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w19.com,明朝第一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孚敬说完话就走了。
他并没有告诉刘同寿要如何去做,他只是本着一贯的作风,为弟子分析了一番利弊,何去何从,需要刘同寿自行取舍。
除了分析利弊外,他还转述了嘉靖的态度,目的,就是想告诉刘同寿,他不需要有任何压力,谨慎判断,从容抉择就好。
可是,这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却谈何容易?刘同寿苦笑着摇摇头。
张孚敬来之前,他正在写信,对象是紫阳、武当那些道派,得到了嘉靖的首肯,道家协会就要发扬光大了。没人比他更清楚,华夏道门的底蕴是何等的深厚,将他们的潜力全部释放出来的时候,又将是何等的惊人。
刘同寿本以为,这是他入京以来,最大的收获,张孚敬这一手彻底打乱了他的布置。
想拒绝,很简单,只要给嘉靖打个招呼就好了。
嘉靖对此事并不热心,他看重刘同寿的,是其身份和道术,而非当官施政的潜力。且不说刘同寿有没有可能接张孚敬的班,就算真的可以,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儿了,嘉靖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他之所以答应得这么痛快,主要是因为好奇。新年以来,刘同寿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象是他服的那些丹药似的,让他欲罢不能,他期待着新的惊喜。
小道士考科举,如果真的能中,那也是桩不亚于他自己悟道的奇迹。因此。嘉靖虽然不喜欢热闹和波折,但对这件事,他还是保持了极高的兴致。
除此之外,嘉靖也是却不过张孚敬的情面。
最初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是张孚敬陪着嘉靖熬过来的;其后的**中,张孚敬也是不避艰险,一直奋斗在第一线。不知为嘉靖遮挡了多少风雨;临了临了,张孚敬又顶着骂名,为嘉靖清简了冗赘的机构。省出了大笔的银钱。
嘉靖登基以来,张孚敬的身影无处不在,老张致仕在即。临走前提出了这么一个不算难的要求,针对的对象又是令嘉靖非常喜爱的刘同寿,他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不过,若是刘同寿自己提出放弃,嘉靖也不会有什么情绪,道士和进士,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根本就是两种生物。
从进士变成道士还靠点谱,很多名士在晚年,都会纵情山水。出家修行的也大有人在,天台山紫阳派的开山鼻祖张伯瑞就是这样。但从道门中途转行,考科举中进士的,那就一个都没有了。
道士也识字,也读书。但他们读的是道经,跟儒家经典完全是两码事。
科举,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技术含量真心很高,又哪里是随便考考就能考中的?
看在嘉靖的眼中,张孚敬的提议。就是在帮他找乐子,刘同寿知难而退也没什么,正好专心帮他炼丹。虽然炼丹不比其他,是个很耗时间的项目,不过,刘同寿重修交泰殿之前,就已经在张罗这件事了,到现在,也有小半个月,应该有些眉目了吧?
若换在听到张孚敬分析之前,刘同寿肯定想也不想就拒绝,可是现在,他却又迟疑了。老师说的话没错,皇帝的性情和人心都是难以揣测的东西,站在台前指挥方遒,当然比在幕后操纵更牢靠。
谋后操纵这种事,更适合致仕之后做,为官多年的经验和累积的威望,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而刘同寿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他的年纪小,谈不上什么威望,权势多半都来源于借势,一旦有个波折,辛苦构建起来的势力很容易就会被瓦解。
年前绍兴士子的表现,已经给他敲响了警钟,乌合之众可以利用,却不能依靠!
可话说回来,尽管张孚敬帮他省去了府试、乡试那些步骤,只剩下了会试最后一关,这待遇足以让天下间的,绝大多数读书人羡慕到死了,但这个机会只是看起来很美好罢了。
刘同寿当然不是文盲,不过,他离读书人的标准也是相当之遥远,四书五经?他仅仅就知道个名目,就算他不吃不睡的拼上一个月,爆人品的把这些东西都背下来,一样也没用啊!
这会儿是明朝,不是经过了焚书坑爹的辫子朝,四书五经只是经史的基础部分罢了,真正的经史,涉及的书籍量是极其庞大的。别说把书看一遍,就算只把书名列一列,再背下来,就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了,否则,古人干嘛要十年寒窗啊?
思来想去,刘同寿也是不得要领,于是他决定把烦恼跟朋友们共享,看看集思广益之下,会不会想出新点子来。
“你说你没办法?怎么可能?同寿,你事先没跟张阁老通过气吗?”
