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位面商人之强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不好意思,因为十一写得稿子有些粗糙,刚改好!感谢读者大大“q76”、“韵南”、“鼎盛华”、“流氓大汉”、“一堆堆石头”、“悲剧的鹰”、“共和国”、“wekiku”送给天堂礼物,谢谢大家!感谢读者大大“飞飞123321”打赏天堂100纵横币、读者大大“zhou”打赏天堂366纵横币、读者大大“jing”打赏888纵横币,最后感谢读者大大“wanglg”投给天堂一张月票O(∩_∩)O哈哈~
“问题大了!”老mao说道,“既然教授待遇如此优厚,大学经费也相对充足,为什么就建不起一个科技实验室?难道仅仅是因为实验设备贵吗,王凡啊,现在是1943年,要知道20年前,也就是20~30年代,那时候的科技水平和实验设备并不是贵到我们无法承受!”
“那究竟是为什么?”王凡问道。
“真正的原因是炎黄民国刚建国那会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炎黄各所大学里,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极度不平衡——学习法艺术的科生独占鳌头,占到了学生总数的90%以上,很难想象吧!”老mao说出了一个让王凡震惊的数字。
“90%!?这怎么可能?”王凡听到如此离谱的比例,不禁吃惊的问道。
“很遗憾,这就是事实。那时候在大学里攻读工科、农科的学生寥寥无几,连商科都没有什么人,同时国内能讲这些课程的教授也很少。只有医科稍微强一点,但也好得有限。主位面后世以“理科第一”而闻名全国的清华大学,其大学老师在20~30年代的教学内容也还是以政法、学和神学为主,每年的理科毕业生从来都不超过100人!”老mao继续说道。
“国家领导阶层难道就看不出来这样的弊端吗?”王凡觉得他们既然可以登上一个国家的顶峰,就不可能是真傻子,他们也许有时候故意装傻,但是绝不可能是真无知,毕竟过去能登上高位的多是jīng英阶层,他们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享用最好的资源,拥有最开阔的眼界。
“这个我知道。”刘少qi接话道,“我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发现当初学习理工科面临着内困外焦两重困难,一方面是国内这方面的老师太少,如果你真想学一点实用的先进技术,就只能到国外去留学。而且在学成之后,归国后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留在海外谋生。咱们国家的工业底子实在是太落后,归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除非是自己办厂创业,否则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相较那些海归的科从业者)。另一方面,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传统上,炎黄历史上就是一个由官统治的国度。而所谓的官,在很多时候就是化人的另一副面孔。仔细想想在炎黄的古代历史上,那些知名的人墨客无论是否出仕,总是与统治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在封建科举体制之下的高等教育,例如“国子监”、“太学”之类,其实就是高级官僚的专门培养机构。而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同样也是如此。历史上,众多炎黄人读的是圣贤书,出言必说仁义道德,号称以天下为己任,其实早已远离社会实际生产很多年了,都喜欢宅在书斋里做学问,极度轻视体力劳动和现实建设。同样的道理,在民国初年,那些北洋军阀之所以对待大学校园里的师生们十分客气,也不全是因为他们自身就思想进步、重视教育,而恰恰相反——在他们的脑子里,依然延续着过去封建王朝的旧思维,普遍把北平城的那些大学,看成是“太学”、“国子监”之类的高级官僚预备队,自然要待遇优厚,态度客气。”老mao补充道。
“也可以这么理解,炎黄古代也好,民国时期也罢,掌握话语权的学者和底层民众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王国维评论所谓历史,不过是帝王将相家谱,可谓一语的。套用你所在的后世话说,底层民众在民国时期‘被代表了’!”周恩lai又说道。
“所以民国实际上是割裂的,在动荡岁月之,一方面有着遍地的盲和失学儿童,整片空白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许多充满了“民国范儿”的大师们,心安理得地挥霍着仅有的一点儿教育经费,悠然自得地研究着历史、哲学、书画艺术之类缺乏实际意义的“传统国学”,或者翻译一些西方学名著,却对落后愚昧的民国百姓视而不见,还自诩为国家柱石、社会脊梁。但非常可悲的是,一旦国家安定,生活水平提高,百姓自然有提升学、教育等素质教养的内在追求,那时候接受书本信息的,又恰恰多是这些‘大师’翻译过来的,几乎可以预见的,敬佩、憧憬、羡慕等等就都来了,至于在这些之前的温饱、生活等基本需求,都被当作国家社会理所应当提供的了。不过提供这些生产生活物资的基层生产者如农民、工人、科学家等等,则又被忽视到历史的尘埃了!”老mao总结道。
“陈果夫你知道吧,1932年他任职秃头党国民zhèng fǔ的教育部长,当年5月份他提出《改革教育方案》,试图扭转这种科生过剩而理科生匮乏的荒诞局面,但是却因此闹得教育界一片哗然,引... -->>
PS:不好意思,因为十一写得稿子有些粗糙,刚改好!感谢读者大大“q76”、“韵南”、“鼎盛华”、“流氓大汉”、“一堆堆石头”、“悲剧的鹰”、“共和国”、“wekiku”送给天堂礼物,谢谢大家!感谢读者大大“飞飞123321”打赏天堂100纵横币、读者大大“zhou”打赏天堂366纵横币、读者大大“jing”打赏888纵横币,最后感谢读者大大“wanglg”投给天堂一张月票O(∩_∩)O哈哈~
“问题大了!”老mao说道,“既然教授待遇如此优厚,大学经费也相对充足,为什么就建不起一个科技实验室?难道仅仅是因为实验设备贵吗,王凡啊,现在是1943年,要知道20年前,也就是20~30年代,那时候的科技水平和实验设备并不是贵到我们无法承受!”
