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唐朝好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来的。打个比方,耕牛贵吧,但有了耕牛之后,是不是能耕更多地,更轻松了?”
“普通百姓也许打不了一个打禾机,但如果我出钱打造打禾机,然后在收稻子时租给百姓呢?”
“如果只用不多的租金,就能租借这个机子,不挺好?”
柯八爷不太服气,“不太多的租金,那也是要钱啊。”
“那你想过没,收稻子也是要抢农时的,天气好的时候不快点收,耽误了,下雨了,稻子在田里打湿了,发芽了、发霉了,这个难道不是损失?”
“再说了,付点钱租打禾机,早点收完了稻子,节省出来时间,然后到工坊去做工,不又赚了钱?工坊赚的钱,肯定比付的那点租金要多。”
而从李超的角度来说,如今这个年代虽说人力不值钱,但另一方面,人力却又稀缺。工坊里大多数都是学徒工,少年少女们,缺人啊。
李超不缺钱,李家找工匠打造一批打禾机,那么起码,李家到了收获的时候,今年这三千亩水稻收割脱粒,能省很多时间,不需要如去年一样,得去请很多短工。
请短工倒不是事情,关键是,到了农忙季节,哪里能请的到短工?
还不是那句话,一台打禾机,能当的上好几个壮汉。
李家有了打禾机,有长工们就能收割了,不需要再额外的去请短工,也不用操心农忙时节请不到人,二来能抢天时。
再者,打禾机自家用完了,还能租借给附近百姓们用。
百姓们节省些时间,早点农完了田里的收获,还能去李家工坊做工,李家工坊又不用停产、减产。
打禾机,就跟耕牛、农具、水车这些东西一样,都是好东西。
普通人也许置办不起,但他们可以租啊,一样能享受到这种机子的好处。
“用老法子,一把禾一把禾的打,一个壮汉一天也打不了两分地,还得累的要死。而如果用这种机子,一夫一妻,加两个孩子送禾,光只是打禾的话,一天起码能打两亩。就算是连割带打,一家四五口人,有了这机子也能收割一亩地左右。”
听李超解释了一通,几个匠人倒也觉得这事情有些道理。
这就和水车有些类似啊。
普通人家家里确实置办不起大水车,可如果只是用肩挑,一天能挑多少,能浇几分地?最关键的是,挑水慢还跟不上,可能会让庄稼旱死。水车虽成本高,但效率是没法比的。普通人承担不起,那就多家人一起,或者地主家的水车,付钱用水。
庄稼人的力气是不值钱,但现在不也能去工坊做工嘛,李镇这么多工坊呢,一年到头的招工,长期的临时的,都是随时要的。做一天工,可也不少钱。
“先铁木各造一套,好了后试用改进,到时再量产。我们要建个打禾机工坊,专门生产这个打禾机,搞标准件流水线生产,尽量把成本降下来,让更多人可以负担的起。”
流水线、标准件,这些对三个老匠头来说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早已经习惯了。
“不过就算降低些成本,还是会不便宜啊!”
“我们要灵活一些嘛,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这机子弄按揭嘛,首付一部分钱,然后剩下的分期付,加上一点点利息就好,这样我们卖了机子,百姓买了机子,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吗?我们也可以出租,按天租,甚至可以组织一些有空的庄户汉子,带着机器去帮人打稻子,专门负责脱料。”
关中本来也不少地方种水稻,如今李家的水稻种的这么好,更带动不少人也开始在有条件的地方种起了水稻。
这个打禾机,李超认为还是有销路的。
再说了,若是到时用的好,再往江淮流域,往河套推广,那可都是水稻种植区。
打禾机,不过是因为李家今年有三千多亩水稻,为了解决收割人工难的问题而制造的。
但李超当年发明了曲辕犁,如今发明打禾机,也不仅仅只为自家考虑。
大唐缺人啊。
到处都缺人力。
如果能够多发明一些机器,那就能解放更多的人力,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尤其是对于地主来说,更好的生产工具,绝对是他们最欢迎的,要弄好多奴隶、佃户很难,越来越难,但只要有钱,却能无限制的拥有许多工具的。
“太子啊,你站在这里听了半天了,有没有听明白点什么啊?”
李超转而问李承乾。
技术创新,离不开支持,尤其是金钱的支持,除了有创新研究的资金支持外,还得有来自上层的支持,
要是皇帝也一直把技术,当成是些奇淫技巧,那谁还支持技术创新?
“这打禾机能节省人力。”李承乾老实的道。
“嗯,节省人力,那你说,人力是什么?”
李承乾摇头,不知道。
“人,是国家的基石啊,有人,才有赋税,才有兵源,才有了这国家的长治久安。记住了,以人为本!”
