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大明之朔风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已经是个走投无路的乞丐了,李都司说虎墩兔憨在西辽河的老窝让建奴端了,这次他又在归化吃了大亏,现在是无家可归、穷困之极,老大人何必为这条丧家之犬动怒。”宋统殷在一旁宽慰张晓。
“是不是李都司又来信了?”张晓长嘘一口气,看了一眼宋统殷手中拿着的一封信,开口问道。
宋统殷点点头急忙把信呈上,张晓展开信仔细读起来——他对李榆的信越来越重视了,自从宋统殷把李榆放出去,归化那边的情况他就了然在心,再也不用两眼一抹黑,张晓把得到的情报上报朝廷,朝臣们大为惊奇,如此详尽、准确的情报实属罕见,内阁指示兵部必须优先采用他报来的情报,如今朝臣们谈起宣大边外的事也用不着胡编滥造了,小皇帝还称赞他深谙边事,有关张晓是不是阉党漏网之鱼的话题现在没人提了。宋统殷脑子一热,甚至想吹出一个归化大捷,老谋深算的张晓赶紧打消了他这个念头,插汉现在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牛皮吹大了以后不好收场,毕竟那场大战除了李榆挂了个明军官衔,其他的跟明军屁个关系都没有。
李榆在这次来信中,报告了察哈尔的最新动态,据他抓到的察哈尔俘虏交待,今年二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突然亲征西辽河,一举摧毁了察哈尔汗在西辽河的老窝,留守的多罗特部老营被灭,被俘人畜一万有余,如此一来,察哈尔汗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放弃了西渡黄河追剿卜失兔和攻占袄儿都司的企图,而是选择了攻取土默特东哨以稳固后防的策略,察哈尔汗此举显然是无意东归收复故地,而是打算在宣大边外长久住下来,如今察哈尔南下东哨,以兀鲁台吉为首的东哨土默特首领们正在奋力抵抗。李榆说他已经接到东哨的求援,但他现在饿得发慌,人和牲口都吃不饱,实在无力发兵相救,他认为东哨的实力太弱,很快就会一败涂地,那时察哈尔大军直抵大明边墙之下,大明将如何应对?所以他希望明军能尽快出兵东哨,把察哈尔的实力隔绝于边墙之外,即使明军目前状况不便作战,但只要牵制住察哈尔主力,那么给他一些粮饷和马料,他有把握打一场不大不小的胜仗,从而迫使察哈尔人不敢进边墙一步。
张晓看完信后沉思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李都司现在手上有多少人?”
“他来信说过,男女老少加在一起大约有近两万人,”宋统殷答道,见张晓又不开口了,小心地问道,“我们只按两百来人拨给他口粮,他能在蛮汉山以南坚持了一个来月,也真够难为他的,我们是不是再给他些粮草?”
“我怕养虎成患呀!”张晓过了好久才答道,他起身走了几步,然后猛地站住对宋统殷说道,“你让李都司来阳和一趟,我要亲自见见他。”
三天之后,风尘仆仆的李榆站到了宋统殷的面前,宋统殷看到李榆的样子吃了一惊,上次见面到现在不过两个月,那个英俊挺拔的青年已变得又黑又瘦,他送的新衣服也打上了补丁,差点没认出来,宋统殷一阵心酸,忍不住想说几句爱抚的话,李榆却先开口了:“大人,你这里有没有吃的,我昨天晚上只喝了碗粥就往这儿赶,肚子饿得慌,这幅样子不好去见总督大人。”
饭刚端上,李榆就狼吞虎咽吃起来,宋统殷拍拍他的背说道:“慢点吃,不要着急,你带的几个亲兵正吃着呢,马也安排人喂了。”
“让大人见笑了,蛮汉山的粮食已经吃完了,乡亲们有一顿没一顿好些日子了,幸好雪化了,大家在山上到处找吃的,什么都在吃,只要饿不死就行,”李榆吃完把嘴一抹,低声说道。
“苦了你了!”宋统殷声音有些哽咽,眼前这个又黑又瘦的青年才二十出头,可却要挑起近两万人的生计,在如今这个年月这副担子太重了!他轻声说道:“孩子,你回来吧,阳和这里有的是事要你做。”
“大人,我们能内附吗?博硕可图汗是大明的顺义王,丰州人也是大明子民,只要给口饭吃,我带着大家愿意效忠大明。”李榆眼睛一亮,宋统殷立刻低头不语了,李榆眼光又暗下来,“算了,我还是和乡亲们在一起吧,我把他们带到蛮汉山,不能扔下他们不管。”
两人沉默一会儿,宋统殷换了话题,问起蛮汉山的情况,李榆打起精神仔细讲了他到蛮汉山后的情况,乡亲到了蛮汉山,一部分人设法入了关,但大多数人留在了蛮汉山苦熬,乡亲们好啊!留下的人都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享用,大家这段日子就靠喝粥硬挺着,有时从山里打些猎物回来,那就是大家最高兴的时候,察哈尔人的小队人马来过几次,都被他们打败了,察哈尔人看他们又穷又硬,也没兴趣找他们的麻烦了。
李榆继续讲着:“大人,乡亲们都很好,我们过得苦,可所有的人都齐心协力、互相帮忙,我们在雪化了以后,还种庄稼、放羊,我们村里的李富贵大哥正在教大家种土豆,李大哥说这东西不挑地容易活,种好了一亩地可以收四五百斤,大人,也许我们的日子用不了一年就会好起来。”
宋统殷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李榆高兴的样子,他也强作笑颜点头说:“会的,你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下午,宋统殷带着李榆到总督府见宣大总督,张晓仔细问了归化大战和察哈尔人的情况,又对蛮汉山的地形、人口、丁壮和开垦土地、牛羊、马匹的数量做了了解,李榆一一作了回答。
李榆说道“蛮汉山现有一万九千余人口,汉人、蒙古人各具一半,男丁接近五千人,有马能够打仗的有两千五百人,蛮汉山下能开垦的土地不少,但我们缺乏农具、种子,到现在也不过种了两三千亩地,牛羊也很少,加起来不过三千多头,要养活近两万人根本不行,另外我们的武器也不足,真要打起仗来很难取胜,不过我们的人能吃苦、不怕死、骑**,我们能召集起来的兵都参加过归化大战,我们不怕察哈尔,只要给我们粮食、武器,牵制一下察哈尔不成问题。”
张晓点点头,又换了个话题:“李都司是辽东汉人吧?听宋副使说你读过书,还会些诗文,令尊一定也是读书人吧?”
