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东唐再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军用舰船有楼船、蒙冲、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六种类型。
所谓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遇暴风,人力莫能制,此亦非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楼船是造型最大的战舰,武器装备齐全。隋朝初年,杨素“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算是最大规模的楼船了。唐朝最普通的楼船,也能载水兵近二百人。建中年间,韩滉任镇海军节度使,就曾造楼船战舰三十余艘,以舟师五千人由海门扬威武。水军的楼船自然主要用于多载水师,并显示水战实力。李曜因为只是试制,目前建造的楼船只有八艘,而建成的更少,仅有两艘,如果发生水战,基本上只能当旗舰使用。
然后是蒙冲,奶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此不用大船,务于疾速,乘人之不及。蒙冲的造型小巧而灵活,并采用全封闭结构,避免外敌的攻击。唐朝水军常配备此类战舰。皮日休便有“蒙冲后军肃”的诗咏。崔郾任鄂岳安黄等州观察使时,鉴于“江湖之间,萑蒲是丛”,大型战舰难以施展,“因造蒙冲小舰,上下千里,期月而尽获群盗”,便是使用蒙冲的成功范例。正是因为有这等范例,李曜对蒙冲也是寄予厚望,前后建造近四十艘,乃是作为主力战舰储备。
再则是斗舰。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旛帜、金鼓,此战船也。斗舰的船面为敞开式,水兵可以排列迎战,划桨者则隐蔽于船内,通过棹孔划船。李曜个人不大喜欢这船,感觉上水面上的步兵,但为了让技工匠师“练手”,好歹造了五艘。
接下来是走舸。走舸者,舷上立女墙,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此战船也。这种走舸是行进速度最快的战舰。李曜对速度有一种特殊的好感,走舸又多用于侦察、奇袭,正是他所擅长,因而也不管自己根本不会指挥水军,竟然造了两百多艘。
然后是游艇。此游艇非后世游艇,不过其实也有些类似,此船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汁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虞候居之,非战船也。这种游艇造型小,机动性强,主要用于特殊军事侦察和舰船调度。如果要比喻,有些类似后世解放军的冲锋舟。这种船只建造不多,一共二十余艘,不过由于建造简单,临时建造也不是来不及,造价也便宜。
最后是海鹘。海鹘者,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免有倾侧。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此江海之中战船也。海鹘所配备的浮版是一种特殊装置,遇到大风浪时,浮版能够从船体两侧平面伸出,使船体顿时展宽横面,保持平稳。这种舰船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李曜曾在杨行密的水军中看见过这种舰船,不过这船并不是特别适合李曜目前所需的环境,因而也只建造了五艘“练手”。
此时他听郭崇韬说完,心中早已大喜,面上却颇为平静,点头道:“某料大王早晚必与朱温在黄河一战,水军一事,不可轻忽,因而半年前已责成军械监建造一批战舰,用以提高我河东造船之能。如今此战虽然来得比某预计得要早,但朱温水军也不甚强,某这批舰船用来打破朱温蒲州水寨,倒也未必不能。船只也不甚远,某即刻传讯,船只与某开山军,皆可在三日内抵达蒲州对岸,郭教练(河东教练西宫使,嗯……叫起来怪怪的。)可如实回报大王,请大王安心。”
李曜虽然说得轻描淡写,郭崇韬听了,心中却是惊涛骇浪。河东什么时候能造船了?而且李曜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建造了一批能够击败朱温水军的战舰?这……这岂不是说,他不仅有通天手段,还有瞒天之法,他那军械监,难道果然已经强到这般程度了?
李曜见郭崇韬一时目瞪口呆,心中也不禁好笑,暗道:“郭崇韬这人别的都好,只是史书记载此人心高气傲,不悟变通,我此番若不先将你震慑住,今后如何驾驭得了?”
他见目的已然达到,便装作颇为奇怪的语气:“郭教练?某方才所言,你尚有疑问?”
郭崇韬惊醒过来,忙道:“不不,没有,没有疑问。”然后忍不住补充道:“只是我河东素来无有建船之能,此时某忽听尚书此言,一时惊讶,让尚书见笑了。”
李曜微微一笑:“不谋万世者,不足算一时;不思三步者,不足进一步。朱温奸诈,大王与其生死大敌,某为大王义儿,恨不能生痰其肉,自然要事事算在前头,不使朱温在某等手中得去半点好处……郭教练,你说是么?”
