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晚清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13章北洋水师的“要命折”(二)
这是北洋水师的要命折,就是这样一份奏折,就让北洋水师停止了一切活动,全部费用被拿下了,就是应该给的晌银也要裁减一番才可拨付。
就是这样的一个奏折,就已经定了甲午战争的胜负,前面部分好像是出于公心,为后面的“停”制造了原委,而后面才是问题的核心:“且今海疆无事,海军之事似可稍缓。且陆防亦为国之根本,今勇营积弊日深,军锋转弛,非至计也,亟应整顿。加以武备多系旧式,款项支绌,似宜另图改建,汰弱留强,归并训练,方能得力。
故臣奏请南北洋购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待限满后再行藉资弥补。并一体裁汰不堪用之勇营,所省价银,解部充饷,如此措置较周,府库之虞,犹可解免,可为持久之方。”
李振华狠狠地把那个奏折的抄件摔到了桌子上,他的眼睛已经快要冒出火来了:“李中堂,这等于是把北洋水师的几千兄弟给卖了啊。”说完李振华的眼泪已经下来了。
李鸿章、丁汝昌、邓世昌还有雅琦格格,他们没有想到李振华会是这种态度,此人的心中只有国家啊,自己虽然是生气,可也没有到这个程度,想不到朝庭极度不信任的这个人,而他从来也没有把朝庭放在心上的人,竟然会如此地关心北洋水师的兴衰,他会如此地关心国家的海防事业,不能让人不佩服他。
刚刚因为打沉了两艘日本军舰而高兴的欢乐气氛,转眼就被这一个奏折给破坏掉了。雅琪在一边轻轻地拉了一下李振华的袖子,李振华知道雅琪的心思,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李鸿章冷静了一下,他上前请李振华坐下:“为今之计老夫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今天我特地从天津赶到威海,就是要向将军讨一个主意。”李鸿章自己也坐下了,他接着说道:“想我一个堂堂的朝庭命官,竟然落得向一介商人讨教救国之策,这也太让人笑话了。”
李振华也冷静了下来,这些原本都是自己知道的事情,可是一见到这个要命的折子,他又发起火来了。强压下了自己心头的怒火,他要好好地思量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虽然李振华为甲午之战作了一些准备,但是要是没有北洋水师的努力那也是不行的。
李振华知道翁同和与李鸿章有过节,但是他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他就问李鸿章道,那位翁师父与你为何有如此的大恨呀?
李鸿章苦笑了一下说道:“说起这个事来话就长了,这要从三十年前说起。”李鸿章端起杯来喝了一口茶他就向李振华把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说了出来。
翁同和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六岁状元及第,二十七岁入翰林院,次年便被文宗皇帝亲自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陕西、山西两省,由此迈过了由翰林而入学政这道仕途上的坎,自此开始平步青云。此后在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尚书上一路转着圈子,至五十二岁时便已是“在... -->>
第113章北洋水师的“要命折”(二)
这是北洋水师的要命折,就是这样一份奏折,就让北洋水师停止了一切活动,全部费用被拿下了,就是应该给的晌银也要裁减一番才可拨付。
就是这样的一个奏折,就已经定了甲午战争的胜负,前面部分好像是出于公心,为后面的“停”制造了原委,而后面才是问题的核心:“且今海疆无事,海军之事似可稍缓。且陆防亦为国之根本,今勇营积弊日深,军锋转弛,非至计也,亟应整顿。加以武备多系旧式,款项支绌,似宜另图改建,汰弱留强,归并训练,方能得力。
故臣奏请南北洋购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待限满后再行藉资弥补。并一体裁汰不堪用之勇营,所省价银,解部充饷,如此措置较周,府库之虞,犹可解免,可为持久之方。”
李振华狠狠地把那个奏折的抄件摔到了桌子上,他的眼睛已经快要冒出火来了:“李中堂,这等于是把北洋水师的几千兄弟给卖了啊。”说完李振华的眼泪已经下来了。
李鸿章、丁汝昌、邓世昌还有雅琦格格,他们没有想到李振华会是这种态度,此人的心中只有国家啊,自己虽然是生气,可也没有到这个程度,想不到朝庭极度不信任的这个人,而他从来也没有把朝庭放在心上的人,竟然会如此地关心北洋水师的兴衰,他会如此地关心国家的海防事业,不能让人不佩服他。
刚刚因为打沉了两艘日本军舰而高兴的欢乐气氛,转眼就被这一个奏折给破坏掉了。雅琪在一边轻轻地拉了一下李振华的袖子,李振华知道雅琪的心思,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李鸿章冷静了一下,他上前请李振华坐下:“为今之计老夫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今天我特地从天津赶到威海,就是要向将军讨一个主意。”李鸿章自己也坐下了,他接着说道:“想我一个堂堂的朝庭命官,竟然落得向一介商人讨教救国之策,这也太让人笑话了。”
李振华也冷静了下来,这些原本都是自己知道的事情,可是一见到这个要命的折子,他又发起火来了。强压下了自己心头的怒火,他要好好地思量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虽然李振华为甲午之战作了一些准备,但是要是没有北洋水师的努力那也是不行的。
李振华知道翁同和与李鸿章有过节,但是他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他就问李鸿章道,那位翁师父与你为何有如此的大恨呀?
李鸿章苦笑了一下说道:“说起这个事来话就长了,这要从三十年前说起。”李鸿章端起杯来喝了一口茶他就向李振华把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说了出来。
翁同和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六岁状元及第,二十七岁入翰林院,次年便被文宗皇帝亲自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陕西、山西两省,由此迈过了由翰林而入学政这道仕途上的坎,自此开始平步青云。此后在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尚书上一路转着圈子,至五十二岁时便已是“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