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w19.com,崛起之第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有伊朗南部的石油产区不给苏联吗?”阿道夫.希特勒很快听出了赫斯曼的话外之音,他问:“难道我们要把伊朗的其他地盘,还有阿富汗和印度统统都交给布尔什维克?”
“领袖,这是苏联加入我们一边参加世界大战的条件,我们不能什么都不给。”赫斯曼解释说,“不过目前斯大林是不会加入的,他一定还想继续观望。否则他就不会提出我们绝对无法接受的条件……”
“他根本就不想和我们一起攻打英美!”阿道夫.希特勒打断道,“我很清楚他的想法,他想让我们去和英美拼个鱼死网破,然后趁着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搞突然袭击,把一切都拿到手里!”
希特勒或许没有猜错!赫斯曼心想:德国和苏联靠得太近了,从地Y政治的角度来说,这样两个强大而又互相接壤的国家很难成为朋友,除非有共同的强敌。在之前的二十多年中,苏德两国都被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敌视,所以才有那么长时间的合作和蜜月期。
但是随着德国在西线战役和地中海战役中的胜利,协约国集团已经土崩瓦解,法国眼看就要完全屈服于德国,大英帝国也岌岌可危。既然造成苏德团结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那么苏德反目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不过苏德反目的时间早晚,对德国而言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如果能把苏德之间的和平维持到德国拥有核武器之后,德国自然就稳操胜券了。
如果不能拖那么久,那么至少也应该拖到德国把中东这块大蛋糕吞下去之后。有了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欧洲的庞大工业潜力才能彻底发挥出来。这样德国才能在未来和美国、苏联的对抗中立于不败。
“领袖,正因为苏联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潜在敌人,”赫斯曼斟酌着用词,缓缓地说,“我们现在更应该设法安抚,尽可能推迟战争的爆发。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去瓦解大英帝国,并且消化我们从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而未来和美国、苏联的战争能否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将欧洲的工业和人口优势发挥到多大,而这又取决于我们能从中东、非洲和印度取得多少资源。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瓦解大英帝国,然后将原本属于大英帝国的资源丰富的地盘吞下去再消化掉,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避免和苏联爆发大规模战争。”
说到这里,赫斯曼冲着另外一个“亲苏派”的大头目施莱彻尔元帅打了个眼色。
施莱彻尔分管的是军政,而战争动员也是军政工作的一部分。作为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的信奉者,施莱彻尔很清楚目前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尚未完全转入战时,就连德国自身的工业潜力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限制德国和欧共体发挥工业潜能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原材料,特别是缺乏石油。
因为现在是机械化战争的时代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石油,德国即使生产出几倍的坦克、飞机也无法开动。
而且德国现在正在努力扩张海军和空军规模,这又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油——海军的军舰都是油老虎,训练和出动都必须烧掉海量的石油。如果德国要维持一支规模超过于日本联合舰队的欧洲联合舰队,就要预备每年拿出几百万吨石油供给舰队。
而空军飞行员的技术也都是用航空煤油喂出来的,根据德国统帅部的计划,从1942年开始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常用飞机的规模每个月都要增加300架,到42年底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常用飞机规模将突破10000架。而常用飞机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多造点飞机就OK了,所谓“常用飞机”其实是一个作战单位的概念,而一架常用飞机的背后绝不是只有一架飞机,而是有可以支持一架飞机升空作战的各种要素。
其中最关键的不是飞机而是飞行员,按照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规定,每个航空团的飞行员(指驾驶员)数量应该是常用飞机数量的1.5倍。也就是说有10名可以作战的飞行员,同时就有5名正在训练大队接受训练或充当教官或者正在休假养伤的飞行员。
也就是说如果德国空军和... -->>
“只有伊朗南部的石油产区不给苏联吗?”阿道夫.希特勒很快听出了赫斯曼的话外之音,他问:“难道我们要把伊朗的其他地盘,还有阿富汗和印度统统都交给布尔什维克?”
“领袖,这是苏联加入我们一边参加世界大战的条件,我们不能什么都不给。”赫斯曼解释说,“不过目前斯大林是不会加入的,他一定还想继续观望。否则他就不会提出我们绝对无法接受的条件……”
“他根本就不想和我们一起攻打英美!”阿道夫.希特勒打断道,“我很清楚他的想法,他想让我们去和英美拼个鱼死网破,然后趁着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搞突然袭击,把一切都拿到手里!”
希特勒或许没有猜错!赫斯曼心想:德国和苏联靠得太近了,从地Y政治的角度来说,这样两个强大而又互相接壤的国家很难成为朋友,除非有共同的强敌。在之前的二十多年中,苏德两国都被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敌视,所以才有那么长时间的合作和蜜月期。
但是随着德国在西线战役和地中海战役中的胜利,协约国集团已经土崩瓦解,法国眼看就要完全屈服于德国,大英帝国也岌岌可危。既然造成苏德团结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那么苏德反目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不过苏德反目的时间早晚,对德国而言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如果能把苏德之间的和平维持到德国拥有核武器之后,德国自然就稳操胜券了。
如果不能拖那么久,那么至少也应该拖到德国把中东这块大蛋糕吞下去之后。有了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欧洲的庞大工业潜力才能彻底发挥出来。这样德国才能在未来和美国、苏联的对抗中立于不败。
“领袖,正因为苏联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潜在敌人,”赫斯曼斟酌着用词,缓缓地说,“我们现在更应该设法安抚,尽可能推迟战争的爆发。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去瓦解大英帝国,并且消化我们从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而未来和美国、苏联的战争能否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将欧洲的工业和人口优势发挥到多大,而这又取决于我们能从中东、非洲和印度取得多少资源。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瓦解大英帝国,然后将原本属于大英帝国的资源丰富的地盘吞下去再消化掉,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避免和苏联爆发大规模战争。”
说到这里,赫斯曼冲着另外一个“亲苏派”的大头目施莱彻尔元帅打了个眼色。
施莱彻尔分管的是军政,而战争动员也是军政工作的一部分。作为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的信奉者,施莱彻尔很清楚目前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尚未完全转入战时,就连德国自身的工业潜力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限制德国和欧共体发挥工业潜能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原材料,特别是缺乏石油。
因为现在是机械化战争的时代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石油,德国即使生产出几倍的坦克、飞机也无法开动。
而且德国现在正在努力扩张海军和空军规模,这又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油——海军的军舰都是油老虎,训练和出动都必须烧掉海量的石油。如果德国要维持一支规模超过于日本联合舰队的欧洲联合舰队,就要预备每年拿出几百万吨石油供给舰队。
而空军飞行员的技术也都是用航空煤油喂出来的,根据德国统帅部的计划,从1942年开始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常用飞机的规模每个月都要增加300架,到42年底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常用飞机规模将突破10000架。而常用飞机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多造点飞机就OK了,所谓“常用飞机”其实是一个作战单位的概念,而一架常用飞机的背后绝不是只有一架飞机,而是有可以支持一架飞机升空作战的各种要素。
其中最关键的不是飞机而是飞行员,按照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规定,每个航空团的飞行员(指驾驶员)数量应该是常用飞机数量的1.5倍。也就是说有10名可以作战的飞行员,同时就有5名正在训练大队接受训练或充当教官或者正在休假养伤的飞行员。
也就是说如果德国空军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