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罢了。每每对徐循有些气平的太后,在烦扰内安乐堂之事时,就要更生出十分的怒火来,因此到目前为止,她对徐循的观感还是直线向下。——内安乐堂此事,实在是太棘手了。
“才十几天呢,满宫里就都传遍了?”刚知道的时候,老人家有些不可置信,首先就想到了阴谋诡计那方面,“你确定后头无人插手?”
乔姑姑在这件事上身份尴尬,没什么发言权,回话的是清宁宫的亲信宦官齐尔雅,他弯着身子,回答得很保守,“以奴婢所留意的,两宫今日均安心养病,并无异动。”
静慈仙师暗叹了一口气:徐循的札子都发了两份,这事且和都人命运切身相关,传得不快才怪呢。还用了十几日才传遍宫廷,已经算是宫规森严了。这还算好,若是有个把没规矩的宦官把话传到外朝去,再遇到一个想要博直名往上爬,想疯了心的科道言官,那乐子才算大呢……皇家乃是天下的表率,这层皮总是要撑住的,若按她想,别说等传开了再来处理,一看到札子就得想法子了。不理就能消停?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折子里捎带内安乐堂捆绑着的,是放人出宫的制度,落入宫中,就像是滚水落入沸油里,如何能消停得下来?
太后也许看得不如静慈仙师透彻,但事态如此,也不可能继续想着强硬压制了,她毕竟还只是个不算太强势的太后,身后还有个皇后在虎视眈眈呢——在这件事上,自己选了镇压,那就不占理了,谁知道儿子会不会受皇后又或者贵妃的蛊惑,又作兴出什么事来。
要解决吧,又该如何解决?这念头学医的人金贵啊,走到哪也不愁没口饭吃,没听说会愿意自阉了进宫服侍的。至于医婆,那就更是难找了,多少都是滥竽充数之辈,南医婆算是医婆中的佼佼者了,师从还是名医呢,在周王府也算是见多识广,亲自参与过周王编《救荒本草》的,她医术如何,太后自己心里有数。这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不解决,内安乐堂的问题就一天不能解决。
当然,把患病宫人送出宫医治,甚至是赠银打发出宫,也不失为一条解决的道路。但问题在此:宫里已经起码有二十多年没放过人了,而且一直都很缺人,因为文皇帝踏马进南京的时候,基本把南京宫里留下来的那些人全都斩草除根,最惨也是驱散。现在的宫廷人口,就是这二三十年间发展来的,只进不出都还不够用,更不可能放人。而在徐贵妃的新政之前,再有脸面的宫女,出宫的机会都是凤毛麟角。
别说都人了,就是太后自己,闷在宫里久了,也想出去走走,宫人只会更为变本加厉。太后毫不怀疑,若是生了宫里无法治愈的病就可被放回家,第一批按捺不住的,肯定就是目前的中高层宫女、女官。多年的宫廷体面生活,使得她们个个颇有积蓄,若是家中有靠,这把年纪了,谁不想出宫去享福?借口都是现成的,人过了三十岁,本来就容易有毛病……
就算现在还是忠心无限,可一年后、两年后呢?人心,是禁不起检验的!
本来就缺人使唤,这个口子一开,越发更缺人了。而且走的都是人才,以后这宫里该怎么办?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堵无法堵,疏也疏不通,唯一的办法,似乎只有徐循留下的那套系统整顿制度了。——但太后怎么可能拉下脸来采用她的方案?更别说,她打从心底也是厌恶这种全盘推翻祖宗成法的作风。太祖高皇帝时就没有定期放人的规矩,徐循她是想做什么?连祖宗的规矩都不肯尊重了,她眼里还会有长上吗?
