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甲申天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21章 大火末日
鞑子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想怎么割就怎么割,胜负之数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大局已定的前提之下,无论鞑子刷什么样的花样玩儿什么样的把戏,也是于事无补,都不可能改变大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来做远征两辽的事情,都是奇功一件。来两辽说起来是来征战的,其实就是来立功的。
程子栋心里很明白这次征缴的意义,鞑子的大势早就完了,根本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别的不说,以鞑子和赴死军目前的实力对比,就是放任鞑子再发展十年,也不够赴死军远征一次的。这样实力悬殊的战争,与其说的民族气运之战,不如是说打落水狗的。鞑子已经是苟延残喘,甚至连苟延残喘也算不上,完全就是吊了这口气就没有下口气儿,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就能让鞑子覆灭。到了这种情况,程子栋甚至敢于断言,哪怕就是赴死军不出动大军。完全是就按兵不动的隔岸观火,关外的汉人也能反的鞑子走向灭亡。
远征鞑子,犁庭扫穴。多么冠冕堂皇堂堂正正的理由,其实就是过来清扫残局而已。
赴死军上下从来也不会怀疑这次远征的胜负之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算程子栋是个瞎子是个傻子,胡乱指挥一通,鞑子也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总体的实力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这不是一次两次战斗的胜利就可以弥补的,就算是诸葛终生伯温再世也只有徒呼奈何。赴死军强大的实力基础已经奠定,就算是上鞑子三个回合,胜负的局面也不可能有所改变。
有些狂妄而又不必负任何责任的大言之辈,已经夸下海口:让鞑子三场,然后再让给鞑子三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最后再说征战胜负之事,赴死军胜利的概率也超过百分之一千。
在鞑子全盛时期,举族人口也不到百万,如今退缩到关外,把大量人口抛弃在关内,战兵损失了十成中的九成九,连自己的安全都顾不得了,还谈什么大战?和赴死军这样的当世第一强兵作战,完全就是以卵击石嘛。
说句不算怎么夸张的话。就是牵一头猪来顶替程子栋这个方面最高指挥的位置,也能完胜鞑子。
这话虽然说的是夸张,可事实也确实如此。
程子栋手下都是精兵强将,赴死军中身经百战的叉子兵,程子栋手下就有三个营头。叉子兵可真是当世第一虎贲,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没有见过?什么样的大风大雨没有经历过?一路杀到如今,早就身如铁心似钢。单纯的从战斗力方面来说,程子栋有绝对的把握闭着眼睛把盛京踩在脚下。
赴死军的强盛已经达到了全所未有的地步,以举国之力为后盾作此远征,征战毫无还手之力的带着,又联合了蒙古各部,战争的胜负早就不言而喻。
对于最终的胜利,程子栋不做任何怀疑,可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远征两辽,彻底剿杀鞑子,光复大明河山,说起来确实是冠冕堂皇,其实这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光彩。
现在的局势已经注定了鞑子的败局,战争的胜负和指挥官的能力没有多大的关系,随便派一个人来主导这场战争,照样可以胜利。这胜利和程子栋个人的能力无关,这根本就是一个送上门来的莫大功劳。鞑子覆灭了大明朝,现在又要消灭鞑子,平定国敌的功勋,何其之大。这场泼天的功勋属于谁,完全就是看忠诚伯的心思了。大帅想要提拔哪个人,就会任命哪个作为北伐的指挥官,这简直就是白白送上门的功劳。
这里头的关节,程子栋看的明明白白。鞑子早就不值一提了。大帅把这么大的功劳悬出来,摆明就是要真心的提拔,摆明了就是要给下边的军官建立威信和立功的机会。
