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存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免有些落寞之感。但学校贴出一张海报很快使大家兴奋起来。海报上说,为庆祝元旦,晚上在阅览室播放电视,欢迎同学们前往观看。吃过晚饭,大家早早的聚拢在电视机旁。不一会儿,就满满一屋人。前面放的是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黑色的外壳,灰白色的屏幕,大家多是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它,感到十分新奇。平时,我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老师在办公室里看,门关的紧紧的,有时从门缝里偷着瞧,让老师知道,就被训斥一顿。
那天晚上的电视节目,先是新闻,又放了些歌舞节目。接着,一部叫游园惊梦的喜剧片引得大家发出一阵阵笑声。最激动人心的,是在离新年还有十秒钟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只正在走动的钟表,秒针发出哒哒的声响,屋子里唰地一下静下来。人们屏住呼吸,等待那神圣时刻的到来,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这悠扬的钟声,通过电波从遥远的中央电视台传来,敲进了每个人的心中,敲得我们这群十六、七岁的青年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虽然那时我们还不知道,在时间大踏步的进入1979年的时候,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解冻,广大的国土之上,已经到处都能够听到冰层的断裂声了。
看完电视,大家仍意犹未尽。我们班的十几个同学齐刷刷的赶到教室。把六盏日光灯全部打开,室内顿时一片光明,大家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一位同学突然亮开了嗓子,唱起了当时很流行的祝酒歌。大家马上随声附和,桌子敲的梆梆响。一位姓陶的同学则把平时拉的二胡抱出来,拉出了一首百鸟朝凤。
歌声与乐曲,在那个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是呀,以后的10年、20年,正是我们生命的黄金时代,对祖国、对人生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动着我们每一颗年轻的心。不知不觉中,80年代的第一个黎明来到了,大家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的元旦之夜。
回家
读中专的两年中,我回过四次家。虽然学校离家只有百余里,但对我来说,却仿佛隔了千山万水。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写信母亲又不识字,只有一天一天地盼着放暑假和年假的日子。
头一个学期日子过的特别慢。入学时还穿着单衣,一场秋风一场秋雨,树叶全落下来了。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过后,换上了厚厚的棉衣。西北风呼呼地刮着,终于刮进了腊月,刮来了春节放假这一梦寐已久的时刻。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傍晚,天已经快黑了,当老师宣布这一消息后,大家就再也坐不住了,几个同乡凑在一起,当即决定马上就走。于是,大家风风火火地赶到火车站,售票处挤满了人。等跌跌撞撞的上了火车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半了。车上人多,根本没有坐位,大家都站着到了青州。下了火车,再跑到汽车站,候车室里的钟表的时针已指向了第二天的凌晨一点。此时,售票窗都关着,夜里根本就不会有回家的公共汽车。大家只好在排椅上坐下,慢慢的等待天亮。空旷的候车室里,几只电灯发出孤独清冷的光,人稀稀拉拉,有的坐着打瞌睡,有的站着来回走动,活动一下冻僵的身子。外面黑洞洞的,风一阵紧似一阵,发出尖利的吼声。夜越深,温度越低。我们几个只好紧靠在一起,保持一点可怜的热量,艰难地支撑着。等到天亮后坐上公共汽车,再步行20多里回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虽然疲惫不堪,可心情依然非常兴奋,毕竟回家了。
假期过的很快,眨眼间就到了返校的日子。这一天早上天不亮,母亲就起来为我做饭。待我起来时,洗脸盆里已倒满了温水,放着一块崭新的毛巾。桌上,下了一大碗热腾腾的面条,还打了好几个荷包蛋。吃过饭,母亲把我送到村头,嘱咐我,路上要小心,赶不上车就明天再走,想吃什么就花钱买,别饿着。我嗓子眼像掖了什么东西,一句也说不出来。每走几步,就回过头使劲朝母亲招招手。走的很远了,依稀看见母亲还站在村头,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视线。
二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在晨曦中那瘦弱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并永远刻在了我的心底。
毕业
80年代的第一个7月,是我中专毕业离开学校的日子。像两年前走进这学校门一样,也是坐着学校的解放大货车,也是提了一大包行李。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刚进城市的乡下孩子,一个是走出校门即将迈向社会的中专毕业生。
