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二、尼康其人
尼康最初为科热耶泽尔斯基隐修院院长,后因受沙皇阿列克塞赏识留在莫斯科担任罗曼诺夫王朝家族墓地——诺沃斯帕斯修道院的修士大司祭。之后升任为诺夫哥罗德大主教,继而因镇压诺夫哥罗德当地起义有功而最终升任为牧首,同时当上帝师。在获得最高神职的宝座后,他的下一步计划凸显出来——在俄罗斯建立神权政治。为此,“他提出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学说,不断重申费拉列特时期‘两种政权并存的学说’,甚至把教权和王权分别比作‘太阳和月亮’”。其于1653年在俄国首次出版了拜占庭教会的古代法律汇编《主导法典》,以对抗世俗政权的《1649年法典》最终在沙皇的支持下将牧首区的各种特权全部保留下来。在尼康时期,俄国牧首区的地产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北方的阿尔汗格尔斯克到南方的克里木,到处都分布着牧首管辖的领地。”;“神职人员的编制比费拉列特时期还臃肿。”;尼康本人也流露出想做普世教会牧首之首的意图——他“喜欢隆重的祈祷场面,在这种场合中,他总是衣着奢华,挥金如土,尽显‘普世牧首’的气派。”出于这种动机,“他在牧首图书馆找到1593年东正教会牧首们签署的同意俄国建立牧首制的文告原件,进行研究。文告中写道,莫斯科牧首作为信奉东正教的各位牧首的兄弟,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同他们协同一致,应该在自己的教会内杜绝任何标新立异。”由此,尼康决定开始改革,最终使俄国教会在宗教礼仪上同普世牧首区保持一致(这主要意味着按希腊模式改变宗教礼仪——为了表示来源正统)。
三、尼康改革的主要内容
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1取消自百章公会以来以两个手指划十字的做法改用三个指头划十字。2在诵读圣叶弗廖姆.西林的祈祷文时进行16次叩首以取代以往的15次叩首仪式。3用基辅圣诗合唱法代替古老的莫斯科合唱法。4在教堂里逆时针行走取代以前的顺时针方式。5诵读经书时,每次祷告后读三遍‘阿利路亚’,废除百章公会规定的读两遍‘阿利路亚’的作法。6上帝耶稣的名字由‘Исус’改为‘Иисус’。7作祈祷时,祭坛上摆放五块圣饼,不是以前的七块。8允许神职人员在祈祷仪式上进行布道讲演。1654年,尼康通过牧首区印刷厂将修改后的经书大量出版并在各教区发放。同时,命令焚烧一切旧经书,违者严惩不贷。”
四、分裂教派的源起与沙皇的大获全胜
尼康的这些改革措施由于几乎彻底掀翻了自百章公会以来确立的宗教礼仪,遭到了以大司祭阿瓦库姆为首的许多人士的反对。“他们质疑说:人民是笃信宗教的是保护教会的主体,‘在俄国教会里,由谁来讨论教义和信仰问题呢?根据圣徒的先例,应该共同讨论。但在全俄罗斯的教会里,有些什么样的会议呢?东正教最高会议在军官指挥下只能研究外表的事物。’而圣徒的教会‘从来不认为仪式应该是教会一成不变和全世界一模一样的,每一个局部的教会,均应按其独立的程度、适应时间、地点、和人民精神,规定其章程、习惯和仪式”。大司祭阿瓦库姆则说:“俄罗斯不需要拉丁习俗和德国举止。”这些反对者拒绝承认尼康改革,于是尼康将这些对手称为“分裂者”,将由这些教徒形成的派别称作“分裂派”(或:“旧礼仪派”)。
而沙皇米哈伊洛维奇此时有自己的考虑。“在双方争论过程中,沙皇并没有立即站出来公开表态,任由民间和教会内部相互争执。沙皇自然反对"神权高于皇权"的命题,但是他也懂得统一宗教仪式既便于继承拜占庭的政治宗教遗产,也有利于国家中央集权的统治,沙皇的**态度为宗教界和民间留下了太多的遐想,他们各自坚持自己派别的正确性,希望得到沙皇的首肯和支持。”此前的1656年,由于俄国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对瑞典发动的战争惨遭失败,而尼康本人在当初坚决主战,贵族们和沙皇本人已经对尼康怒不可遏。而且“尼康对待手下的神职人员粗暴蛮横,牧首的射击兵和随从们在街头肆意采取恐怖行动,抓住他们认为可疑的神甫就立刻送入监狱,根本无视国家和教会的正常司法程序。尼康失宠后,反对者们便纷纷联合起来,上书揭露和声讨尼康的独裁和暴政。沙皇对尼康也越发挑剔。1658年,尼康提出辞职请求,以期待沙皇的挽留。