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2/2)
美女中文网 zw19.com,宋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行修尔。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君子不可不慎也。禹锡迂陋,不知止足之戒,取讥当世。绅急进喜倾。洙阿谀附会,晚节污变,卒忘平生之学。偃之恬正,植之廉介,冠卿之雅尚,其列侍从,庶亡愧焉。
冯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传三世至父邴,广南平,入朝为保章正。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旦不寝,号"四友"。进士中第,授江阴尉。
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
真宗试进士殿中,召元讲易。元进说曰:"地天为泰者,以天地之气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惟上下相与,则可以辅相天地,财成万化。"帝悦。未几,迁太子中允、直龙图阁,诏预内朝,直龙图阁预内朝自此始。
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
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响学。历会灵观副使、知通进银台司、判登闻检院、同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
明道元年,当监护宸妃葬事。及帝亲政,追册宸妃为庄懿皇后,改葬永定陵。既发圹而流泉沮洳,言者以监护不职,罢翰林学士、知河阳。王曾为言元东朝旧臣,不宜以细故弃外。即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迁礼部侍郎、知审官院,复判礼院、国子监。上金华五箴,赐书褒答。修景祐广乐记,书成,迁户部侍郎。足疾气駮,属李淑、宋祁为铭志。卒,赠本部尚书,谥章靖。
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执亲丧,自括发至祥练,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多识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
初,七岁,方读易,每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人。九岁能属文,举进士第,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师民学问精博,奭自以为不及。夏竦尤所奇重,称为"盛德君子",论其文行,愿回两子恩,授以京秩。除齐州推官、青州教授,更天平军节度推官。
年五十来京师,近臣张观、宋郊、王尧臣、庞籍、韩琦、明镐列荐,为国子监直讲,兼润、冀二王宫教授。改著作佐郎、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迁宗正丞。
会赵元昊反,罢进讲。师民上书陈十五事:一曰咨辅相,二曰命将帅,三曰柬侍从,四曰择守宰,五曰治军旅,六曰修边防,七曰求谏诤,八曰延讲诵,九曰革贡举,十曰久官政,十一曰谨财用,十二曰不遗年,十三曰容诽谤,十四曰除忌讳,十五曰慎出令。因献劝讲箴。明年春,帝遂御迎阳门,召近臣观图画,复命讲读经史。师民见朝廷厌兵,屈意以招元昊,内不能平。乃上言请任方面,以图报效。迁天章章阁侍讲、同知贡举,进待制、同判宗正寺。
尝讲诗"如彼泉流",曰:"水之初出,喻王政之发。顺行则通,通故清洁;逆乱则壅,壅故浊败。贤人用,则王政通而世清平;邪人进,则王泽壅而世浊败。幽王失道,用邪绌正,正不胜邪,虽有善人,不能为治,亦将相牵而沦于污浊也。"帝曰:"水何以喻政?"对曰:"水者,顺行而润下,利万物,故以喻政,此于比兴,义最大。"
后讲论语,问"修文德",曰:"文者,经天纬地之总称。君人之道,抚之以仁,制之以义,接之以礼,讲之以信,皆是。"帝曰:"然其所先者,无若信也。"曰:"信者,天下之大本,仁义礼乐,皆必由之,此实至道之要。"复问"钻燧改火",曰:"古之圣王,举动必顺天时,所以四时变,火随木色。近世渐务苟简,以为非治具而遂废之,至其万事皆不如古。"又问:"子夏、子张所言交道孰胜?"曰:"圣哲之道,含覆广大,与天地参。善者有以进德,恶者俾之改行。子张之言为优。"
他日读汉记,问长安城,众莫能知,共推师民。因陈自古都雍年世,旧址所在,若画诸掌。帝悦曰:"何其所记如此!"在经筵十余年,甚见器异。尝盛夏属疾家居,帝飞白书团扇为"和平"字,赐以寄意。
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帝自写诗宠行,目以"儒林旧德"。将行,上疏曰:
近睹太阳食于正朔,此虽阴阳之事,亦虑是天意欲以感动圣心。臣非瞽史,不知天道,但率愚意言之。其月在亥,亥为水,水为正阴。其日在丙,丙为正阳。月掩日,阴侵阳,下蔽上之象也。诗曰:"十月之交,朔日辛卯。"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谓以阴奸阳,失其叙也。又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谓下陵上,侵其权也。又曰:"皇父卿士,番惟司徒。家伯维宰,中允膳夫。聚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谓大小之臣,有不得其人者也。宗周之间,时王失德。今而引喻,盖事有所譬,固当不讳。
凡天之示象,由人君有失,不然,则下蔽其上。古人君之失,不过暴虐怠慢,奢侈纵放,不师古始。舍是,何失道之有?今圣心慈仁恭勤,俭约自检,动循典礼,如此自非下蒙上、邪挠正,使主恩不下究,而谁之咎欤?望陛下朝夕咨于丞弼心膂之臣,洎左右近侍耳目之官。其忠而纯者,与之慎柬内外百执事及州县牧宰,使主恩究于下,不为群邪所蔽塞,则亿兆之幸也。
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卒。
师民淳静刚敏,举止凝重。幼丧父,哀感,不畜婢妾,年四十四始婚。志尚清远,专以读书为事。性极慈恕,勤于吏治,政有惠爱。尝奏蠲陕西旱租。又欲论榷酤诸敝,会仁宗不豫而止。常患近世官失其守,作正官名,议多不载。有集三十卷。子彦若,试中书舍人。
张锡,字贶之,其先京兆人。曾祖山甫,尝从唐僖宗入蜀,蜀平,徙家汉阳。锡进士甲科,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迁著作郎、知新州。初建学于州,自是人始知学。再迁太常博士、监染院。诏选能吏治畿县,乃以锡知东明。始至,令其下曰:"吾所治者三:恃力、恃富、恃赎者,吾所先也。"岁中以治迹闻。枢密直学士李及荐为监察御史。丁谓贬崖州,议还内地。锡疏谓:"奸邪弄国,本与天下共弃之;今复还,是违天下意。"由是止徙雷州。
王清昭应宫灾,连系甚众。锡言:"天灾反以罪人,恐重天怒,愿修德以应之。"会论者众,狱遂解。迁殿中侍御史,权三司盐铁判官,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改尚书兵部员外郎,还判度支勾院,为京东转运使。淄、青、齐、濮、郓诸州人冒耕河壖地,数起争讼。锡命籍其地,收租绢岁二十余万,讼者亦息。判盐铁勾院,为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召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大理寺、权知谏院,安抚利、夔路。历度支、盐铁副使。丧母,起复,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累迁右司郎中,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滑州,迁右谏议大夫、知审官院。进翰林侍读学士、判太常寺、国子监。卒,赠尚书工部侍郎。
锡淳重清约,虽贵,奉养如少贱时。读书老而弥笃。初,举广文馆进士,考官任随以为第一,及随死,无子,锡屡赒其家。
张揆字贯之,其先范阳人,后徙齐州。擢进士第,历北海县尉,改大理寺丞。以疾解官,十年不出户。读易,因通扬雄太玄经。陈执中安抚京东,荐揆经明行淳,召为国子监直讲,徙诸王府侍讲。以尚书度支员外郎直史馆、荆王府记室参军。府罢,权三司户部判官。上所著太玄集解数万言。诏对迩英阁,令揲耆,得断首,且言:"断首准易之,盖以阳刚决阴柔,君子进、小人退之象。"仁宗悦。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累迁右谏议大夫,进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判太常寺。一日,进读汉马后传。至服大练、抑止外家,因言:"今妃族太盛,不可不裁损,使保其家。"帝嘉纳之。诏改王溥谥,有议欲为文忠者,揆曰:"溥,周之宰相,国亡不能死,安得为忠?"乃谥为文康。加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出知齐州。卒,赠尚书礼部侍郎。
揆性刚狷少容,阔于世务,然好读书,老而不倦。与弟掞相友爱,掞,为龙图阁直学士。
杨安国字君倚,密州安丘人。父光辅,居马耆山,学者多从受经,州守王博文荐为太学助教。孙奭知兖州,又荐为太常寺奉礼郎,州学讲书。既而奭与冯元荐安国为国子监直讲,并召光辅至。仁宗命说尚书,光辅曰:"尧、舜之事,远而未易行,愿讲无逸一篇。"时年七十余矣,而论说明畅。帝悦,欲留为学官,固辞,以国子监丞老于家。
