑部右侍郎,而其时刑部两汉侍郎为孟乔芳、金和玉,不知何以由金之俊监斩?如系临时指派的差使,则非己之职,本可疏辞;倘为自告奋勇,那就更不可恕了!宜乎为其侄所责。

    ***

    顷得读者陈君来书,询以对郑成功如何再评价,以及顾亭林及钱牧斋对"江上之役"的看法,嘱为一谈,敢不如命。按:"江上之役"为延明祚的唯一良机,无奈郑成功将略甚疏,以致一夕生变,竟成"异闻"。两年以后,世祖新丧,此又一良机,而郑成功必欲取台,张苍水固谏不听。半年以后,新朝脚步已稳,于是发生一连串的悲剧:

    一、清朝用郑成功叛将黄梧之议,一方面五省迁界,坚壁清野,为暂守之计;一方面杀郑芝龙,表示与郑成功决绝,亦即表示已不以郑成功为患。

    二、由于东南无忧,乃得集中全力解决永历。吴三桂亦不复有所瞻顾,以重金购缅人为内应,于是年十二月初,俘获永历。是则杀永历者,虽由吴三桂直接下手,等于郑成功间接促成。

    三、郑经本为逆子,当顺治十八年夏秋间,郑成功与荷人僵持时,已有"子弄父兵"的谣传;及至康熙元年,乃有通乳媪生子的丑闻。而"父死、君亡、子乱"之外,复有"将拒"的情事,而此皆由郑成功自取。民国十六年顾颉刚在杭州得一旧钞本,为崇祯十三年进士、鄞县林时对所撰的荷锸丛谈,叙郑成功死状云:"子经,乳名锦舍,拥兵与父抗,成功骤发癫狂。癸卯(高阳按:应为壬寅)五月,咬尽手指死。"此必郑成功命黄昱至厦门,监杀郑经及其母董氏,郑经拥兵相抗,予郑成功极深的刺激而发癫狂。所谓"将拒",殆指部将不奉己命,而为其子所用。

    因此,郑成功的再评价,固绝不能抹杀其开台之功,但论"反清复明"的志节,则颇有疑问。至其将略之疏,只看黄梧、施琅不能为其所用,张苍水、甘辉之言亦不见听,可知其余。

    至于顾亭林、钱牧斋对"江上之役"的看法,不妨并叙。兹先谈钱牧斋的投笔集,前后"秋兴"一百零八首,首八律题作"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下注:"乙亥七月初一日,正郑成功初下京口、张苍水直逼金陵之际。"

    兹录其第一首及第八首如下: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

    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

    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湛。(其一)

    金刀复汉事逶迤,黄鹄俄传反复陂。

    武库再归三尺剑,孝陵重长万年枝。

    天轮只傍丹心转,日驾全凭只手移。

    孝子忠臣看异代,杜陵诗史汗青垂。(其八)

    第八首自注:"少陵诗: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异代看。"以结句言,固以少陵自命,如郑成功果然成功,则中兴鼓吹,尚有无数气象堂皇的佳作。无奈"后秋兴八首"便是一片惋叹之词了。

    这"八首"题下小注:"八月初二日闻警作。"按:清军于七月廿三日由梁化凤出仪凤、钟阜两门,洞穿民居为通路,以轻骑袭郑军前营,郑成功仓皇撤退,"质明,军灶未就,虏倾城出战,军无斗志,竟大败"。距得镇江,适为匝月;三、四日间即已扬帆而去。张苍水于七月廿九日得报,而常熟于八月初二闻警。诗云:

    王师横海阵如林,士马奔驰甲仗森。

    戒备偶然疏壁下,偏师何竟溃城阴?

    凭将按剑申军令,更插刀儆士心。

    野老更阑愁不寐,误听刁斗作秋砧。(其一)

    羽檄横飞建旆斜,便应一战决戎华。

    弋船迅比追风骠,戎垒高于贯月槎。

    编户争传归汉籍,死声早已入胡笳。

    江天夜报南沙火,簇簇银灯满盏花。(其二)

    龙河汉帜散沉晖,万岁楼边候火微。

    卷地楼船横海去,射天鸣镝夹江飞。

    挥戈不分旄头在,反旆其如马首违。

    啮指奔逃看靺褐,重收魂魄饱甘肥。(其三)

    "刀"即靴刀,谓大将临阵,插刀于靴,败则自杀,期免被俘受辱。第一首谓郑成功有不胜则死的决心,而戒备偶疏,偏师竟溃,恕词之中,有责备之意。

    第二首两联,盛道军力之强,旁观者皆以为必胜无疑,岂意倏忽之间,汉帜竟共沉晖俱散!