没等刘同寿去找,梁萧等人就自动登了门。这个消息太劲爆了,张孚敬出宫之前就递了奏疏,然后消息就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来,梁萧听到消息后,又哪里按捺得住,第一时间就扯着韩、孙二人过... -->>
张孚敬说完话就走了。
他并没有告诉刘同寿要如何去做,他只是本着一贯的作风,为弟子分析了一番利弊,何去何从,需要刘同寿自行取舍。
除了分析利弊外,他还转述了嘉靖的态度,目的,就是想告诉刘同寿,他不需要有任何压力,谨慎判断,从容抉择就好。
可是,这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却谈何容易?刘同寿苦笑着摇摇头。
张孚敬来之前,他正在写信,对象是紫阳、武当那些道派,得到了嘉靖的首肯,道家协会就要发扬光大了。没人比他更清楚,华夏道门的底蕴是何等的深厚,将他们的潜力全部释放出来的时候,又将是何等的惊人。
刘同寿本以为,这是他入京以来,最大的收获,张孚敬这一手彻底打乱了他的布置。
想拒绝,很简单,只要给嘉靖打个招呼就好了。
嘉靖对此事并不热心,他看重刘同寿的,是其身份和道术,而非当官施政的潜力。且不说刘同寿有没有可能接张孚敬的班,就算真的可以,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儿了,嘉靖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他之所以答应得这么痛快,主要是因为好奇。新年以来,刘同寿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象是他服的那些丹药似的,让他欲罢不能,他期待着新的惊喜。
小道士考科举,如果真的能中,那也是桩不亚于他自己悟道的奇迹。因此。嘉靖虽然不喜欢热闹和波折,但对这件事,他还是保持了极高的兴致。
除此之外,嘉靖也是却不过张孚敬的情面。
最初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是张孚敬陪着嘉靖熬过来的;其后的**中,张孚敬也是不避艰险,一直奋斗在第一线。不知为嘉靖遮挡了多少风雨;临了临了,张孚敬又顶着骂名,为嘉靖清简了冗赘的机构。省出了大笔的银钱。
嘉靖登基以来,张孚敬的身影无处不在,老张致仕在即。临走前提出了这么一个不算难的要求,针对的对象又是令嘉靖非常喜爱的刘同寿,他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不过,若是刘同寿自己提出放弃,嘉靖也不会有什么情绪,道士和进士,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根本就是两种生物。
从进士变成道士还靠点谱,很多名士在晚年,都会纵情山水。出家修行的也大有人在,天台山紫阳派的开山鼻祖张伯瑞就是这样。但从道门中途转行,考科举中进士的,那就一个都没有了。
道士也识字,也读书。但他们读的是道经,跟儒家经典完全是两码事。
科举,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技术含量真心很高,又哪里是随便考考就能考中的?
看在嘉靖的眼中,张孚敬的提议。就是在帮他找乐子,刘同寿知难而退也没什么,正好专心帮他炼丹。虽然炼丹不比其他,是个很耗时间的项目,不过,刘同寿重修交泰殿之前,就已经在张罗这件事了,到现在,也有小半个月,应该有些眉目了吧?
若换在听到张孚敬分析之前,刘同寿肯定想也不想就拒绝,可是现在,他却又迟疑了。老师说的话没错,皇帝的性情和人心都是难以揣测的东西,站在台前指挥方遒,当然比在幕后操纵更牢靠。
谋后操纵这种事,更适合致仕之后做,为官多年的经验和累积的威望,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而刘同寿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他的年纪小,谈不上什么威望,权势多半都来源于借势,一旦有个波折,辛苦构建起来的势力很容易就会被瓦解。
年前绍兴士子的表现,已经给他敲响了警钟,乌合之众可以利用,却不能依靠!
可话说回来,尽管张孚敬帮他省去了府试、乡试那些步骤,只剩下了会试最后一关,这待遇足以让天下间的,绝大多数读书人羡慕到死了,但这个机会只是看起来很美好罢了。
刘同寿当然不是文盲,不过,他离读书人的标准也是相当之遥远,四书五经?他仅仅就知道个名目,就算他不吃不睡的拼上一个月,爆人品的把这些东西都背下来,一样也没用啊!
这会儿是明朝,不是经过了焚书坑爹的辫子朝,四书五经只是经史的基础部分罢了,真正的经史,涉及的书籍量是极其庞大的。别说把书看一遍,就算只把书名列一列,再背下来,就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了,否则,古人干嘛要十年寒窗啊?
思来想去,刘同寿也是不得要领,于是他决定把烦恼跟朋友们共享,看看集思广益之下,会不会想出新点子来。
“你说你没办法?怎么可能?同寿,你事先没跟张阁老通过气吗?”
没等刘同寿去找,梁萧等人就自动登了门。这个消息太劲爆了,张孚敬出宫之前就递了奏疏,然后消息就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来,梁萧听到消息后,又哪里按捺得住,第一时间就扯着韩、孙二人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