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鼠老任 (1/2)
美女中文网 zw19.com,北方秋天的童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田鼠老人姓任,六十多岁,两手干瘦如鹰爪,两只细眯眼,一绺山羊胡,好笑,一笑就是满脸核桃纹,露出满嘴玉米牙。他最常见的着装是一身紧巴巴的蓝步中山服,一双圆口黑布鞋。走路紧溜溜似跑一般。他是个猎手,一把签子能打一堆田鼠。
田鼠任腿受过伤,村里人说他的命是拣来的,我听不明白大人的话,就问他命怎么是拣的,他不说原因,只证实的确是拣的,所以命贱,贱有贱的好,不当回事的命怎么过都是赚,至于详细,他还是不肯讲。我那时是他的小跟班,并不是我多么喜欢他,而是需要他的田鼠。
饥饿伴随在我的童年里,尽管父母对我有偏向,但总是饿,大家都饿,只是我没有别人那么沉重的饿,当我肚子响起饥饿的战鼓时就去找田鼠老人。他喜欢孩子,尤其是我这样愿意听他故事的孩子。田鼠老人能讲故事,关于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神奇的故事,他长着讲故事的肚子,装着很多,我怀疑他肚子里没有别的净是故事,单是跟老鼠有关的故事就有很多串,一串一串都很精彩。
但是跟他跟久了,总有讲重复的时候,他从我眼神里看出正讲的故事是已经熟悉的,他也不会停下来,仍然讲,只是要换个讲法。换了讲法的故事我仍然喜欢听,就好象没听过一样有趣,因为他变换了讲法,我喜欢琢磨他长嘘短吸的声气,仿佛故事里的人和事或者是田鼠的神异就摆在眼前,所以老故事照样听得如新故事般有味。
我以为田鼠老人是队里的干部,因为他常常住在队部也吃在队部。队部设在两孔土窑洞里,黑门黑窗。那里指挥着全队十二个村子的一切生产活动,平时人很少,领导们都在忙着去各村指挥了,常住的就三个人,一是种烤烟的赵师傅,一是做饭的女厨师,另外就是田鼠任。田鼠老人在村子里也有家,但是家中再没别人,况且他的家又黑又小,门前还站了棵老枣树,枣树枝繁叶茂,把个窑洞堵得严严实实,如果不留意很难发现那里还有个窑洞是住人的地方,因此田鼠老人白天没什么事的话就呆在队部,靠了一堵向阳的墙眯眼睛,好象很容易就睡得熟了,猫啊狗啊来蹭他也不醒。但是如果谁喊一声“老任,有田鼠了!”他就立刻醒了,麻利地拍打着靠墙时沾了的灰土一溜走,也不见他问那人鼠在何处就径直走上田里了,不久那田里的鼠一定被签子扎住,他带着胜利成果回了院子,仍然坐在墙边打瞌睡。我也怀疑他不是真的干部,但又不好问,担心他心里会有想法,认为是没瞧上他。
确切知道他不是干部是在一次开会中。
平时的队部很冷清,但是开会就不一样了,各村的村长要来,也许还带几个社员。我们村是大队队部所在地,全村男女老幼必须都到,为的是给会场增加气氛。领导都坐在炕头的小桌子边,桌上放一盒烟,那是领导们公共的,所以每个人都好象在拼命的抽,一支不罢又一支。老任也来了,蹲在窑洞黑暗的某个角落,袖着手,昏昏欲睡,偶然睁眼打量来开会的村民。我就明白了他原来不是干部,要不咋会蹲在角落里呢?于是我就也有了不明白,既然他不是干部,为什么老在队部里?
支书要主持开会了。屋子里已步满了烟雾,还有妇女们喈喈呱呱的吵闹声,她们每个人都带着些针线活,但也不干,好象就是为了带来的,只顾嘴上不停说新闻,张家李家王麻子家,长长短短,我听不大明白其中的关系,只是觉得很热闹。孩子们则在院子里做游戏,没有什么可供玩耍的工具,多是摔交或者顶山羊,我年龄小身体弱,不大跟他们混,常常是听支书讲话。支书讲话很有劲:“啊,社员们呐,毛主席有号召,啊,这个这个,啊,我们要加紧生产,争取年底多交粮,国家要备战备荒,这个这个啊,美国鬼子是随时有可能向我们进攻地,虽然他们是纸老虎,但是呢,啊,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还有一长串的话,我理解不了也记不得了。妇女们已经不耐烦,纷纷议论,好象意思是支书说得太远了,也好象在抱怨交粮的问题。支书就满屋子大喊一声:“都闭上你们的臭嘴,头发不短见识不长,连毛主席的话都不信了?他老人家说要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这是最高指示!”他讲话的时候甚至还要拿那根老烟杆使劲敲打几下桌子好象是为增加讲话的效果。果然屋子就静下来,只有几个妇女做针线活时抽线的声音干燥地响几下,或者是抽烟吧嗒嘴的声音在响。静过一下,支书叫道:“老任,老任,老任来了没有?”墙角里老任站起来,他的背在这时似乎有些驼,煤油灯的光线本就昏暗,他又是在角落里,所以显得身影模糊,背后的墙上印着他更模糊的影子。支书继续说道:“老任今年田鼠的任务完成的咋样了,我们定的任务是多少来着?”支书就看身边的会计,会计说给他一个数字。
“老任啊,要努力完成任务,社员们抓紧生产,你呢就抓紧打田鼠,田鼠少了粮食就多了,这个道理一应该明白,我们都在为共产主义奋斗,大家要团结起来,齐心”大概是想不起下面的话是怎样说,然后又补充道:“坚决要干得过他妈美国鬼子。”
停顿一下,拉长声音又问:“老任,现在完成多少任务了?”