郭崇韬心中还有余震,闻言点头:“正是,正是。”他此时心中忽然有些不着底,暗道:“我欲投李正阳麾下,他却果如传言一般多智,如此我又如何才能入他法眼?”下意识瞥了一眼,却见李曜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那眼神中似乎有一种鼓励的意思,不禁脑袋一热,道:“如今河中有黄河相隔,朱温大军待战,大王虽勇,亦是束手无策,如今只盼尚书速速进兵破敌。恕崇韬冒昧,却不知尚书心中可有良策?”
李曜心道:“来了。”当下微微摇头:“暂无良策。”忽然一扬眉:“安时莫非已有破敌妙计?何不速速道来!”
第209章出镇河中(八)
郭崇韬微微迟疑,道:“某虽有一策,只恐大王不应。”
李曜笑起来:“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大王固然英明神武,也须我等为将为士之辈群策群力,方能百战不殆。我观安时,实乃盘龙在渊、猛虎静卧之英杰,既然已有良策,只管速速道来。”
郭崇韬闻言心中稍安,拱手一礼,道:“蒙尚书谬赞,崇韬愧不敢当。如此,请恕崇韬冒昧,班门弄斧,还请尚书指点。”他轻咳一声,似乎理了理思路,这才侃侃而谈:“尚书明鉴,我水军不及汴梁,如今又临黄河之险,难以飞渡,倘若强攻,则恐被汴军半渡而击。尚书兵法韬略,世之无双,前番曾以三千骑兵搅动中原,使朱温空拥大军而不得安宁,更失一子一将……尚书用兵,神鬼莫测,千里飞渡,如履平地,使某有尚书之能,如今定当建议大王,由尚书领本部开山军及嗣昭、嗣源二位将军所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去做那渡河强攻之举,反而转奔东南,直出潼关,一举荡平陕虢(陕虢镇位于韩建同华镇以以东,洛阳以西。),兵临东都,震慑汴梁!”
李曜目中精光一闪,猛一拍手:“好个围魏救赵!好个一箭双雕!”李曜说罢,站起身来,朗声长笑,他深知这个年代“士为知己者死”思想的能量之大,遂继续肯定这一计略,并帮郭崇韬将剩下的话说完:“崇韬此计,某以为甚妙。朱温偷袭河中,所率大军乃汴军精锐;他新定兖、郓,势必留下大军镇守;清河口新败,徐淮一线,更需留下大军以备淮南。如此三面都需屯驻大军,纵然此獠坐拥中原,实力大增,也自耗损不起,此番出兵河中之后,其根基之地汴、洛等镇,必然空虚无备。而他此番出征又带上了王珙,王珙为争夺河中,自然也将精兵带去,陕虢本非强镇大藩,如今恐怕已只剩空壳。这么一来,崇韬的围魏救赵、一石二鸟之计就抓住了整个战役的突破点……若以十六字综述,则是:奇袭陕虢,再破东都,威逼汴梁,断其归路!”
郭崇韬见自己这一路过来时冥思苦想的一条妙计只是开口起了个头就被李曜一言道破,又是震惊又是欢喜,惊的是李曜这反应要么是心中早有计量,要么是聪明绝顶,你开口他便顺着思路知道了下文;欢喜的则是,他对这个计划似乎很是赞同,若不然也不会如此说了。自己这步毛遂自荐的棋,说不定是赌对了。
当时他便心服口服地拱手道:“原来尚书早有成算,崇韬深服之,惭愧,惭愧。”
李曜哈哈一笑,摆手道:“安时哪里话,若非安时说起,某虽有所思,并未成计。”
郭崇韬知道这话是客套,也不多说,只问:“如此尚书可要依计行事?”
李曜摇头道:“这却不然。”
郭崇韬脸色一变,有些发白,暗中攒紧拳头,问:“为何?”
李曜道:“此计虽妙,却不足以令朱温胆寒。”
郭崇韬心中不服,只是自己地位低微,自知不能与李曜相争,只得强压一口气,再问:“尚书更有妙计?”