这第三条路,能走却又不能走……眼看宫里的流言沸沸扬扬,六局一司却只能保持沉默,透着那么的平庸无能,甚至连乾清宫那里都开始过问此事了。太后心里能好受吗?分明是凉爽的天气,嘴里竟也长了一排密密的小燎泡,她对徐循的怒火,没随着时间平息,倒是越发闷烧了起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当口,清宁宫里又多了白事——文庙贵妃多年久病,命数到了头,一夜睡下去,就再没起来。
她辈分高、位分也高,满宫人都要为她的丧事奔走,太后也莫能例外,亦要去祭拜一番。再加上丧事伴随而来的无数琐事,也要着落到她来处理,心绪烦恶之下,只好连吃牛黄上清丸,她此时倒还不忘徐循,又派人给她送了一筐莱阳的大白梨,给徐循润嗓子。
第214章为难
文庙贵妃忽然去世,徐循听说了确实是有几分震惊的,都说这平时小病不断的人,反而能长命百岁。文庙贵妃这几年来身子一直都不算好,但是和莠子又不一样,不是那种逐步恶化的坏法,感觉更像是富贵病,精心将养着就没太大问题的那种。没料到睡梦中忽然就去了,事先居然连一点征兆都没有。
刚听说此事时,徐循还在后院和点点玩捉迷藏呢,壮儿年小,也不知道大家都在玩什么,只欢欢喜喜地在一旁凑热闹,亦是十分开心。等钱嬷嬷过来把消息一说,自然是没了玩乐的心情,忙命众人把孩子们抱下去换了素服,自己也急匆匆地回了房,几个宫女早已翻出素服给徐循换上,她最近在宫里‘养病’,头发就梳着最简单的大辫子,现在倒是方便,直接拆开梳个最朴素的一窝丝就行了。一会到了灵堂那里,自然会有人发给白布孝衣,还有麻冠佩戴。
这边打扮停当时,诸位宫女却都还穿着颜色衣裳,徐循也不可能单身过去,连一个伴当都不带。只好暂居屋内等待,令她们住在宫里的几位都翻找一下包袱,有素衣的就先换上了,凑上几个人,和她一道过去清宁宫再说。
谁知这一等就等出岔子来了——宫人衣服还没换好呢,清宁宫倒来人了。也没进来觐见,就传了话,撂下一筐上好的大白梨,说是老娘娘给徐循润嗓子的。
罢了。每每对徐循有些气平的太后,在烦扰内安乐堂之事时,就要更生出十分的怒火来,因此到目前为止,她对徐循的观感还是直线向下。——内安乐堂此事,实在是太棘手了。
“才十几天呢,满宫里就都传遍了?”刚知道的时候,老人家有些不可置信,首先就想到了阴谋诡计那方面,“你确定后头无人插手?”
乔姑姑在这件事上身份尴尬,没什么发言权,回话的是清宁宫的亲信宦官齐尔雅,他弯着身子,回答得很保守,“以奴婢所留意的,两宫今日均安心养病,并无异动。”
静慈仙师暗叹了一口气:徐循的札子都发了两份,这事且和都人命运切身相关,传得不快才怪呢。还用了十几日才传遍宫廷,已经算是宫规森严了。这还算好,若是有个把没规矩的宦官把话传到外朝去,再遇到一个想要博直名往上爬,想疯了心的科道言官,那乐子才算大呢……皇家乃是天下的表率,这层皮总是要撑住的,若按她想,别说等传开了再来处理,一看到札子就得想法子了。不理就能消停?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折子里捎带内安乐堂捆绑着的,是放人出宫的制度,落入宫中,就像是滚水落入沸油里,如何能消停得下来?
