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美女中文网 zw19.com,程雪羽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曹操与孙权,刘备的成功完全靠的是自己。天下大乱时,曹操尚可以“散家财,合义兵”孙权凭借父兄开辟的江东根据地,而刘备却是白手起家。他少小孤寡,和母亲一起贩卖草鞋编织苇席为生,这一点上他倒是和老祖宗刘邦有些相似,但尚且不如也。

    他无财可招兵买马,无势可以依仗,所靠的唯一名号不过是七扯八拉拐了好几个弯的傀儡皇帝的皇叔。汉朝历经四百年多年,说到这皇叔,估计不是几车能拉完的,组成一个几万人的军队都可以啦。这个名号说有用既有用,说无用则一文不值,毕竟说话的权利是手中宝剑,背后军队。没有这些甭说你是皇叔,就是你是当朝皇帝汉献帝刘协也要被董卓、曹操控制,让向东不敢向西,让撵狗不敢打鸡。

    俗话说,打仗打的是钱,没有钱那来的军饷,士兵总不能饿着肚皮跟你打仗,所以财力是争夺天下的可靠保证。无财无势一步步从一个小人物奋斗成大人物没有一定地手段肯定不成,刘备的手段是一路靠个人魅力赢得人心,来完成他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的,由此最后完成他的大业。

    刘备原始积累攫取的第一桶金是从陶谦手里取得徐州,然而当时徐州周围群雄虎视眈眈。在别人的合围之下,很快刘备宣布破产,又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没有了地盘只能狼狈的寄人篱下,在这一路,刘备狼狈不堪,姥姥不爱,奶奶不疼,东躲西藏。但是这一路他收罗了不少人心,赢得不少人才。虽无自己的地盘,但是智囊团基本建立,看似弱其实强。竞争的初期不仅是家大业大的地盘之争,还包括人才竞争,有了人才出谋划策奔走不再是盲目的了,有了目标,整体规划。刘备之所以在流窜中不断壮大自己,其实终归于他的个人魅力,众人跟他觉得有盼头,能够成功。

    刘备奔走的过程一只是个示弱的过程,这个示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想想,他投靠的那一个都比他强大,这一路他不是装作可怜巴巴的样子,而确实连妻儿都不能保护的可怜。并且当时随时可能把性命丢掉,曹操、袁绍那一个不是能要他命的实力人物。到了刘表那里的时候,他的运气才开始好转——他得诸葛犹如虎生双翼。诸葛亮确实了不起的人物,不说别的就说“隆中对”的天下时局以后五十年的格局分析,妙绝天下。得诸葛绝对是刘备得个人魅力,三顾茅庐不是真心虚心待士、思贤若渴之辈,绝对做不到的。得诸葛而得一方疆土,是刘备为他得付出所得到的回报;得诸葛才从盲目的状态走入一个有清晰目标的战略状态,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或许就被魏或者吴吞噬了。

    人们常用说,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或者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这言外之意是刘备虚伪。但是,刘备真虚伪吗?

    俗话说,作一件好事容易,作一辈子好事才是难,若是一个人哪怕伪善的做了一辈子好事,是不是应该把其称作好人?如果一个人“虚伪”的虚心待士一辈子,这个人足以称一个真正的贤者。我觉得刘备不是个虚伪的人。做为一个乱世建大业的政治人物,某些手段是要用的,收罗刘表残部,借荆州不还等等这些都是政治需要,不能从人品考虑。政治人物是看大节,而不拘小节,政治需要往往和个人人品无关,小节服从大局。

    刘备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说他虚伪冤枉了他。关张二人被害后,他所作出的行动可以看得出。杜甫说“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他把诸葛亮的遗恨归结到刘备兴兵为关张报仇而要灭掉吴的上面。应该说,刘备在吞吴行动上说明他不具备一个大政治家的才略。当时时局表明一是他不可能吞掉吴,二是就是吞掉他也是损兵折将,这样会毁掉蜀国,毕竟有一个实力最强的魏在旁边坐山观虎斗的虎视眈眈的看着,它不可能坐视蜀吞掉吴。

    就刘备而言,这次征战损兵折将且不说,从战略目光上看,刘备这一次失误巨大,影响了他们原来的宏伟战略。但是,我以为就是这次伐吴说明了刘备决非虚伪的人,江山与兄弟、君臣之情谁轻谁重,刘备选择了情义,成全了兄弟结义之情。但,江山从此遗恨了。

    刘备的悲剧在于他的有英雄的胸襟抱负,却没有一个卓越政治家的目光。诸葛亮为刘备定下的战略思想,无疑是正确。入蜀为根据地,出蜀北定中原后席卷天下,只有出蜀才是蜀的唯一扩展出路。荆州之失增加了出蜀的困难,蜀吴之战消耗了蜀与吴的力量。他的悲剧第二点,在于他立了一个阿斗无能的太子做为继承人。在刘备初入蜀的时候,蜀的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发展的非常迅速,当时占据中原的魏都没有它快,并且在曹丕称帝后刘备敢如此大胆的立马第二年称帝,也可看蜀的力量可以抗魏。但是,在诸葛相亡后蜀国一直没有发展,如果说诸葛亮在时刘禅不由自主,但是诸葛死后三十多年里刘禅在政治和蜀国的发展上毫无建树。这三国志?后主传里可以清清白白的看到。没有人继承这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岂不是刘备的悲哀,也是他选取继承人的自我悲剧。

