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在皇太后布尔布泰在慈宁宫内揪心满蒙八旗地位不保的时候,多罗贝勒玄烨,恰恰就在明安达礼和噶达浑的陪同下,于昌平州检视从京畿各地齐聚于此的八千驻防八旗兵!
一身小号戎装的弘毅,器宇轩昂的端坐在福临御赐的“超影宝马”之上,当然,作为不足两岁的小孩子,弘毅还是十分理智的选择让一名侍卫驾驭宝马,自己心甘情愿被紧紧裹挟在侍卫双臂之间而已。
这匹御赐的“超影”的确无愧它“八骏[1]”之一的美名,浑身上下通体血红,两耳直立,威风凛凛,不禁让弘毅想起杜甫《房兵曹胡马》中的名句:“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确如此,当弘毅纵马从整齐列阵的八千劲旅面前风驰电掣而过的时候,听着耳旁的风声呼啸,看着眼前的刀光剑影,他实实在在体味到了什么是“逐日而行”,什么是“金戈铁马”!
队列之中,各营将校分着髹[xiū]漆盔帽、甲衣围裳,端坐马上,持刀行礼;一众兵丁,共着黑漆皮胄,显得坚实厚重[2]。又按旗藉不同,分穿各色棉甲,弘毅早已明白,统身黄色为正黄旗,黄地红边为镶黄旗,统身白色为正白旗,白地红边为镶白旗,统身红色为正红旗,红地白边为镶红旗,统身蓝色为正蓝旗,蓝地红边为镶蓝旗,十分好区别。无论将校兵卒,甲以棉布为里,以绸为面,中实丝绵,分着齐腰甲、罩甲等不同款式,但全身一律镶有铜质泡钉。果然,此次校阅虽然不是皇帝亲临才能举行的“大阅[3]”,但兵部显然十分上心,将平时贮藏于西华门城楼内“大阅”甲胄拿出大半,可见重视程度。
而此时的大清朝,“大阅”制度还不规范,间隔年数、阅兵项目等等,都还没有明确。弘毅也就在马上开始回忆起共和国**广场之上那“十年一大阅、五年一小阅”的恢弘气势来,暗自定了决心,要向自己的“再生皇父”好好建议一番。
自头至尾,弘毅一直端坐在马背之上,每一次高高举起手中的所谓“尚方宝剑”,旁边的军士就会高居刀枪,大声“嗷嗷”的呼喊,那气势也的确吓人,可来回跑了一遍,弘毅总感觉缺少一些什么,自己思索半天,这才恍然大悟!
“回点将台!”弘毅大声命令道。
“嗻!”身后的骑士立即打转马头,风一般奔回了校场北侧的点将台。
登上高高的点将台,左右的明安达礼和噶达浑急忙迎上前来。
“贝勒爷,这军威可算雄壮?”兵部尚书噶达浑半弓着身子,谨慎仔细的请示这位“奉旨校阅”的圣婴神童。
“噶大人,麾下将士的确是我八旗劲旅!”弘毅微笑答道。
“谢贝勒爷赞誉!”噶达浑嘴巴都咧到耳朵了,明安达礼却感觉有些异样。毕竟自己曾经领教过这位圣婴的神奇,他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吧?就这么完了?
“不过,噶大人,本贝勒奉旨校阅,是否可以宣示一番?”明安达礼一阵轻松,小皇子果然还有下文!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奴才恭请多罗贝勒代皇上宣示三军!”噶达浑和明安达礼立即下跪听旨。
一旁的传令将官见状,手中令旗一展,台下八千将士也是齐齐单膝跪拜,恭迎圣训!弘毅被这齐刷刷“哗啦啦”的铠甲抖动之声、“明晃晃”夺人眼目的甲胄反光撩拨得也是雄心万丈,于是向点将台的边缘紧走两步,跨上早就为自己准备好的两尺高的“演讲台”!其实,这也是他自己提前一天就吩咐好的应急之策。毕竟台下都是身经百战的八旗猛士,总不能说了半天,人家还没看到台上自己这个小不点吧!
“众将士!你们,为了大清、为了华夏,辛苦啦!!”弘毅用足气力,大声说道。寂静的校场上,瞬时间山呼起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到口号的回声逐渐消退,弘毅继续说道:
“大清龙兴关外、入主中原,华夏一统,四海臣服,诸位将士,功不可没!”
“万岁!……”
“八旗骁勇、三军用命,猛士威武、刀枪犀利,蕞尔小邦、暴殄天物,犯我大清、虽远必诛!”弘毅突然想到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脱口而出,自己也是气血上涌,好不豪迈!
“万岁!……”
弘毅登时有些泄气,无论自己怎么喊,下面都是一个词,那就是“万岁”!虽然整齐响亮,却是稍显气势不足!而且这个词的背后,实际上是说所有的大清兵士,只是愚忠于皇帝,而不是为了国家大义、民族大利在浴血奋战。如果为了一个人而战,那就必然要有所回报,而为了家国民族而战,是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一支枕戈待旦的劲旅,必须有一两句衬托军威、凝聚军心,甚至加深袍泽之谊的响亮口号才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口号就是秦国时期军队的“风、大风”。大风是一句吉祥话,比喻风大好射箭,又形容秦军如大风一般威猛。事实上,中国上古时代军队几乎没有什么口号,主要原因是军队中人大部分只是临时征召而来的农夫,只接受过很少的军事训练,所以有没有口号无所谓,有时候有口号反而坏事,比如淝水之战前秦就是败在一句口号(说谣言也可)上的。而宋明两代中国出现了职业军人,他们的服役是终生制的,所以如果用口号指挥作战,不如用锣鼓令旗指挥更方便。而“齐步走”、“立正... -->>
就在皇太后布尔布泰在慈宁宫内揪心满蒙八旗地位不保的时候,多罗贝勒玄烨,恰恰就在明安达礼和噶达浑的陪同下,于昌平州检视从京畿各地齐聚于此的八千驻防八旗兵!
