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元末翘楚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包子,他留到第二天早上才吃。
朱重八在梁县待了三天,把每个小店、小吃摊都讨了一遍。店主不施舍,他就是不走,很有耐心地不停敲着木鱼。有些店主、摊主实在忍受不了,不得不施舍一点打发他离开。
晚上,朱重八躺在梁县的关公庙里,总是回想白天乞讨的情景,回味那些小吃,不时地笑出声来。
早上离开梁县后,朱重八走了大半天,下午到了庐州城。
元末的庐州路属河南行省淮西道①。淮西道治所也设在庐州城。
这是一个大城,城墙高,城门宽,门洞深。大街小巷很多,店铺林立,小吃摊点也多。衣衫整洁、彬彬有礼的和尚化缘还是比较容易得到施舍。
朱重八在庐州住了较长时间,有了不少见闻。他得知五月时,汴梁(开封)地区连降大雨二十多天,黄河暴涨,下游曹州(今山东曹县)的白茅堤决口,洪水横灌大运河,淹没了济宁路(今山东济宁市),严重影响了南方粮盐漕运北方。决口还使黄河改道向南泛滥,淹没了虞城县(今属河南)、砀山县(今属安徽)。死的人比闹旱灾的濠州还要多。
在庐州,最使朱重八受益的是听闻了一些元杂剧的故事。有《窦娥冤》,剧情控诉了封建政治的腐败和平民百姓的痛苦。有《陈州粜米》,讲述的是:一个叫作张撇古的男子揭发刘小衙内等人假公济私、损人利己,被打得遍体鳞伤依然痛骂奸贼,宁死不屈。
朱重八还从杂剧包公戏的故事中知道包公是北宋的好官,也叫包龙图。包龙图善于断案,对犯人量刑判决——该杀的杀,该革职的革职,该杖打的杖打,该罚款的罚款。后来,他听说包公的原籍在庐州解集乡,有包公祠、包公墓,就到那里瞻仰、凭吊,盘腿坐在包公墓前念诵了一遍《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在那里,重八得知包公名拯,庐州人,28岁考中进士,担任过开封府尹、
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世称包龙图。包拯62岁时任二品枢密院副使,1062年病世,被追认礼部尚书,赐谥号“孝肃”。随后,朝廷派人护送其灵柩回到他的家乡安葬。因此,墓碑刻写“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
一年后,结识朱重八的两个身穿紫色长衫的流浪人约他离开庐州西行。
三人走到合肥县(今肥西县)官亭村,重八不幸生病,一下子浑身发热,一下子全身发冷。两人取下他的背架,脱下紫衫披在重八身上,随后找了一间草棚暂住。朱重八抓裹紫衫蜷缩在干草堆不停地发抖,同伴又把他的薄被给他盖上。
两人照料他两三日,病情有所减轻,三人继续上路西行。重八因病体弱,一天才走42里,接近傍晚才到六(音:陆)安城东的三十铺。
三人远远望见一座七级砖砌浮图(宝塔),走进才知此地原是一处寺庙遗址。由于战争的缘故,所有的房屋都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断垣残壁。
紫衣人看见宝塔附近地边有一个三角形茅草窝棚,两人便把重八扶进窝棚坐下,对他说:“尔有疾走不得,且留尔在此住三日,待疾愈。三日后我们再来会尔。”说完就奔向15公里远的六安。
三日后,重八的病竟然幸运地好了,却不见两个紫衫人回来相会。
第五天,他不再等待,前往六安。上午进了六安城,看见一个老儒生背着一个小书箱,非常吃力。
朱重八心生怜悯,便对他说道:“老先生,我帮尔负箧如何?”