既然做了北伐的最高指挥,那就说明是大帅十分器重的人物,现在的赴死军就是主宰天下的;力量,大帅就是事实上的天下霸主。他要是想提拔什么人,这个人的前途绝对是不可限量。
“这是大帅要提拔了。”程子栋知道眼前的胜利和自己的能力没有多大的关系,完全就是大帅要栽培而已。所以做起来也是格外用心,不管外面怎么看,起码要让大帅本人满意。征战鞑子老巢说起来确实是天下瞩目的事情,可程子栋从来也没有这么认为过。
这完全就是大帅一个人的事情,无论怎么打都不必想什么天下人,要做的只是需要对大帅本人负责而已。只要大帅满意,至于天下人,懒得去理会。
所以。
在执行气大帅的战略时候,程子栋也是格外的谨慎和卖力。
既然大局已定,就不必再冒险轻进,完全就是稳扎稳打的步步为营。不求建立什么奇功,只要按照既定的战略,忠实的执行大帅的部署,从根本上完成对鞑子的战列包围,就可以了。
按照大帅的部署,光复地区一定要实行坚定彻底的清洗,从肉体上毁灭鞑子,以杜绝以后出现反复的可能。所以,程子栋恨坚决的执行了大屠杀的战略。
所过之处,坚定不移的施行种族灭绝,对于光复地区之内的鞑子,干脆连审判的程序也省下了,直接就是杀死,而且杀的干净彻底。
面对万千老幼妇孺的凄厉叫喊。面对无数手无寸铁的人们,程子栋不是没有心软过。可现如今大帅的命令高于一切,任何仁慈和软弱都是在葬送自己的前途。所以,必须屠杀。
屠杀这种东西,开始的时候确实艰难,尤其是无法逾越个人心头的那一关。只要过了这个关口,剩下的就很简单了,只需要一句话,就已经完成了。
从开始的心存不忍到后来的果断决绝,程子栋已经越来越习惯于这重灭绝式的屠杀。尤其是当地数以百万的同胞对这种屠杀的欢迎和欢呼,让程子栋本人和赴死军更加的理直气壮……
有万千的同胞做后盾,有忠诚伯的命令为倚仗,就是上天砍玉皇下地斩阎王,也不必有什么顾虑……
因为赴死军的谨慎和悬殊的实力对比,程子栋把鞑子的后路切断之后,一步一步压缩敌人的空间,在战争只能把敌人的人后驱赶着。截断后路,攻占建州巢穴,清扫外围,直到今日攻打盛京……
这要顺利拿下了盛京,北伐大军就算是功德圆满了。作为和路涧一样的方面指挥官,程子栋或者是参与到西征当中,或者是留在忠诚伯身边参与军机决策,不管怎么样,都是前途无量,都是赴死军重冉冉升起的新星……
“传令各部人马,锁死盛京各处出口,一有鞑子出没,立即射杀。另,各部不再和鞑子做任何接触,否则军法从事。”程子栋不打折扣的执行着大帅的命令,不仅封死了鞑子和赴死军谈判的可能,而且锁死了鞑子和蒙古人之间妥协的渠道。
现在的程子栋,不仅是赴死军的方面指挥,还是科尔沁部的女婿,喀尔喀部的盟友,朝鲜未来的真正主宰者。他的命令具有绝对的权威。
“雄鹰一样的将军,草原上的启明之星,蒙古人永远的朋友,”科尔沁人用唱歌一样的腔调问道:“为什么不直接强攻盛京?只要拿下了盛京,虽然山海关各处还满洲人的部分军事力量,可只要盛京一下,他们也必然崩溃……”
蒙古人说的不错,盛京的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极大,只要拿下了盛京这座满清的中枢。这场战争就已经算是胜利结束了。
三面合围,兵临城下,盛京已是囊中之物。
盛京的城头已经出现了百姓甚至是女人,带着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防御,甚至连最基本的兵力都拿不出来了。这个时候,无论怎么坚实的盟友都会背叛,鞑子已经是外无援兵内无战力的穷途末路,蒙古人很愿意在鞑子的破门板上踹最后一脚。
虽然是方面指挥,尤其是到了这种最后一战的情况下,程子栋反而是愈发的冷静,很清楚这个使时候应该怎么做。
两辽的战事早就已经没有了什么军事价值,完全就是清扫残余而已。大帅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尤其是最后一战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急于拿下盛京,而是看看大帅的意思,看看大帅还有什么吩咐?
大帅把这么大的功劳送到自己手中,自然是要对大帅本人负责的,至于天下人怎么想怎么看,去他姥姥的,鸟也不鸟一下。
围而不打,从三个风向上锁死了盛京,各路大军云集,外围早就清扫的干干净净。几万健儿枕戈待旦摩拳擦掌,等待的就是程子栋一声总攻号令。
程子栋也在等候命令,等候大帅的命令。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候,请示大帅的命令总不会有错,因为这其实就是大帅一个人的战争。
经过不算很漫长的等候和围城,程子栋终于等来了大帅的批示,心里也就有底气了。
对于攻占鞑子巢穴,彻底解决鞑子这样关系到天下气运的大事,大帅的回复简单的只有一个字:杀!
