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大明抗倭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江的出海口有一个崇明岛,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是中国的第三大岛屿。早在唐朝初期,就已经形成东西两沙岛。唐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崇”是高的意思,“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五代初,在西沙设镇,取名崇明,意为高出水面的平地。元朝至元十四年,正式在崇明岛设州。洪武二十九年,改州为县。永乐年间,为了抵御倭寇入侵,当地的老百姓在此筑起土堡,抵御倭寇的入侵,此后,人们逐渐在土堡周围聚居,形成市镇,称堡镇。进入嘉靖年间,倭寇频繁侵入东南沿海,作为上海的门户,崇明县首当其冲成为倭寇入侵的目标。崇明县物产丰富,除了出产水稻、大麦、小麦、元麦、玉米、蚕豆、赤豆、黄豆等农作物,棉花、油菜、香料、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薯类、瓜果和蔬菜等农副产品,棉纺织业和沙船业也极为发达,成为崇明的主要经济支柱。

    什么叫着“沙船”呢?有一种说法是沙船以其形状像沙鱼而得名,其实沙船一种由古老的船舶演变而来的一种船型,其来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唐代,就有沙船出现在崇明岛。沙船在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称“平底船”,到了明代才称“沙船”。中国古代的工匠们,通过多年实际航行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沿海的地理环境、航行条件,掌握了沙船的航行规律。沙船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一,沙船平底,不怕在海滩上搁浅,即使是风向和潮向不同时,因沙船船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小,因此在风浪中也很安全;二,沙船底平蓬高,适航性好,顺风逆风都可以航行;三,沙船多桅,船宽稳性大,进退自如。上海的兴起就与这航行于北洋的沙船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联系。元、明两代皆定都于京师,元初,由于大运河淤塞,无法正常通航,而大量的粮饷却需要不断运往北京。元至元十九年,丞相伯颜追忆平江南时,曾命过去做过海盗的朱清、张瑄等人将南宋的库藏、书籍等由海运至京师,认为海运南方的漕粮亦可行,于是请命朝廷,试行海运。上海总管罗壁造平底船六十艘,首次由海路运粮四千五百担到京师。从此海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而沙船则成为重要的船舶。

    沙船出现在崇明岛以后,太仓、淞江、通州、海宁等地相继出现。上海的一些富商成为经营沙船生意的大老板。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行业即叫做沙船业。

    对于倭寇来说,崇明岛是一个落脚的好地方。岛上不仅有丰富的物产供给日常生活需要,还可以从抢劫岛上众多的棉纺织业经营者和沙船业的大老板而轻松获得巨额收益。最最重要的是,这里三面环江,一面对着汪洋大海,是倭寇们作为巢穴的理想之地。

    却说倭寇杀入崇明县,不但大肆抢劫商船,杀掠沙岛上的居民,而且常常以崇明岛为巢穴,在上海、太仓等松江府境地烧杀抢掠。岛上居民纷纷组成抗倭武装,称为“沙兵”,英勇抗击倭寇。

    在崇明岛的抗倭战争中,唐一岑是一个最有名的人物。唐一岑,字维嵩,广西临桂县人。嘉靖三十二年唐一岑由乡荐任为崇明知县。时值县府刚刚迁移到平洋沙,许多事情都要及时处理,让唐一岑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正是越忙越出乱子,就在唐一岑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斥候来报,说在横沙岛外海域发现一个不明船队,经斥候近距离观察,船队的乘员中除了极少数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唐一岑明白,在如今这时代,倭寇横行东南沿海,这么一个船队,乘员至少是两三百,不是倭寇是什么?唐一岑紧张起来,怎么办啊,县城还没有修筑起来,岛上又没有正规军,倭寇杀来了,岛上怎么样守卫啊。紧急时刻,唐一岑把县臣赵廷健、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次子添福的六世孙徐飞、秀才顾国等人叫来商量。徐飞是四十二年前的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县的,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此人凭着自己是明朝开国功臣之后,虽然没有官职,却是员外之家,家有良田万顷,兼做棉纺织和沙船生意,家资巨万,为崇明县首富。且为人慷慨,富有正义感,在当地口碑极好。此时听说倭寇杀来了,不由大怒,当即发表意见,愿意捐献重金,招募沙民组织乡兵,购买一批鸟铳,雇请兵器制造者,赶制一批刀枪剑戟以抵抗倭。

    知县唐一岑听了徐飞的意见,非常高兴,当即表示赞同徐飞的意见,县臣赵廷健和秀才顾国也都认为徐飞的意见很好。于是决定以县府的名义招募沙民中的青壮年,组织一支乡兵,用以保卫家园。

    招募乡兵的告示贴出,县城沸腾起来,崇明县内的姚、刘、黄、顾、董、施、陆、宋、朱、陈、张、袁、黄、李、孙、龚、杨、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