李榆低着头说:“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谁,我只记得自己一个人在辽东镇北关外流浪,放羊、牧马、捡牛粪,只要给口饭吃什么都干,幸亏库鲁大叔收留我了,要不我肯定饿死了,我问过不少有学问的人,想知道我是哪里的人,可没人说得清楚,说我是汉人、诸申还有蒙古人的都有。”
张晓盯着李榆坚定地说道:“本官是三甲进士出身,还算有些学问,本官琢磨你的身世很久了,本官告诉你,你父母应该是开原一带的汉人,恰逢建奴之乱与你失散,大明才是你的父母之邦,你到我明军中效力就是上天的安排,所以无论你身处何处,万事皆应以我大明为重,作我大明的热血好男儿。”
李榆急忙行礼说道:“大人的话,末将记住了。”
张晓笑了笑说道:“李都司年轻有为,将来前程无量,献征啊,你给他取个字吧,以后也好称呼。”
“就叫汉民吧,时刻不忘自己是汉家男儿。”宋统殷想了一会儿说道。
>
“他已经是个走投无路的乞丐了,李都司说虎墩兔憨在西辽河的老窝让建奴端了,这次他又在归化吃了大亏,现在是无家可归、穷困之极,老大人何必为这条丧家之犬动怒。”宋统殷在一旁宽慰张晓。
“是不是李都司又来信了?”张晓长嘘一口气,看了一眼宋统殷手中拿着的一封信,开口问道。
宋统殷点点头急忙把信呈上,张晓展开信仔细读起来——他对李榆的信越来越重视了,自从宋统殷把李榆放出去,归化那边的情况他就了然在心,再也不用两眼一抹黑,张晓把得到的情报上报朝廷,朝臣们大为惊奇,如此详尽、准确的情报实属罕见,内阁指示兵部必须优先采用他报来的情报,如今朝臣们谈起宣大边外的事也用不着胡编滥造了,小皇帝还称赞他深谙边事,有关张晓是不是阉党漏网之鱼的话题现在没人提了。宋统殷脑子一热,甚至想吹出一个归化大捷,老谋深算的张晓赶紧打消了他这个念头,插汉现在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牛皮吹大了以后不好收场,毕竟那场大战除了李榆挂了个明军官衔,其他的跟明军屁个关系都没有。
李榆在这次来信中,报告了察哈尔的最新动态,据他抓到的察哈尔俘虏交待,今年二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突然亲征西辽河,一举摧毁了察哈尔汗在西辽河的老窝,留守的多罗特部老营被灭,被俘人畜一万有余,如此一来,察哈尔汗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放弃了西渡黄河追剿卜失兔和攻占袄儿都司的企图,而是选择了攻取土默特东哨以稳固后防的策略,察哈尔汗此举显然是无意东归收复故地,而是打算在宣大边外长久住下来,如今察哈尔南下东哨,以兀鲁台吉为首的东哨土默特首领们正在奋力抵抗。李榆说他已经接到东哨的求援,但他现在饿得发慌,人和牲口都吃不饱,实在无力发兵相救,他认为东哨的实力太弱,很快就会一败涂地,那时察哈尔大军直抵大明边墙之下,大明将如何应对?所以他希望明军能尽快出兵东哨,把察哈尔的实力隔绝于边墙之外,即使明军目前状况不便作战,但只要牵制住察哈尔主力,那么给他一些粮饷和马料,他有把握打一场不大不小的胜仗,从而迫使察哈尔人不敢进边墙一步。
张晓看完信后沉思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李都司现在手上有多少人?”