虽然仅仅是一个字,却是杀而不是打,这里头的区别何其之大,程子栋清楚的很。是打还是杀,对于北伐大军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要知道大帅的意思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一个字的批示,程子栋就知道应该怎么打了,筹谋已久的战争终于展开。
……
外面的战斗刚刚开始,大正殿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一个个旗主儿和大贝勒,简直就是热锅上的蚂蚁,早已是魂不守舍不知任何应对。
“齐举族人,不分男女老幼,凡是八旗子弟,应皆知已到灭族亡种之紧要关头。当舍弃一切杂念,城存于存城亡于亡,我八旗子孙当于宗族基业同存共亡。”
全族皆兵,不分男女老幼,尽皆手持兵戈,与赴死军做殊死一战,是存还是亡就是看这一下了。这话说的是足够慷慨激昂了,可操作起来却是千万之难。
八旗子弟,不分男女老幼,只有是还有口气儿的都算上,还剩下多少人口,已经很难详细统计了。在赴死军十几次大规模屠杀之下,最多还剩下十万到二十万之间。各地逃避兵灾到盛京的八旗子弟确实不少,可更多的人还是看出了盛京的不可守,早已经南下到更远的地方,或者干脆就钻进了深山老林做起了野人,盛京方面能够调集的兵力,这时候已经谈不上什么兵力了。盛京方面能够调集的人口绝对不会超过六万,六万老幼妇孺硬碰赴死军这样的虎狼之兵,是什么样的下场已经不必多想,肯定是被杀的鸡犬不留。
赴死军围困盛京而不攻的,时候,济尔哈朗等人还有最后的一丝幻想,希望可以在大厦将倾之际展开和谈,或者是赴死军可以接受满洲方面的投降。
围而不攻,这就说明了赴死军内部也是在犹豫,这是满洲人最后的机会了。
为了全族人的生死存亡,什么样的脸面也顾不得了,请降的使者派处了一拨又一拨,从来就没有哪个能够回来过。
一直到今日赴死军开始攻打,济尔哈朗等人才真正看明白了,赴死军在两辽的战争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灭族亡种。
八旗子弟已经没有希望了,也没有退路了。
可赴死军的实力不是什么计谋可以改变的,更不是什么人做出牺牲就能挽回的,灭顶之灾已经到来。
东西两面还有北边,已经被锁死了,而且包围圈还在收紧,谁也别想跑出去。最后的一线生机就是那边,只要往南边跑,或许还有点生存下去的机会。
可这是赴死军为三缺一的打法,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而且南边的路子已经很窄了,还能跑的哪里去?跑到山海关就已经是尽头了。
盛京守备的兵力太缺,还要时时防止城内汉人的暴动。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到了这个时候,从来就没有显露过什么的济尔哈朗反而展现出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决断,语气也是斩钉截铁般的果断决绝:“我女真各族已到了灭亡之缘,从即刻起,断绝与赴死军的一切和谈,唯有死战。”
死战?除了战死还有什么用?
多少年来,这些旗主儿大贝勒的心里想的就是八旗议政,想的就是推翻爱新觉罗氏一家之言的局面。经历了多少风浪和凶险,好不容易真正的实现了这个目标,局面已经糜烂的不可收拾。自从八旗议政以来,局面是一日不如一日,大家才知道这个家不是那么好当的。当年皇太极的惶恐和谨慎是何其的正确,要是奉行皇太极的战略,再不济也不会走到今日的地步。可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赴死军大军攻城,就算是皇太极在场也没有用,再说什么也晚了。
“各部各旗,尽起族中成年子弟,不论男女,皆上城战斗。”济尔哈朗说道:“其他老人幼童,则紧急南撤,诸位有什么异议没有?”