李曜仿佛视而不见,微微点头:“倒不是什么妙计,只是再做一点补充,双管齐下而已。”
这话让郭崇韬略微气顺了一点,道:“倒要请教。”
李曜道:“方才你这计策,的确是极好的,只是有一点值得商榷,就是你这些设想,都是建立在我河东水军无法匹敌汴梁水军的基础上。那么我们作一假设:我河东水军不弱于汴梁水军,甚至犹有过之,则会如何?则该如何?”
郭崇韬一愣,迟疑道:“这……不至于吧?”
李曜正色道:“汴梁水军也不过草创未久,前番在清河口大败,还把家底丢了个七八成,如今临阵磨枪,你道他就如何了得?我河东虽然在过去看来,水军几乎没有,但自某掌握军械监,尤其是向全天下扩展商贸以来,逐渐开始经营水运,开始建造船舶。而自某到扬州之后,更是暗中搜罗大批拥有深厚经验之匠师技工到我河东,为我打造水军舰船。如今虽然只是草创,虽然连正式水军都还未有,但若只论当前这一战,某却也有几分胜算。”
郭崇韬又惊又讶,半晌才问道:“尚书可是要趁朱温不知我河东有水军舰船,突然杀过江去?”
李曜点头道:“不错,我正是此意。原本我打算趁夜以火攻奇袭蒲州水寨,朱温根本不虞我有水军,对此必无防备,此计可行。但听了你这一计之后,某又有了更好的一个构想:让朱温在接到陕虢已失、洛阳被克的消息之时,同时发动奇袭。”
郭崇韬眼前一亮:“尚书的意思是,朱温接到陕虢已失、洛阳被克的消息之后,必受震慑,为保住汴梁根基,定然连夜班师,而与此同时,我水军却突然奇袭蒲州水寨……那时,他们正人心惶惶,准备彻夜潜逃,骤一遇袭,必是手忙脚乱,毫无反抗之力!于是,这一战虽然是我河东水军初战,却几乎可以说,有机会一战将汴梁水军一网打尽!”郭崇韬心服口服,拱手道:“尚书奇谋,崇韬拜服。”
李曜摆摆手,面上没有一丝笑容,反而肃然道:“然则此中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其中任何一个处理不当,某这一计,都要落空,或者至少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郭崇韬心中一动,面色一紧:“不知是哪两处?”
李曜伸出一根手指:“其一,出兵陕虢、洛阳必须一战而下,决不能有任何延误,稍有延误,便会立刻被通报至朱温处,导致计划失败。这中间的关键就是兵贵神速,不能让陕虢、洛阳方便有任何像样的反抗,才能成事。”
郭崇韬蹙眉沉吟:“若尚书亲至,某料此事当无大碍。”
李曜微微扬眉:“若我说,此战我去不了,但却依然要求一战而下陕虢、洛阳,则安时有何高见?”
郭崇韬眉头深皱,微微思索,道:“尚书纵然不能亲往,开山军却必须得去,而且必须打着尚书的旗号去。”
李曜嘴角勾勒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问道:“谁来领兵,谁来参议?”
郭崇韬心中猛一跳,看了李曜一眼,振奋精神,道:“李司徒(李承嗣)或者史都虞候皆可领兵。至于参议……”他深吸一口气,“若蒙尚书不弃,崇韬愿为参议!”
所谓参议者,与军师类似,非实际职务,此处仅是一说,作用他二人都明白。
李曜心花怒放,暗道:“上钩了!”当下哈哈大笑,走上前去,拍拍郭崇韬的肩膀:“有崇韬愿往,此战某可安心矣。”
郭崇韬闻言,心情激荡,只觉得今日这一步迈出,今后必然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想自己多年潜心读书,可不就是为了这一日么?李曜此人,可谓惊才绝艳,事无不周,今后成就绝不可小视,以我之能,在他麾下,自不必担心如在大王那边一般,整日做些鸡肠鸭肚的小事,与些蝇营狗苟之辈打交道!
一念及此,郭崇韬忽然双膝跪下,行了个大礼,道:“崇韬蒙尚书看重,此番前去,定要替尚书再续前战辉煌,一举克定陕虢东都,为明公再扬开山军威。若事不济,请斩某头!”