不知谁插一句嘴:“到底是干鬼子还是干鬼子他妈?”虽然声音很小,但是屋子里的人都听得到,于是笑声窃窃地响起来,屋子里一下又轻松热闹了,议论声彼此响起。支书生了气,狠磕一下桌子,响雷一样宣布道:“散会!明天都按时上山啊,谁要迟到就给我地头站一天,扣五个工分。”于是大家就都散去了。
自从知道老任不是队干部后,我产生了些许同情吧,总之看见他的时候就感觉他挺可怜,白天呆在队部,晚上就一个人回他的黑窑洞,他看起来是个孤立的不被重视的人,那孔黑窑洞除老任自己好象从没有谁进去过。当然这些想法并不影响我对他打田鼠技术的佩服。
我看过他几百次安装捉田鼠的架子,他叫那些工具是三角架签。三根稍长的木棍捆在一起三角支在地上,中间挂一块厚的石头,地面被削到合适的厚度,签子就扎在田鼠洞的上方,洞口是机关也是诱饵,田鼠来吃诱饵的时候推动机关,那巨石就掉下去,压在签子上,于是洞里的田鼠就扎住了。我以为这是极简单的,所以看见田鼠咬坏庄稼的地方就也学他来做,但是从未有一次捉到过。问他原因,他笑着说石头太轻了,火候不对,诱饵也放得太浅,说了很几处,试着照他的说法改进,还是捉不到。他笑了我后就亲自来指导,结果不上半天真捉到了,那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并且也品尝了自己亲手捉到的田鼠的滋味。有些人可能接受不了吃田鼠的事实,觉得那挺糟糕,那是你没亲自尝尝,否则你就会知道那东西实在是美味。
在今天,吃田鼠是为了奢侈,代表一种时尚或身价,在我儿童时,则是因为饥饿。现在国家有规定不允许吃田鼠,说是担心会传染疾病,尽管有这危险,还是有人偷着吃。有报道说现在广东一带每只田鼠的价格竟达四五十块钱,比猪肉高了七八倍,令人纳罕,资料说田鼠的营养价值高而且有药膳的功效,但在我小时候,根本不懂得这些讲究,只是因为饥饿。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几乎难得见菜锅里有肉,倒是田鼠还偶然能吃到,因为那肥大的家伙有些笨头笨脑,只要得法,是可以常常捉到的,可惜得法的好象只有田鼠老任,作为他的小跟班,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老任捉到的田鼠大多送给小孩子了,如果数量多,就有可能做成一碟菜,供村干部下酒,老任也能从干部那里得到一顿酒喝,算是公平交易。
老任烧田鼠的方法堪称一绝,连皮毛一起裹在泥里烧和剥了皮加上作料两种做法的味道有很大差异,前者更醇厚后者更香浓,但在我,无论怎样的做法都是无上的美味。在我儿童时期,吃田鼠很平常。老任说田鼠长期生活在土里,身上有时不干净,所以烧着吃就一定要烧透。将地里的一种胶状泥裹住田鼠全身,先放在旺火里急烧,等外面的一层壳硬了后,就用余火慢慢灼,直到泥出现焦皮泛红才可打开。一开壳,一股扑鼻肉香就飘散开来,实在惹人馋。田鼠肉细嫩,用手去掉外面的焦皮,鼠肉略干而硬,一丝一丝的撕开,慢慢来品,一只鼠值得品半天。如果是炖了下饭下酒,需要至少三只以上才值得,否则不够沾锅底,也糟蹋不起那难得的调料。煨炖前先要用水将剥好的鼠肉泡很长时间,炖时下好调料,用慢火,村田野外有一种野生的好料叫地椒,味道极香,是炖鼠肉上香气最好的调料。出锅的鼠肉使满室香浓,大家围拢了,细细来吃,每个人都极节省的吃,数量很少,多是为那味道的诱惑使主食或酒料更有味道罢了,可以说,田鼠肉也是一种调料吧,主要是为吸引人的胃口,有老任在,村里很多人都有田鼠吃。
在跟老任一起到上学前那段时间,我也学会了烧田鼠的秘诀,只惜后来没有发挥的余地,上学到工作间,再没有捉田鼠也不曾吃的,也几乎忘记田里还有那美味在。
但不能忘记的是老任竟然要不捉田鼠了,自此我也没了田鼠吃。
除“四害”搞到最热闹的那个时期,村里人人都在抓老鼠。因为公社觉得不卫生也没法管理,所以要各村只交老鼠尾巴,任务很重,捉到后来老鼠也恐惧躲在洞里不肯出来,村里的猫都受饿了,几乎连老鼠毛也见不到,更别说捉到老鼠剪尾巴,老鼠尾巴一时成了很金贵的东西。但是任务不完成支书没法向上级交代,于是他就发了奇招,让老任抓紧一切时间捉田鼠,用田鼠尾巴顶老鼠任务,不行就多带些人,地里的活不干也必须完成任务。宣布决定是在一次会上,支书狠劲敲打着炕桌表达自己的决心,但老任蹲在角落不发一声,支书就火了。
“老任,你倒是能不能完成任务,话不说了屁也该放一个。”支书向角落里的老任吼道。他是个急性子,而且也一贯发火,但是对老任,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大家都静了声等待着。