没有人说话,就算是默认了济尔哈朗的安排。
只要是成年人,也不管什么男女之别身份高低了,全都拿起武器战斗,给族中的孩子们争取往南撤退的时间。
南撤,就算争取到了南撤的机会还有什么用?说破了天,撤退到山海关一线已经是尽头,再往南就是关内了,就是汉人的天地了。赴死军肯定是如蝇附血的尾随而至,到... -->>
第221章 大火末日
鞑子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想怎么割就怎么割,胜负之数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大局已定的前提之下,无论鞑子刷什么样的花样玩儿什么样的把戏,也是于事无补,都不可能改变大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来做远征两辽的事情,都是奇功一件。来两辽说起来是来征战的,其实就是来立功的。
程子栋心里很明白这次征缴的意义,鞑子的大势早就完了,根本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别的不说,以鞑子和赴死军目前的实力对比,就是放任鞑子再发展十年,也不够赴死军远征一次的。这样实力悬殊的战争,与其说的民族气运之战,不如是说打落水狗的。鞑子已经是苟延残喘,甚至连苟延残喘也算不上,完全就是吊了这口气就没有下口气儿,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就能让鞑子覆灭。到了这种情况,程子栋甚至敢于断言,哪怕就是赴死军不出动大军。完全是就按兵不动的隔岸观火,关外的汉人也能反的鞑子走向灭亡。
远征鞑子,犁庭扫穴。多么冠冕堂皇堂堂正正的理由,其实就是过来清扫残局而已。
赴死军上下从来也不会怀疑这次远征的胜负之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算程子栋是个瞎子是个傻子,胡乱指挥一通,鞑子也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总体的实力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这不是一次两次战斗的胜利就可以弥补的,就算是诸葛终生伯温再世也只有徒呼奈何。赴死军强大的实力基础已经奠定,就算是上鞑子三个回合,胜负的局面也不可能有所改变。
有些狂妄而又不必负任何责任的大言之辈,已经夸下海口:让鞑子三场,然后再让给鞑子三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最后再说征战胜负之事,赴死军胜利的概率也超过百分之一千。
在鞑子全盛时期,举族人口也不到百万,如今退缩到关外,把大量人口抛弃在关内,战兵损失了十成中的九成九,连自己的安全都顾不得了,还谈什么大战?和赴死军这样的当世第一强兵作战,完全就是以卵击石嘛。
说句不算怎么夸张的话。就是牵一头猪来顶替程子栋这个方面最高指挥的位置,也能完胜鞑子。
这话虽然说的是夸张,可事实也确实如此。
程子栋手下都是精兵强将,赴死军中身经百战的叉子兵,程子栋手下就有三个营头。叉子兵可真是当世第一虎贲,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没有见过?什么样的大风大雨没有经历过?一路杀到如今,早就身如铁心似钢。单纯的从战斗力方面来说,程子栋有绝对的把握闭着眼睛把盛京踩在脚下。
赴死军的强盛已经达到了全所未有的地步,以举国之力为后盾作此远征,征战毫无还手之力的带着,又联合了蒙古各部,战争的胜负早就不言而喻。
对于最终的胜利,程子栋不做任何怀疑,可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远征两辽,彻底剿杀鞑子,光复大明河山,说起来确实是冠冕堂皇,其实这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光彩。
现在的局势已经注定了鞑子的败局,战争的胜负和指挥官的能力没有多大的关系,随便派一个人来主导这场战争,照样可以胜利。这胜利和程子栋个人的能力无关,这根本就是一个送上门来的莫大功劳。鞑子覆灭了大明朝,现在又要消灭鞑子,平定国敌的功勋,何其之大。这场泼天的功勋属于谁,完全就是看忠诚伯的心思了。大帅想要提拔哪个人,就会任命哪个作为北伐的指挥官,这简直就是白白送上门的功劳。
这里头的关节,程子栋看的明明白白。鞑子早就不值一提了。大帅把这么大的功劳悬出来,摆明就是要真心的提拔,摆明了就是要给下边的军官建立威信和立功的机会。