老儒不让。重八担心他半道发生意外,便陪他同行到朱砂镇,然后在一棵大槐树下休息。
老儒对重八说道:“师父,观尔相貌非凡。我善以星历推命,尔把生辰年月日说与我听,试推一下。”
重八便把生辰八字全部告之。老儒沉吟良久,这才说道:“吾推命多矣,却无如尔贵命!只是金星照命,凶。愿尔慎之!凡事先谋而后动。今日此行,利往西北,不宜东南。因历(历法)告以未然(不曾如此)之事。甚悉(详尽)。”
朱重八谢过老儒,询问他的姓氏名讳、住地。老儒皆不回答,只是叫他上路。于是,重八先西行乞讨,到了固始县(今属河南)、信阳(今属河南),接着北上到达汝州(今属河南)。后来向东流浪,经陈州(今河南淮阳县)、鹿邑县(今属河南)到亳州(今属安徽),最后南下到达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一路平安。
后来朱元璋经历十六年刀光剑影,当上了皇帝。想报答这个老儒,可是无处可寻,只好嘱咐史官在《明太祖实录》中记下此事。
1346年(元至正6年),18岁的朱重八返回孤庄村扫墓,祭拜父母、大哥的亡灵。见灾情没有完全好转,又继续流浪化缘。
1348年,朱重八估计濠州百姓的生产、生活已经恢复正常,就再次返回家乡,回到了皇觉寺。他对高长老讲述了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认为人世间罪恶太多、苦难太多,要求剃度受戒,正式出家修行,将来好度众生。
高长老答应了他。一个吉日良辰,皇觉寺钟鼓齐鸣,众僧身披青色袈裟汇聚法堂,站得齐齐整整,合掌行礼。长满头发的朱重八在法座下站定。高长老在法座上说道:“听偈: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尔剃除,免得争竞。”
净发和尚很快就为朱重八剃度干净。接着,长老赐给他一件青色法衣袈裟,让重八穿上。随后,监寺引他到法座前,长老为重八摩顶受戒,念道:
“一要皈依佛性,二要皈依佛法,三要皈依佛僧。此为三归。还要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从此,朱重八开始学做名副其实的僧人。
在《大明皇陵之碑》碑文中,朱元璋记述了这段历史。
其辞曰:“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甜酒)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飏。我何所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扶)。突朝烟②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③。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壁),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觅父母而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风鹤唳,俄(顷刻)淅沥以飞霜。身如蓬(蓬草)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又三载,年方二十而强。……已而(不久)既归,乃复业于觉皇(皇觉寺)。”
过了三年,重八学完了《无量寿经》、《金刚经》等。
朱重八最喜欢念《金刚经》的《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注释:
①淮西道:“道”是小于行省的行政区域。当时河南江北行省分为两道——淮西道和淮东道。
②朝烟:指早上做饭冒烟的人家。
③趋跄:指急迫不稳的脚步。
包子,他留到第二天早上才吃。
朱重八在梁县待了三天,把每个小店、小吃摊都讨了一遍。店主不施舍,他就是不走,很有耐心地不停敲着木鱼。有些店主、摊主实在忍受不了,不得不施舍一点打发他离开。
晚上,朱重八躺在梁县的关公庙里,总是回想白天乞讨的情景,回味那些小吃,不时地笑出声来。
早上离开梁县后,朱重八走了大半天,下午到了庐州城。
元末的庐州路属河南行省淮西道①。淮西道治所也设在庐州城。
这是一个大城,城墙高,城门宽,门洞深。大街小巷很多,店铺林立,小吃摊点也多。衣衫整洁、彬彬有礼的和尚化缘还是比较容易得到施舍。
朱重八在庐州住了较长时间,有了不少见闻。他得知五月时,汴梁(开封)地区连降大雨二十多天,黄河暴涨,下游曹州(今山东曹县)的白茅堤决口,洪水横灌大运河,淹没了济宁路(今山东济宁市),严重影响了南方粮盐漕运北方。决口还使黄河改道向南泛滥,淹没了虞城县(今属河南)、砀山县(今属安徽)。死的人比闹旱灾的濠州还要多。
在庐州,最使朱重八受益的是听闻了一些元杂剧的故事。有《窦娥冤》,剧情控诉了封建政治的腐败和平民百姓的痛苦。有《陈州粜米》,讲述的是:一个叫作张撇古的男子揭发刘小衙内等人假公济私、损人利己,被打得遍体鳞伤依然痛骂奸贼,宁死不屈。
朱重八还从杂剧包公戏的故事中知道包公是北宋的好官,也叫包龙图。包龙图善于断案,对犯人量刑判决——该杀的杀,该革职的革职,该杖打的杖打,该罚款的罚款。后来,他听说包公的原籍在庐州解集乡,有包公祠、包公墓,就到那里瞻仰、凭吊,盘腿坐在包公墓前念诵了一遍《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在那里,重八得知包公名拯,庐州人,28岁考中进士,担任过开封府尹、