安国五经及第,为枝江县尉,后迁大理寺丞。光辅教授兖州,请监兖州酒税,徙监益州粮料院,入为国子监直讲,景祐初,置崇政殿说书,安国以国子博士预选。久之,进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遂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皆兼侍讲。进翰林侍讲学士,历判尚书刑部、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累迁给事中。年七十余,卒,赠尚书礼部侍郎。
安国讲说,一以注疏为主,无他发明,引喻鄙俚,世或传以为笑。尤喜纬书及注疏所引纬书,则尊之与经等。在经筵二十七年,仁宗称其行义淳质,以比先朝崔遵度。
尝讲易至鼎卦,帝问:"九四象如何?"安国对:"九四上承至尊,上应初爻,行重非据,故折足覆餗。亦犹任得其人,则虽重可胜,非其人,必有颠覆之患。"帝称善。又尝讲周官至"大荒大札,则薄征缓刑",因进言曰:"古所谓缓刑,乃贳过误之民尔。今众持兵仗取民廪食,一切宽之,恐无以禁奸。"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迫于饿莩。至起为盗。州县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杀之。不亦甚乎。"尝请书无逸篇于迩英阁之后屏,帝曰:"朕不欲背圣人之言,",命蔡襄书无逸、王洙书孝经四章列置左右。
论曰:冯元质直博雅,有古君子之风,欧阳修称师民醇儒硕学,在仁宗时,并繇宿望,先后执经劝讲,庶有所补益矣。张锡清慎敛晦,晚始见知。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
<b>部分译文</b>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考取进士,任道州司理参军。参加修身立言书法的考核被评为第一名,改任大理寺丞,积功升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并州通判。后被提升为庐州刺史,还未赴任,丁度又推荐他做了侍御史,他上疏请求严防西羌。当时正议论出兵,掌禹锡借引历史说周宣王近讨是正确的,汉武帝远攻匈奴是失策;并献计增加步兵,裁减骑兵。旧法律规定,推荐边疆守将,如果被推荐者贪赃犯法,推荐者也会连坐治罪。掌禹锡上奏说“:使用贪心的人还是用愚蠢的人,那是用兵的方法。如果推荐守边官吏还必须负责他的品节,则没人敢推荐了。那些有才干本领的人又怎么出来为国效力呢?”后来朝廷便修改了这一法律。
后调出朝廷,任提点河东刑狱。因杜衍推荐,被召回朝受考核,任集贤校理,改任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历任三司度支判官、判理欠司、同管勾国子监。又历任判司农、判太常寺。多次主持开封府国学进士考试,他的命题都离奇古奥,书生们都害怕他,称他叫“难题掌公”后升职任光禄卿,改做直秘阁。宋英宗即位后,他从秘书监升做太子宾客。御史弹劾掌禹锡年老多病不能胜任事情,皇帝怜惜他博学多记,下令召他至中书,拿弹劾的奏文给他看。掌禹锡惶恐不安,自己请求辞职,于是以尚书工部侍郎身份退休,后去世。
掌禹锡谨小慎微畏惧法律,平时在家勤俭,甚至自己动手搬几案。曾参加修撰皇。。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在向皇帝汇报时,王洙称赞他在稽查考实方面很有功,他因此被赏赐三品官服。在校正类篇、神农本草时,他又记载药石的名称形状编著成图经。喜欢算命术,自己推算生辰八字,出生年是庚寅,日是乙酉,时辰是壬午,命属周易中的归妹、困、震初中末三个卦。用世应飞伏纳五甲行轨析数的方法推算,每一卦得二十五年多一点,三卦合计为七十五年半,自己的官职寿命,都在这个数。著作有郡国手鉴一卷,周易集解十卷。喜藏书,他所记忆的书中内容极为广博,但迂腐散乱不能抓住要点。常乘劣马,衣服污垢不净,言谈举止多可笑,同事下属有时怠慢侮辱他,过街巷时,人们指着他戏论取乐。
王洙,字原叔,应天府宋城人。少年时聪明博学,学问记忆超过常人。初次考进士时,与郭稹同为一人保荐。有人控告郭稹谎称已为祖母服完丧,负责保荐的人想将王洙从连坐中解脱出来,召见王洙对他说:“我不再保荐你了,你可以换一个保荐人。”王洙说:“你仍保荐我,我不愿换人。”结果与郭稹都被取消参试资格。后再次参加考试,考取进士甲科,补任舒城县尉。因审查县民钟元杀妻一案有不实的错误被罢免职务。
后调任富川县主簿。晏殊留守南京时,对王洙非常礼遇,推荐他做府学教授。后被召到京城任国子监说书,不久改任国子监直讲。校订史记、汉书,升任史馆检讨、同知太常礼院,后任天章阁侍讲,专门在迩英阁阅读皇帝的宝训、要言。积功升任太常博士、同管勾国子监,参加崇文总目修撰,书成后升尚书工部员外郎。修撰国朝会要,加级任直龙图阁、权同判太常寺。因犯在赴进奏院赛神会时与妓女混坐在一起的错误,被御史上奏弹劾,降职调出朝廷,做濠州知州,后调任襄州知州。
这时正好贝州士兵叛乱,各州郡也都骚乱不安,襄州佐史请求停止训练检阅士兵,王洙不听。他又请求不给真兵,王洙说“:这样反而会使人不安。”于是下令发派守府库的士兵,照常训练检阅,人们便再没有敢哗乱的了。