“他来信说过,男女老少加在一起大约有近两万人,”宋统殷答道,见张晓又不开口了,小心地问道,“我们只按两百来人拨给他口粮,他能在蛮汉山以南坚持了一个来月,也真够难为他的,我们是不是再给他些粮草?”
“我怕养虎成患呀!”张晓过了好久才答道,他起身走了几步,然后猛地站住对宋统殷说道,“你让李都司来阳和一趟,我要亲自见见他。”
三天之后,风尘仆仆的李榆站到了宋统殷的面前,宋统殷看到李榆的样子吃了一惊,上次见面到现在不过两个月,那个英俊挺拔的青年已变得又黑又瘦,他送的新衣服也打上了补丁,差点没认出来,宋统殷一阵心酸,忍不住想说几句爱抚的话,李榆却先开口了:“大人,你这里有没有吃的,我昨天晚上只喝了碗粥就往这儿赶,肚子饿得慌,这幅样子不好去见总督大人。”
饭刚端上,李榆就狼吞虎咽吃起来,宋统殷拍拍他的背说道:“慢点吃,不要着急,你带的几个亲兵正吃着呢,马也安排人喂了。”
“让大人见笑了,蛮汉山的粮食已经吃完了,乡亲们有一顿没一顿好些日子了,幸好雪化了,大家在山上到处找吃的,什么都在吃,只要饿不死就行,”李榆吃完把嘴一抹,低声说道。
“苦了你了!”宋统殷声音有些哽咽,眼前这个又黑又瘦的青年才二十出头,可却要挑起近两万人的生计,在如今这个年月这副担子太重了!他轻声说道:“孩子,你回来吧,阳和这里有的是事要你做。”
“大人,我们能内附吗?博硕可图汗是大明的顺义王,丰州人也是大明子民,只要给口饭吃,我带着大家愿意效忠大明。”李榆眼睛一亮,宋统殷立刻低头不语了,李榆眼光又暗下来,“算了,我还是和乡亲们在一起吧,我把他们带到蛮汉山,不能扔下他们不管。”
两人沉默一会儿,宋统殷换了话题,问起蛮汉山的情况,李榆打起精神仔细讲了他到蛮汉山后的情况,乡亲到了蛮汉山,一部分人设法入了关,但大多数人留在了蛮汉山苦熬,乡亲们好啊!留下的人都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享用,大家这段日子就靠喝粥硬挺着,有时从山里打些猎物回来,那就是大家最高兴的时候,察哈尔人的小队人马来过几次,都被他们打败了,察哈尔人看他们又穷又硬,也没兴趣找他们的麻烦了。
李榆继续讲着:“大人,乡亲们都很好,我们过得苦,可所有的人都齐心协力、互相帮忙,我们在雪化了以后,还种庄稼、放羊,我们村里的李富贵大哥正在教大家种土豆,李大哥说这东西不挑地容易活,种好了一亩地可以收四五百斤,大人,也许我们的日子用不了一年就会好起来。”
宋统殷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李榆高兴的样子,他也强作笑颜点头说:“会的,你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下午,宋统殷带着李榆到总督府见宣大总督,张晓仔细问了归化大战和察哈尔人的情况,又对蛮汉山的地形、人口、丁壮和开垦土地、牛羊、马匹的数量做了了解,李榆一一作了回答。
李榆说道“蛮汉山现有一万九千余人口,汉人、蒙古人各具一半,男丁接近五千人,有马能够打仗的有两千五百人,蛮汉山下能开垦的土地不少,但我们缺乏农具、种子,到现在也不过种了两三千亩地,牛羊也很少,加起来不过三千多头,要养活近两万人根本不行,另外我们的武器也不足,真要打起仗来很难取胜,不过我们的人能吃苦、不怕死、骑**,我们能召集起来的兵都参加过归化大战,我们不怕察哈尔,只要给我们粮食、武器,牵制一下察哈尔不成问题。”
张晓点点头,又换了个话题:“李都司是辽东汉人吧?听宋副使说你读过书,还会些诗文,令尊一定也是读书人吧?”
李榆低着头说:“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谁,我只记得自己一个人在辽东镇北关外流浪,放羊、牧马、捡牛粪,只要给口饭吃什么都干,幸亏库鲁大叔收留我了,要不我肯定饿死了,我问过不少有学问的人,想知道我是哪里的人,可没人说得清楚,说我是汉人、诸申还有蒙古人的都有。”
张晓盯着李榆坚定地说道:“本官是三甲进士出身,还算有些学问,本官琢磨你的身世很久了,本官告诉你,你父母应该是开原一带的汉人,恰逢建奴之乱与你失散,大明才是你的父母之邦,你到我明军中效力就是上天的安排,所以无论你身处何处,万事皆应以我大明为重,作我大明的热血好男儿。”
李榆急忙行礼说道:“大人的话,末将记住了。”
张晓笑了笑说道:“李都司年轻有为,将来前程无量,献征啊,你给他取个字吧,以后也好称呼。”
“就叫汉民吧,时刻不忘自己是汉家男儿。”宋统殷想了一会儿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