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皇兄何故造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知道,往大了说,东宫储本之位,是当初天子能够顺利登基的条件之一,往小了说,东宫是否出阁读书,是年前廷议上早就定下的事,天子这般阻挠,既是失信于天家,也是失信于朝臣。
虽然之前一直是这么個现状,但是,那毕竟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而且说实话,最近朝堂上各种大事纷至沓来,许多衙门的官员忙的团团转,也的确没顾及到这桩事。
但是,一旦摆到台面上来,闹出了动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一点,那么,随之而来的舆论和进谏,不用想就是一边倒的局面。
谷惶
在场的阁臣,个个都入阁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朝政朝务熟悉的很,所以,包括王翺在内,在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的时候,都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棘手之处。
或者说,都看清楚了朱鉴的用意!
这位朱阁老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事情闹大,闹得越大越好。
从他让人去拿朱仪奏本的时候,他就已经盘算好了,要得罪所有人。
这件事情他占着理,所以,得罪的人越多,越是能够让朝野上下看的清楚,他朱鉴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着朱鉴如今这副在御前咄咄逼人的态度,王翺甚至怀疑,这货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因为‘犯言直谏’而被贬出京师,乃至是被罢官归乡的准备。
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朝堂之上,一个好的声名,往往代表着很多东西,因为触怒皇帝,被罢斥归家,然后等几年之后重新起复的例子多了去了。
甚至于,如果朱鉴真的因为此事而被罢免的话,便真正的成就了他的清名,以后的数年当中,即便天子不愿意重新启用他,只要朝廷一有什么事情或者空缺出现,必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御史言官再次举荐他。
或许一次两次天子可以不在意,但是次数多了,不免落得个不纳谏言,心胸狭隘的名声。
当然,如果天子就是十分厌恶这个人,硬扛着不用也没办法,但是,多数情况下,身为天子,不至于因为区区一个人,让自己天天被一帮大臣在耳边喋喋不休。
所以事实上,这就是朝中诸多大臣一直追逐士林清名的原因所在。
很多时候,这种士林中的好名声,往往就是仕途上的一道护身符。
很明显,朱鉴此时的态度,让天子十分不悦,但是,因为朱鉴说的话没有丝毫的错处,所以,天子即便想要训斥他,也不好找理由。
于是,众人便看到,天子罕见了憋屈了半天,然后哼了一声,将目光从朱鉴身上移开,沉声道。
“其他诸位先生呢,也是如此看法?”
这……
在场诸人默默对视了一眼,张敏和江渊二人,均默默的往后退了一小步,天塌下来,有大佬顶住,这种时候,他们两个继续当小透明最好。
但是,他们二人可以暂避一时,另外的两个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王翺身为内阁首辅,可以说,天子问的就是他。
至于俞士悦,他虽然只是次辅,但是,他身上挂着另一个关键的官职,太子府詹事,所以在涉及到东宫的事情上,他是无论如何,不能保持缄默的。
于是,感受着来自天子沉沉的慑人目光,两位老大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可以说,朱鉴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把天子架起来了,也是将他们二人给架在这了……
第701章你要是问我支持不支持
民间有句话,叫“拼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虽然这么说有大不敬的嫌疑,但是,话糙理不糙。
当朱鉴谁都不怕得罪,就是要把事情闹大的时候,为难的反而是别人了。
如果说在之前,太上皇归朝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正确的话,那么如今,东宫出阁就是一个新的政治正确。
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但是明面上,有礼法恩义在,谁都不能直接说不行。
尤其是王翺和俞士悦二人,前者是内阁首辅,夹在内廷和外朝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背上谄媚圣听的名声,身为根基在外朝的天子近臣,遇到这种大是大非,王翺的立场,其实很难有转圜的余地。
还是那句话,如果这份奏疏,最开始是他来拟的,那么随便找个理由敷衍过去,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批了,朝堂上纵然有所非议,也不会太大。
但是如今,朱鉴已经票拟呈递到了御前,如果发回重拟,他这个首辅给了不同的意见,那么两相对比之下,朝堂上的压力,就全到了他的身上,所以事实上,不管王翺愿不愿意,这个时候,他都很难有其他的态度。
俞士悦的话,从次辅的角度出发,他的压力没那么大,但是,关键就在于他还兼任太子府詹事,这种明显是对太子有利的事情,如果他不支持的话,那么朝堂上下,必定会议论他德不配位。
毕竟,作为太子府詹事,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替太子铺路,所以,他在这件事情上,其实也是进退维谷。
眼瞧着天子玉音垂问,二人犹豫了一下,王翺率先谨慎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东宫出阁一事的确不宜耽搁,但是,毕竟此事乃是国之重典,礼部又要操持春闱,之后又是春猎,一则事忙,未必操持的过来,二则朝廷上下也有众多日常政务需要处置,全都挤在一块,恐怕会影响政务的处置。”
“所以,不妨将出阁之期定在春猎之后,四月到六月之间,令钦天监择一吉日,如此一来,也能给礼部准备的时间,也不会耽搁东宫出阁,此臣愚见也。”
不得不说,王老大人还是有水平的,尽管情况紧急,但是真的说出话来,还是足够沉稳周全的。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個地步,那么,想要遮掩或者拖延下去,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好好的直面东宫出阁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天子明显不想让太子即刻出阁读书,但是,朝臣这边奏疏已经递了上来,而且,经过朱鉴这么一闹,所有人的目光必然会汇聚于此,不能再敷衍下去。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边都照顾到。
事实上,无论是朱仪还是朱鉴,或者说是朝中的诸多大臣,他们都并不在意,东宫是早一点出阁还是晚一点出阁,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东宫能不能出阁。
朝廷之上,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黄了的先例多了去了,但是东宫储本,万不能有这样的闪失。
... -->>
要知道,往大了说,东宫储本之位,是当初天子能够顺利登基的条件之一,往小了说,东宫是否出阁读书,是年前廷议上早就定下的事,天子这般阻挠,既是失信于天家,也是失信于朝臣。
虽然之前一直是这么個现状,但是,那毕竟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而且说实话,最近朝堂上各种大事纷至沓来,许多衙门的官员忙的团团转,也的确没顾及到这桩事。
但是,一旦摆到台面上来,闹出了动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一点,那么,随之而来的舆论和进谏,不用想就是一边倒的局面。
谷惶
在场的阁臣,个个都入阁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朝政朝务熟悉的很,所以,包括王翺在内,在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的时候,都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棘手之处。
或者说,都看清楚了朱鉴的用意!
