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w19.com,金鳞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怪话的人都不会少。
朱慈烺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有报纸这道宣泄口,现在飞到他面前的启本、奏疏都足以盖一座纸禁城了。
“该干活的人继续让他们干活,那些不干活或者没活干的人,就让他们去报纸上吵。”朱慈烺道:“有时候话题就像是骨头,该扔的时候就得扔,也好让咱们安安静静做完大事。”
吴甡本是将自己定位为智囊谋士,这回又一次深感皇太子本人有着与年龄不相当的政治智慧。当那些卫道士都在报纸上争论“禅位”这个还没影子的问题时,朝廷已经悄然无声地在筹备重开市舶司事了。
等江南那些政治立场有问题的人意识到国家即将大规模开海。恐怕真是哭都来不及。到那时候,非但错过了入股市舶司的机会,就连组建船队。取得海贸公凭的机会都没有了。
从长远角度来说,海贸公凭其实遏制了海商规模的自然增长。并不符合商业规律。然而现在的大明还是一个农业国,必须保证足够的耕地面积。如果彻底放开海贸,生丝、茶叶作为主打产品的需求量会一路走高。
那时候势必会有人将土地改种桑树、茶树,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很明显了:原本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都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随之带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则会直接影响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危及大明统治。
而且供货量一旦卡紧。货物价格就会上涨,而欧洲、日本对华夏的丝绸、茶叶、瓷器有着极大的需求,即便价格高些也会大量购买。这自然能加速金银等天然货币向大明流入。
有了大量的天然货币流入,才能够作为准备金。发行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这环环相扣的社会进步,绝非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朱慈烺心中已经画好了蓝图,准备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来将大明推上一条谁都无法扭转的轨道。这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有时候,朱慈烺甚至忍不住想跟东虏媾和。只要他们愿意退出北京,仍旧让他们暂时呆在辽东。
只可惜,东虏并不觉得自己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
尤其是龚鼎孳再次出现在武英殿上的时候。
……
“臣几经探查,终于可以认定,残明之所以有此回光返照。全赖明太子朱慈烺一人之力。”龚鼎孳站在殿上,对着七岁的顺治,以及坐在皇位旁边的多尔衮,侃侃而谈。
他的确是下了功夫,做足功课,从崇祯十六年的京师大疫,皇太子出宫赈灾防疫,组建东宫侍卫营,一直说到领兵平寇,一路退回北京,强行南幸。
这些内容并非机密,只要有心收罗都能找到。而且时日未远,即便是要找亲历之人,也不会太过困难。
多尔衮早就对这个皇明太子上了心,想找到太子的所作所为。只可惜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宋弘业,宋弘业只以事务繁忙为由头,基本没满足多尔衮的好奇心。
龚鼎孳是崇祯七年的进士,释褐时才十八岁,属于天才中的一员。他与吴伟业、钱谦益被后人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可见文章才华的确是当世可数。
只是此人甚无节操,李闯入京时,他投水未遂,结果当了顺朝的直指使。多尔衮入京时,他是跪迎者之一,授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可谓节节高升。
不过多尔衮并不喜欢这个人。
正是此人,曾公开说:魏征也是后降的太宗,一样能做出一番事业。
这话如果晚几个月说,多尔衮会很高兴,也会用此言语去劝那些不肯顺从的汉官。可惜龚鼎孳说这话的时候,正担任闯逆的直指使,那时候坐在武英殿上的皇帝正是李自成。他要当魏征不成问题,但将李自成比作唐太宗,这能不让人介怀么?尤其多尔衮从来不是个宽宏大量的人。
更何况龚鼎孳此人闲散习气太重,每天上班都是一副恨不得早走的模样,这对于喜欢工作狂手下的多尔衮而言,更是不受待见。
真没想到,这样一个人,竟然还有突然爆发的一天。
“正所谓知己知彼,既然残明只以朱太子为栋梁,而朱太子能依仗者不过一万侍卫。臣请圣上以雷霆之势,调集大兵,一举击溃其所部,正仁义之名,定尊卑之伦,天下当可传檄而下!”龚鼎孳朗声道。
多尔衮不由点头。
他早就觉得自己当初先西北而后东南是个错误决策,但那时候为了收取汉人的心,摆出一副替大明讨贼的模样,也是政治上必须有的姿态。现在他已经不指望收取汉人民心了,但又不能直言自己错了,正需要一个踏实的台阶,让他将满清大兵尽数调回来。
龚鼎孳这份奏疏正是给了他这么一个台阶。
非但给了调兵回来的台阶,还给了对明朝宣战的台阶:因为朱太子囚禁皇父,有悖人伦!
这个帽子管他是真是假,有用就好!
