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工业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铠在得知英国银行在远东寻求投资方向时,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英国人一向都喜欢借钱给清政府,这其中原因无他,这大清帝国别看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勤劳的中国人以双手创造出了世界排名前三的gdp。
这其中埋藏的巨大商业机会,正是英国人热此不彼借款的根源,光是赫德一手建造起来的海关税务司,就为清政府每年输入3000万两以上的白银收入,而每年高达8000万两的政府收入,正是列强们瞄准的大钱袋。
不过秦大总督对于满清这全球排名前三的gdp完全无视,地大物博这种一厢情愿的自夸,绝对是无知的表现,他记忆深刻的一段话,来自于鲁迅先生,“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只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而英国人在远东的投资选择其实不多,除了中国,无外乎就是小日本了,不够小日本穷的叮当响,拼了命的在英国资本市场上发行国债,去年又一次性发行了00万日元的新债务,这让英资银行对日本政府偿债能力产生了怀疑。
即便是如此,若是英国的资本市场找不到对华投资的机会,很有可能将资本引入日本,从而加快日本的经济发展,秦铠最担心的则是随着资本输入,一起输入的先进技术,不得不说的是,小日本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有着不错的表现,即便是秦大总督也不能轻视。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率先吃了这个葡萄,成为了大清督抚中第一个向外资银行贷款创办实业的官员,当然,秦大总督这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这行为将会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他考虑的是另外一桩事情。
南洋体系的逐日庞大,随着重工业集团的大幅度投入和产出,这烧钱的速度也是日益加快。当然,这赚钱的速度绝对是日进斗金。但是,资金和技术,仍是制约南洋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更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南洋体系已经拓展出一系列的支系产业。
当然核心的钢铁、机床、重工、化工那是绝对要抓在手里的。支系的产业包括纺织、粮食加工、罐头加工、制糖、酒类产业等等,这些产业的管理者,都是以旧的家族形势存在,而且整个产业对外的贸易。完全依托马尾海运,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依靠国内需求。这些产业依然活得滋润非常。
这可是秦铠不愿意看到的,一个产业维持着一种无竞争的状态,对于这个产业绝对不是个好事情,自己能在技术上让从属南洋体系的产业链活得暂时的领先,但是缺乏继续进步的产业迟早会把根子烂掉。最终死亡。
所以他权衡再三,义无反顾的引入了英资的铁路公司,在英国、美国、欧洲,铁路公司的运作已经相对纯熟了,但是西方铁路建设上的无序。使得铁路公司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效益更是滑坡的厉害。直接的后果,就是第十三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西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引入一家英国铁路公司,无疑会让一起发展的广州铁路公司受益匪浅,更何况,在自己的地头,英国人能怎么蹦跶呢!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秦铠对于这时代完全无需的英、美资本市场早就垂涎三尺,只是缺乏推销手段,这时代的英国伦敦资本市场、美国纽约的资本市场完全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流言、贿赂、欺诈更是横行其中,先让英国人替自己搞搞宣传,到时候在下手,那可就顺利多了。
当然,作为这一次开拓性合作的前提条件,秦铠的特使郑观应向威妥玛爵士提出了外交方面的要求,英国政府应当支持清国对北方边境问题的谈判,而这些贷款、铁路建设的好处,自然是作为这项要求的附属条件。
郑观应和英国银行的谈判很快就有了结果,这事情上,双方都是你情我愿,都在互相算计着对方将为自己创造多少价值,虽然这位秦总督在英资参与南方铁路网建设中投资的股权和份额都作出了限制,但是,却出人意料的同意建设一条连接由英国公司控股的广州到韶州的铁路,当然广东铁路公司以土地为资本,要占有30%的股权。
对于这一点,其实英国人还是挺郁闷的,这时代昂贵的铁路建设费用,每公里铁路的建设,即便是在劳动力极其低廉的中国,依然达到一万两白银以上,事实上,在后世常常出现天价的土地,这时代根本就不名一文,这些穿越荒山野岭的土地,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会值钱,这摆明了就是大清官场的潜规则嘛。
