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w19.com,易中天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诸葛亮26岁出山时,他面前有三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是选择势力强大的曹操,二是选择雄据一方的孙权,三是选择拥兵自保的刘表。此时的刘备正寄人篱下、一筹莫展,似乎很难会在诸葛亮的选择之列,然而事实上,诸葛亮却偏偏选择了无立足之地的刘备。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惟独看重刘备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慧眼所见。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最受世人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建安十二年,二十六的诸葛亮结束了他多年的隐居生活,走出了山林。正如刘备是一个谜,诸葛亮也是一个谜。他似乎是上天专为刘备准备的人才,他也似乎一直在等待刘备的召唤,在众多的可供投靠报效的人群之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备,这是古往今来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一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会对刘备情有独钟?他在刘备身上究竟看到了什么?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诸葛亮出山的前前后后,易中天品三国之“慧眼所见”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我们这一集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当中,诸葛亮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了刘备呢?这个我们就要稍微地讲一下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是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的。从陈寿的三国志那里我们得知,诸葛亮是一个少年天才,陈寿的三国志对诸葛亮有这样一个描述,陈寿在写三国志之前为诸葛亮编了一个文集,他把诸葛亮的文集上交给皇帝的时候写了一篇表文叫做上诸葛亮集表,在这个表文里面陈寿是这样描述诸葛亮的: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诸葛亮是一个少年天才,也是一个帅哥,身高一米八四而且容貌甚伟,不仅仅是个子高,当时人都觉得他很特别。他的身世我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个孤儿,从小跟着叔父诸葛玄生长成人,诸葛玄来到荆州以后诸葛亮也来到了荆州,住在隆中。诸葛亮到了隆中以后过的是一个耕读生活,所谓耕读生活就是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后来诸葛亮在自己的出师表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那么这句话,苟全性命、不求闻达恐怕是有点套话的意思,那你不求闻达你最后出山干什么呢?“躬耕于南阳”这个事情看起来是真的,但是这个事情它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靠种地来谋生,但是根据诸葛亮的家世来看倒不至于是一个普通农民,因此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参加农业生产在当时也是一种雅兴,是一种雅事,后来我们看嵇康,嵇康是打铁的,你说他就是个铁匠吗?他不是,用现在的话说是玩儿酷。当然诸葛亮到底是谋生还是雅兴现在我们弄不清楚了,但是我可以肯定一条,不管是出于哪一个原因,诸葛亮种地的时候一定是分认真,因为诸葛亮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我非常敬佩他的,就是做事情一丝不苟,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他当了丞相以后事必躬亲,所有的事情他都是亲历亲为,我怀疑这是他在隆中种地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但是另一方面,诸葛亮读书却很马虎,三国志的说法是“观其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朋友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字字推敲,诸葛亮拿来一看,一目十行,观其大略,相当于后来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其实是会读书,观其大略就是能够掌握精髓,不求甚解就是善于抓住要害,这叫做会读书,而且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不是做学问的,读书就应该像诸葛亮和陶渊明说的那样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不要去咬文嚼字,不要去抠那些很小很细的小问题,这正如一个要得天下的人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大气的人。
除了耕田和读书以外,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抱膝长啸,一个是好为梁父吟。“长啸”是什么呢?长啸我估计是种导引之术,就是一口气从丹田提上来,从喉管里发出去;那么“梁父吟”呢?梁父吟原来是一种葬歌,葬礼上唱的歌,是比较悲凉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一个身长八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山林之间,坐在一块石头上,两个手抱住自己的膝盖,望着那山林,一声长啸,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我觉得在诸葛亮的啸和他的歌里面,体现了他博大的对人生、对社会的悲悯情怀,慷慨悲凉,它体现了诸葛亮对世事人生的深度关切。这就是典型的国士了,而且是无双国士,国士的特点是什么?我在讲汉代风云人物的时候讲过: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人。
诸葛亮是一个无双国士。在隐居隆中时,他读书交友、静观天下之变,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诸葛亮已经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在诸葛亮的抱膝长啸里,易中天先生读出了诸葛亮悲天悯人的情怀,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不会安心待在隆中,他一定要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仅仅凭借一腔热血就能成就大事吗?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否有成就事业的能力和条件呢?