    第三首写郑成功之败,颇为含蓄。"龙河"即"护龙河",在上元县西,首句言金陵兵溃;京口有"万岁楼",故次句指镇江不守,但"候火虽微,可以燎野",希望未绝;三句谓郑军入海;四句写清军反攻,"鸣镝"者匈奴冒顿所创,"射天"七字,刻画清军气锐,精警异常。五句"分"读仄声,作名分之分字解;"旄头"即二十八星中的昴,为胡星。"挥戈不分旄头在",谓虽用武,不料胡星不灭;六句言将士不用命;七、八写清军因祸得福。

    四、五两首,可答读者之问。第四首是:

    由来国手算全棋,数子抛残未足悲。

    小挫我当严警候,骤骄彼是灭亡时。

    中心莫为斜飞动,坚壁休论后起迟。

    换步移形须着眼,棋于误后转堪思。

    此首纯为慰勉郑成功,语气吻合师徒关系。慰以卷土重来,犹未为晚;勉以记取教训稳扎稳打。起句以棋局为喻,结句仍归之于论棋。"着眼"即所谓"做眼",既得之地,先须求活,再求进展。当时如能先取崇明,确保归路不断,则镇江可守,事当别论,此即"棋于误后转堪思"之意。第五首云:

    两戒关河万里山,京江天堑屹中间。

    金陵要定南朝鼎,铁瓮须争北顾关。

    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

    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

    八首之中以此一首透露最多。全诗分两解,前解论战略,后解论战术。唐贞观中,李淳风撰法象志,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大致以黄河为中线,北为"北戒",限戎狄;南为"南戒",限蛮夷。"两戒关河万里山"下接"京江天堑屹中间",可知着眼于南戒的长江,而尤重京江。"北顾"即北固;"铁瓮"为润州的别称,润州即镇江。三、四言能守北固、保润州,则长江天堑,北军何由而渡,南朝可以定鼎金陵。当时恢复的计划是打算与清军划江而治,为由顾亭林所指导而订定的大计。亭林诗集中,数数言及,早在弘光即位时,感事四律中,即有"自昔南朝地,常称北府雄"之句,萌始创建另一个东晋的构想。至顺治五年,此一构想成熟,有诗为证:

    异时京口国东门,地接留都左辅尊。

    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

    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

    这首七律的题目,就叫"京口"。京口在南京之东,"异时京口国东门",即以"金陵要定南朝鼎"之故。又顺治六年春半诗:"晚世得先主,只作三分事,干戈方日寻,天时自当至。"亦为欲图偏安之一证。而亭林则以武侯自命,如顺治七年春,重至京口:

    云阳至京口,水似已川萦。

    逶迤见北山,乃是润州城。

    城北江南旧军垒,当年戍卒曾屯此。

    西上青天是帝京,天边泪作长江水。

    江水绕城回,山云傍驿开。

    遥看白羽扇,知是顾生来。

    此外,诗中仰慕诸葛,而思步武之句,不一而足。至于浙东义师,数至金焦,则不独为顾亭林力赞之谋,且亦曾实际参加行动,悼亡诗"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可知顾家曾为海上义师的"粮台"。顺治十一年春,张名振、张苍水大举入长江,在金山遥祭孝陵,其后以"上游师未至",无功而返。顾亭林有金山长歌一首,为研究他的战略思想最重要的根据。诗云:

    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

    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

    水军一十万,虎啸临润州。

    巨舰作大营,飞舻为前茅。

    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

    举火蒜山旁,鸣角东龙湫。

    故侯褒鄂姿,手运丈八矛。

    登高瞩山陵,赋诗令人愁。

    沉吟横槊余,天际旌旆浮。

    忽闻黄屋来,先声动燕幽。

    阖庐用伍胥,鄢郢不足收。

    祖生奋击楫,肯效南冠囚!