没存稿状态,昨天又出去办事了,没能更新,抱歉!(未完待续。)
不来的。打个比方,耕牛贵吧,但有了耕牛之后,是不是能耕更多地,更轻松了?”
“普通百姓也许打不了一个打禾机,但如果我出钱打造打禾机,然后在收稻子时租给百姓呢?”
“如果只用不多的租金,就能租借这个机子,不挺好?”
柯八爷不太服气,“不太多的租金,那也是要钱啊。”
“那你想过没,收稻子也是要抢农时的,天气好的时候不快点收,耽误了,下雨了,稻子在田里打湿了,发芽了、发霉了,这个难道不是损失?”
“再说了,付点钱租打禾机,早点收完了稻子,节省出来时间,然后到工坊去做工,不又赚了钱?工坊赚的钱,肯定比付的那点租金要多。”
而从李超的角度来说,如今这个年代虽说人力不值钱,但另一方面,人力却又稀缺。工坊里大多数都是学徒工,少年少女们,缺人啊。
李超不缺钱,李家找工匠打造一批打禾机,那么起码,李家到了收获的时候,今年这三千亩水稻收割脱粒,能省很多时间,不需要如去年一样,得去请很多短工。
请短工倒不是事情,关键是,到了农忙季节,哪里能请的到短工?
还不是那句话,一台打禾机,能当的上好几个壮汉。
李家有了打禾机,有长工们就能收割了,不需要再额外的去请短工,也不用操心农忙时节请不到人,二来能抢天时。
再者,打禾机自家用完了,还能租借给附近百姓们用。
百姓们节省些时间,早点农完了田里的收获,还能去李家工坊做工,李家工坊又不用停产、减产。
打禾机,就跟耕牛、农具、水车这些东西一样,都是好东西。
普通人也许置办不起,但他们可以租啊,一样能享受到这种机子的好处。
“用老法子,一把禾一把禾的打,一个壮汉一天也打不了两分地,还得累的要死。而如果用这种机子,一夫一妻,加两个孩子送禾,光只是打禾的话,一天起码能打两亩。就算是连割带打,一家四五口人,有了这机子也能收割一亩地左右。”
听李超解释了一通,几个匠人倒也觉得这事情有些道理。
这就和水车有些类似啊。
普通人家家里确实置办不起大水车,可如果只是用肩挑,一天能挑多少,能浇几分地?最关键的是,挑水慢还跟不上,可能会让庄稼旱死。水车虽成本高,但效率是没法比的。普通人承担不起,那就多家人一起,或者地主家的水车,付钱用水。
庄稼人的力气是不值钱,但现在不也能去工坊做工嘛,李镇这么多工坊呢,一年到头的招工,长期的临时的,都是随时要的。做一天工,可也不少钱。
“先铁木各造一套,好了后试用改进,到时再量产。我们要建个打禾机工坊,专门生产这个打禾机,搞标准件流水线生产,尽量把成本降下来,让更多人可以负担的起。”
流水线、标准件,这些对三个老匠头来说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早已经习惯了。
“不过就算降低些成本,还是会不便宜啊!”
“我们要灵活一些嘛,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这机子弄按揭嘛,首付一部分钱,然后剩下的分期付,加上一点点利息就好,这样我们卖了机子,百姓买了机子,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吗?我们也可以出租,按天租,甚至可以组织一些有空的庄户汉子,带着机器去帮人打稻子,专门负责脱料。”
关中本来也不少地方种水稻,如今李家的水稻种的这么好,更带动不少人也开始在有条件的地方种起了水稻。
这个打禾机,李超认为还是有销路的。
再说了,若是到时用的好,再往江淮流域,往河套推广,那可都是水稻种植区。
打禾机,不过是因为李家今年有三千多亩水稻,为了解决收割人工难的问题而制造的。
但李超当年发明了曲辕犁,如今发明打禾机,也不仅仅只为自家考虑。
大唐缺人啊。
到处都缺人力。
如果能够多发明一些机器,那就能解放更多的人力,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尤其是对于地主来说,更好的生产工具,绝对是他们最欢迎的,要弄好多奴隶、佃户很难,越来越难,但只要有钱,却能无限制的拥有许多工具的。
“太子啊,你站在这里听了半天了,有没有听明白点什么啊?”
李超转而问李承乾。
技术创新,离不开支持,尤其是金钱的支持,除了有创新研究的资金支持外,还得有来自上层的支持,
要是皇帝也一直把技术,当成是些奇淫技巧,那谁还支持技术创新?
“这打禾机能节省人力。”李承乾老实的道。
“嗯,节省人力,那你说,人力是什么?”
李承乾摇头,不知道。
“人,是国家的基石啊,有人,才有赋税,才有兵源,才有了这国家的长治久安。记住了,以人为本!”
没存稿状态,昨天又出去办事了,没能更新,抱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