既然做了北伐的最高指挥,那就说明是大帅十分器重的人物,现在的赴死军就是主宰天下的;力量,大帅就是事实上的天下霸主。他要是想提拔什么人,这个人的前途绝对是不可限量。
“这是大帅要提拔了。”程子栋知道眼前的胜利和自己的能力没有多大的关系,完全就是大帅要栽培而已。所以做起来也是格外用心,不管外面怎么看,起码要让大帅本人满意。征战鞑子老巢说起来确实是天下瞩目的事情,可程子栋从来也没有这么认为过。
这完全就是大帅一个人的事情,无论怎么打都不必想什么天下人,要做的只是需要对大帅本人负责而已。只要大帅满意,至于天下人,懒得去理会。
所以。
在执行气大帅的战略时候,程子栋也是格外的谨慎和卖力。
既然大局已定,就不必再冒险轻进,完全就是稳扎稳打的步步为营。不求建立什么奇功,只要按照既定的战略,忠实的执行大帅的部署,从根本上完成对鞑子的战列包围,就可以了。
按照大帅的部署,光复地区一定要实行坚定彻底的清洗,从肉体上毁灭鞑子,以杜绝以后出现反复的可能。所以,程子栋恨坚决的执行了大屠杀的战略。
所过之处,坚定不移的施行种族灭绝,对于光复地区之内的鞑子,干脆连审判的程序也省下了,直接就是杀死,而且杀的干净彻底。
面对万千老幼妇孺的凄厉叫喊。面对无数手无寸铁的人们,程子栋不是没有心软过。可现如今大帅的命令高于一切,任何仁慈和软弱都是在葬送自己的前途。所以,必须屠杀。
屠杀这种东西,开始的时候确实艰难,尤其是无法逾越个人心头的那一关。只要过了这个关口,剩下的就很简单了,只需要一句话,就已经完成了。
从开始的心存不忍到后来的果断决绝,程子栋已经越来越习惯于这重灭绝式的屠杀。尤其是当地数以百万的同胞对这种屠杀的欢迎和欢呼,让程子栋本人和赴死军更加的理直气壮……
有万千的同胞做后盾,有忠诚伯的命令为倚仗,就是上天砍玉皇下地斩阎王,也不必有什么顾虑……
因为赴死军的谨慎和悬殊的实力对比,程子栋把鞑子的后路切断之后,一步一步压缩敌人的空间,在战争只能把敌人的人后驱赶着。截断后路,攻占建州巢穴,清扫外围,直到今日攻打盛京……
这要顺利拿下了盛京,北伐大军就算是功德圆满了。作为和路涧一样的方面指挥官,程子栋或者是参与到西征当中,或者是留在忠诚伯身边参与军机决策,不管怎么样,都是前途无量,都是赴死军重冉冉升起的新星……
“传令各部人马,锁死盛京各处出口,一有鞑子出没,立即射杀。另,各部不再和鞑子做任何接触,否则军法从事。”程子栋不打折扣的执行着大帅的命令,不仅封死了鞑子和赴死军谈判的可能,而且锁死了鞑子和蒙古人之间妥协的渠道。
现在的程子栋,不仅是赴死军的方面指挥,还是科尔沁部的女婿,喀尔喀部的盟友,朝鲜未来的真正主宰者。他的命令具有绝对的权威。
“雄鹰一样的将军,草原上的启明之星,蒙古人永远的朋友,”科尔沁人用唱歌一样的腔调问道:“为什么不直接强攻盛京?只要拿下了盛京,虽然山海关各处还满洲人的部分军事力量,可只要盛京一下,他们也必然崩溃……”
蒙古人说的不错,盛京的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极大,只要拿下了盛京这座满清的中枢。这场战争就已经算是胜利结束了。
三面合围,兵临城下,盛京已是囊中之物。
盛京的城头已经出现了百姓甚至是女人,带着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防御,甚至连最基本的兵力都拿不出来了。这个时候,无论怎么坚实的盟友都会背叛,鞑子已经是外无援兵内无战力的穷途末路,蒙古人很愿意在鞑子的破门板上踹最后一脚。
虽然是方面指挥,尤其是到了这种最后一战的情况下,程子栋反而是愈发的冷静,很清楚这个使时候应该怎么做。
两辽的战事早就已经没有了什么军事价值,完全就是清扫残余而已。大帅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尤其是最后一战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急于拿下盛京,而是看看大帅的意思,看看大帅还有什么吩咐?
大帅把这么大的功劳送到自己手中,自然是要对大帅本人负责的,至于天下人怎么想怎么看,去他姥姥的,鸟也不鸟一下。
围而不打,从三个风向上锁死了盛京,各路大军云集,外围早就清扫的干干净净。几万健儿枕戈待旦摩拳擦掌,等待的就是程子栋一声总攻号令。
程子栋也在等候命令,等候大帅的命令。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候,请示大帅的命令总不会有错,因为这其实就是大帅一个人的战争。
经过不算很漫长的等候和围城,程子栋终于等来了大帅的批示,心里也就有底气了。
对于攻占鞑子巢穴,彻底解决鞑子这样关系到天下气运的大事,大帅的回复简单的只有一个字:杀!
