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血染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番外-关于汉国皇帝刘庄的讨论
这也可以算是第一卷的一个小纲,同时也是为了填补文中的一些小坑,缝补一些漏洞,毕竟文笔所限,很多东西在文中不能一一解释,只好在这里梳理一下,希望各位谅解。
首先我要说,刘庄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很会玩弄权术,确切的说在他的皇帝生涯中,他主要的工作和兴趣精力并不是治理国家,而是弄权。
一个王朝,皇帝最担心也是最忌讳的就是朝臣结党,众所周知,朋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危害性非常之大,大臣们结党时间久了,他们的工作重心肯定会从治理国家这一根本性任务转移到攻讦他人,谋害他人的这一方向来,可是刘庄最擅长或者说最喜欢做的就是分化朝臣,默许甚至鼓励他们互相站队。
最开始的时候,在三皇子也就是后来的英王刘秀没有崛起的时候,汉国“两支队伍”的领导人分别是太子刘锐和二皇子刘钊,两人在朝廷上虽然明争暗斗,纷争不休,但也形成一种制衡,双方互相牵制,各安其所。在这种诡异的“双轨”制度下,汉国也在和平而稳定的发展,最起码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既能够安居乐业,皇帝也乐的清闲,他只需要在某一方要起势的时候,敲打一下,震慑一下就可以继续保持平衡,权术玩的相当厉害。
但是这种不健康的“平衡”模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相当危险的,对任何人来讲,权力都是极端诱惑的存在,尤其对于太子来说,在国家明确了他太子之位的情况下,他的父皇仍旧给他找了一个一个和他几乎平等权力的二弟集团,这让他很难接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将来做好准备,他必须要反抗,来证明他的存在,确立他的地位,为以后登基做好铺垫。
而就在这个时候,倾向于二皇子刘钊的帝国总督罗霍奉命率领大军进攻西部邻国——蜀。
太子觉得这是一个对付刘钊的机会,于是和蜀国暗中苟合,联手制造了汉国景云大败,幸好蜀国相权和皇权之争已到白热化阶段,无力反攻汉国,大汉这才逃过一劫。
而景云大战却也间接引发了燕国大军攻打汉国藩属——卫国,结果使得第三方势力刘秀(本文主角,出现的有点晚啊)在卫国平衍保卫战一战成名。
在此之后,帝国势力果然发生变动,太子一党气焰嚣张,刘钊一党受到打压,已经完全不是太子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坐不住了。
他的本意是两党制衡,绝对不允许一方独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平衍一战大出风头的刘秀就进入了他的视野。
而刘秀早有要权的心意,他在洛京布局多年,背地里几番筹划,对外联络了南部被大陆屏蔽了几百年的蛮夷——出离国,将出离国精锐暗影军团收归麾下,对内笼络了一批死士和能人异士,成立英阁,并且蓄养了一支可以和御林军抗衡的精锐士兵。
皇帝见刘秀有和太子抗衡的本领,为了对抗刘锐,他下定决心扶植刘秀,于是收押刘钊,覆灭了刘钊的势力,以平衍大战为契机,封刘秀为英王,并且掌管暗影军团。
太子见到这种情况,终于开始绝望了,他布局良久,甚至牺牲了帝国利益,经过那么多的努力,终于铲除了弟弟刘钊的势力,结果父皇竟然又给自己扶植了一个对手,而且这对手比之前的更难对付。
所以他决定铤而走险,先是灯会行刺,结果事不就,又以追拿刺客为契机,趁刘秀立足不稳,想要拔掉刘秀羽翼,震慑群臣,结果也是一个昏招,只给自己招来了一身骂名。
太子心有不甘,但无计可施,而就在这个时候,蜀国密使方言出现了,他带着蜀国丞相欧阳云中的命令来助太子夺权,太子终于下定决心,撇开他的“智囊团”,听方言的建议,单干,蛮干,狠,干。
这一次,在方言的计谋下,他想要将刺客一案嫁祸给丞相,再通过丞相把刘秀牵扯进来,结果不仅害丞相身亡,而刘秀安然无事,更给自己带来了大臣离心,百姓痛恨。
群臣又一次的被他亲手推到了刘秀一边。
太子终于感到绝望了,事情一点点的脱离控制,而自己的父皇只在深宫中冷冷的看着这一切,不鼓励,不阻止,不干涉。
终于,在方言(或者说是欧阳云中)的怂恿下,他决定铤而走险,趁宫门看守全是自己人的时候,派刺客入深宫,杀掉自己的父皇,趁机夺权,登大宝,得天下!
只要皇权在手,管你悠悠众口!