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世称包龙图。包拯62岁时任二品枢密院副使,1062年病世,被追认礼部尚书,赐谥号“孝肃”。随后,朝廷派人护送其灵柩回到他的家乡安葬。因此,墓碑刻写“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
一年后,结识朱重八的两个身穿紫色长衫的流浪人约他离开庐州西行。
三人走到合肥县(今肥西县)官亭村,重八不幸生病,一下子浑身发热,一下子全身发冷。两人取下他的背架,脱下紫衫披在重八身上,随后找了一间草棚暂住。朱重八抓裹紫衫蜷缩在干草堆不停地发抖,同伴又把他的薄被给他盖上。
两人照料他两三日,病情有所减轻,三人继续上路西行。重八因病体弱,一天才走42里,接近傍晚才到六(音:陆)安城东的三十铺。
三人远远望见一座七级砖砌浮图(宝塔),走进才知此地原是一处寺庙遗址。由于战争的缘故,所有的房屋都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断垣残壁。
紫衣人看见宝塔附近地边有一个三角形茅草窝棚,两人便把重八扶进窝棚坐下,对他说:“尔有疾走不得,且留尔在此住三日,待疾愈。三日后我们再来会尔。”说完就奔向15公里远的六安。
三日后,重八的病竟然幸运地好了,却不见两个紫衫人回来相会。
第五天,他不再等待,前往六安。上午进了六安城,看见一个老儒生背着一个小书箱,非常吃力。
朱重八心生怜悯,便对他说道:“老先生,我帮尔负箧如何?”
老儒不让。重八担心他半道发生意外,便陪他同行到朱砂镇,然后在一棵大槐树下休息。
老儒对重八说道:“师父,观尔相貌非凡。我善以星历推命,尔把生辰年月日说与我听,试推一下。”
重八便把生辰八字全部告之。老儒沉吟良久,这才说道:“吾推命多矣,却无如尔贵命!只是金星照命,凶。愿尔慎之!凡事先谋而后动。今日此行,利往西北,不宜东南。因历(历法)告以未然(不曾如此)之事。甚悉(详尽)。”
朱重八谢过老儒,询问他的姓氏名讳、住地。老儒皆不回答,只是叫他上路。于是,重八先西行乞讨,到了固始县(今属河南)、信阳(今属河南),接着北上到达汝州(今属河南)。后来向东流浪,经陈州(今河南淮阳县)、鹿邑县(今属河南)到亳州(今属安徽),最后南下到达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一路平安。
后来朱元璋经历十六年刀光剑影,当上了皇帝。想报答这个老儒,可是无处可寻,只好嘱咐史官在《明太祖实录》中记下此事。
1346年(元至正6年),18岁的朱重八返回孤庄村扫墓,祭拜父母、大哥的亡灵。见灾情没有完全好转,又继续流浪化缘。
1348年,朱重八估计濠州百姓的生产、生活已经恢复正常,就再次返回家乡,回到了皇觉寺。他对高长老讲述了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认为人世间罪恶太多、苦难太多,要求剃度受戒,正式出家修行,将来好度众生。
高长老答应了他。一个吉日良辰,皇觉寺钟鼓齐鸣,众僧身披青色袈裟汇聚法堂,站得齐齐整整,合掌行礼。长满头发的朱重八在法座下站定。高长老在法座上说道:“听偈: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尔剃除,免得争竞。”
净发和尚很快就为朱重八剃度干净。接着,长老赐给他一件青色法衣袈裟,让重八穿上。随后,监寺引他到法座前,长老为重八摩顶受戒,念道:
“一要皈依佛性,二要皈依佛法,三要皈依佛僧。此为三归。还要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从此,朱重八开始学做名副其实的僧人。
在《大明皇陵之碑》碑文中,朱元璋记述了这段历史。
其辞曰:“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甜酒)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飏。我何所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扶)。突朝烟②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③。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壁),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觅父母而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风鹤唳,俄(顷刻)淅沥以飞霜。身如蓬(蓬草)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又三载,年方二十而强。……已而(不久)既归,乃复业于觉皇(皇觉寺)。”
过了三年,重八学完了《无量寿经》、《金刚经》等。
朱重八最喜欢念《金刚经》的《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注释:
①淮西道:“道”是小于行省的行政区域。当时河南江北行省分为两道——淮西道和淮东道。
②朝烟:指早上做饭冒烟的人家。
③趋跄:指急迫不稳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