    愿言告同志,努力莫淹留。

    此诗至"赋诗令人愁"止,全为写实。"塔铃"典出晋书佛图澄传,佛图澄是印度人,但非和尚,而为道士,神通广大,据说塔铃作声,乃是胡语,预言军事吉凶,而只有佛图澄能通其语,石勒常倚之以明胜败。"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见得情势严重,领起"水军一十万",弥见声威之壮。"蒜山"连接北固,相传武侯与周瑜曾于此谋拒曹操,故一名算山;"龙湫"则在东面的九灵山中。此言水军一到,东西有义师响应。

    "故侯"指定西侯张名振;"赋诗令人愁"下接"沉吟横槊余",则知仍用曹孟德横槊赋诗之典,所谓"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以期约之师不至,进退失据,故尔生愁。

    此下则为顾亭林对此役的检讨及谋划,"天际旌旆浮,忽闻黄屋来,先声动燕幽"三句,为模拟之词。"黄屋"即"黄幄",天子的行帐,意谓此时若能奉永历或监国的鲁王亲临前线,则将震动北朝;而金陵一下,初步可望为东晋偏安之局。

    "伍胥"指郑成功。其时郑芝龙已为清朝掌握;成功生母称为"翁氏"者,则于清军初入闽南时,因恐被俘受辱而自杀。在顾亭林看,郑成功于清朝,有囚父死母之仇,故拟之为伍子胥。"鄢郢不足收"亦非漫征伍员助吴平楚之典;"鄢郢"即荆州一带,居长江上游,东晋之能站住脚,由于荆州未失;当时的计划,南朝定鼎,首须经营上游,此可从施琅的议论中获知端倪。

    据李光地记述,曾与施琅谈"江上之役",施琅的看法,即应以优势水军上掠荆襄,确保下游。至于"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是论战术,亦正切中郑成功之病。兵贵神速,应如丸之走坂,乘势急下。郑成功得镇江后,若由陆路直趋金陵一百七八十里路,至多四日可达,先声夺人,足令守军胆寒;岂意仍循水道,逆流上行,走了十天才到,此真是"肯将传舍抵孱颜"了。

    "孱颜"即巉岩,山高峻不齐貌。东坡诗:"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从容游山,可行则行,当止则宿于传舍,行军岂可如此?故以"肯将"设为疑问的语气。结尾两句"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荷锄"二字有两义:郑师遁走在七月下旬,炎威未杀,而父老犹荷锄田间,可知江南民生疾苦,此为一义;荷锄犹揭竿,父老荷锄,准备起义响应,不意"虎旅"已"班",其悲可知,此为又一义。衡情度理,以后一义为是。

    后秋兴之十八首,为世祖崩后所作,题下自注:"辛丑二月初四日,夜宴述古堂,酒罢而作。"按:其时哀诏已到江南,国有大丧,罢宴止乐,而钱毫不理会,且特作此注,幸灾乐祸之心,溢于言表,因此乾隆于贰臣之中,对钱谦益格外痛恨,曾有题牧斋有学集诗云:"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以此诗笔题有学集倒确是为钱牧斋的诗文增光了。

    此八首诗极有意味,后四首尤妙。其第五首云:

    云台高筑点苍山,异姓勋名李郭间。

    整束交南新象马,恢张辽左旧河关。

    蓬蒿茇舍趋行在,布帛衣冠仰帝颜。

    郑璧许田须努力,莫令他日后周班。

    此诗深可推敲。就表面看,为鼓励西南永历朝将帅乘机而起,努力恢复;但暗中有劝吴三桂举义之意。吴三桂于三吴自有渊源,钱牧斋欲致意于吴三桂,有两条途径:一是经由柳如是、陈圆圆转达;二是经由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媒介。按:苏州拙政园,入清后为陈之遴所有,陈之遴败,吴三桂购此园以赠其婿王永宁,正为此时之事。

    "茇"读为沛;"茇舍",即行军郊野,借长林丰草露宿之意,周礼郑注所谓"军有草止之法",即指此。"蓬蒿茇舍趋行在",似为劝吴三桂潜行朝帝;末两句绾合左传"郑伯请释泰山之祀,以祀周公"、"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及"齐人饩诸侯,使鲁次之,鲁以周班后郑"两故事,大致是敦促西南方面应如郑伯之拥戴周室,努力使"朱三太子"正位,否则一旦恢复,论功行赏,爵位就会落在后面。鲁指鲁王;鲁王既然监国,又近在东南,则一旦"定鼎南朝",自必主政而握赏罚之权,犹左传中所谓"使鲁次之"。语意双关而幽深,一代文宗,询为不愧。

    第六首云:

    辫发胡姬学裹头,朝歌夜猎不知秋。

    可怜青冢孤魂恨,也是幽兰一烬愁。

    衔尾北来真似鼠,梳翎东去不如鸥。

    而今好击中流楫,已有先声达豫州。

    首两句言世祖好游猎,而妃嫔相从。颔联上句正指董小宛;下句"幽兰",据钱遵王注,引宇文懋昭大金国志:"义宗传位丞麟之后,即闭阁自缢,遗言奉御绛山,使焚之。其自缢之处曰'幽兰轩',火方炽绛山留,掇其余烬,以敝裘瘗于汝水之旁。"按:金义宗即金哀宗;蒙古兵入汴京,哀宗走蔡州,河南汝宁府,以府治为行宫,筑轩其中,即幽兰轩,亦称幽兰客。拟世祖为金哀宗,其事不侔,聊且快意而已。但"幽兰"与"青冢"相对,别有意趣;此言小宛虽埋恨地下,但亦不免为世祖之崩而伤心。