诸葛亮也有能力,他后来平治天下就是他能力的表现。那么他有条件没有呢?有。
第一,诸葛亮有一个好背景。诸葛亮祖上是做官的,他的祖父官还做得很大,他的父亲和叔叔也都担任过地方官,所以他是官宦人家,官宦子弟,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他是知道一些的,官场里的关系他也是有一些的。
第二个,诸葛亮有一个关系网。诸葛亮的岳母是襄阳地区最大的豪族蔡讽的女儿,蔡讽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诸葛亮的岳父,一个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这个儿子叫蔡瑁,也是权重一时的人。也就是说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荆州地区重要的官员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所以这个关系网是很了不得的。而这件事情又有一段佳话,诸葛亮的岳父叫黄承彦,这个人非常欣赏诸葛亮,有一天他就去找诸葛亮跟他说,孩子啊,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但是非常有才华,你愿意娶她吗?诸葛亮说愿意啊,黄承彦马上回家就把他女儿装到车上送诸葛亮家里去了。这个事情它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说黄承彦的女儿不丑,黄承彦说家有丑女是谦词,中国人嘛,比方说儿子叫犬子,女儿就叫丑女,你不能当真啊,我家有犬子,说你儿子狗儿子啊,不能当这个真;另一种说法就说是考验一下诸葛亮,看你是重才重德还是重色,诸葛亮经受了考验,重德重才,还是娶了一个漂亮女孩回去了。但是我认为黄承彦的女儿恐怕是丑的,为什么呢?黄承彦是这样说的,他说:“身有丑女,黄头黑色,才堪匹配”12个字,如果是谦词的话他不会说得这么具体,黄毛丫头,脸皮黑黑的,他不会说这么具体,这是一个证据;第二个证据就是当时这个事情在荆州地区、襄阳地区传为笑谈,最后老百姓还编了两句民谚,叫做“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就说挑老婆可别学诸葛亮,黄阿承他家那个嫁不出去的丑丫头被他娶回去了,所以看来是个丑丫头。
那么如果黄承彦的女儿真的是比较丑的,那么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呢?我们前面讲过,诸葛亮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有才有貌的一个大帅哥他为什么要娶一个丑姑娘呢?也有各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诸葛亮高风亮节,重德重才不重貌,不以貌取人,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相反,说诸葛亮看重的是黄承彦的这个关系网,因为黄承彦和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刘表用咱们北方话说叫担儿挑,是连襟,你要从政,你有这么一个关系是极为有利的。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呢?我们现在也不能把诸葛先生请来问问,而且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也不敢唐突古人妄下结论,请电视机跟前的观众朋友们自己判断。
第三个条件,就是诸葛亮有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我们不妨称之为荆襄士人集团。就是荆州襄阳地区当时聚集了很多的名士,老一辈的有司马徽、庞德公,年轻的有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都是一时之选,都是人才,这些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而且都很看好诸葛亮,甚至送了他一个雅号,就叫做卧龙先生,而且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会隆重地推出诸葛亮。我们知道刘备认识诸葛亮,就是荆襄士人集团介绍给刘备的,徐庶、司马徽、庞德公等等这些人都做了宣传推介工作,所以诸葛亮从政的条件非常之好。
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他既然有如此之好的从政条件,为什么不出山呢?
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人才辈出,其中最耀眼的星辰就是诸葛亮。由此看来,诸葛亮不但有远大的志向,还有成就大业的背景和关系网,但是有一点令人不解,诸葛亮既然如此有条件和能力,那么他为什么隐而不出呢?诸葛亮到底在观望什么呢?