太后也许看得不如静慈仙师透彻,但事态如此,也不可能继续想着强硬压制了,她毕竟还只是个不算太强势的太后,身后还有个皇后在虎视眈眈呢——在这件事上,自己选了镇压,那就不占理了,谁知道儿子会不会受皇后又或者贵妃的蛊惑,又作兴出什么事来。
要解决吧,又该如何解决?这念头学医的人金贵啊,走到哪也不愁没口饭吃,没听说会愿意自阉了进宫服侍的。至于医婆,那就更是难找了,多少都是滥竽充数之辈,南医婆算是医婆中的佼佼者了,师从还是名医呢,在周王府也算是见多识广,亲自参与过周王编《救荒本草》的,她医术如何,太后自己心里有数。这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不解决,内安乐堂的问题就一天不能解决。
当然,把患病宫人送出宫医治,甚至是赠银打发出宫,也不失为一条解决的道路。但问题在此:宫里已经起码有二十多年没放过人了,而且一直都很缺人,因为文皇帝踏马进南京的时候,基本把南京宫里留下来的那些人全都斩草除根,最惨也是驱散。现在的宫廷人口,就是这二三十年间发展来的,只进不出都还不够用,更不可能放人。而在徐贵妃的新政之前,再有脸面的宫女,出宫的机会都是凤毛麟角。
别说都人了,就是太后自己,闷在宫里久了,也想出去走走,宫人只会更为变本加厉。太后毫不怀疑,若是生了宫里无法治愈的病就可被放回家,第一批按捺不住的,肯定就是目前的中高层宫女、女官。多年的宫廷体面生活,使得她们个个颇有积蓄,若是家中有靠,这把年纪了,谁不想出宫去享福?借口都是现成的,人过了三十岁,本来就容易有毛病……
就算现在还是忠心无限,可一年后、两年后呢?人心,是禁不起检验的!
本来就缺人使唤,这个口子一开,越发更缺人了。而且走的都是人才,以后这宫里该怎么办?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堵无法堵,疏也疏不通,唯一的办法,似乎只有徐循留下的那套系统整顿制度了。——但太后怎么可能拉下脸来采用她的方案?更别说,她打从心底也是厌恶这种全盘推翻祖宗成法的作风。太祖高皇帝时就没有定期放人的规矩,徐循她是想做什么?连祖宗的规矩都不肯尊重了,她眼里还会有长上吗?
这第三条路,能走却又不能走……眼看宫里的流言沸沸扬扬,六局一司却只能保持沉默,透着那么的平庸无能,甚至连乾清宫那里都开始过问此事了。太后心里能好受吗?分明是凉爽的天气,嘴里竟也长了一排密密的小燎泡,她对徐循的怒火,没随着时间平息,倒是越发闷烧了起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当口,清宁宫里又多了白事——文庙贵妃多年久病,命数到了头,一夜睡下去,就再没起来。
她辈分高、位分也高,满宫人都要为她的丧事奔走,太后也莫能例外,亦要去祭拜一番。再加上丧事伴随而来的无数琐事,也要着落到她来处理,心绪烦恶之下,只好连吃牛黄上清丸,她此时倒还不忘徐循,又派人给她送了一筐莱阳的大白梨,给徐循润嗓子。
第214章为难
文庙贵妃忽然去世,徐循听说了确实是有几分震惊的,都说这平时小病不断的人,反而能长命百岁。文庙贵妃这几年来身子一直都不算好,但是和莠子又不一样,不是那种逐步恶化的坏法,感觉更像是富贵病,精心将养着就没太大问题的那种。没料到睡梦中忽然就去了,事先居然连一点征兆都没有。
刚听说此事时,徐循还在后院和点点玩捉迷藏呢,壮儿年小,也不知道大家都在玩什么,只欢欢喜喜地在一旁凑热闹,亦是十分开心。等钱嬷嬷过来把消息一说,自然是没了玩乐的心情,忙命众人把孩子们抱下去换了素服,自己也急匆匆地回了房,几个宫女早已翻出素服给徐循换上,她最近在宫里‘养病’,头发就梳着最简单的大辫子,现在倒是方便,直接拆开梳个最朴素的一窝丝就行了。一会到了灵堂那里,自然会有人发给白布孝衣,还有麻冠佩戴。
这边打扮停当时,诸位宫女却都还穿着颜色衣裳,徐循也不可能单身过去,连一个伴当都不带。只好暂居屋内等待,令她们住在宫里的几位都翻找一下包袱,有素衣的就先换上了,凑上几个人,和她一道过去清宁宫再说。
谁知这一等就等出岔子来了——宫人衣服还没换好呢,清宁宫倒来人了。也没进来觐见,就传了话,撂下一筐上好的大白梨,说是老娘娘给徐循润嗓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