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可这一次也将他彻底的推入了深渊之中。
皇帝并没有死,死的是皇帝的替身——刘庄的哥哥,平西王刘钰。
由此可以看出,皇帝谁也不爱,他只... -->>
番外-关于汉国皇帝刘庄的讨论
这也可以算是第一卷的一个小纲,同时也是为了填补文中的一些小坑,缝补一些漏洞,毕竟文笔所限,很多东西在文中不能一一解释,只好在这里梳理一下,希望各位谅解。
首先我要说,刘庄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很会玩弄权术,确切的说在他的皇帝生涯中,他主要的工作和兴趣精力并不是治理国家,而是弄权。
一个王朝,皇帝最担心也是最忌讳的就是朝臣结党,众所周知,朋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危害性非常之大,大臣们结党时间久了,他们的工作重心肯定会从治理国家这一根本性任务转移到攻讦他人,谋害他人的这一方向来,可是刘庄最擅长或者说最喜欢做的就是分化朝臣,默许甚至鼓励他们互相站队。
最开始的时候,在三皇子也就是后来的英王刘秀没有崛起的时候,汉国“两支队伍”的领导人分别是太子刘锐和二皇子刘钊,两人在朝廷上虽然明争暗斗,纷争不休,但也形成一种制衡,双方互相牵制,各安其所。在这种诡异的“双轨”制度下,汉国也在和平而稳定的发展,最起码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既能够安居乐业,皇帝也乐的清闲,他只需要在某一方要起势的时候,敲打一下,震慑一下就可以继续保持平衡,权术玩的相当厉害。
但是这种不健康的“平衡”模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相当危险的,对任何人来讲,权力都是极端诱惑的存在,尤其对于太子来说,在国家明确了他太子之位的情况下,他的父皇仍旧给他找了一个一个和他几乎平等权力的二弟集团,这让他很难接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将来做好准备,他必须要反抗,来证明他的存在,确立他的地位,为以后登基做好铺垫。
而就在这个时候,倾向于二皇子刘钊的帝国总督罗霍奉命率领大军进攻西部邻国——蜀。
太子觉得这是一个对付刘钊的机会,于是和蜀国暗中苟合,联手制造了汉国景云大败,幸好蜀国相权和皇权之争已到白热化阶段,无力反攻汉国,大汉这才逃过一劫。
而景云大战却也间接引发了燕国大军攻打汉国藩属——卫国,结果使得第三方势力刘秀(本文主角,出现的有点晚啊)在卫国平衍保卫战一战成名。
在此之后,帝国势力果然发生变动,太子一党气焰嚣张,刘钊一党受到打压,已经完全不是太子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坐不住了。
他的本意是两党制衡,绝对不允许一方独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平衍一战大出风头的刘秀就进入了他的视野。
而刘秀早有要权的心意,他在洛京布局多年,背地里几番筹划,对外联络了南部被大陆屏蔽了几百年的蛮夷——出离国,将出离国精锐暗影军团收归麾下,对内笼络了一批死士和能人异士,成立英阁,并且蓄养了一支可以和御林军抗衡的精锐士兵。
皇帝见刘秀有和太子抗衡的本领,为了对抗刘锐,他下定决心扶植刘秀,于是收押刘钊,覆灭了刘钊的势力,以平衍大战为契机,封刘秀为英王,并且掌管暗影军团。
太子见到这种情况,终于开始绝望了,他布局良久,甚至牺牲了帝国利益,经过那么多的努力,终于铲除了弟弟刘钊的势力,结果父皇竟然又给自己扶植了一个对手,而且这对手比之前的更难对付。
所以他决定铤而走险,先是灯会行刺,结果事不就,又以追拿刺客为契机,趁刘秀立足不稳,想要拔掉刘秀羽翼,震慑群臣,结果也是一个昏招,只给自己招来了一身骂名。
太子心有不甘,但无计可施,而就在这个时候,蜀国密使方言出现了,他带着蜀国丞相欧阳云中的命令来助太子夺权,太子终于下定决心,撇开他的“智囊团”,听方言的建议,单干,蛮干,狠,干。
这一次,在方言的计谋下,他想要将刺客一案嫁祸给丞相,再通过丞相把刘秀牵扯进来,结果不仅害丞相身亡,而刘秀安然无事,更给自己带来了大臣离心,百姓痛恨。
群臣又一次的被他亲手推到了刘秀一边。
太子终于感到绝望了,事情一点点的脱离控制,而自己的父皇只在深宫中冷冷的看着这一切,不鼓励,不阻止,不干涉。
终于,在方言(或者说是欧阳云中)的怂恿下,他决定铤而走险,趁宫门看守全是自己人的时候,派刺客入深宫,杀掉自己的父皇,趁机夺权,登大宝,得天下!
只要皇权在手,管你悠悠众口!
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可这一次也将他彻底的推入了深渊之中。
皇帝并没有死,死的是皇帝的替身——刘庄的哥哥,平西王刘钰。
由此可以看出,皇帝谁也不爱,他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