老任站起来,拍打几下屁股上沾的土。虽然屋子里灯光昏暗,但是他眼神里的火还是感觉明朗朗的。
支书也感觉有些意外,再使劲磕打几下桌子,喊道:“我说的你没听见吗?这是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个目标,连老鼠任务都完不成还怎样进共产主义社会?”支书不知道是给老任说还是对大伙说,但是显然他没有想到一向不言不语的老任会有这样一副表情,因此支书的表情也变得异样了。
支书要再继续说话的时候老任开了口:“你是弄虚作假,田鼠咋能当老鼠用。”
“日他先人的,管他真假能完成任务就好,你个老家伙咋还恁认真!”支书显然被说破机关,所以想打趣收场,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支书一向是以塌实肯干的作风文明的,没见他怵过谁,平时只见他训人,不见有人敢顶他,那时候一个村长在十里八乡能顶得上皇帝使。
“弄虚作假还实现得了共产主义?杨支书是说笑话。”老任毫无退让之意。
支书有些尴尬,平时有年轻人和他顶嘴,他肯定三句话就把他们骂回去了,支书的威信多半是靠骂人得来的。但是对于老任,骂显然不合适,老任平时不爱说话也极少与人玩笑,年龄也比支书大,但是支书想反驳又好象一时找不到好的理由。他再次磕打几下桌子,一脸的不耐烦,说道:“田鼠和老鼠本就是一家子,都是祸害,你那么认真干什么。行了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再议别的事,明天要分头干活,抓紧点办。”
但是老任没有就坐下来,反倒走向炕沿边,站定了,提高了声说道:“弄虚做假我没干过,我不做,你要觉得想造假另找别人吧,不行我就上山参加劳动,打田鼠顶任务,我做不了。”老任一字一顿,说话时也不看支书,好象是对着墙说。刚才屋子里还有些嬉笑声议论声,瞬时都住了,满屋子的安静。
“啊,你个狗日的,敢不听话了啊,知道老子是谁不,十几个生产队六七千人都得听老子命令,你敢横着来?你还跑出共产党的天下了啊。”
“共产党就教你靠骂人当家的?共产党也是百姓的共产党,是你杨家的?”
“你想咋?敢不按命令来,明天就把你关起来活你也别干了,饭你也别吃了,我就不信你还是铁做的,扛得来几天。”支书讲这话可仅仅是恐吓吓唬,在毛泽东时代一个行政村的支书有权力抓人关禁闭,每个村都有好些民兵,而且配有长枪,都是真枪,平时放在队部的一只高柜子里。有时要进行管理,拿出来擦洗上油时我曾见过,子弹匣子里亮晶晶的别着很多子弹,看一眼就感觉森森冒冷气。有一年村子鸡被狐狸糟蹋的厉害,支书就命令民兵取出枪打狐狸。不几天的一个下午,村民在一条水渠边发现了狐狸,民兵就端了枪跑去了,不上半小时一声枪响后,民兵提着苍色的长狐狸放在院子里供村民观赏,大家都称奇。但是第二天跟老任上地里我仍满心激动提到昨天的狐狸时,老任却不以为然的讲,打狐狸应该打脖子以上才算好猎手,因为打脖子以上不伤狐狸皮,那皮子才有价值。我听了他的理论,一面感觉老任知道的真多,但另一面却觉得他简直是说笑话,百步外能打到狐狸已经不得了了,还能瞅准了头来打?我怀疑百步外能看见狐狸那尖三角的脑袋不,他却说得和真的似的,好象他是村里最枪法最好的一样,不免心里暗笑他的夸口。
现在支书用关禁闭来威胁老任,我觉得支书说的是真的,倘若老任违了他命令,村长极有可能明天真把老任关起来,我担心地望着老任,急切希望老任不要再和支书争高低了,他顶不过支书的牛,虽然老任是个特别的人,但我们老少却有着融洽要好的关系,老任是个好人。村民们也都禁了声,我想他们想的应该和我一样,老任是大家尊敬的人,尽管他也许只不过是送几只田鼠给大家罢了。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大家还没看清楚,支书胖大的身体轰然倒向炕边,他想用一只手抓住桌子角,但因为分量太大,那矮桌被他一拉早翻转了,桌子上的烟茶扑落了一炕,几只茶杯跳到地上哗啦摔成了粉碎。
支书自己大概也没弄明白什么情况,一边炕上爬起来一边怒气满屋地吼叫着反了天了,气急败坏之余忽然醒过神来,向门外喊道:“民兵,民兵,你们他妈做什么着,快把这老东西拷起来。”
支书在喊叫,民兵磨蹭着没反应,但是老任却反应奇快,只见他一手操了支书的脚脖子,另一手轻轻一搭,支书就如杀猪般嚎叫起来。所有人都感觉太意外了,干干瘦瘦的老任给人的印象是他只会打田鼠,恐怕连只鸡都逮不得,但是肥大如猪的支书怎么会在他干瘦的手下如此凄惨的嚎叫呢?