一时间,多尔衮突然觉得这龚鼎孳也不是很讨厌,那胖乎乎的面庞里还透着小小的可爱劲呢!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不要落榜……求支援……RU
怪话的人都不会少。
朱慈烺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有报纸这道宣泄口,现在飞到他面前的启本、奏疏都足以盖一座纸禁城了。
“该干活的人继续让他们干活,那些不干活或者没活干的人,就让他们去报纸上吵。”朱慈烺道:“有时候话题就像是骨头,该扔的时候就得扔,也好让咱们安安静静做完大事。”
吴甡本是将自己定位为智囊谋士,这回又一次深感皇太子本人有着与年龄不相当的政治智慧。当那些卫道士都在报纸上争论“禅位”这个还没影子的问题时,朝廷已经悄然无声地在筹备重开市舶司事了。
等江南那些政治立场有问题的人意识到国家即将大规模开海。恐怕真是哭都来不及。到那时候,非但错过了入股市舶司的机会,就连组建船队。取得海贸公凭的机会都没有了。
从长远角度来说,海贸公凭其实遏制了海商规模的自然增长。并不符合商业规律。然而现在的大明还是一个农业国,必须保证足够的耕地面积。如果彻底放开海贸,生丝、茶叶作为主打产品的需求量会一路走高。
那时候势必会有人将土地改种桑树、茶树,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很明显了:原本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都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随之带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则会直接影响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危及大明统治。
而且供货量一旦卡紧。货物价格就会上涨,而欧洲、日本对华夏的丝绸、茶叶、瓷器有着极大的需求,即便价格高些也会大量购买。这自然能加速金银等天然货币向大明流入。
有了大量的天然货币流入,才能够作为准备金。发行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这环环相扣的社会进步,绝非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朱慈烺心中已经画好了蓝图,准备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来将大明推上一条谁都无法扭转的轨道。这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有时候,朱慈烺甚至忍不住想跟东虏媾和。只要他们愿意退出北京,仍旧让他们暂时呆在辽东。
只可惜,东虏并不觉得自己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
尤其是龚鼎孳再次出现在武英殿上的时候。
……
“臣几经探查,终于可以认定,残明之所以有此回光返照。全赖明太子朱慈烺一人之力。”龚鼎孳站在殿上,对着七岁的顺治,以及坐在皇位旁边的多尔衮,侃侃而谈。
他的确是下了功夫,做足功课,从崇祯十六年的京师大疫,皇太子出宫赈灾防疫,组建东宫侍卫营,一直说到领兵平寇,一路退回北京,强行南幸。
这些内容并非机密,只要有心收罗都能找到。而且时日未远,即便是要找亲历之人,也不会太过困难。
多尔衮早就对这个皇明太子上了心,想找到太子的所作所为。只可惜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宋弘业,宋弘业只以事务繁忙为由头,基本没满足多尔衮的好奇心。
龚鼎孳是崇祯七年的进士,释褐时才十八岁,属于天才中的一员。他与吴伟业、钱谦益被后人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可见文章才华的确是当世可数。
只是此人甚无节操,李闯入京时,他投水未遂,结果当了顺朝的直指使。多尔衮入京时,他是跪迎者之一,授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可谓节节高升。
不过多尔衮并不喜欢这个人。
正是此人,曾公开说:魏征也是后降的太宗,一样能做出一番事业。
这话如果晚几个月说,多尔衮会很高兴,也会用此言语去劝那些不肯顺从的汉官。可惜龚鼎孳说这话的时候,正担任闯逆的直指使,那时候坐在武英殿上的皇帝正是李自成。他要当魏征不成问题,但将李自成比作唐太宗,这能不让人介怀么?尤其多尔衮从来不是个宽宏大量的人。
更何况龚鼎孳此人闲散习气太重,每天上班都是一副恨不得早走的模样,这对于喜欢工作狂手下的多尔衮而言,更是不受待见。
真没想到,这样一个人,竟然还有突然爆发的一天。
“正所谓知己知彼,既然残明只以朱太子为栋梁,而朱太子能依仗者不过一万侍卫。臣请圣上以雷霆之势,调集大兵,一举击溃其所部,正仁义之名,定尊卑之伦,天下当可传檄而下!”龚鼎孳朗声道。
多尔衮不由点头。
他早就觉得自己当初先西北而后东南是个错误决策,但那时候为了收取汉人的心,摆出一副替大明讨贼的模样,也是政治上必须有的姿态。现在他已经不指望收取汉人民心了,但又不能直言自己错了,正需要一个踏实的台阶,让他将满清大兵尽数调回来。
龚鼎孳这份奏疏正是给了他这么一个台阶。
非但给了调兵回来的台阶,还给了对明朝宣战的台阶:因为朱太子囚禁皇父,有悖人伦!
这个帽子管他是真是假,有用就好!
一时间,多尔衮突然觉得这龚鼎孳也不是很讨厌,那胖乎乎的面庞里还透着小小的可爱劲呢!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不要落榜……求支援……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