“那究竟是为什么?”王凡问道。
“真正的原因是炎黄民国刚建国那会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炎黄各所大学里,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极度不平衡——学习法艺术的科生独占鳌头,占到了学生总数的90%以上,很难想象吧!”老mao说出了一个让王凡震惊的数字。
“90%!?这怎么可能?”王凡听到如此离谱的比例,不禁吃惊的问道。
“很遗憾,这就是事实。那时候在大学里攻读工科、农科的学生寥寥无几,连商科都没有什么人,同时国内能讲这些课程的教授也很少。只有医科稍微强一点,但也好得有限。主位面后世以“理科第一”而闻名全国的清华大学,其大学老师在20~30年代的教学内容也还是以政法、学和神学为主,每年的理科毕业生从来都不超过100人!”老mao继续说道。
“国家领导阶层难道就看不出来这样的弊端吗?”王凡觉得他们既然可以登上一个国家的顶峰,就不可能是真傻子,他们也许有时候故意装傻,但是绝不可能是真无知,毕竟过去能登上高位的多是jīng英阶层,他们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享用最好的资源,拥有最开阔的眼界。
“这个我知道。”刘少qi接话道,“我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发现当初学习理工科面临着内困外焦两重困难,一方面是国内这方面的老师太少,如果你真想学一点实用的先进技术,就只能到国外去留学。而且在学成之后,归国后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留在海外谋生。咱们国家的工业底子实在是太落后,归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除非是自己办厂创业,否则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相较那些海归的科从业者)。另一方面,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传统上,炎黄历史上就是一个由官统治的国度。而所谓的官,在很多时候就是化人的另一副面孔。仔细想想在炎黄的古代历史上,那些知名的人墨客无论是否出仕,总是与统治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在封建科举体制之下的高等教育,例如“国子监”、“太学”之类,其实就是高级官僚的专门培养机构。而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同样也是如此。历史上,众多炎黄人读的是圣贤书,出言必说仁义道德,号称以天下为己任,其实早已远离社会实际生产很多年了,都喜欢宅在书斋里做学问,极度轻视体力劳动和现实建设。同样的道理,在民国初年,那些北洋军阀之所以对待大学校园里的师生们十分客气,也不全是因为他们自身就思想进步、重视教育,而恰恰相反——在他们的脑子里,依然延续着过去封建王朝的旧思维,普遍把北平城的那些大学,看成是“太学”、“国子监”之类的高级官僚预备队,自然要待遇优厚,态度客气。”老mao补充道。
“也可以这么理解,炎黄古代也好,民国时期也罢,掌握话语权的学者和底层民众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王国维评论所谓历史,不过是帝王将相家谱,可谓一语的。套用你所在的后世话说,底层民众在民国时期‘被代表了’!”周恩lai又说道。
“所以民国实际上是割裂的,在动荡岁月之,一方面有着遍地的盲和失学儿童,整片空白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许多充满了“民国范儿”的大师们,心安理得地挥霍着仅有的一点儿教育经费,悠然自得地研究着历史、哲学、书画艺术之类缺乏实际意义的“传统国学”,或者翻译一些西方学名著,却对落后愚昧的民国百姓视而不见,还自诩为国家柱石、社会脊梁。但非常可悲的是,一旦国家安定,生活水平提高,百姓自然有提升学、教育等素质教养的内在追求,那时候接受书本信息的,又恰恰多是这些‘大师’翻译过来的,几乎可以预见的,敬佩、憧憬、羡慕等等就都来了,至于在这些之前的温饱、生活等基本需求,都被当作国家社会理所应当提供的了。不过提供这些生产生活物资的基层生产者如农民、工人、科学家等等,则又被忽视到历史的尘埃了!”老mao总结道。
“陈果夫你知道吧,1932年他任职秃头党国民zhèng fǔ的教育部长,当年5月份他提出《改革教育方案》,试图扭转这种科生过剩而理科生匮乏的荒诞局面,但是却因此闹得教育界一片哗然,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