民兵不知是想看支书的好戏还是真的反应迟钝,直到支书嚎叫到声嘶力竭时才有两个人冲进来,费了好大劲将老任的手掰开,支书兀自倒在炕上起不来。民兵连拉带扯把老任架到门外,屋里的村民们还都在愣神。
支书终于坐起来,两手捂着脚腕子,好象那里骨头已经断了,他正两手紧抱是为了不使断裂更加严重,小心呵护着那断的地方,像是担心疼痛后脚就有可能掉下来一样。就在杨支书大气小出的当间,另有两个民兵冲进屋,村民们已将门口围得水陷不通了,支书确定老任不能再进来,才壮着胆子大声对民兵队长叫道:“李子全,多叫几个人来,赶紧把他抓起来,明天送公社去。你们都看见了,这老家伙他要造反,你们都要给我作证,啊啊,我的老娘——”喊着就又护他的脚了,看他一脸痛苦加上手颤抖着护脚腕的动作,我怀疑他的脚腕真断了。
二
这一整晚估计全村都在说关于老任的新闻,所有人在猜测老任那奇异的力量是从哪来的,有人说他以前肯定是个江湖人物,或者是当过山大王。在大家议论的时候,我从爷爷那里知道了些关于老任来本村的大概经历。
爷爷说老任不是本地人,他是被担架抬来的,抬来的时候就快没命了。大概是四六年或者四七年,那是个冬天,寒冬比往年更寒,加上刚下过一场雪,似乎天地都被严寒封冻了,村里人都紧缩在家里以求保存热量,好象担心一出门身上的热就会被严寒的空气吸尽似的。某一天的傍晚,村子里抬来副担架,担架上的人被些破烂东西包裹着也看不出多大年岁是男是女,抬担架的人讲他们已走了很远的路,要送这个人回家,但是担架上的人已经昏迷好长时间了,要问他具体的家乡地址都没可能了,所以他们等于迷路,是凭着印象走的。村里人好奇围上去看,发现担架上散发着臭气,可能人某些地方已经坏掉了。村民们也好奇想问这人是哪来的因为什么成了这副模样,但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对于见多了祸乱的人来说经验教会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终于还是没人问关于这将死之人的长长短短。这三人在村中呆了一晚,到了第二天,却不见了两个抬担架的,这快死的人被人扔给了村子。战争年代各家本来也缺吃少穿,但是也不能看着这发着臭的人就此饿死,人们的善良并没因战争和饥饿而泯灭,大家商议,各家轮流照顾这将死的人直到他离开人世。还人以善终,是最朴素的意识。
此后老任(那时是应该叫小任的)就在东家一口西家一勺的补给中度着他最后的时光,有些好心的老年人觉得这么年轻的人就断送了性命实在可惜,得机会了就帮他擦擦身子,也没有有效的药物,只是为尽份心而已。但是,奇迹出现了,都发了臭坏了半边身子的老任在等死中却等来了活的机会。春暖花开,老任一天天好转,并且可以坐起来也能说话了。但是他却始终不肯讲自己的来龙去脉,到底他是哪人因为什么成这样的,没人知道,虽然村里人都好奇,但他们的好奇心在几十年里终于没得到答案。老人能站起来行走了,能帮人们干活了,能紧溜溜在村里村外小跑了。老任做事很勤快,所以大家都喜欢他,帮谁家干活后主人一定给他一顿餐吃,但是他却是个没户口没身份的人。后来解放了,新社会给他了个认可,就算作村里的一分子了。对于他的更深的来历,也不再有人探察,仿佛大家已经忘记那年冬天那场风雪那副担架里的那个人,他现在已经和村民一样,就是这生产队里的一个。
老任在几十年里没成家,别人也给他介绍过几个对象,他却只是摇头,说自己一个人有饭吃就不错了,成了家只会拖累人家姑娘吃苦受罪,命是赚来的,不奢望更多,那些热心者也只好作罢。既然老任已是村里人,就该有个住的地儿,于是村民们帮忙将一孔废旧的窑洞拾掇出来给老任安了家,老任为表对大家的感谢,说他要为村里种树,能让村里受益百年的树。他这么说村里人也就那么一听,在这村子,人们没有种树的习惯,早年间村子是被合抱的大树围满的,但是为了生存,已经被砍光了,好象砍光了村里倒更亮堂更方便了,也开发出不少地来种庄稼。老任不知道从哪弄来树种,是枣树,在空间地里插上苗,老任说这树好活又实用,结了枣子能吃又能卖,大家听他说也就那么一听,村里人没种过枣树,再看那些个枣树苗,黑漆一般恐怕早都死了。但是在三五年后,村里人才明白老任的话不白讲,那些枣树生长开花又结果,每到秋季,枣子熟时就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村里人集体打枣的场面甚是壮观,欢声笑语飘满村。三年自然灾害时,各地普遍缺吃少穿甚至还饿死了人,耐旱的枣树成了村民的救星,储存的枣子成了过冬的粮食之一,帮村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对老任的这一功绩,人们在饱食的时候也并不... -->>
一