调任徐州知州。当时京东饥荒,而朝廷讨论决定禁止经商的胡人,并收柴草充税,但仅送了一半柴草作税时,朝廷又取消禁令。王洙下令将剩余一半用谷粟来交纳,引导愿意输送粮食的人来饣甫养流民,并招募身体强壮的流民当兵,得到一千多人,盗贼也因此衰败平息。官吏上报他的最佳政绩,被认为是京东第一名,调任亳州知州。后又做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
皇帝将要在明堂举行祭祀,宋祁说:“明堂制度很久没人讲,王洙深通礼学,希望能与他共同准备祭典的礼仪。”皇帝下诏将王洙调回太常寺,再迁兵部员外郎,命他撰写大飨明堂记。后受任史馆修撰,升任知制诰。朝廷下令儒家学者制定雅乐,很久没有决定。王洙与胡瑗新制钟磬,而两人所造的竟在形制容量上都完全相同无异。皇。。五年(1053),朝廷在南郊举行典礼,王洙劝皇上使用新造的乐器,后来很多人都反对,终于没有再用新乐器。
夏竦去世,赐谥号“文献”王洙在草拟制文时,将名称封住退还给皇上说:“臣民不应与僖祖皇帝用同样的谥号。”并进一步说:“从前官吏将王溥谥为‘文献’,将章得象谥为‘文宪’,后者字虽异但音相同,两人的谥号都应改正。”于是太常重新给夏竦谥为“文庄”而且王溥、章得象都更改谥号。
曾出使契丹,到达革华淀。契丹命刘六符来备宴,且说耶律防善长绘画,从前到宋朝访问时,曾画了皇帝的圣像带回来,要拿着这画到王洙所住馆中来。王洙说“:这里不是瞻仰拜见皇上圣像的地方。”刘六符又说他怕这张画像没有画出皇帝的真貌,要派遣耶律防再次前往宋朝为皇帝画一张带回,王洙极力拒绝他。
王洙曾说全国田税不均衡,请朝廷用郭谘、孙琳提出的千步开方法,颁布各州县来平均田税。贵妃张氏去世,在皇仪殿治丧,追册封她为温成皇后。王洙对皇后丧礼的稽考取舍不符合礼制,暗中与内侍宦官石全彬附会当时的事。陈执中、刘沆在中书省,喜欢他帮助了自己,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后来在温成皇后的陵园中建立她的庙,而且要用乐队,令礼院议定。礼官的议论不统一,王洙便令礼直官们填写官府印发的专用笺,送上议论结果请求用乐队,朝廷听从这一说法。礼官吴充、鞠直卿传送公文给开封府,要求治礼直官擅自发放官方专用笺的罪。知府蔡襄为他开脱不加过问,但谏官范镇又上疏对礼院议论皇后园陵前后不一致的原因进行质问。御史接着也批评议论个不停,宰相怀疑吴充等讽刺议论的对象,将他们全都罢免排斥出朝廷。
后来王洙因为哥哥的儿子王尧臣做了参知政事,被改任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被罢免去一个学士头衔,却换来两个学士头衔而且是侍讲和侍读学士。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年,京东河北一带秋谷大丰收。王洙上奏说“:近来边区籴进粮食,增报虚价数倍,虽后来又稍微延缓交送粮食的日期,但最终还是用实钱以及山川湖泽物产来偿还,因而导致政府财用紧蹙。请求借用内藏库的禁用钱,趁现在这个好时候以平价买进京东、河北地区的粟,用来供给边区,就可以轻易地缓解方便边境的籴买粮食之急。”又说“:近一时期选任谏官、御史,凡是被执政大臣曾推荐过的,都不能入选。而那些能够磨砺自己行为、加强修养的读书士子,稍被大臣赏识,也反被闲置不任用,很可惜。”在他得病一个多月后,皇帝遣使者问候说:“病好了些吗,能起来侍奉经席吗?”这时他已不能起床了。
王洙博览群书,甚至对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训诂、篆隶等学问,都无所不通。到去世,被赐谥号叫“文”御史吴中复说王洙的官级不应得谥号,于是停止。参加修撰集韵、祖宗故事、三朝经武圣略、乡兵制度,著有易传十卷、杂文一千多篇。他的儿子叫王钦臣。
行修尔。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君子不可不慎也。禹锡迂陋,不知止足之戒,取讥当世。绅急进喜倾。洙阿谀附会,晚节污变,卒忘平生之学。偃之恬正,植之廉介,冠卿之雅尚,其列侍从,庶亡愧焉。
冯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传三世至父邴,广南平,入朝为保章正。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旦不寝,号"四友"。进士中第,授江阴尉。
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
真宗试进士殿中,召元讲易。元进说曰:"地天为泰者,以天地之气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惟上下相与,则可以辅相天地,财成万化。"帝悦。未几,迁太子中允、直龙图阁,诏预内朝,直龙图阁预内朝自此始。
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