这就要弄清楚诸葛亮的志向,据说诸葛亮和他的几个年轻朋友石韬、徐庶、孟建一起聊天的时候,他说过这样的... -->>
在诸葛亮26岁出山时,他面前有三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是选择势力强大的曹操,二是选择雄据一方的孙权,三是选择拥兵自保的刘表。此时的刘备正寄人篱下、一筹莫展,似乎很难会在诸葛亮的选择之列,然而事实上,诸葛亮却偏偏选择了无立足之地的刘备。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惟独看重刘备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慧眼所见。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最受世人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建安十二年,二十六的诸葛亮结束了他多年的隐居生活,走出了山林。正如刘备是一个谜,诸葛亮也是一个谜。他似乎是上天专为刘备准备的人才,他也似乎一直在等待刘备的召唤,在众多的可供投靠报效的人群之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备,这是古往今来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一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会对刘备情有独钟?他在刘备身上究竟看到了什么?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诸葛亮出山的前前后后,易中天品三国之“慧眼所见”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我们这一集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当中,诸葛亮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了刘备呢?这个我们就要稍微地讲一下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是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的。从陈寿的三国志那里我们得知,诸葛亮是一个少年天才,陈寿的三国志对诸葛亮有这样一个描述,陈寿在写三国志之前为诸葛亮编了一个文集,他把诸葛亮的文集上交给皇帝的时候写了一篇表文叫做上诸葛亮集表,在这个表文里面陈寿是这样描述诸葛亮的: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诸葛亮是一个少年天才,也是一个帅哥,身高一米八四而且容貌甚伟,不仅仅是个子高,当时人都觉得他很特别。他的身世我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个孤儿,从小跟着叔父诸葛玄生长成人,诸葛玄来到荆州以后诸葛亮也来到了荆州,住在隆中。诸葛亮到了隆中以后过的是一个耕读生活,所谓耕读生活就是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后来诸葛亮在自己的出师表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那么这句话,苟全性命、不求闻达恐怕是有点套话的意思,那你不求闻达你最后出山干什么呢?“躬耕于南阳”这个事情看起来是真的,但是这个事情它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靠种地来谋生,但是根据诸葛亮的家世来看倒不至于是一个普通农民,因此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参加农业生产在当时也是一种雅兴,是一种雅事,后来我们看嵇康,嵇康是打铁的,你说他就是个铁匠吗?他不是,用现在的话说是玩儿酷。当然诸葛亮到底是谋生还是雅兴现在我们弄不清楚了,但是我可以肯定一条,不管是出于哪一个原因,诸葛亮种地的时候一定是分认真,因为诸葛亮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我非常敬佩他的,就是做事情一丝不苟,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他当了丞相以后事必躬亲,所有的事情他都是亲历亲为,我怀疑这是他在隆中种地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但是另一方面,诸葛亮读书却很马虎,三国志的说法是“观其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朋友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字字推敲,诸葛亮拿来一看,一目十行,观其大略,相当于后来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其实是会读书,观其大略就是能够掌握精髓,不求甚解就是善于抓住要害,这叫做会读书,而且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不是做学问的,读书就应该像诸葛亮和陶渊明说的那样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不要去咬文嚼字,不要去抠那些很小很细的小问题,这正如一个要得天下的人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大气的人。
除了耕田和读书以外,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抱膝长啸,一个是好为梁父吟。“长啸”是什么呢?长啸我估计是种导引之术,就是一口气从丹田提上来,从喉管里发出去;那么“梁父吟”呢?梁父吟原来是一种葬歌,葬礼上唱的歌,是比较悲凉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一个身长八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山林之间,坐在一块石头上,两个手抱住自己的膝盖,望着那山林,一声长啸,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我觉得在诸葛亮的啸和他的歌里面,体现了他博大的对人生、对社会的悲悯情怀,慷慨悲凉,它体现了诸葛亮对世事人生的深度关切。这就是典型的国士了,而且是无双国士,国士的特点是什么?我在讲汉代风云人物的时候讲过: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人。
诸葛亮是一个无双国士。在隐居隆中时,他读书交友、静观天下之变,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诸葛亮已经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在诸葛亮的抱膝长啸里,易中天先生读出了诸葛亮悲天悯人的情怀,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不会安心待在隆中,他一定要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仅仅凭借一腔热血就能成就大事吗?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否有成就事业的能力和条件呢?