田鼠老人姓任,六十多岁,两手干瘦如鹰爪,两只细眯眼,一绺山羊胡,好笑,一笑就是满脸核桃纹,露出满嘴玉米牙。他最常见的着装是一身紧巴巴的蓝步中山服,一双圆口黑布鞋。走路紧溜溜似跑一般。他是个猎手,一把签子能打一堆田鼠。
田鼠任腿受过伤,村里人说他的命是拣来的,我听不明白大人的话,就问他命怎么是拣的,他不说原因,只证实的确是拣的,所以命贱,贱有贱的好,不当回事的命怎么过都是赚,至于详细,他还是不肯讲。我那时是他的小跟班,并不是我多么喜欢他,而是需要他的田鼠。
饥饿伴随在我的童年里,尽管父母对我有偏向,但总是饿,大家都饿,只是我没有别人那么沉重的饿,当我肚子响起饥饿的战鼓时就去找田鼠老人。他喜欢孩子,尤其是我这样愿意听他故事的孩子。田鼠老人能讲故事,关于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神奇的故事,他长着讲故事的肚子,装着很多,我怀疑他肚子里没有别的净是故事,单是跟老鼠有关的故事就有很多串,一串一串都很精彩。
但是跟他跟久了,总有讲重复的时候,他从我眼神里看出正讲的故事是已经熟悉的,他也不会停下来,仍然讲,只是要换个讲法。换了讲法的故事我仍然喜欢听,就好象没听过一样有趣,因为他变换了讲法,我喜欢琢磨他长嘘短吸的声气,仿佛故事里的人和事或者是田鼠的神异就摆在眼前,所以老故事照样听得如新故事般有味。
我以为田鼠老人是队里的干部,因为他常常住在队部也吃在队部。队部设在两孔土窑洞里,黑门黑窗。那里指挥着全队十二个村子的一切生产活动,平时人很少,领导们都在忙着去各村指挥了,常住的就三个人,一是种烤烟的赵师傅,一是做饭的女厨师,另外就是田鼠任。田鼠老人在村子里也有家,但是家中再没别人,况且他的家又黑又小,门前还站了棵老枣树,枣树枝繁叶茂,把个窑洞堵得严严实实,如果不留意很难发现那里还有个窑洞是住人的地方,因此田鼠老人白天没什么事的话就呆在队部,靠了一堵向阳的墙眯眼睛,好象很容易就睡得熟了,猫啊狗啊来蹭他也不醒。但是如果谁喊一声“老任,有田鼠了!”他就立刻醒了,麻利地拍打着靠墙时沾了的灰土一溜走,也不见他问那人鼠在何处就径直走上田里了,不久那田里的鼠一定被签子扎住,他带着胜利成果回了院子,仍然坐在墙边打瞌睡。我也怀疑他不是真的干部,但又不好问,担心他心里会有想法,认为是没瞧上他。
确切知道他不是干部是在一次开会中。
平时的队部很冷清,但是开会就不一样了,各村的村长要来,也许还带几个社员。我们村是大队队部所在地,全村男女老幼必须都到,为的是给会场增加气氛。领导都坐在炕头的小桌子边,桌上放一盒烟,那是领导们公共的,所以每个人都好象在拼命的抽,一支不罢又一支。老任也来了,蹲在窑洞黑暗的某个角落,袖着手,昏昏欲睡,偶然睁眼打量来开会的村民。我就明白了他原来不是干部,要不咋会蹲在角落里呢?于是我就也有了不明白,既然他不是干部,为什么老在队部里?
支书要主持开会了。屋子里已步满了烟雾,还有妇女们喈喈呱呱的吵闹声,她们每个人都带着些针线活,但也不干,好象就是为了带来的,只顾嘴上不停说新闻,张家李家王麻子家,长长短短,我听不大明白其中的关系,只是觉得很热闹。孩子们则在院子里做游戏,没有什么可供玩耍的工具,多是摔交或者顶山羊,我年龄小身体弱,不大跟他们混,常常是听支书讲话。支书讲话很有劲:“啊,社员们呐,毛主席有号召,啊,这个这个,啊,我们要加紧生产,争取年底多交粮,国家要备战备荒,这个这个啊,美国鬼子是随时有可能向我们进攻地,虽然他们是纸老虎,但是呢,啊,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还有一长串的话,我理解不了也记不得了。妇女们已经不耐烦,纷纷议论,好象意思是支书说得太远了,也好象在抱怨交粮的问题。支书就满屋子大喊一声:“都闭上你们的臭嘴,头发不短见识不长,连毛主席的话都不信了?他老人家说要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这是最高指示!”他讲话的时候甚至还要拿那根老烟杆使劲敲打几下桌子好象是为增加讲话的效果。果然屋子就静下来,只有几个妇女做针线活时抽线的声音干燥地响几下,或者是抽烟吧嗒嘴的声音在响。静过一下,支书叫道:“老任,老任,老任来了没有?”墙角里老任站起来,他的背在这时似乎有些驼,煤油灯的光线本就昏暗,他又是在角落里,所以显得身影模糊,背后的墙上印着他更模糊的影子。支书继续说道:“老任今年田鼠的任务完成的咋样了,我们定的任务是多少来着?”支书就看身边的会计,会计说给他一个数字。
“老任啊,要努力完成任务,社员们抓紧生产,你呢就抓紧打田鼠,田鼠少了粮食就多了,这个道理一应该明白,我们都在为共产主义奋斗,大家要团结起来,齐心”大概是想不起下面的话是怎样说,然后又补充道:“坚决要干得过他妈美国鬼子。”
停顿一下,拉长声音又问:“老任,现在完成多少任务了?”