    项联上句用新唐书李密传"密将败,屯营,群鼠相衔尾,西北度洛"的典故;下句不典,东坡诗"病鹤不梳翎",易"鹤"为"鸥",纯为迁就原韵之故。"东去"谓清军败逃出关,然而此亦不过钱牧斋意中的"先声"而已。

    第七首云:

    旄头摧灭岂人功?太白新占应月中。

    扫荡沉灰元夕火,吹残朔气早春风。

    揭空铙鼓催花白,搅海鱼龙避酒红。

    从此撑犁辞别号,也应飞盏贺天翁。

    "旄头"之解已见前,言世祖之崩由于"天诛"。次句典出酉阳杂俎:"禄山反,李白制胡无人,言太白入月敌可催,及禄山反,太白蚀月。"顺治十八年三月十五月食,此在前一年颁朔时即已推知,因用作世祖将死的占验。颔联上下句皆言世祖崩于元宵之夜、立春之后(按:是年阴历正月初七,为阳历二月五日,正当立春)。

    项联上句,"铙鼓"本为军鼓之一,此处借用击鼓催花之鼓;"揭"训举,"揭空"谓高举,高举铙鼓催发之花,非红而白,乃描写服丧。按:此八首中第二首结句"而今建女无颜色,夺尽燕支插柰花",兼用乐府匈奴歌:"失我燕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及晋书成慕杜后传:"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着服,至是后崩。"两典。"建女"为建州女子之简称,言世祖之崩正为收复失土的良机。此首中的"催花白",重申其意。

    "搅海"句,钱遵王原注引用佛典,极其晦涩难解,总缘迁就韵脚,勉强成对,无甚意义。结句典出汉书匈奴传:"单于姓挛鞮氏,故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此言无端加天以"撑犁"的别号,殊嫌亵慢;今隐射世祖的"撑犁孤涂单于"既死,则"撑犁"的别号亦同归于消灭,岂不可贺?"天翁"即天公,韵脚所限,不得不用"翁"字。

    第八首云:

    营巢抱茧叹逶迤,凭仗春风到射陂。

    日吉早时论北伐,月明今夕稳南枝。

    鞍因足弱攀缘上,檄为头风指顾移。

    传语故人开口笑,莫因晼晚叹西垂。

    按:前七首皆写世祖之崩,从各种角度看此事,既须凑足七首,又为韵脚束缚,征典将穷,不免竭蹶,故有"搅海鱼龙避酒红"这种入于魔道的涩怪之句;结尾"从此"云云,匪夷所思,已同打油,实由无可奈何,强凑成篇。至于末首,则为起承转合之一结,理应一抒怀抱,一句一义,从容工稳,自是佳作。

    首句言频年经营恢复之事。次句谓光复有望,小民生计将苏,"射陂"即射阳湖,跨扬州、淮安两府,汉书广陵厉王胥得罪,其相胜之,奏夺王射陂草田,以济贫民。三句勉励郑成功及早北伐,于此可知,郑成功入台,非江南遗老所望。四句仍用曹孟德临江赋诗典,非复"绕树三匝,无枝可栖",意谓此番北伐,必能在江南建立据点。

    后半首自抒怀抱,五、六言"老骥伏枥,雄心未已",上马杀贼,力不从心;但安坐草檄,则不让陈琳,指顾可就。"传语故人"泛指志在恢复之遗老;末句足见信心,不止于事有可为的慰藉之词。

    但一年以后就不同了。后秋兴之十二,题下自注:"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此为获知永历被俘以后所作。第一首云:

    滂沱老泪洒空林,谁和沧浪诉郁森?