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响学。历会灵观副使、知通进银台司、判登闻检院、同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
明道元年,当监护宸妃葬事。及帝亲政,追册宸妃为庄懿皇后,改葬永定陵。既发圹而流泉沮洳,言者以监护不职,罢翰林学士、知河阳。王曾为言元东朝旧臣,不宜以细故弃外。即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迁礼部侍郎、知审官院,复判礼院、国子监。上金华五箴,赐书褒答。修景祐广乐记,书成,迁户部侍郎。足疾气駮,属李淑、宋祁为铭志。卒,赠本部尚书,谥章靖。
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执亲丧,自括发至祥练,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多识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
初,七岁,方读易,每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人。九岁能属文,举进士第,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师民学问精博,奭自以为不及。夏竦尤所奇重,称为"盛德君子",论其文行,愿回两子恩,授以京秩。除齐州推官、青州教授,更天平军节度推官。
年五十来京师,近臣张观、宋郊、王尧臣、庞籍、韩琦、明镐列荐,为国子监直讲,兼润、冀二王宫教授。改著作佐郎、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迁宗正丞。
会赵元昊反,罢进讲。师民上书陈十五事:一曰咨辅相,二曰命将帅,三曰柬侍从,四曰择守宰,五曰治军旅,六曰修边防,七曰求谏诤,八曰延讲诵,九曰革贡举,十曰久官政,十一曰谨财用,十二曰不遗年,十三曰容诽谤,十四曰除忌讳,十五曰慎出令。因献劝讲箴。明年春,帝遂御迎阳门,召近臣观图画,复命讲读经史。师民见朝廷厌兵,屈意以招元昊,内不能平。乃上言请任方面,以图报效。迁天章章阁侍讲、同知贡举,进待制、同判宗正寺。
尝讲诗"如彼泉流",曰:"水之初出,喻王政之发。顺行则通,通故清洁;逆乱则壅,壅故浊败。贤人用,则王政通而世清平;邪人进,则王泽壅而世浊败。幽王失道,用邪绌正,正不胜邪,虽有善人,不能为治,亦将相牵而沦于污浊也。"帝曰:"水何以喻政?"对曰:"水者,顺行而润下,利万物,故以喻政,此于比兴,义最大。"
后讲论语,问"修文德",曰:"文者,经天纬地之总称。君人之道,抚之以仁,制之以义,接之以礼,讲之以信,皆是。"帝曰:"然其所先者,无若信也。"曰:"信者,天下之大本,仁义礼乐,皆必由之,此实至道之要。"复问"钻燧改火",曰:"古之圣王,举动必顺天时,所以四时变,火随木色。近世渐务苟简,以为非治具而遂废之,至其万事皆不如古。"又问:"子夏、子张所言交道孰胜?"曰:"圣哲之道,含覆广大,与天地参。善者有以进德,恶者俾之改行。子张之言为优。"
他日读汉记,问长安城,众莫能知,共推师民。因陈自古都雍年世,旧址所在,若画诸掌。帝悦曰:"何其所记如此!"在经筵十余年,甚见器异。尝盛夏属疾家居,帝飞白书团扇为"和平"字,赐以寄意。
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帝自写诗宠行,目以"儒林旧德"。将行,上疏曰:
近睹太阳食于正朔,此虽阴阳之事,亦虑是天意欲以感动圣心。臣非瞽史,不知天道,但率愚意言之。其月在亥,亥为水,水为正阴。其日在丙,丙为正阳。月掩日,阴侵阳,下蔽上之象也。诗曰:"十月之交,朔日辛卯。"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谓以阴奸阳,失其叙也。又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谓下陵上,侵其权也。又曰:"皇父卿士,番惟司徒。家伯维宰,中允膳夫。聚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谓大小之臣,有不得其人者也。宗周之间,时王失德。今而引喻,盖事有所譬,固当不讳。
凡天之示象,由人君有失,不然,则下蔽其上。古人君之失,不过暴虐怠慢,奢侈纵放,不师古始。舍是,何失道之有?今圣心慈仁恭勤,俭约自检,动循典礼,如此自非下蒙上、邪挠正,使主恩不下究,而谁之咎欤?望陛下朝夕咨于丞弼心膂之臣,洎左右近侍耳目之官。其忠而纯者,与之慎柬内外百执事及州县牧宰,使主恩究于下,不为群邪所蔽塞,则亿兆之幸也。
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卒。
师民淳静刚敏,举止凝重。幼丧父,哀感,不畜婢妾,年四十四始婚。志尚清远,专以读书为事。性极慈恕,勤于吏治,政有惠爱。尝奏蠲陕西旱租。又欲论榷酤诸敝,会仁宗不豫而止。常患近世官失其守,作正官名,议多不载。有集三十卷。子彦若,试中书舍人。