    以时事而论,蜀虽然发展很快但以蜀之力还是无法与魏相争中原,天时地利蜀是无法和为相媲比的,在他这一代蜀根本就没有扩展统一天下的出路。与蜀而言,这一代只能内修国政,培养英才,寻找时机,北定中原,然后一统天下。

    可惜,刘备的后继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他临终托孤的重臣诸葛亮又是个“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物,一心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想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从而常年征战,无心培养英才;或者说诸葛亮是知道伐魏无功,但他一心想着人定能胜天,抱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想法六出祁山是明知不胜而强为之。三国之亡首亡蜀,这岂不是对一心兴复大汉江山的刘备一个极大的讽刺。

    刘备从布衣白丁成为割据一方的小朝廷,乱世之中有这样的成就堪称英雄,就其为情义而轻江山社稷难称政治大家,但为天下奔走一生,后为结义轻易而死此类重情重义的人不愧一代人杰。

    或许蜀国一代江上只成就了为情为义而轻江山的桃园三结义,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臣忠义的两个佳话。悲剧的佳话一代代的感动着中国人,没有江山与情意的对比,没有扶不起的阿斗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的忠义对比,这两个佳话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但是,两个佳话对比意义深远的国家江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啊,这两个佳话是壮志未酬热血中的悲凉。

    5.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江东之地是有孙策来领袖,曹操说他靠着老子起家算不得英雄,他不知道孙策尚有弟弟孙权。后来,曹操收刘表余部,与江东孙权有小范围的冲突,当他看到孙权治军严整,感叹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是有资格说这样的话的,因为曹操跟孙权他老爹孙坚一辈的人,并且二人都是在镇压黄巾军时起家的。孙权小曹操二十七岁,小刘备二十一岁,是他们的后辈。当然,后来刘备成了孙权的妹夫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个人的成就毕竟不是按年龄来划分的。孙权以不到弱冠之年,同两个江湖老油条角逐天下,最后取得一方霸业确实不容小觑。

    曹操论断孙策言语多少有些偏颇,说到江东真正地开辟人物当是孙策。孙坚死的早,年不过三十七岁,余部都为袁术所得,孙策少年用谋索回孙坚的余部,并且挥兵入江东开辟了这个根据地。在这个时候,吴前期将臣多是孙策所招揽麾下的,如周瑜、张昭等等。孙策有英才也有争锋天下的锋锐,可惜死的太早了,若非英才早逝天下局势应该是另一种样子。

    这人是很有政治远见,临死之时与大臣和孙权的话,他把天下局势看得很清楚了。他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对于孙权和自己的比较拟定了孙权一生行事“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说完这些,孙策就死了,把位置遗留给了孙权。

    孙权能成帝业,孙策为他奠定了立身资本,而能在纷乱之中保身后扩张就靠的自身才干了。孙权以年龄而算应该是第二代人物,而他却又是和第一代人物争锋天下,但是他称帝时却是第二代的三国人物,所以对他是不好划分的。

    孙权接掌江东大权时,年仅十七岁。当时曹操以官渡之战胜袁绍,北方统一的轮廓已经有了雏形,刘备尚在流窜,刘表盘踞荆州。或许是虎父无犬子孙权在接掌大权之后,他一方面重用周瑜、张昭、程普等人,让其感到和他能成大业,另一方面招揽天下俊杰,如鲁肃、诸葛谨。与此同时,因为乱时局不稳,人心也不稳,好多人都是安则居,危则去,所以统辖范围内的郡县首领也好些不服的,孙权在招揽人才的时候也对这些反叛的人远伐近攻,确保了江东局面的安定。

    孙权少小接权,能够平稳过渡,得益于识人重人。于内他信张昭,张昭有威严能平定内臣,并且一心辅助有莫大功劳;于外有周瑜,周瑜是个有大才的人物,作为政治家他能和诸葛亮一拼,可以说东吴江山初步轮廓多有周瑜筹划,尤其赤壁之战因他和鲁肃的主战才赢得了东吴与蜀发展的时间空间,如不是那一战曹操恐怕一统天下了。信人不疑人是孙权成家的资本。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年仅二十六岁,他的兵将和曹操的兵将根本就不成正比,就是加上刘备的家底也差的远。在这个时候能做出战的命令,绝对的要大智大勇,没有置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做不出这样的决定的。兵将的劝说是外因,而决定还是要作为主子的他自己拿定。也是这一决定,成就了他,消耗了魏强势锋锐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机遇。