这位朱阁老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事情闹大,闹得越大越好。
从他让人去拿朱仪奏本的时候,他就已经盘算好了,要得罪所有人。
这件事情他占着理,所以,得罪的人越多,越是能够让朝野上下看的清楚,他朱鉴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着朱鉴如今这副在御前咄咄逼人的态度,王翺甚至怀疑,这货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因为‘犯言直谏’而被贬出京师,乃至是被罢官归乡的准备。
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朝堂之上,一个好的声名,往往代表着很多东西,因为触怒皇帝,被罢斥归家,然后等几年之后重新起复的例子多了去了。
甚至于,如果朱鉴真的因为此事而被罢免的话,便真正的成就了他的清名,以后的数年当中,即便天子不愿意重新启用他,只要朝廷一有什么事情或者空缺出现,必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御史言官再次举荐他。
或许一次两次天子可以不在意,但是次数多了,不免落得个不纳谏言,心胸狭隘的名声。
当然,如果天子就是十分厌恶这个人,硬扛着不用也没办法,但是,多数情况下,身为天子,不至于因为区区一个人,让自己天天被一帮大臣在耳边喋喋不休。
所以事实上,这就是朝中诸多大臣一直追逐士林清名的原因所在。
很多时候,这种士林中的好名声,往往就是仕途上的一道护身符。
很明显,朱鉴此时的态度,让天子十分不悦,但是,因为朱鉴说的话没有丝毫的错处,所以,天子即便想要训斥他,也不好找理由。
于是,众人便看到,天子罕见了憋屈了半天,然后哼了一声,将目光从朱鉴身上移开,沉声道。
“其他诸位先生呢,也是如此看法?”
这……
在场诸人默默对视了一眼,张敏和江渊二人,均默默的往后退了一小步,天塌下来,有大佬顶住,这种时候,他们两个继续当小透明最好。
但是,他们二人可以暂避一时,另外的两个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王翺身为内阁首辅,可以说,天子问的就是他。
至于俞士悦,他虽然只是次辅,但是,他身上挂着另一个关键的官职,太子府詹事,所以在涉及到东宫的事情上,他是无论如何,不能保持缄默的。
于是,感受着来自天子沉沉的慑人目光,两位老大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可以说,朱鉴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把天子架起来了,也是将他们二人给架在这了……
第701章你要是问我支持不支持
民间有句话,叫“拼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虽然这么说有大不敬的嫌疑,但是,话糙理不糙。
当朱鉴谁都不怕得罪,就是要把事情闹大的时候,为难的反而是别人了。
如果说在之前,太上皇归朝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正确的话,那么如今,东宫出阁就是一个新的政治正确。
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但是明面上,有礼法恩义在,谁都不能直接说不行。
尤其是王翺和俞士悦二人,前者是内阁首辅,夹在内廷和外朝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背上谄媚圣听的名声,身为根基在外朝的天子近臣,遇到这种大是大非,王翺的立场,其实很难有转圜的余地。
还是那句话,如果这份奏疏,最开始是他来拟的,那么随便找个理由敷衍过去,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批了,朝堂上纵然有所非议,也不会太大。
但是如今,朱鉴已经票拟呈递到了御前,如果发回重拟,他这个首辅给了不同的意见,那么两相对比之下,朝堂上的压力,就全到了他的身上,所以事实上,不管王翺愿不愿意,这个时候,他都很难有其他的态度。
俞士悦的话,从次辅的角度出发,他的压力没那么大,但是,关键就在于他还兼任太子府詹事,这种明显是对太子有利的事情,如果他不支持的话,那么朝堂上下,必定会议论他德不配位。
毕竟,作为太子府詹事,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替太子铺路,所以,他在这件事情上,其实也是进退维谷。
眼瞧着天子玉音垂问,二人犹豫了一下,王翺率先谨慎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东宫出阁一事的确不宜耽搁,但是,毕竟此事乃是国之重典,礼部又要操持春闱,之后又是春猎,一则事忙,未必操持的过来,二则朝廷上下也有众多日常政务需要处置,全都挤在一块,恐怕会影响政务的处置。”
“所以,不妨将出阁之期定在春猎之后,四月到六月之间,令钦天监择一吉日,如此一来,也能给礼部准备的时间,也不会耽搁东宫出阁,此臣愚见也。”
不得不说,王老大人还是有水平的,尽管情况紧急,但是真的说出话来,还是足够沉稳周全的。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個地步,那么,想要遮掩或者拖延下去,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好好的直面东宫出阁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天子明显不想让太子即刻出阁读书,但是,朝臣这边奏疏已经递了上来,而且,经过朱鉴这么一闹,所有人的目光必然会汇聚于此,不能再敷衍下去。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边都照顾到。
事实上,无论是朱仪还是朱鉴,或者说是朝中的诸多大臣,他们都并不在意,东宫是早一点出阁还是晚一点出阁,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东宫能不能出阁。
朝廷之上,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黄了的先例多了去了,但是东宫储本,万不能有这样的闪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