李曜目中精芒一闪,心中暗道:“郭崇韬果然心高气傲,不是寻常之辈,这投名状下得够气魄,要么是陕虢、洛阳二镇拿来做投名状,要么……就是自己的项上人头。这人果然是一身傲骨,不过还好,历史证明他的才能配得上他的傲骨……”
以李曜之精明,自然能发现郭崇韬刚才这同一段话里,对自己的称呼前后不一。前面仍称呼自己“尚书”,后面却称呼为“明公”,这就是投效的意思了,自己不能不有所表示。
当下学着刘备、宋江的模样,过去双手拉起郭崇韬,语气慈祥得仿佛是爷爷在哄小孙子:“安时快快请起。某料以安时之大才,为国宝智助,一战拿下陕虢、洛阳,不过探囊取物一般,此番某请安时助我,也只是为见安时小试牛刀而已。如今天下纷乱,今后仰仗安时之处尚多……安时可愿助我?”
郭崇韬只觉得胸中热血沸腾,毫不迟疑道:“愿为明公效命!”
李曜哈哈大笑,连声道:“好,好,好!”当下传令,唤过史建瑭、史俨,命以史建瑭为主将,史俨为辅,领开山军本部除牙兵旅(憨娃儿的甲旅)之外全军转向,以最快速度奔赴潼关。
李曜说完计划,史建瑭拱手应命,史俨也领了命,却微微有些迟疑,抱拳道:“军使,此计虽妙,毕竟尚未报之大王,若是大王届时问起,某担心军使会因此受责。”
李曜摆手道:“战场瞬息万变,有些事情来不及回报,这一点大王比某更清楚。更何况大王之所以困顿河西,不过是因为没有舰船,并非我河东军打不过汴军,某这一去,只要能安排好水军事宜,便算有功。与汴军交战,不差我开山军这万余人马。”
他说着,很正式地对史建瑭与史俨道:“此策本是安时提出,与我商议完善的,这仗该究竟该怎么打,你二人还须与安时细细商量。当然,如今兵贵神速,商议之事,在路上边走边谈即可。国宝,还有什么要问的没有?”
史建瑭看了郭崇韬一眼,没对他发表什么看法。史建瑭其实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以李曜做事的谨慎,肯定不会安排一个水货来做参议,要知道,郭崇韬这次随军,虽然并无实职,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更有“李曜全权代表”之意味,而以李曜在自家军中的威望,郭崇韬一旦有何意见,其分量显然也是足够的。
军用舰船有楼船、蒙冲、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六种类型。
所谓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遇暴风,人力莫能制,此亦非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楼船是造型最大的战舰,武器装备齐全。隋朝初年,杨素“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算是最大规模的楼船了。唐朝最普通的楼船,也能载水兵近二百人。建中年间,韩滉任镇海军节度使,就曾造楼船战舰三十余艘,以舟师五千人由海门扬威武。水军的楼船自然主要用于多载水师,并显示水战实力。李曜因为只是试制,目前建造的楼船只有八艘,而建成的更少,仅有两艘,如果发生水战,基本上只能当旗舰使用。
然后是蒙冲,奶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此不用大船,务于疾速,乘人之不及。蒙冲的造型小巧而灵活,并采用全封闭结构,避免外敌的攻击。唐朝水军常配备此类战舰。皮日休便有“蒙冲后军肃”的诗咏。崔郾任鄂岳安黄等州观察使时,鉴于“江湖之间,萑蒲是丛”,大型战舰难以施展,“因造蒙冲小舰,上下千里,期月而尽获群盗”,便是使用蒙冲的成功范例。正是因为有这等范例,李曜对蒙冲也是寄予厚望,前后建造近四十艘,乃是作为主力战舰储备。
再则是斗舰。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旛帜、金鼓,此战船也。斗舰的船面为敞开式,水兵可以排列迎战,划桨者则隐蔽于船内,通过棹孔划船。李曜个人不大喜欢这船,感觉上水面上的步兵,但为了让技工匠师“练手”,好歹造了五艘。
接下来是走舸。走舸者,舷上立女墙,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此战船也。这种走舸是行进速度最快的战舰。李曜对速度有一种特殊的好感,走舸又多用于侦察、奇袭,正是他所擅长,因而也不管自己根本不会指挥水军,竟然造了两百多艘。