只是,这做为两广总督秦铠同意整个大清国唯一的一家英资控股铁路公司成立的条件,在充分考虑铁路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在伦敦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后,最终被汇丰银行、汇川银行、麦加利银行合伙吃下了这一单。
而秦大总督的胃口也不小,通过第一次的借贷,他就直接从英国人手里获取了1200万两白银的贷款,利息是每年3厘,这比起之前英国人贷给左宗棠1800万两白银的7厘高息,可谓是便宜到了极致。
而且,秦大总督更是无耻的要求,这些利息将以铁路公司的获利来逐步偿还,这一点,经过郑观应的一再力争,英国人考虑再三,也充分估算了收益后,倒也同意了。
郑观应达成这份让他自己也无法相信的协议时,对于秦总督的远见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以这么说,秦大总督没出一个铜板,就从英国银行里拿走了一千两百万两白银,这意味着两广之地,很快就会多一千公里以上的铁路,更意味着,南洋重工将获得一把笔新的订单。
消息以紧急电报的形势拍发到广州和前线,负责铁路建设事务的唐廷枢和徐润也是十分意外,广东铁路公司第一期的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广东铁路大建设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风潮。虽然现在还没有更多的铁路在上海的股票市场上融资,但是。买办们私下里已经把铁路公司和利润丰厚的轮船招商局相提并论了。
而这次从英国人那边的贷款,没想到获得的条件如此优厚,两人商议之后,留下唐廷枢继续负责广东铁路的建设,徐润带着南洋银行的工作人员匆匆赶往上海。准备和英资银行办理资金的交接手续。
而紧随着《申报》报道清俄北方边境冲突后,《福建新报》也刊登了清流名士陈宝琛的关于俄国入侵清军控制地区的的评论,这位人在北京的清流大佬这次可谓是赤膊上阵,直言“寸土必争、绝不妥协!”
这样的论调出现在《福建新报》上。其实已经和朝廷里“勿轻启边患,当以和为贵!”的方略大相庭径了,报纸到了京师后。更是掀起了一场论战,军机处自然是谨遵宫内的意思,坐起了壁上观,反正这事情已经抛了出去,此刻在参与其中。自然是大不明智的事情。
醇亲王和礼亲王那是慈禧太后的不二跟班,不过太后对于清流的纵容,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权术的平衡,而这一次,陈宝琛的论调显然有些出格了。太后要以和为贵,你陈宝琛竟然要和毛子刀兵相见。
&n... -->>
秦铠在得知英国银行在远东寻求投资方向时,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英国人一向都喜欢借钱给清政府,这其中原因无他,这大清帝国别看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勤劳的中国人以双手创造出了世界排名前三的gdp。
这其中埋藏的巨大商业机会,正是英国人热此不彼借款的根源,光是赫德一手建造起来的海关税务司,就为清政府每年输入3000万两以上的白银收入,而每年高达8000万两的政府收入,正是列强们瞄准的大钱袋。
不过秦大总督对于满清这全球排名前三的gdp完全无视,地大物博这种一厢情愿的自夸,绝对是无知的表现,他记忆深刻的一段话,来自于鲁迅先生,“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只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而英国人在远东的投资选择其实不多,除了中国,无外乎就是小日本了,不够小日本穷的叮当响,拼了命的在英国资本市场上发行国债,去年又一次性发行了00万日元的新债务,这让英资银行对日本政府偿债能力产生了怀疑。
即便是如此,若是英国的资本市场找不到对华投资的机会,很有可能将资本引入日本,从而加快日本的经济发展,秦铠最担心的则是随着资本输入,一起输入的先进技术,不得不说的是,小日本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有着不错的表现,即便是秦大总督也不能轻视。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率先吃了这个葡萄,成为了大清督抚中第一个向外资银行贷款创办实业的官员,当然,秦大总督这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这行为将会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他考虑的是另外一桩事情。
南洋体系的逐日庞大,随着重工业集团的大幅度投入和产出,这烧钱的速度也是日益加快。当然,这赚钱的速度绝对是日进斗金。但是,资金和技术,仍是制约南洋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更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南洋体系已经拓展出一系列的支系产业。