不知谁插一句嘴:“到底是干鬼子还是干鬼子他妈?”虽然声音很小,但是屋子里的人都听得到,于是笑声窃窃地响起来,屋子里一下又轻松热闹了,议论声彼此响起。支书生了气,狠磕一下桌子,响雷一样宣布道:“散会!明天都按时上山啊,谁要迟到就给我地头站一天,扣五个工分。”于是大家就都散去了。
自从知道老任不是队干部后,我产生了些许同情吧,总之看见他的时候就感觉他挺可怜,白天呆在队部,晚上就一个人回他的黑窑洞,他看起来是个孤立的不被重视的人,那孔黑窑洞除老任自己好象从没有谁进去过。当然这些想法并不影响我对他打田鼠技术的佩服。
我看过他几百次安装捉田鼠的架子,他叫那些工具是三角架签。三根稍长的木棍捆在一起三角支在地上,中间挂一块厚的石头,地面被削到合适的厚度,签子就扎在田鼠洞的上方,洞口是机关也是诱饵,田鼠来吃诱饵的时候推动机关,那巨石就掉下去,压在签子上,于是洞里的田鼠就扎住了。我以为这是极简单的,所以看见田鼠咬坏庄稼的地方就也学他来做,但是从未有一次捉到过。问他原因,他笑着说石头太轻了,火候不对,诱饵也放得太浅,说了很几处,试着照他的说法改进,还是捉不到。他笑了我后就亲自来指导,结果不上半天真捉到了,那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并且也品尝了自己亲手捉到的田鼠的滋味。有些人可能接受不了吃田鼠的事实,觉得那挺糟糕,那是你没亲自尝尝,否则你就会知道那东西实在是美味。
在今天,吃田鼠是为了奢侈,代表一种时尚或身价,在我儿童时,则是因为饥饿。现在国家有规定不允许吃田鼠,说是担心会传染疾病,尽管有这危险,还是有人偷着吃。有报道说现在广东一带每只田鼠的价格竟达四五十块钱,比猪肉高了七八倍,令人纳罕,资料说田鼠的营养价值高而且有药膳的功效,但在我小时候,根本不懂得这些讲究,只是因为饥饿。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几乎难得见菜锅里有肉,倒是田鼠还偶然能吃到,因为那肥大的家伙有些笨头笨脑,只要得法,是可以常常捉到的,可惜得法的好象只有田鼠老任,作为他的小跟班,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老任捉到的田鼠大多送给小孩子了,如果数量多,就有可能做成一碟菜,供村干部下酒,老任也能从干部那里得到一顿酒喝,算是公平交易。
老任烧田鼠的方法堪称一绝,连皮毛一起裹在泥里烧和剥了皮加上作料两种做法的味道有很大差异,前者更醇厚后者更香浓,但在我,无论怎样的做法都是无上的美味。在我儿童时期,吃田鼠很平常。老任说田鼠长期生活在土里,身上有时不干净,所以烧着吃就一定要烧透。将地里的一种胶状泥裹住田鼠全身,先放在旺火里急烧,等外面的一层壳硬了后,就用余火慢慢灼,直到泥出现焦皮泛红才可打开。一开壳,一股扑鼻肉香就飘散开来,实在惹人馋。田鼠肉细嫩,用手去掉外面的焦皮,鼠肉略干而硬,一丝一丝的撕开,慢慢来品,一只鼠值得品半天。如果是炖了下饭下酒,需要至少三只以上才值得,否则不够沾锅底,也糟蹋不起那难得的调料。煨炖前先要用水将剥好的鼠肉泡很长时间,炖时下好调料,用慢火,村田野外有一种野生的好料叫地椒,味道极香,是炖鼠肉上香气最好的调料。出锅的鼠肉使满室香浓,大家围拢了,细细来吃,每个人都极节省的吃,数量很少,多是为那味道的诱惑使主食或酒料更有味道罢了,可以说,田鼠肉也是一种调料吧,主要是为吸引人的胃口,有老任在,村里很多人都有田鼠吃。
在跟老任一起到上学前那段时间,我也学会了烧田鼠的秘诀,只惜后来没有发挥的余地,上学到工作间,再没有捉田鼠也不曾吃的,也几乎忘记田里还有那美味在。
但不能忘记的是老任竟然要不捉田鼠了,自此我也没了田鼠吃。
除“四害”搞到最热闹的那个时期,村里人人都在抓老鼠。因为公社觉得不卫生也没法管理,所以要各村只交老鼠尾巴,任务很重,捉到后来老鼠也恐惧躲在洞里不肯出来,村里的猫都受饿了,几乎连老鼠毛也见不到,更别说捉到老鼠剪尾巴,老鼠尾巴一时成了很金贵的东西。但是任务不完成支书没法向上级交代,于是他就发了奇招,让老任抓紧一切时间捉田鼠,用田鼠尾巴顶老鼠任务,不行就多带些人,地里的活不干也必须完成任务。宣布决定是在一次会上,支书狠劲敲打着炕桌表达自己的决心,但老任蹲在角落不发一声,支书就火了。
“老任,你倒是能不能完成任务,话不说了屁也该放一个。”支书向角落里的老任吼道。他是个急性子,而且也一贯发火,但是对老任,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大家都静了声等待着。