在校的最后几天,班里一片忙乱。同学们互增礼物,整理自己的东西,要好的聚在一起到照相馆合影留念。那时,大家都囊中羞涩,有什么表示也非常微不足道。在那些日子里,大家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毕竟,在一起两年了。平时盼着毕业,觉得学校生活太没有意思。可真到了这一天,又有些恋恋不舍。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都意识到,学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就要与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永远地告别了。虽然那时,一毕业国家就分配工作,不用自己操心。但总有几分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惶恐、迷茫、期待和不安。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迎接我们的到底是什么,谁也没有数。
离校两天前的一个下午,我独自一人到街上那些熟悉的地方转了转。白浪河水仍在静静的流淌,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街上行人川流不息,时髦的城市女孩骄傲潇洒地走过。两年的学校生活,在我的心灵上开启了一扇窗户,一扇能够看到外面世界的窗户;同时,还稍稍洗去了身上的一些土气,并多少留下了一点城市的印记。如今就要同这里的一切告别了,心中感到了从没有过的怅惘。
分别的头一天晚上,班里举行了毕业晚会。大家格外激动,毕竟相处了两年多,很快要各奔东西,心情都很不平静。晚会上,班主任讲了话,班长代表同学们发了言。同学们唱了一首当时非常流行的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青光更明媚,”是呀,再过二十年,也就是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那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未来呀!
离校的时刻终于到了,天刚蒙蒙亮,学校的那辆大货车就把我们40名同学送到了汽车站。宽敞的候车室里,人熙熙攘攘,广播里不时响起女播音员的声音,去那个方向的车要检票了。于是,大家就呼呼拉拉涌到那个检票口。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当还剩下十几名同学的时候,我坐的车也要检票了,大家又一齐来送我。紧紧地握过每位同学的手,相互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二十年后再相会。
不免有些落寞之感。但学校贴出一张海报很快使大家兴奋起来。海报上说,为庆祝元旦,晚上在阅览室播放电视,欢迎同学们前往观看。吃过晚饭,大家早早的聚拢在电视机旁。不一会儿,就满满一屋人。前面放的是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黑色的外壳,灰白色的屏幕,大家多是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它,感到十分新奇。平时,我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老师在办公室里看,门关的紧紧的,有时从门缝里偷着瞧,让老师知道,就被训斥一顿。
那天晚上的电视节目,先是新闻,又放了些歌舞节目。接着,一部叫游园惊梦的喜剧片引得大家发出一阵阵笑声。最激动人心的,是在离新年还有十秒钟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只正在走动的钟表,秒针发出哒哒的声响,屋子里唰地一下静下来。人们屏住呼吸,等待那神圣时刻的到来,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这悠扬的钟声,通过电波从遥远的中央电视台传来,敲进了每个人的心中,敲得我们这群十六、七岁的青年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虽然那时我们还不知道,在时间大踏步的进入1979年的时候,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解冻,广大的国土之上,已经到处都能够听到冰层的断裂声了。
看完电视,大家仍意犹未尽。我们班的十几个同学齐刷刷的赶到教室。把六盏日光灯全部打开,室内顿时一片光明,大家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一位同学突然亮开了嗓子,唱起了当时很流行的祝酒歌。大家马上随声附和,桌子敲的梆梆响。一位姓陶的同学则把平时拉的二胡抱出来,拉出了一首百鸟朝凤。
歌声与乐曲,在那个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是呀,以后的10年、20年,正是我们生命的黄金时代,对祖国、对人生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动着我们每一颗年轻的心。不知不觉中,80年代的第一个黎明来到了,大家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的元旦之夜。
回家