张锡,字贶之,其先京兆人。曾祖山甫,尝从唐僖宗入蜀,蜀平,徙家汉阳。锡进士甲科,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迁著作郎、知新州。初建学于州,自是人始知学。再迁太常博士、监染院。诏选能吏治畿县,乃以锡知东明。始至,令其下曰:"吾所治者三:恃力、恃富、恃赎者,吾所先也。"岁中以治迹闻。枢密直学士李及荐为监察御史。丁谓贬崖州,议还内地。锡疏谓:"奸邪弄国,本与天下共弃之;今复还,是违天下意。"由是止徙雷州。
王清昭应宫灾,连系甚众。锡言:"天灾反以罪人,恐重天怒,愿修德以应之。"会论者众,狱遂解。迁殿中侍御史,权三司盐铁判官,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改尚书兵部员外郎,还判度支勾院,为京东转运使。淄、青、齐、濮、郓诸州人冒耕河壖地,数起争讼。锡命籍其地,收租绢岁二十余万,讼者亦息。判盐铁勾院,为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召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大理寺、权知谏院,安抚利、夔路。历度支、盐铁副使。丧母,起复,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累迁右司郎中,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滑州,迁右谏议大夫、知审官院。进翰林侍读学士、判太常寺、国子监。卒,赠尚书工部侍郎。
锡淳重清约,虽贵,奉养如少贱时。读书老而弥笃。初,举广文馆进士,考官任随以为第一,及随死,无子,锡屡赒其家。
张揆字贯之,其先范阳人,后徙齐州。擢进士第,历北海县尉,改大理寺丞。以疾解官,十年不出户。读易,因通扬雄太玄经。陈执中安抚京东,荐揆经明行淳,召为国子监直讲,徙诸王府侍讲。以尚书度支员外郎直史馆、荆王府记室参军。府罢,权三司户部判官。上所著太玄集解数万言。诏对迩英阁,令揲耆,得断首,且言:"断首准易之,盖以阳刚决阴柔,君子进、小人退之象。"仁宗悦。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累迁右谏议大夫,进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判太常寺。一日,进读汉马后传。至服大练、抑止外家,因言:"今妃族太盛,不可不裁损,使保其家。"帝嘉纳之。诏改王溥谥,有议欲为文忠者,揆曰:"溥,周之宰相,国亡不能死,安得为忠?"乃谥为文康。加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出知齐州。卒,赠尚书礼部侍郎。
揆性刚狷少容,阔于世务,然好读书,老而不倦。与弟掞相友爱,掞,为龙图阁直学士。
杨安国字君倚,密州安丘人。父光辅,居马耆山,学者多从受经,州守王博文荐为太学助教。孙奭知兖州,又荐为太常寺奉礼郎,州学讲书。既而奭与冯元荐安国为国子监直讲,并召光辅至。仁宗命说尚书,光辅曰:"尧、舜之事,远而未易行,愿讲无逸一篇。"时年七十余矣,而论说明畅。帝悦,欲留为学官,固辞,以国子监丞老于家。
安国五经及第,为枝江县尉,后迁大理寺丞。光辅教授兖州,请监兖州酒税,徙监益州粮料院,入为国子监直讲,景祐初,置崇政殿说书,安国以国子博士预选。久之,进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遂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皆兼侍讲。进翰林侍讲学士,历判尚书刑部、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累迁给事中。年七十余,卒,赠尚书礼部侍郎。
安国讲说,一以注疏为主,无他发明,引喻鄙俚,世或传以为笑。尤喜纬书及注疏所引纬书,则尊之与经等。在经筵二十七年,仁宗称其行义淳质,以比先朝崔遵度。
尝讲易至鼎卦,帝问:"九四象如何?"安国对:"九四上承至尊,上应初爻,行重非据,故折足覆餗。亦犹任得其人,则虽重可胜,非其人,必有颠覆之患。"帝称善。又尝讲周官至"大荒大札,则薄征缓刑",因进言曰:"古所谓缓刑,乃贳过误之民尔。今众持兵仗取民廪食,一切宽之,恐无以禁奸。"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迫于饿莩。至起为盗。州县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杀之。不亦甚乎。"尝请书无逸篇于迩英阁之后屏,帝曰:"朕不欲背圣人之言,",命蔡襄书无逸、王洙书孝经四章列置左右。
论曰:冯元质直博雅,有古君子之风,欧阳修称师民醇儒硕学,在仁宗时,并繇宿望,先后执经劝讲,庶有所补益矣。张锡清慎敛晦,晚始见知。揆及安国父子俱侍经幄,考求其说,亡过人者。夫博习修洁之士,潜德隐行,不闻于世者多矣。由是言之,士遇不遇,岂非命哉!