老任站起来,拍打几下屁股上沾的土。虽然屋子里灯光昏暗,但是他眼神里的火还是感觉明朗朗的。
支书也感觉有些意外,再使劲磕打几下桌子,喊道:“我说的你没听见吗?这是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个目标,连老鼠任务都完不成还怎样进共产主义社会?”支书不知道是给老任说还是对大伙说,但是显然他没有想到一向不言不语的老任会有这样一副表情,因此支书的表情也变得异样了。
支书要再继续说话的时候老任开了口:“你是弄虚作假,田鼠咋能当老鼠用。”
“日他先人的,管他真假能完成任务就好,你个老家伙咋还恁认真!”支书显然被说破机关,所以想打趣收场,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支书一向是以塌实肯干的作风文明的,没见他怵过谁,平时只见他训人,不见有人敢顶他,那时候一个村长在十里八乡能顶得上皇帝使。
“弄虚作假还实现得了共产主义?杨支书是说笑话。”老任毫无退让之意。
支书有些尴尬,平时有年轻人和他顶嘴,他肯定三句话就把他们骂回去了,支书的威信多半是靠骂人得来的。但是对于老任,骂显然不合适,老任平时不爱说话也极少与人玩笑,年龄也比支书大,但是支书想反驳又好象一时找不到好的理由。他再次磕打几下桌子,一脸的不耐烦,说道:“田鼠和老鼠本就是一家子,都是祸害,你那么认真干什么。行了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再议别的事,明天要分头干活,抓紧点办。”
但是老任没有就坐下来,反倒走向炕沿边,站定了,提高了声说道:“弄虚做假我没干过,我不做,你要觉得想造假另找别人吧,不行我就上山参加劳动,打田鼠顶任务,我做不了。”老任一字一顿,说话时也不看支书,好象是对着墙说。刚才屋子里还有些嬉笑声议论声,瞬时都住了,满屋子的安静。
“啊,你个狗日的,敢不听话了啊,知道老子是谁不,十几个生产队六七千人都得听老子命令,你敢横着来?你还跑出共产党的天下了啊。”
“共产党就教你靠骂人当家的?共产党也是百姓的共产党,是你杨家的?”
“你想咋?敢不按命令来,明天就把你关起来活你也别干了,饭你也别吃了,我就不信你还是铁做的,扛得来几天。”支书讲这话可仅仅是恐吓吓唬,在毛泽东时代一个行政村的支书有权力抓人关禁闭,每个村都有好些民兵,而且配有长枪,都是真枪,平时放在队部的一只高柜子里。有时要进行管理,拿出来擦洗上油时我曾见过,子弹匣子里亮晶晶的别着很多子弹,看一眼就感觉森森冒冷气。有一年村子鸡被狐狸糟蹋的厉害,支书就命令民兵取出枪打狐狸。不几天的一个下午,村民在一条水渠边发现了狐狸,民兵就端了枪跑去了,不上半小时一声枪响后,民兵提着苍色的长狐狸放在院子里供村民观赏,大家都称奇。但是第二天跟老任上地里我仍满心激动提到昨天的狐狸时,老任却不以为然的讲,打狐狸应该打脖子以上才算好猎手,因为打脖子以上不伤狐狸皮,那皮子才有价值。我听了他的理论,一面感觉老任知道的真多,但另一面却觉得他简直是说笑话,百步外能打到狐狸已经不得了了,还能瞅准了头来打?我怀疑百步外能看见狐狸那尖三角的脑袋不,他却说得和真的似的,好象他是村里最枪法最好的一样,不免心里暗笑他的夸口。
现在支书用关禁闭来威胁老任,我觉得支书说的是真的,倘若老任违了他命令,村长极有可能明天真把老任关起来,我担心地望着老任,急切希望老任不要再和支书争高低了,他顶不过支书的牛,虽然老任是个特别的人,但我们老少却有着融洽要好的关系,老任是个好人。村民们也都禁了声,我想他们想的应该和我一样,老任是大家尊敬的人,尽管他也许只不过是送几只田鼠给大家罢了。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大家还没看清楚,支书胖大的身体轰然倒向炕边,他想用一只手抓住桌子角,但因为分量太大,那矮桌被他一拉早翻转了,桌子上的烟茶扑落了一炕,几只茶杯跳到地上哗啦摔成了粉碎。
支书自己大概也没弄明白什么情况,一边炕上爬起来一边怒气满屋地吼叫着反了天了,气急败坏之余忽然醒过神来,向门外喊道:“民兵,民兵,你们他妈做什么着,快把这老东西拷起来。”
支书在喊叫,民兵磨蹭着没反应,但是老任却反应奇快,只见他一手操了支书的脚脖子,另一手轻轻一搭,支书就如杀猪般嚎叫起来。所有人都感觉太意外了,干干瘦瘦的老任给人的印象是他只会打田鼠,恐怕连只鸡都逮不得,但是肥大如猪的支书怎么会在他干瘦的手下如此凄惨的嚎叫呢?