读中专的两年中,我回过四次家。虽然学校离家只有百余里,但对我来说,却仿佛隔了千山万水。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写信母亲又不识字,只有一天一天地盼着放暑假和年假的日子。
头一个学期日子过的特别慢。入学时还穿着单衣,一场秋风一场秋雨,树叶全落下来了。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过后,换上了厚厚的棉衣。西北风呼呼地刮着,终于刮进了腊月,刮来了春节放假这一梦寐已久的时刻。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傍晚,天已经快黑了,当老师宣布这一消息后,大家就再也坐不住了,几个同乡凑在一起,当即决定马上就走。于是,大家风风火火地赶到火车站,售票处挤满了人。等跌跌撞撞的上了火车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半了。车上人多,根本没有坐位,大家都站着到了青州。下了火车,再跑到汽车站,候车室里的钟表的时针已指向了第二天的凌晨一点。此时,售票窗都关着,夜里根本就不会有回家的公共汽车。大家只好在排椅上坐下,慢慢的等待天亮。空旷的候车室里,几只电灯发出孤独清冷的光,人稀稀拉拉,有的坐着打瞌睡,有的站着来回走动,活动一下冻僵的身子。外面黑洞洞的,风一阵紧似一阵,发出尖利的吼声。夜越深,温度越低。我们几个只好紧靠在一起,保持一点可怜的热量,艰难地支撑着。等到天亮后坐上公共汽车,再步行20多里回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虽然疲惫不堪,可心情依然非常兴奋,毕竟回家了。
假期过的很快,眨眼间就到了返校的日子。这一天早上天不亮,母亲就起来为我做饭。待我起来时,洗脸盆里已倒满了温水,放着一块崭新的毛巾。桌上,下了一大碗热腾腾的面条,还打了好几个荷包蛋。吃过饭,母亲把我送到村头,嘱咐我,路上要小心,赶不上车就明天再走,想吃什么就花钱买,别饿着。我嗓子眼像掖了什么东西,一句也说不出来。每走几步,就回过头使劲朝母亲招招手。走的很远了,依稀看见母亲还站在村头,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视线。
二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在晨曦中那瘦弱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并永远刻在了我的心底。
毕业
80年代的第一个7月,是我中专毕业离开学校的日子。像两年前走进这学校门一样,也是坐着学校的解放大货车,也是提了一大包行李。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刚进城市的乡下孩子,一个是走出校门即将迈向社会的中专毕业生。
在校的最后几天,班里一片忙乱。同学们互增礼物,整理自己的东西,要好的聚在一起到照相馆合影留念。那时,大家都囊中羞涩,有什么表示也非常微不足道。在那些日子里,大家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毕竟,在一起两年了。平时盼着毕业,觉得学校生活太没有意思。可真到了这一天,又有些恋恋不舍。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都意识到,学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就要与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永远地告别了。虽然那时,一毕业国家就分配工作,不用自己操心。但总有几分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惶恐、迷茫、期待和不安。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迎接我们的到底是什么,谁也没有数。
离校两天前的一个下午,我独自一人到街上那些熟悉的地方转了转。白浪河水仍在静静的流淌,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街上行人川流不息,时髦的城市女孩骄傲潇洒地走过。两年的学校生活,在我的心灵上开启了一扇窗户,一扇能够看到外面世界的窗户;同时,还稍稍洗去了身上的一些土气,并多少留下了一点城市的印记。如今就要同这里的一切告别了,心中感到了从没有过的怅惘。
分别的头一天晚上,班里举行了毕业晚会。大家格外激动,毕竟相处了两年多,很快要各奔东西,心情都很不平静。晚会上,班主任讲了话,班长代表同学们发了言。同学们唱了一首当时非常流行的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青光更明媚,”是呀,再过二十年,也就是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那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未来呀!
离校的时刻终于到了,天刚蒙蒙亮,学校的那辆大货车就把我们40名同学送到了汽车站。宽敞的候车室里,人熙熙攘攘,广播里不时响起女播音员的声音,去那个方向的车要检票了。于是,大家就呼呼拉拉涌到那个检票口。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当还剩下十几名同学的时候,我坐的车也要检票了,大家又一齐来送我。紧紧地握过每位同学的手,相互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二十年后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