    总关沉灰论早晚,空于墨穴算晴阴。

    皇天哪有重开眼,上帝初无悔乱心。

    何限朔南新旧鬼,九嶷山下哭霜砧。

    此为穷极呼天之语,但第六首依然寄望于郑成功,诗云:

    枕戈坐甲荷元功,一柱孤擎溟渤中。

    整旅鱼龙森束伍,誓师鹅鹳肃呼风。

    三军缟素天容白,万骑朱殷海气红。

    莫笑长江空半壁,苇间还有刺船翁。

    末句"苇间",钱遵王原注引庄子渔父篇:"延缘苇间,刺船而去。"非是,实用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所叙的故事,伍子胥奔吴,至江上得渔者而渡:"子胥食已而去,顾谓渔者曰:'掩尔壶浆,无令之露。'渔者曰:'诺。'子胥行,即覆船挟匕首自刎而死江水之中,明无泄也。"牧斋以子胥期望郑成功,而以渔者自况,意谓郑成功若能复楚,则己当舍身相助,以成其志。但郑成功是辜负他的老师了。

    最后八首作于康熙二年癸卯夏天,题下自注云:"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诬也。"所谓"讹言"即永历为吴三桂所弑,新朝君臣既讳此事,兼又道远,所以钱牧斋还存着万一之想,"冀其言之或诬"。

    其第四首为郑成功而作,诗云:

    自古英雄耻败棋,靴刀引决更何悲?

    君臣鳌背仍同国,生死龙胡肯后时。

    事去终嗟浮海误,身亡犹叹渡河迟。

    关张无命今犹昔,筹笔空烦异代思!

    首联言郑成功之死,啮指而亡,无异自尽,故谓"靴刀引决"。颔联据钱遵王注:"陶九成草莽私乘:方凤挽陆君实诗:'祚微方拥幼,势极尚扶颠,鳌背舟中国,龙胡水底天。巩存周已晚,蜀尽汉无年,独有丹心皎,长依海日悬。'"按:陆君实即陆秀夫;此言永历与郑成功先后皆亡。项联"事去终嗟浮海误",此无定论,足征张苍水卓识。以下用宗泽及关张典,未免溢美。

    后秋兴另有八首,为柳如是劳军定西侯张名振所部而作:

    负戴相携守故林,翻经问织意萧森。

    疏疏竹叶晴窗雨,落落梧桐小院阴。

    白露园林中夜泪,青灯梵呗六时心。

    怜君应是齐梁女,乐府偏能赋藁砧。(其一)

    丹黄狼藉鬓丝斜,廿载间关历岁华。

    取次铁围同穴道,几曾银浦共仙槎。

    吹残别鹤三声角,迸散栖乌半夜笳。

    错记穷秋是春尽,漫天离恨搅杨花。(其二)

    北斗垣墙暗赤晖,谁占朱鸟一星微?

    破除服珥装罗汉,灭损齑盐饷佽飞。

    娘子绣旗营垒倒,将军铁矟鼓音违。

    须眉男子皆臣子,秦越何人视瘠肥。(其三)

    闺阁心悬海宇棋,每于方罫系欢悲。

    乍传南国长驰日,正是西窗对局时。

    漏点稀忧兵势老,灯花落笑子声迟。

    还期共覆金山谱,桴鼓亲提慰我思。(其四)

    水击风抟山外山,前期语尽一杯间。

    五更噩梦飞金镜,千叠愁心锁玉关。

    人以苍蝇污白璧,天将市虎试朱颜。

    衣朱曳绮留都女,羞杀当年翟茀班。(其五)

    归心共折大刀头,别泪阑干誓九秋。

    皮骨久判犹贳死,容颜减尽但余愁。

    摩天肯悔双黄鹄,贴水翻输两白鸥。

    更有闲情搅肠肚,为余轮指算神州。(其六)

    此行期奏济河功,架海梯山抵掌中。

    自许挥戈回晚日,相将把酒贺春风。

    墙头梅蕊疏窗白,瓮面葡萄玉盏红。

    一割忍忘归隐约,少阳原是钓鱼翁。(其七)

    临分执手语逶迤,白水旌心视此陂。

    一别正思红豆子,双栖终向碧梧枝。

    盘周四角言难罄,局定中心誓不移。

    趣觐两宫应慰劳,纱灯影里泪先垂。(其八)

    柳如是曾赴定海犒劳定西侯张名振所部义师,顺便渡莲花洋进香普陀,为罗汉装金,此八首七律为牧斋送别之作。张名振殁后,义师为张苍水所接统,无论士气、训练,皆较郑成功所部为优,所惜军实不足。郑成功倘真为英雄,倾心与张苍水合作,则与清朝划江,乃至划河而治,绝非不可能之事。无奈郑成功为"竖子";自思明入海,其人即不足为重,而张苍水虽僻处孤岛,二、三门弟子以外,只养了两头小猿,充瞭望警报之任,但一身系朱明的存亡,故以张苍水之死为明亡之年,其时为康熙三年甲辰。我谈康熙,亦即由这年开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