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晨风细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父亲是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于1999年2月4日去世,终年80岁。
父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很崇高、很伟大的,在父亲的身上体现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代怀念和学习的。
父母二老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将我们兄弟六个养大成人,并供上学读书,成家立业,他们吃的苦、受的累,是我们这一代无法体会到的。尽管父亲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地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可是直到父亲去世,他都非常满足,因为他看到,儿子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了,并且生活的很好,连重孙子都见到了,他享受了“四世同堂”的人生幸福。他知道这在旧社会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人生待遇,他今天也享受到了,他很知足。他感到自己的一生很值,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他没有任何遗憾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我们。
父亲一生,勤俭持家。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庄稼人只有勤俭二字,才能过好日子。”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他前面一个姐姐,在三个兄弟中他是老大。听父亲说,我爷爷一直在催八里庄一户姓催的地主家扛长活。常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父亲14岁时,就挑起了全家的大梁,地里的农活,犁、耙、耕、种样样都会。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什么样的累活、重活都干过,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好作风。
解放后,父亲一直在生产队当队长,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每天是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这些我都没有印象。那个年代,每天晚上生产队都要给社员记工分。在生产队的饲养棚里放一张桌子,我父亲和会计就坐在桌子边给社员记工分。每户来一个人带着“记工本”先报当天自己家里人参加劳动的情况,生产队会计负责登记,然后再由我父亲盖上他的手章。等将全队三、四十户社员家的工分记完后,生产队的几个干部还要开碰头会,汇总当天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布置明天的工作。等这些工作都做完,已经是夜里很晚了。听我母亲说,每天天还没有亮,我父亲就起床了,他先围着村子捡一筐粪回来,这时候天才大亮,他再敲钟带着社员们去地里干活。
父亲一辈子从不讲究吃穿,在生活上要求很低。他常说:“吃饭能吃饱,穿衣服干干净净就行了。”在那个年代,父母亲要将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供儿子们读书,给孩子们盖房、娶媳妇。直到父亲七十多岁,不能下地干体力活了,他就买了几头羊,坚持天天去地里放羊。父亲常说的话就是:只要我能动,就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放羊这几年父亲又攒下了几千元钱。
父亲还是一个关心集体,爱社如家的人。一个生产队就是一个集体,生产队长就是这个集体的领头人、当家人。我父亲从一入社就当生产队长,直到1976年,我四哥高中毕业回村里当上生产队长后,我父亲才退下来。父亲当了二十多年的生产队长,在他任队长期间,每年,他不但要带领社员们完成上交国家的公粮任务,还要解决一百多口子人的吃饭问题。同时还要拉扯六个儿子,供他们上学读书,成家立业。作为一名生产队长,又是一名六个儿子的父亲,可想而知,他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
在我小时候,经常看到这种情境。每到下大雨的时候,别人往家里跑,我父亲却冒雨扛着铁锹往地里跑。这时候,他牵挂的是生产队的庄稼,看看地里排水怎么样,哪块地里排水不畅,哪块地里庄稼被淹了等。他要做到心里有数,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每到收割的时候,地里、打谷场里到处都堆满了收下来的庄稼、粮食。这时候也是我父亲最忙碌的时候,在家里几乎看不到父亲的身影。他白天带着社员干活,夜里还到田地里、打谷场里巡查。
父亲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令我感动的故事:有一年,种麦子时,天旱,好久没有下雨,我们队的麦子比别的生产队晚播种了几天,眼看着别的生产队麦苗都长出来了,而我们地里小麦迟迟不见出苗。父亲每天都到地里扒开播下去的麦粒看看,仍然不见发芽。父亲着急啊,他担心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万一出不了苗,或出苗不好,耽误全队一季的收成。
干了半辈子庄稼活的父亲,凭他的经验,他知道,唯一补救措施,就是再将播下种子的地用石磙子碾压一遍。为了确保这块地的麦苗出齐、出好,父亲就叫上生产队的一位单身社员王清林,两人一起拉磙子,整整拉了两个晚上,... -->>