诸葛亮也有能力,他后来平治天下就是他能力的表现。那么他有条件没有呢?有。
第一,诸葛亮有一个好背景。诸葛亮祖上是做官的,他的祖父官还做得很大,他的父亲和叔叔也都担任过地方官,所以他是官宦人家,官宦子弟,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他是知道一些的,官场里的关系他也是有一些的。
第二个,诸葛亮有一个关系网。诸葛亮的岳母是襄阳地区最大的豪族蔡讽的女儿,蔡讽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诸葛亮的岳父,一个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这个儿子叫蔡瑁,也是权重一时的人。也就是说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荆州地区重要的官员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所以这个关系网是很了不得的。而这件事情又有一段佳话,诸葛亮的岳父叫黄承彦,这个人非常欣赏诸葛亮,有一天他就去找诸葛亮跟他说,孩子啊,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但是非常有才华,你愿意娶她吗?诸葛亮说愿意啊,黄承彦马上回家就把他女儿装到车上送诸葛亮家里去了。这个事情它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说黄承彦的女儿不丑,黄承彦说家有丑女是谦词,中国人嘛,比方说儿子叫犬子,女儿就叫丑女,你不能当真啊,我家有犬子,说你儿子狗儿子啊,不能当这个真;另一种说法就说是考验一下诸葛亮,看你是重才重德还是重色,诸葛亮经受了考验,重德重才,还是娶了一个漂亮女孩回去了。但是我认为黄承彦的女儿恐怕是丑的,为什么呢?黄承彦是这样说的,他说:“身有丑女,黄头黑色,才堪匹配”12个字,如果是谦词的话他不会说得这么具体,黄毛丫头,脸皮黑黑的,他不会说这么具体,这是一个证据;第二个证据就是当时这个事情在荆州地区、襄阳地区传为笑谈,最后老百姓还编了两句民谚,叫做“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就说挑老婆可别学诸葛亮,黄阿承他家那个嫁不出去的丑丫头被他娶回去了,所以看来是个丑丫头。
那么如果黄承彦的女儿真的是比较丑的,那么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呢?我们前面讲过,诸葛亮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有才有貌的一个大帅哥他为什么要娶一个丑姑娘呢?也有各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诸葛亮高风亮节,重德重才不重貌,不以貌取人,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相反,说诸葛亮看重的是黄承彦的这个关系网,因为黄承彦和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刘表用咱们北方话说叫担儿挑,是连襟,你要从政,你有这么一个关系是极为有利的。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呢?我们现在也不能把诸葛先生请来问问,而且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也不敢唐突古人妄下结论,请电视机跟前的观众朋友们自己判断。
第三个条件,就是诸葛亮有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我们不妨称之为荆襄士人集团。就是荆州襄阳地区当时聚集了很多的名士,老一辈的有司马徽、庞德公,年轻的有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都是一时之选,都是人才,这些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而且都很看好诸葛亮,甚至送了他一个雅号,就叫做卧龙先生,而且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会隆重地推出诸葛亮。我们知道刘备认识诸葛亮,就是荆襄士人集团介绍给刘备的,徐庶、司马徽、庞德公等等这些人都做了宣传推介工作,所以诸葛亮从政的条件非常之好。
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他既然有如此之好的从政条件,为什么不出山呢?
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人才辈出,其中最耀眼的星辰就是诸葛亮。由此看来,诸葛亮不但有远大的志向,还有成就大业的背景和关系网,但是有一点令人不解,诸葛亮既然如此有条件和能力,那么他为什么隐而不出呢?诸葛亮到底在观望什么呢?
这就要弄清楚诸葛亮的志向,据说诸葛亮和他的几个年轻朋友石韬、徐庶、孟建一起聊天的时候,他说过这样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