然后是游艇。此游艇非后世游艇,不过其实也有些类似,此船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汁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虞候居之,非战船也。这种游艇造型小,机动性强,主要用于特殊军事侦察和舰船调度。如果要比喻,有些类似后世解放军的冲锋舟。这种船只建造不多,一共二十余艘,不过由于建造简单,临时建造也不是来不及,造价也便宜。
最后是海鹘。海鹘者,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免有倾侧。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此江海之中战船也。海鹘所配备的浮版是一种特殊装置,遇到大风浪时,浮版能够从船体两侧平面伸出,使船体顿时展宽横面,保持平稳。这种舰船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李曜曾在杨行密的水军中看见过这种舰船,不过这船并不是特别适合李曜目前所需的环境,因而也只建造了五艘“练手”。
此时他听郭崇韬说完,心中早已大喜,面上却颇为平静,点头道:“某料大王早晚必与朱温在黄河一战,水军一事,不可轻忽,因而半年前已责成军械监建造一批战舰,用以提高我河东造船之能。如今此战虽然来得比某预计得要早,但朱温水军也不甚强,某这批舰船用来打破朱温蒲州水寨,倒也未必不能。船只也不甚远,某即刻传讯,船只与某开山军,皆可在三日内抵达蒲州对岸,郭教练(河东教练西宫使,嗯……叫起来怪怪的。)可如实回报大王,请大王安心。”
李曜虽然说得轻描淡写,郭崇韬听了,心中却是惊涛骇浪。河东什么时候能造船了?而且李曜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建造了一批能够击败朱温水军的战舰?这……这岂不是说,他不仅有通天手段,还有瞒天之法,他那军械监,难道果然已经强到这般程度了?
李曜见郭崇韬一时目瞪口呆,心中也不禁好笑,暗道:“郭崇韬这人别的都好,只是史书记载此人心高气傲,不悟变通,我此番若不先将你震慑住,今后如何驾驭得了?”
他见目的已然达到,便装作颇为奇怪的语气:“郭教练?某方才所言,你尚有疑问?”
郭崇韬惊醒过来,忙道:“不不,没有,没有疑问。”然后忍不住补充道:“只是我河东素来无有建船之能,此时某忽听尚书此言,一时惊讶,让尚书见笑了。”
李曜微微一笑:“不谋万世者,不足算一时;不思三步者,不足进一步。朱温奸诈,大王与其生死大敌,某为大王义儿,恨不能生痰其肉,自然要事事算在前头,不使朱温在某等手中得去半点好处……郭教练,你说是么?”
郭崇韬心中还有余震,闻言点头:“正是,正是。”他此时心中忽然有些不着底,暗道:“我欲投李正阳麾下,他却果如传言一般多智,如此我又如何才能入他法眼?”下意识瞥了一眼,却见李曜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那眼神中似乎有一种鼓励的意思,不禁脑袋一热,道:“如今河中有黄河相隔,朱温大军待战,大王虽勇,亦是束手无策,如今只盼尚书速速进兵破敌。恕崇韬冒昧,却不知尚书心中可有良策?”
李曜心道:“来了。”当下微微摇头:“暂无良策。”忽然一扬眉:“安时莫非已有破敌妙计?何不速速道来!”
第209章出镇河中(八)
郭崇韬微微迟疑,道:“某虽有一策,只恐大王不应。”
李曜笑起来:“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大王固然英明神武,也须我等为将为士之辈群策群力,方能百战不殆。我观安时,实乃盘龙在渊、猛虎静卧之英杰,既然已有良策,只管速速道来。”
郭崇韬闻言心中稍安,拱手一礼,道:“蒙尚书谬赞,崇韬愧不敢当。如此,请恕崇韬冒昧,班门弄斧,还请尚书指点。”他轻咳一声,似乎理了理思路,这才侃侃而谈:“尚书明鉴,我水军不及汴梁,如今又临黄河之险,难以飞渡,倘若强攻,则恐被汴军半渡而击。尚书兵法韬略,世之无双,前番曾以三千骑兵搅动中原,使朱温空拥大军而不得安宁,更失一子一将……尚书用兵,神鬼莫测,千里飞渡,如履平地,使某有尚书之能,如今定当建议大王,由尚书领本部开山军及嗣昭、嗣源二位将军所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去做那渡河强攻之举,反而转奔东南,直出潼关,一举荡平陕虢(陕虢镇位于韩建同华镇以以东,洛阳以西。),兵临东都,震慑汴梁!”