<b>部分译文</b>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考取进士,任道州司理参军。参加修身立言书法的考核被评为第一名,改任大理寺丞,积功升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并州通判。后被提升为庐州刺史,还未赴任,丁度又推荐他做了侍御史,他上疏请求严防西羌。当时正议论出兵,掌禹锡借引历史说周宣王近讨是正确的,汉武帝远攻匈奴是失策;并献计增加步兵,裁减骑兵。旧法律规定,推荐边疆守将,如果被推荐者贪赃犯法,推荐者也会连坐治罪。掌禹锡上奏说“:使用贪心的人还是用愚蠢的人,那是用兵的方法。如果推荐守边官吏还必须负责他的品节,则没人敢推荐了。那些有才干本领的人又怎么出来为国效力呢?”后来朝廷便修改了这一法律。
后调出朝廷,任提点河东刑狱。因杜衍推荐,被召回朝受考核,任集贤校理,改任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历任三司度支判官、判理欠司、同管勾国子监。又历任判司农、判太常寺。多次主持开封府国学进士考试,他的命题都离奇古奥,书生们都害怕他,称他叫“难题掌公”后升职任光禄卿,改做直秘阁。宋英宗即位后,他从秘书监升做太子宾客。御史弹劾掌禹锡年老多病不能胜任事情,皇帝怜惜他博学多记,下令召他至中书,拿弹劾的奏文给他看。掌禹锡惶恐不安,自己请求辞职,于是以尚书工部侍郎身份退休,后去世。
掌禹锡谨小慎微畏惧法律,平时在家勤俭,甚至自己动手搬几案。曾参加修撰皇。。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在向皇帝汇报时,王洙称赞他在稽查考实方面很有功,他因此被赏赐三品官服。在校正类篇、神农本草时,他又记载药石的名称形状编著成图经。喜欢算命术,自己推算生辰八字,出生年是庚寅,日是乙酉,时辰是壬午,命属周易中的归妹、困、震初中末三个卦。用世应飞伏纳五甲行轨析数的方法推算,每一卦得二十五年多一点,三卦合计为七十五年半,自己的官职寿命,都在这个数。著作有郡国手鉴一卷,周易集解十卷。喜藏书,他所记忆的书中内容极为广博,但迂腐散乱不能抓住要点。常乘劣马,衣服污垢不净,言谈举止多可笑,同事下属有时怠慢侮辱他,过街巷时,人们指着他戏论取乐。
王洙,字原叔,应天府宋城人。少年时聪明博学,学问记忆超过常人。初次考进士时,与郭稹同为一人保荐。有人控告郭稹谎称已为祖母服完丧,负责保荐的人想将王洙从连坐中解脱出来,召见王洙对他说:“我不再保荐你了,你可以换一个保荐人。”王洙说:“你仍保荐我,我不愿换人。”结果与郭稹都被取消参试资格。后再次参加考试,考取进士甲科,补任舒城县尉。因审查县民钟元杀妻一案有不实的错误被罢免职务。
后调任富川县主簿。晏殊留守南京时,对王洙非常礼遇,推荐他做府学教授。后被召到京城任国子监说书,不久改任国子监直讲。校订史记、汉书,升任史馆检讨、同知太常礼院,后任天章阁侍讲,专门在迩英阁阅读皇帝的宝训、要言。积功升任太常博士、同管勾国子监,参加崇文总目修撰,书成后升尚书工部员外郎。修撰国朝会要,加级任直龙图阁、权同判太常寺。因犯在赴进奏院赛神会时与妓女混坐在一起的错误,被御史上奏弹劾,降职调出朝廷,做濠州知州,后调任襄州知州。
这时正好贝州士兵叛乱,各州郡也都骚乱不安,襄州佐史请求停止训练检阅士兵,王洙不听。他又请求不给真兵,王洙说“:这样反而会使人不安。”于是下令发派守府库的士兵,照常训练检阅,人们便再没有敢哗乱的了。
