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008荣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的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一直受到大家的仰慕。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有人提到“拾穗者”用以树立信心,增添勇气。网友甄荣还专门邮寄给我一个关于介绍“拾穗者”的压缩包,供我学习。
11月2日晚上“拾穗者”的带头人邓粮先生及方莉女士,在谷城华中宾馆的会议室里,用自备的投影仪为我们播放了他们“行走”的足迹。那是遍布襄阳古城每一个角落的足迹。在荆山山脉的褶皱深处,在断垣残壁中间,在乡野田垄之上,寻找那些原初的记忆。他们探访民间文艺的奥秘,从乡音民俗中了解襄阳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从正在拆迁的居户中,拾取残存点点滴滴印记,用相机保留人们永远的记忆
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所做的工作,意义其实是超越地域界限、具有普泛意义的,其价值远远不止于对古城襄阳的追怀和对汉水区域文化的建设。
3天的旅程所剩时间无己。在太阳渐要落山时,我们寻访了襄阳习家池。这时“拾穗者”另一带头人、网友行者,刚从汉水源头汉中赶回,没有歇息便来到这里与我们会面。同时还有其他的“拾穗者”成员也一起来到习家池。大家一一见面,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亲近感。
“拾穗者”成员方莉向大家详细介绍襄阳人引以自豪的古代私家园林——习家池。
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的水,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东晋时,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习凿齿著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四库总目提要评道:“其书(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
离开习家池,我们来到尹集乡白云人家社区“拾穗志愿者服务活动室”今年10月28日“拾穗者”正工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活动室的四壁,悬挂着19块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拾穗者保护文化遗产纪实。从2005年开始“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成员,秉乘“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理念,利用节假日并自费开展本土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他们把视线投向古山寨、民居群落和襄阳古城池;他们在历史文化街区展开“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他们关注民间工艺的生存状态,为老河口木版年画和漳河源古造纸等项目倾注心血,燕以公益方式探索活化传承之路。“拾穗者”所做的这些,已成为文保志愿者的榜样。
在城镇化加快的进程中,襄阳古城与武汉大都市一样,都面临着一场生死涅槃。首当其冲是时间的侵蚀,时间的风雨可以风化秦砖汉瓦,也可以让人们的记忆漫漶不清;现代商业的嚷嚷叫卖,也使遍地风流的文化古城,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尤为揪心的是城市的拆建,一幢幢现代楼宇在崛起,一座座古屋旧舍在消失,追求现代与保留传统的难题,成了襄阳,也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在与“拾穗者”短短相处的时间里,大家对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拾穗者”那儿得到有益的借鉴。
趁着夜色,旅游大客车来到襄阳古城临汉水的“临汉门”城楼前,瞻仰那临汉门那雄伟的古城楼和临江的夜景,与“拾穗者”的朋友挥手道别。
旅游大客车在夜色中向武汉方向行驶。这时,车厢内响起了动情的歌声:“我家池塘水/水上荷花美/花蕾脉脉含深情/婷婷玉立吐芳菲/迎风舞绿裙/雨中笑微微/百花园里不争春/只恋家乡泥和水”
2008荣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的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一直受到大家的仰慕。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有人提到“拾穗者”用以树立信心,增添勇气。网友甄荣还专门邮寄给我一个关于介绍“拾穗者”的压缩包,供我学习。
11月2日晚上“拾穗者”的带头人邓粮先生及方莉女士,在谷城华中宾馆的会议室里,用自备的投影仪为我们播放了他们“行走”的足迹。那是遍布襄阳古城每一个角落的足迹。在荆山山脉的褶皱深处,在断垣残壁中间,在乡野田垄之上,寻找那些原初的记忆。他们探访民间文艺的奥秘,从乡音民俗中了解襄阳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从正在拆迁的居户中,拾取残存点点滴滴印记,用相机保留人们永远的记忆
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所做的工作,意义其实是超越地域界限、具有普泛意义的,其价值远远不止于对古城襄阳的追怀和对汉水区域文化的建设。
3天的旅程所剩时间无己。在太阳渐要落山时,我们寻访了襄阳习家池。这时“拾穗者”另一带头人、网友行者,刚从汉水源头汉中赶回,没有歇息便来到这里与我们会面。同时还有其他的“拾穗者”成员也一起来到习家池。大家一一见面,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亲近感。
“拾穗者”成员方莉向大家详细介绍襄阳人引以自豪的古代私家园林——习家池。
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的水,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东晋时,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习凿齿著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四库总目提要评道:“其书(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
离开习家池,我们来到尹集乡白云人家社区“拾穗志愿者服务活动室”今年10月28日“拾穗者”正工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活动室的四壁,悬挂着19块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拾穗者保护文化遗产纪实。从2005年开始“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成员,秉乘“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理念,利用节假日并自费开展本土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他们把视线投向古山寨、民居群落和襄阳古城池;他们在历史文化街区展开“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他们关注民间工艺的生存状态,为老河口木版年画和漳河源古造纸等项目倾注心血,燕以公益方式探索活化传承之路。“拾穗者”所做的这些,已成为文保志愿者的榜样。
在城镇化加快的进程中,襄阳古城与武汉大都市一样,都面临着一场生死涅槃。首当其冲是时间的侵蚀,时间的风雨可以风化秦砖汉瓦,也可以让人们的记忆漫漶不清;现代商业的嚷嚷叫卖,也使遍地风流的文化古城,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尤为揪心的是城市的拆建,一幢幢现代楼宇在崛起,一座座古屋旧舍在消失,追求现代与保留传统的难题,成了襄阳,也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在与“拾穗者”短短相处的时间里,大家对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拾穗者”那儿得到有益的借鉴。
趁着夜色,旅游大客车来到襄阳古城临汉水的“临汉门”城楼前,瞻仰那临汉门那雄伟的古城楼和临江的夜景,与“拾穗者”的朋友挥手道别。
旅游大客车在夜色中向武汉方向行驶。这时,车厢内响起了动情的歌声:“我家池塘水/水上荷花美/花蕾脉脉含深情/婷婷玉立吐芳菲/迎风舞绿裙/雨中笑微微/百花园里不争春/只恋家乡泥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