李曜目中精光一闪,猛一拍手:“好个围魏救赵!好个一箭双雕!”李曜说罢,站起身来,朗声长笑,他深知这个年代“士为知己者死”思想的能量之大,遂继续肯定这一计略,并帮郭崇韬将剩下的话说完:“崇韬此计,某以为甚妙。朱温偷袭河中,所率大军乃汴军精锐;他新定兖、郓,势必留下大军镇守;清河口新败,徐淮一线,更需留下大军以备淮南。如此三面都需屯驻大军,纵然此獠坐拥中原,实力大增,也自耗损不起,此番出兵河中之后,其根基之地汴、洛等镇,必然空虚无备。而他此番出征又带上了王珙,王珙为争夺河中,自然也将精兵带去,陕虢本非强镇大藩,如今恐怕已只剩空壳。这么一来,崇韬的围魏救赵、一石二鸟之计就抓住了整个战役的突破点……若以十六字综述,则是:奇袭陕虢,再破东都,威逼汴梁,断其归路!”
郭崇韬见自己这一路过来时冥思苦想的一条妙计只是开口起了个头就被李曜一言道破,又是震惊又是欢喜,惊的是李曜这反应要么是心中早有计量,要么是聪明绝顶,你开口他便顺着思路知道了下文;欢喜的则是,他对这个计划似乎很是赞同,若不然也不会如此说了。自己这步毛遂自荐的棋,说不定是赌对了。
当时他便心服口服地拱手道:“原来尚书早有成算,崇韬深服之,惭愧,惭愧。”
李曜哈哈一笑,摆手道:“安时哪里话,若非安时说起,某虽有所思,并未成计。”
郭崇韬知道这话是客套,也不多说,只问:“如此尚书可要依计行事?”
李曜摇头道:“这却不然。”
郭崇韬脸色一变,有些发白,暗中攒紧拳头,问:“为何?”
李曜道:“此计虽妙,却不足以令朱温胆寒。”
郭崇韬心中不服,只是自己地位低微,自知不能与李曜相争,只得强压一口气,再问:“尚书更有妙计?”
李曜仿佛视而不见,微微点头:“倒不是什么妙计,只是再做一点补充,双管齐下而已。”
这话让郭崇韬略微气顺了一点,道:“倒要请教。”
李曜道:“方才你这计策,的确是极好的,只是有一点值得商榷,就是你这些设想,都是建立在我河东水军无法匹敌汴梁水军的基础上。那么我们作一假设:我河东水军不弱于汴梁水军,甚至犹有过之,则会如何?则该如何?”
郭崇韬一愣,迟疑道:“这……不至于吧?”
李曜正色道:“汴梁水军也不过草创未久,前番在清河口大败,还把家底丢了个七八成,如今临阵磨枪,你道他就如何了得?我河东虽然在过去看来,水军几乎没有,但自某掌握军械监,尤其是向全天下扩展商贸以来,逐渐开始经营水运,开始建造船舶。而自某到扬州之后,更是暗中搜罗大批拥有深厚经验之匠师技工到我河东,为我打造水军舰船。如今虽然只是草创,虽然连正式水军都还未有,但若只论当前这一战,某却也有几分胜算。”
郭崇韬又惊又讶,半晌才问道:“尚书可是要趁朱温不知我河东有水军舰船,突然杀过江去?”
李曜点头道:“不错,我正是此意。原本我打算趁夜以火攻奇袭蒲州水寨,朱温根本不虞我有水军,对此必无防备,此计可行。但听了你这一计之后,某又有了更好的一个构想:让朱温在接到陕虢已失、洛阳被克的消息之时,同时发动奇袭。”
郭崇韬眼前一亮:“尚书的意思是,朱温接到陕虢已失、洛阳被克的消息之后,必受震慑,为保住汴梁根基,定然连夜班师,而与此同时,我水军却突然奇袭蒲州水寨……那时,他们正人心惶惶,准备彻夜潜逃,骤一遇袭,必是手忙脚乱,毫无反抗之力!于是,这一战虽然是我河东水军初战,却几乎可以说,有机会一战将汴梁水军一网打尽!”郭崇韬心服口服,拱手道:“尚书奇谋,崇韬拜服。”
李曜摆摆手,面上没有一丝笑容,反而肃然道:“然则此中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其中任何一个处理不当,某这一计,都要落空,或者至少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郭崇韬心中一动,面色一紧:“不知是哪两处?”