一身小号戎装的弘毅,器宇轩昂的端坐在福临御赐的“超影宝马”之上,当然,作为不足两岁的小孩子,弘毅还是十分理智的选择让一名侍卫驾驭宝马,自己心甘情愿被紧紧裹挟在侍卫双臂之间而已。
这匹御赐的“超影”的确无愧它“八骏[1]”之一的美名,浑身上下通体血红,两耳直立,威风凛凛,不禁让弘毅想起杜甫《房兵曹胡马》中的名句:“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确如此,当弘毅纵马从整齐列阵的八千劲旅面前风驰电掣而过的时候,听着耳旁的风声呼啸,看着眼前的刀光剑影,他实实在在体味到了什么是“逐日而行”,什么是“金戈铁马”!
队列之中,各营将校分着髹[xiū]漆盔帽、甲衣围裳,端坐马上,持刀行礼;一众兵丁,共着黑漆皮胄,显得坚实厚重[2]。又按旗藉不同,分穿各色棉甲,弘毅早已明白,统身黄色为正黄旗,黄地红边为镶黄旗,统身白色为正白旗,白地红边为镶白旗,统身红色为正红旗,红地白边为镶红旗,统身蓝色为正蓝旗,蓝地红边为镶蓝旗,十分好区别。无论将校兵卒,甲以棉布为里,以绸为面,中实丝绵,分着齐腰甲、罩甲等不同款式,但全身一律镶有铜质泡钉。果然,此次校阅虽然不是皇帝亲临才能举行的“大阅[3]”,但兵部显然十分上心,将平时贮藏于西华门城楼内“大阅”甲胄拿出大半,可见重视程度。
而此时的大清朝,“大阅”制度还不规范,间隔年数、阅兵项目等等,都还没有明确。弘毅也就在马上开始回忆起共和国**广场之上那“十年一大阅、五年一小阅”的恢弘气势来,暗自定了决心,要向自己的“再生皇父”好好建议一番。
自头至尾,弘毅一直端坐在马背之上,每一次高高举起手中的所谓“尚方宝剑”,旁边的军士就会高居刀枪,大声“嗷嗷”的呼喊,那气势也的确吓人,可来回跑了一遍,弘毅总感觉缺少一些什么,自己思索半天,这才恍然大悟!
“回点将台!”弘毅大声命令道。
“嗻!”身后的骑士立即打转马头,风一般奔回了校场北侧的点将台。
登上高高的点将台,左右的明安达礼和噶达浑急忙迎上前来。
“贝勒爷,这军威可算雄壮?”兵部尚书噶达浑半弓着身子,谨慎仔细的请示这位“奉旨校阅”的圣婴神童。
“噶大人,麾下将士的确是我八旗劲旅!”弘毅微笑答道。
“谢贝勒爷赞誉!”噶达浑嘴巴都咧到耳朵了,明安达礼却感觉有些异样。毕竟自己曾经领教过这位圣婴的神奇,他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吧?就这么完了?
“不过,噶大人,本贝勒奉旨校阅,是否可以宣示一番?”明安达礼一阵轻松,小皇子果然还有下文!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奴才恭请多罗贝勒代皇上宣示三军!”噶达浑和明安达礼立即下跪听旨。
一旁的传令将官见状,手中令旗一展,台下八千将士也是齐齐单膝跪拜,恭迎圣训!弘毅被这齐刷刷“哗啦啦”的铠甲抖动之声、“明晃晃”夺人眼目的甲胄反光撩拨得也是雄心万丈,于是向点将台的边缘紧走两步,跨上早就为自己准备好的两尺高的“演讲台”!其实,这也是他自己提前一天就吩咐好的应急之策。毕竟台下都是身经百战的八旗猛士,总不能说了半天,人家还没看到台上自己这个小不点吧!
“众将士!你们,为了大清、为了华夏,辛苦啦!!”弘毅用足气力,大声说道。寂静的校场上,瞬时间山呼起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到口号的回声逐渐消退,弘毅继续说道:
“大清龙兴关外、入主中原,华夏一统,四海臣服,诸位将士,功不可没!”
“万岁!……”
“八旗骁勇、三军用命,猛士威武、刀枪犀利,蕞尔小邦、暴殄天物,犯我大清、虽远必诛!”弘毅突然想到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脱口而出,自己也是气血上涌,好不豪迈!
“万岁!……”
弘毅登时有些泄气,无论自己怎么喊,下面都是一个词,那就是“万岁”!虽然整齐响亮,却是稍显气势不足!而且这个词的背后,实际上是说所有的大清兵士,只是愚忠于皇帝,而不是为了国家大义、民族大利在浴血奋战。如果为了一个人而战,那就必然要有所回报,而为了家国民族而战,是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一支枕戈待旦的劲旅,必须有一两句衬托军威、凝聚军心,甚至加深袍泽之谊的响亮口号才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口号就是秦国时期军队的“风、大风”。大风是一句吉祥话,比喻风大好射箭,又形容秦军如大风一般威猛。事实上,中国上古时代军队几乎没有什么口号,主要原因是军队中人大部分只是临时征召而来的农夫,只接受过很少的军事训练,所以有没有口号无所谓,有时候有口号反而坏事,比如淝水之战前秦就是败在一句口号(说谣言也可)上的。而宋明两代中国出现了职业军人,他们的服役是终生制的,所以如果用口号指挥作战,不如用锣鼓令旗指挥更方便。而“齐步走”、“立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