民兵不知是想看支书的好戏还是真的反应迟钝,直到支书嚎叫到声嘶力竭时才有两个人冲进来,费了好大劲将老任的手掰开,支书兀自倒在炕上起不来。民兵连拉带扯把老任架到门外,屋里的村民们还都在愣神。
支书终于坐起来,两手捂着脚腕子,好象那里骨头已经断了,他正两手紧抱是为了不使断裂更加严重,小心呵护着那断的地方,像是担心疼痛后脚就有可能掉下来一样。就在杨支书大气小出的当间,另有两个民兵冲进屋,村民们已将门口围得水陷不通了,支书确定老任不能再进来,才壮着胆子大声对民兵队长叫道:“李子全,多叫几个人来,赶紧把他抓起来,明天送公社去。你们都看见了,这老家伙他要造反,你们都要给我作证,啊啊,我的老娘——”喊着就又护他的脚了,看他一脸痛苦加上手颤抖着护脚腕的动作,我怀疑他的脚腕真断了。
二
这一整晚估计全村都在说关于老任的新闻,所有人在猜测老任那奇异的力量是从哪来的,有人说他以前肯定是个江湖人物,或者是当过山大王。在大家议论的时候,我从爷爷那里知道了些关于老任来本村的大概经历。
爷爷说老任不是本地人,他是被担架抬来的,抬来的时候就快没命了。大概是四六年或者四七年,那是个冬天,寒冬比往年更寒,加上刚下过一场雪,似乎天地都被严寒封冻了,村里人都紧缩在家里以求保存热量,好象担心一出门身上的热就会被严寒的空气吸尽似的。某一天的傍晚,村子里抬来副担架,担架上的人被些破烂东西包裹着也看不出多大年岁是男是女,抬担架的人讲他们已走了很远的路,要送这个人回家,但是担架上的人已经昏迷好长时间了,要问他具体的家乡地址都没可能了,所以他们等于迷路,是凭着印象走的。村里人好奇围上去看,发现担架上散发着臭气,可能人某些地方已经坏掉了。村民们也好奇想问这人是哪来的因为什么成了这副模样,但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对于见多了祸乱的人来说经验教会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终于还是没人问关于这将死之人的长长短短。这三人在村中呆了一晚,到了第二天,却不见了两个抬担架的,这快死的人被人扔给了村子。战争年代各家本来也缺吃少穿,但是也不能看着这发着臭的人就此饿死,人们的善良并没因战争和饥饿而泯灭,大家商议,各家轮流照顾这将死的人直到他离开人世。还人以善终,是最朴素的意识。
此后老任(那时是应该叫小任的)就在东家一口西家一勺的补给中度着他最后的时光,有些好心的老年人觉得这么年轻的人就断送了性命实在可惜,得机会了就帮他擦擦身子,也没有有效的药物,只是为尽份心而已。但是,奇迹出现了,都发了臭坏了半边身子的老任在等死中却等来了活的机会。春暖花开,老任一天天好转,并且可以坐起来也能说话了。但是他却始终不肯讲自己的来龙去脉,到底他是哪人因为什么成这样的,没人知道,虽然村里人都好奇,但他们的好奇心在几十年里终于没得到答案。老人能站起来行走了,能帮人们干活了,能紧溜溜在村里村外小跑了。老任做事很勤快,所以大家都喜欢他,帮谁家干活后主人一定给他一顿餐吃,但是他却是个没户口没身份的人。后来解放了,新社会给他了个认可,就算作村里的一分子了。对于他的更深的来历,也不再有人探察,仿佛大家已经忘记那年冬天那场风雪那副担架里的那个人,他现在已经和村民一样,就是这生产队里的一个。
老任在几十年里没成家,别人也给他介绍过几个对象,他却只是摇头,说自己一个人有饭吃就不错了,成了家只会拖累人家姑娘吃苦受罪,命是赚来的,不奢望更多,那些热心者也只好作罢。既然老任已是村里人,就该有个住的地儿,于是村民们帮忙将一孔废旧的窑洞拾掇出来给老任安了家,老任为表对大家的感谢,说他要为村里种树,能让村里受益百年的树。他这么说村里人也就那么一听,在这村子,人们没有种树的习惯,早年间村子是被合抱的大树围满的,但是为了生存,已经被砍光了,好象砍光了村里倒更亮堂更方便了,也开发出不少地来种庄稼。老任不知道从哪弄来树种,是枣树,在空间地里插上苗,老任说这树好活又实用,结了枣子能吃又能卖,大家听他说也就那么一听,村里人没种过枣树,再看那些个枣树苗,黑漆一般恐怕早都死了。但是在三五年后,村里人才明白老任的话不白讲,那些枣树生长开花又结果,每到秋季,枣子熟时就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村里人集体打枣的场面甚是壮观,欢声笑语飘满村。三年自然灾害时,各地普遍缺吃少穿甚至还饿死了人,耐旱的枣树成了村民的救星,储存的枣子成了过冬的粮食之一,帮村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对老任的这一功绩,人们在饱食的时候也并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