    孙权的霸业成功是两方面的,一是其人的权谋战略思想,其二这个人是很有耐力的。

    魏蜀吴三方,吴最弱。以他的实力不足以跟魏单独争衡,甚至也弱于蜀。蜀占据一个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而东吴没有,江东小域凭借长江天险是不足以抗拒已经统一了北方的魏的雄兵,它上首还有比它略微强盛的蜀。同时,当时江南地广人稀,到了宋朝时候南方才得到了全面开发,从唐人韩愈去潮汕的诗句里还可以感受到,唐时广东那里还是“瘴江滩”所以战略的思想决定着东吴的成败。

    在曹丕和刘备相继称帝后,三国的整体格局基本上都定下来了,但是孙权却迟迟没有称帝,而是向魏称臣,这就是谋略了。魏以挟天下雄师而肆无忌惮称帝,蜀以地势之险足以自保而称帝,但是东吴却是在两者夹缝中,蜀中刘备尚在,如果冒然称帝可能会导致腹背受敌,尤其在夺荆州杀关羽之后。

    史家以孙权被封吴王算东吴政权开始纪年,我以八年后为东吴开始纪年。八年后,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南京)。这八年是有讲头的,在魏曹丕死他年轻的儿子曹叡继位,曹魏内部陷入政治的争权;在蜀刘备也死了,诸葛亮总揽朝政,而他力主同东吴通好,一心出蜀定三秦,从而席卷天下。政治的平衡才是孙权称帝的且机。可以说,在一切且机成熟的时候孙权又等了好几年,这是谋略也是耐力,毕竟黄袍加身称孤道寡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但是孙权并没有急迫。

    孙权在三国时代创业皇帝里面,是做的最长的,过足了皇帝的瘾。东吴的一把手他当了五十多年,称孤道寡也也有二十多年。他熬死了好几任丞相与皇后,弄得儿子都等不及的要造反。

    孙权过失也有多方面,政治大略方面杀关羽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荆州夺走了或许刘备不能说太多话,首先荆州本就是东吴借给刘备的,其次兵不血刃的夺回来天经地义。但是,杀了关羽情况就不同了,关羽一生和刘备情同同胞兄弟,杀了他刘备岂能善罢甘休。说来也该孙权背运,杀张飞的人又跑到东吴去了,并且东吴收留了他们,这让刘备急火攻心,于是顾不得大局了亲率几十万大军攻打东吴来了。这个失误让孙权不得不向魏称臣。

    失误其二:立太子,他先立孙登后立孙和,最后又废孙和立小儿子孙亮。天下纷争未定,废长立幼本是大忌,毕竟幼主控制不了局势,不能亲理朝政。西汉汉武帝就犯了这样一个毛病,以至于西汉自汉武帝亡后外戚重臣掌权,缺少了一个强力的后继者。孙权跟汉武帝一样犯了老糊涂的毛病。孙亮继位时不过十岁左右,到他被废时不过十六岁。东吴自孙权亡后就陷入了大臣握重权,内部闹的不亦乐乎,最后皇位落到了残暴的孙皓手里。可以说,东吴自孙权亡就无力争夺中夏了。

    我欣赏孙权的用人。诸葛亮在蜀是一国丞相,孙权不但让他大哥诸葛谨为朝中大员,并且对他的儿子诸葛恪也是那么重用。当然,他儿子最后的翘辫子是另外一说。就这样知人用人是何等的大胆,颇显一代才俊的个性,这是后人不敢这样用的。

    但是,孙权他的才略是和曹操、刘备无法媲比的,他虽然也是个创业的皇帝,但其性情是个守业皇帝。他没有吞噬天下的壮志,同时地理位置也限制他在这方面的构想。无论魏蜀谁强大,他迟早是被吃掉的。如他所说,那就是子孙的事情了,我顾及不到了。他这一语已经为他的成就定性了,只能做个一时一地的头头,无争雄天下的本事了。

    6.

    基本上每个乱世都是英雄辈出,猛将如云的时代,但是这些人物多少都是悲剧性多,而喜剧结局的少。

    “即生瑜,何生亮”双雄并立,或许是每个乱世英雄的感叹。如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一句评价:“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不得时”多么苍凉的一句感叹。三国是个喻亮并存、旷世人物出现的时代,曹刘孙不过是个头头罢了,而他们下面的个性人物如过江之鲤。

    这些人物好像神话故事里的说法,他们都是应劫而生,大家热热闹闹的各自精彩的演绎一番后,然后被青史封神一般挂在汗青上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又岂是诸葛亮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刘备、孙权北望中原望洋兴叹的时候,曹操、曹丕又何尝不是南望江南而扼腕长叹。夕阳残照,马鸣风萧萧,这是每个英雄的归宿。

    但是,他们是英雄,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他们用一腔热血涂洒在神州大地上,用个体生命意志得到了丰满的张扬,在长枪大戟的战场上奔走;他们的英姿羽扇指挥了历史滚滚车轮的转速,轰轰烈烈的活过了——活得激扬、潇洒,他们的风骨透过几千年史册依旧感动着我们。

    英雄活过了,如此痛快的活过了——有这句话足以安慰壮志未酬的雄心。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