我的父亲是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于1999年2月4日去世,终年80岁。
父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很崇高、很伟大的,在父亲的身上体现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代怀念和学习的。
父母二老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将我们兄弟六个养大成人,并供上学读书,成家立业,他们吃的苦、受的累,是我们这一代无法体会到的。尽管父亲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地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可是直到父亲去世,他都非常满足,因为他看到,儿子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了,并且生活的很好,连重孙子都见到了,他享受了“四世同堂”的人生幸福。他知道这在旧社会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人生待遇,他今天也享受到了,他很知足。他感到自己的一生很值,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他没有任何遗憾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我们。
父亲一生,勤俭持家。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庄稼人只有勤俭二字,才能过好日子。”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他前面一个姐姐,在三个兄弟中他是老大。听父亲说,我爷爷一直在催八里庄一户姓催的地主家扛长活。常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父亲14岁时,就挑起了全家的大梁,地里的农活,犁、耙、耕、种样样都会。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什么样的累活、重活都干过,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好作风。
解放后,父亲一直在生产队当队长,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每天是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这些我都没有印象。那个年代,每天晚上生产队都要给社员记工分。在生产队的饲养棚里放一张桌子,我父亲和会计就坐在桌子边给社员记工分。每户来一个人带着“记工本”先报当天自己家里人参加劳动的情况,生产队会计负责登记,然后再由我父亲盖上他的手章。等将全队三、四十户社员家的工分记完后,生产队的几个干部还要开碰头会,汇总当天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布置明天的工作。等这些工作都做完,已经是夜里很晚了。听我母亲说,每天天还没有亮,我父亲就起床了,他先围着村子捡一筐粪回来,这时候天才大亮,他再敲钟带着社员们去地里干活。
父亲一辈子从不讲究吃穿,在生活上要求很低。他常说:“吃饭能吃饱,穿衣服干干净净就行了。”在那个年代,父母亲要将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供儿子们读书,给孩子们盖房、娶媳妇。直到父亲七十多岁,不能下地干体力活了,他就买了几头羊,坚持天天去地里放羊。父亲常说的话就是:只要我能动,就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放羊这几年父亲又攒下了几千元钱。
父亲还是一个关心集体,爱社如家的人。一个生产队就是一个集体,生产队长就是这个集体的领头人、当家人。我父亲从一入社就当生产队长,直到1976年,我四哥高中毕业回村里当上生产队长后,我父亲才退下来。父亲当了二十多年的生产队长,在他任队长期间,每年,他不但要带领社员们完成上交国家的公粮任务,还要解决一百多口子人的吃饭问题。同时还要拉扯六个儿子,供他们上学读书,成家立业。作为一名生产队长,又是一名六个儿子的父亲,可想而知,他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
在我小时候,经常看到这种情境。每到下大雨的时候,别人往家里跑,我父亲却冒雨扛着铁锹往地里跑。这时候,他牵挂的是生产队的庄稼,看看地里排水怎么样,哪块地里排水不畅,哪块地里庄稼被淹了等。他要做到心里有数,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每到收割的时候,地里、打谷场里到处都堆满了收下来的庄稼、粮食。这时候也是我父亲最忙碌的时候,在家里几乎看不到父亲的身影。他白天带着社员干活,夜里还到田地里、打谷场里巡查。
父亲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令我感动的故事:有一年,种麦子时,天旱,好久没有下雨,我们队的麦子比别的生产队晚播种了几天,眼看着别的生产队麦苗都长出来了,而我们地里小麦迟迟不见出苗。父亲每天都到地里扒开播下去的麦粒看看,仍然不见发芽。父亲着急啊,他担心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万一出不了苗,或出苗不好,耽误全队一季的收成。
干了半辈子庄稼活的父亲,凭他的经验,他知道,唯一补救措施,就是再将播下种子的地用石磙子碾压一遍。为了确保这块地的麦苗出齐、出好,父亲就叫上生产队的一位单身社员王清林,两人一起拉磙子,整整拉了两个晚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