当然核心的钢铁、机床、重工、化工那是绝对要抓在手里的。支系的产业包括纺织、粮食加工、罐头加工、制糖、酒类产业等等,这些产业的管理者,都是以旧的家族形势存在,而且整个产业对外的贸易。完全依托马尾海运,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依靠国内需求。这些产业依然活得滋润非常。
这可是秦铠不愿意看到的,一个产业维持着一种无竞争的状态,对于这个产业绝对不是个好事情,自己能在技术上让从属南洋体系的产业链活得暂时的领先,但是缺乏继续进步的产业迟早会把根子烂掉。最终死亡。
所以他权衡再三,义无反顾的引入了英资的铁路公司,在英国、美国、欧洲,铁路公司的运作已经相对纯熟了,但是西方铁路建设上的无序。使得铁路公司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效益更是滑坡的厉害。直接的后果,就是第十三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西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引入一家英国铁路公司,无疑会让一起发展的广州铁路公司受益匪浅,更何况,在自己的地头,英国人能怎么蹦跶呢!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秦铠对于这时代完全无需的英、美资本市场早就垂涎三尺,只是缺乏推销手段,这时代的英国伦敦资本市场、美国纽约的资本市场完全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流言、贿赂、欺诈更是横行其中,先让英国人替自己搞搞宣传,到时候在下手,那可就顺利多了。
当然,作为这一次开拓性合作的前提条件,秦铠的特使郑观应向威妥玛爵士提出了外交方面的要求,英国政府应当支持清国对北方边境问题的谈判,而这些贷款、铁路建设的好处,自然是作为这项要求的附属条件。
郑观应和英国银行的谈判很快就有了结果,这事情上,双方都是你情我愿,都在互相算计着对方将为自己创造多少价值,虽然这位秦总督在英资参与南方铁路网建设中投资的股权和份额都作出了限制,但是,却出人意料的同意建设一条连接由英国公司控股的广州到韶州的铁路,当然广东铁路公司以土地为资本,要占有30%的股权。
对于这一点,其实英国人还是挺郁闷的,这时代昂贵的铁路建设费用,每公里铁路的建设,即便是在劳动力极其低廉的中国,依然达到一万两白银以上,事实上,在后世常常出现天价的土地,这时代根本就不名一文,这些穿越荒山野岭的土地,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会值钱,这摆明了就是大清官场的潜规则嘛。
只是,这做为两广总督秦铠同意整个大清国唯一的一家英资控股铁路公司成立的条件,在充分考虑铁路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在伦敦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后,最终被汇丰银行、汇川银行、麦加利银行合伙吃下了这一单。
而秦大总督的胃口也不小,通过第一次的借贷,他就直接从英国人手里获取了1200万两白银的贷款,利息是每年3厘,这比起之前英国人贷给左宗棠1800万两白银的7厘高息,可谓是便宜到了极致。
而且,秦大总督更是无耻的要求,这些利息将以铁路公司的获利来逐步偿还,这一点,经过郑观应的一再力争,英国人考虑再三,也充分估算了收益后,倒也同意了。
郑观应达成这份让他自己也无法相信的协议时,对于秦总督的远见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以这么说,秦大总督没出一个铜板,就从英国银行里拿走了一千两百万两白银,这意味着两广之地,很快就会多一千公里以上的铁路,更意味着,南洋重工将获得一把笔新的订单。
消息以紧急电报的形势拍发到广州和前线,负责铁路建设事务的唐廷枢和徐润也是十分意外,广东铁路公司第一期的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广东铁路大建设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风潮。虽然现在还没有更多的铁路在上海的股票市场上融资,但是。买办们私下里已经把铁路公司和利润丰厚的轮船招商局相提并论了。
而这次从英国人那边的贷款,没想到获得的条件如此优厚,两人商议之后,留下唐廷枢继续负责广东铁路的建设,徐润带着南洋银行的工作人员匆匆赶往上海。准备和英资银行办理资金的交接手续。
而紧随着《申报》报道清俄北方边境冲突后,《福建新报》也刊登了清流名士陈宝琛的关于俄国入侵清军控制地区的的评论,这位人在北京的清流大佬这次可谓是赤膊上阵,直言“寸土必争、绝不妥协!”
这样的论调出现在《福建新报》上。其实已经和朝廷里“勿轻启边患,当以和为贵!”的方略大相庭径了,报纸到了京师后。更是掀起了一场论战,军机处自然是谨遵宫内的意思,坐起了壁上观,反正这事情已经抛了出去,此刻在参与其中。自然是大不明智的事情。
醇亲王和礼亲王那是慈禧太后的不二跟班,不过太后对于清流的纵容,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权术的平衡,而这一次,陈宝琛的论调显然有些出格了。太后要以和为贵,你陈宝琛竟然要和毛子刀兵相见。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