调任徐州知州。当时京东饥荒,而朝廷讨论决定禁止经商的胡人,并收柴草充税,但仅送了一半柴草作税时,朝廷又取消禁令。王洙下令将剩余一半用谷粟来交纳,引导愿意输送粮食的人来饣甫养流民,并招募身体强壮的流民当兵,得到一千多人,盗贼也因此衰败平息。官吏上报他的最佳政绩,被认为是京东第一名,调任亳州知州。后又做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
皇帝将要在明堂举行祭祀,宋祁说:“明堂制度很久没人讲,王洙深通礼学,希望能与他共同准备祭典的礼仪。”皇帝下诏将王洙调回太常寺,再迁兵部员外郎,命他撰写大飨明堂记。后受任史馆修撰,升任知制诰。朝廷下令儒家学者制定雅乐,很久没有决定。王洙与胡瑗新制钟磬,而两人所造的竟在形制容量上都完全相同无异。皇。。五年(1053),朝廷在南郊举行典礼,王洙劝皇上使用新造的乐器,后来很多人都反对,终于没有再用新乐器。
夏竦去世,赐谥号“文献”王洙在草拟制文时,将名称封住退还给皇上说:“臣民不应与僖祖皇帝用同样的谥号。”并进一步说:“从前官吏将王溥谥为‘文献’,将章得象谥为‘文宪’,后者字虽异但音相同,两人的谥号都应改正。”于是太常重新给夏竦谥为“文庄”而且王溥、章得象都更改谥号。
曾出使契丹,到达革华淀。契丹命刘六符来备宴,且说耶律防善长绘画,从前到宋朝访问时,曾画了皇帝的圣像带回来,要拿着这画到王洙所住馆中来。王洙说“:这里不是瞻仰拜见皇上圣像的地方。”刘六符又说他怕这张画像没有画出皇帝的真貌,要派遣耶律防再次前往宋朝为皇帝画一张带回,王洙极力拒绝他。
王洙曾说全国田税不均衡,请朝廷用郭谘、孙琳提出的千步开方法,颁布各州县来平均田税。贵妃张氏去世,在皇仪殿治丧,追册封她为温成皇后。王洙对皇后丧礼的稽考取舍不符合礼制,暗中与内侍宦官石全彬附会当时的事。陈执中、刘沆在中书省,喜欢他帮助了自己,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后来在温成皇后的陵园中建立她的庙,而且要用乐队,令礼院议定。礼官的议论不统一,王洙便令礼直官们填写官府印发的专用笺,送上议论结果请求用乐队,朝廷听从这一说法。礼官吴充、鞠直卿传送公文给开封府,要求治礼直官擅自发放官方专用笺的罪。知府蔡襄为他开脱不加过问,但谏官范镇又上疏对礼院议论皇后园陵前后不一致的原因进行质问。御史接着也批评议论个不停,宰相怀疑吴充等讽刺议论的对象,将他们全都罢免排斥出朝廷。
后来王洙因为哥哥的儿子王尧臣做了参知政事,被改任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被罢免去一个学士头衔,却换来两个学士头衔而且是侍讲和侍读学士。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年,京东河北一带秋谷大丰收。王洙上奏说“:近来边区籴进粮食,增报虚价数倍,虽后来又稍微延缓交送粮食的日期,但最终还是用实钱以及山川湖泽物产来偿还,因而导致政府财用紧蹙。请求借用内藏库的禁用钱,趁现在这个好时候以平价买进京东、河北地区的粟,用来供给边区,就可以轻易地缓解方便边境的籴买粮食之急。”又说“:近一时期选任谏官、御史,凡是被执政大臣曾推荐过的,都不能入选。而那些能够磨砺自己行为、加强修养的读书士子,稍被大臣赏识,也反被闲置不任用,很可惜。”在他得病一个多月后,皇帝遣使者问候说:“病好了些吗,能起来侍奉经席吗?”这时他已不能起床了。
王洙博览群书,甚至对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训诂、篆隶等学问,都无所不通。到去世,被赐谥号叫“文”御史吴中复说王洙的官级不应得谥号,于是停止。参加修撰集韵、祖宗故事、三朝经武圣略、乡兵制度,著有易传十卷、杂文一千多篇。他的儿子叫王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