李曜伸出一根手指:“其一,出兵陕虢、洛阳必须一战而下,决不能有任何延误,稍有延误,便会立刻被通报至朱温处,导致计划失败。这中间的关键就是兵贵神速,不能让陕虢、洛阳方便有任何像样的反抗,才能成事。”
郭崇韬蹙眉沉吟:“若尚书亲至,某料此事当无大碍。”
李曜微微扬眉:“若我说,此战我去不了,但却依然要求一战而下陕虢、洛阳,则安时有何高见?”
郭崇韬眉头深皱,微微思索,道:“尚书纵然不能亲往,开山军却必须得去,而且必须打着尚书的旗号去。”
李曜嘴角勾勒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问道:“谁来领兵,谁来参议?”
郭崇韬心中猛一跳,看了李曜一眼,振奋精神,道:“李司徒(李承嗣)或者史都虞候皆可领兵。至于参议……”他深吸一口气,“若蒙尚书不弃,崇韬愿为参议!”
所谓参议者,与军师类似,非实际职务,此处仅是一说,作用他二人都明白。
李曜心花怒放,暗道:“上钩了!”当下哈哈大笑,走上前去,拍拍郭崇韬的肩膀:“有崇韬愿往,此战某可安心矣。”
郭崇韬闻言,心情激荡,只觉得今日这一步迈出,今后必然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想自己多年潜心读书,可不就是为了这一日么?李曜此人,可谓惊才绝艳,事无不周,今后成就绝不可小视,以我之能,在他麾下,自不必担心如在大王那边一般,整日做些鸡肠鸭肚的小事,与些蝇营狗苟之辈打交道!
一念及此,郭崇韬忽然双膝跪下,行了个大礼,道:“崇韬蒙尚书看重,此番前去,定要替尚书再续前战辉煌,一举克定陕虢东都,为明公再扬开山军威。若事不济,请斩某头!”
李曜目中精芒一闪,心中暗道:“郭崇韬果然心高气傲,不是寻常之辈,这投名状下得够气魄,要么是陕虢、洛阳二镇拿来做投名状,要么……就是自己的项上人头。这人果然是一身傲骨,不过还好,历史证明他的才能配得上他的傲骨……”
以李曜之精明,自然能发现郭崇韬刚才这同一段话里,对自己的称呼前后不一。前面仍称呼自己“尚书”,后面却称呼为“明公”,这就是投效的意思了,自己不能不有所表示。
当下学着刘备、宋江的模样,过去双手拉起郭崇韬,语气慈祥得仿佛是爷爷在哄小孙子:“安时快快请起。某料以安时之大才,为国宝智助,一战拿下陕虢、洛阳,不过探囊取物一般,此番某请安时助我,也只是为见安时小试牛刀而已。如今天下纷乱,今后仰仗安时之处尚多……安时可愿助我?”
郭崇韬只觉得胸中热血沸腾,毫不迟疑道:“愿为明公效命!”
李曜哈哈大笑,连声道:“好,好,好!”当下传令,唤过史建瑭、史俨,命以史建瑭为主将,史俨为辅,领开山军本部除牙兵旅(憨娃儿的甲旅)之外全军转向,以最快速度奔赴潼关。
李曜说完计划,史建瑭拱手应命,史俨也领了命,却微微有些迟疑,抱拳道:“军使,此计虽妙,毕竟尚未报之大王,若是大王届时问起,某担心军使会因此受责。”
李曜摆手道:“战场瞬息万变,有些事情来不及回报,这一点大王比某更清楚。更何况大王之所以困顿河西,不过是因为没有舰船,并非我河东军打不过汴军,某这一去,只要能安排好水军事宜,便算有功。与汴军交战,不差我开山军这万余人马。”
他说着,很正式地对史建瑭与史俨道:“此策本是安时提出,与我商议完善的,这仗该究竟该怎么打,你二人还须与安时细细商量。当然,如今兵贵神速,商议之事,在路上边走边谈即可。国宝,还有什么要问的没有?”
史建瑭看了郭崇韬一眼,没对他发表什么看法。史建瑭其实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以李曜做事的谨慎,肯定不会安排一个水货来做参议,要知道,郭崇韬这次随军,虽然并无实职,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更有“李曜全权代表”之意味,而以李曜在自家军中的威望,郭崇韬一旦有何意见,其分量显然也是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