虽然仅仅是一个字,却是杀而不是打,这里头的区别何其之大,程子栋清楚的很。是打还是杀,对于北伐大军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要知道大帅的意思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一个字的批示,程子栋就知道应该怎么打了,筹谋已久的战争终于展开。
……
外面的战斗刚刚开始,大正殿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一个个旗主儿和大贝勒,简直就是热锅上的蚂蚁,早已是魂不守舍不知任何应对。
“齐举族人,不分男女老幼,凡是八旗子弟,应皆知已到灭族亡种之紧要关头。当舍弃一切杂念,城存于存城亡于亡,我八旗子孙当于宗族基业同存共亡。”
全族皆兵,不分男女老幼,尽皆手持兵戈,与赴死军做殊死一战,是存还是亡就是看这一下了。这话说的是足够慷慨激昂了,可操作起来却是千万之难。
八旗子弟,不分男女老幼,只有是还有口气儿的都算上,还剩下多少人口,已经很难详细统计了。在赴死军十几次大规模屠杀之下,最多还剩下十万到二十万之间。各地逃避兵灾到盛京的八旗子弟确实不少,可更多的人还是看出了盛京的不可守,早已经南下到更远的地方,或者干脆就钻进了深山老林做起了野人,盛京方面能够调集的兵力,这时候已经谈不上什么兵力了。盛京方面能够调集的人口绝对不会超过六万,六万老幼妇孺硬碰赴死军这样的虎狼之兵,是什么样的下场已经不必多想,肯定是被杀的鸡犬不留。
赴死军围困盛京而不攻的,时候,济尔哈朗等人还有最后的一丝幻想,希望可以在大厦将倾之际展开和谈,或者是赴死军可以接受满洲方面的投降。
围而不攻,这就说明了赴死军内部也是在犹豫,这是满洲人最后的机会了。
为了全族人的生死存亡,什么样的脸面也顾不得了,请降的使者派处了一拨又一拨,从来就没有哪个能够回来过。
一直到今日赴死军开始攻打,济尔哈朗等人才真正看明白了,赴死军在两辽的战争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灭族亡种。
八旗子弟已经没有希望了,也没有退路了。
可赴死军的实力不是什么计谋可以改变的,更不是什么人做出牺牲就能挽回的,灭顶之灾已经到来。
东西两面还有北边,已经被锁死了,而且包围圈还在收紧,谁也别想跑出去。最后的一线生机就是那边,只要往南边跑,或许还有点生存下去的机会。
可这是赴死军为三缺一的打法,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而且南边的路子已经很窄了,还能跑的哪里去?跑到山海关就已经是尽头了。
盛京守备的兵力太缺,还要时时防止城内汉人的暴动。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到了这个时候,从来就没有显露过什么的济尔哈朗反而展现出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决断,语气也是斩钉截铁般的果断决绝:“我女真各族已到了灭亡之缘,从即刻起,断绝与赴死军的一切和谈,唯有死战。”
死战?除了战死还有什么用?
多少年来,这些旗主儿大贝勒的心里想的就是八旗议政,想的就是推翻爱新觉罗氏一家之言的局面。经历了多少风浪和凶险,好不容易真正的实现了这个目标,局面已经糜烂的不可收拾。自从八旗议政以来,局面是一日不如一日,大家才知道这个家不是那么好当的。当年皇太极的惶恐和谨慎是何其的正确,要是奉行皇太极的战略,再不济也不会走到今日的地步。可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赴死军大军攻城,就算是皇太极在场也没有用,再说什么也晚了。
“各部各旗,尽起族中成年子弟,不论男女,皆上城战斗。”济尔哈朗说道:“其他老人幼童,则紧急南撤,诸位有什么异议没有?”
没有人说话,就算是默认了济尔哈朗的安排。
只要是成年人,也不管什么男女之别身份高低了,全都拿起武器战斗,给族中的孩子们争取往南撤退的时间。
南撤,就算争取到了南撤的机会还有什么用?说破了天,撤退到山海关一线已经是尽头,再往南就是关内了,就是汉人的天地了。赴死军肯定是如蝇附血的尾随而至,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