但是,沙皇对此反应冷漠。此后的10年中,尼康的职位一直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最终,沙皇终于动手了:利用已重金收买好的、从希腊请来的被“第三罗马”认定为“正宗”的希腊东正教神职人员(这将是十分有力的——因为这等于是要用尼康自己承认的权威来打倒他),其于1666~1667年召开宗教会议,一方面最终撤销了尼康的全部神职,一方面又承认了尼康提出的做“正教世界的嫡传“的主张,保留了其所制定的统一的东正教礼仪,并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稳定局面(“宗教会议通过了‘沙皇的权力高于牧首和一切主教’,‘任何人不得违反沙皇的命令,沙皇的命令就是法律’的条款。”)。由此,沙皇可谓是一箭双雕,大获全胜。
而对“分裂派”,“1666年宗教会议承认尼康一派是官方教派,凡是坚持‘老规矩’的‘旧礼仪派’被视为‘异端教徒’统统革除教籍,敢于反抗者都严惩不贷”。沙皇对“分裂派”的打压之毒辣,可从反对派领袖大司祭阿瓦库姆的经历中略见一斑:“改革伊始,他就和司祭长丹尼尔上书沙皇,要求维护用2指画十字的传统,反对以希腊圣书为蓝本修订俄国圣书,因为希腊教会缺少‘笃信宗教的古风’,其圣书实在天主教印刷厂印制的。为此,阿瓦库姆和他的全家被流放到托博尔斯克。1663年,阿瓦库姆被召回首都,但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并在致沙皇的呈文中指责尼康为‘异端’,结果又遭流放。1666年,阿瓦库姆再次被召回莫斯科,在宗教会议上被革除教籍,并又一次被流放到北方的普斯托捷尔斯克岛,关押在一座阴暗潮湿的地牢中。1682年,在被囚禁15年后阿瓦库姆及其占有被沙皇下令烧死。”
五、余震
“俄国教会中原来由于民间自然崇拜渗透的多样化趋势,与宗教‘一元化与希腊化’的尖锐矛盾,在宗教改革过程中充分暴露出来”,“坚持旧教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最虔诚的教徒,是把几百年来的东正教仪式视为生命的人,尼康对于宗教礼仪规范的变革严重地损伤了他们神圣的宗教情感以及他们与教会的关系。而沙皇借尼康之手确立的‘第三罗马’国教思想则成为统治者手中的工具。”自此开始,俄罗斯历史上旷日持久的宗教“分裂运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个历史过程加剧了民间与官方的对立,“在俄国素来有民间的‘十字军运动’之称。许多人从教会内的‘持不同政见者’变成反对沙皇的‘持不同政见者’,成为前近代俄国最大的反对派。”沙皇对“分裂派”的残酷镇压和追剿一直没有停息过,直至1905年沙皇颁布《信仰自由法》:“取消现行使用的‘分裂教徒’说法,承认旧礼仪派的称谓”,他们才基本获得合法地位。而此时距尼康改革(1654年)已经过去了近250年。“分裂运动”中教徒们表现出的敢于为自己的信仰而慷慨赴死的道德勇气,他们为坚决抵抗官方而逐渐形成的严密、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聚集形态,他们在坚守信仰的过程中对哲学、文化宣传与传承的重视,毫无疑问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俄国近现代斑驳陆离的历史进程中,反映在这个过程中的众多知识分子身上。无怪乎别尔嘉耶夫说:“这种内在的分裂性一直延续到俄国革命,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解释。它是‘解开俄国思想史的一把钥匙’。19世纪的平民知识分子正是这种分裂性的延续。”
C
/> 二、尼康其人
尼康最初为科热耶泽尔斯基隐修院院长,后因受沙皇阿列克塞赏识留在莫斯科担任罗曼诺夫王朝家族墓地——诺沃斯帕斯修道院的修士大司祭。之后升任为诺夫哥罗德大主教,继而因镇压诺夫哥罗德当地起义有功而最终升任为牧首,同时当上帝师。在获得最高神职的宝座后,他的下一步计划凸显出来——在俄罗斯建立神权政治。为此,“他提出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学说,不断重申费拉列特时期‘两种政权并存的学说’,甚至把教权和王权分别比作‘太阳和月亮’”。其于1653年在俄国首次出版了拜占庭教会的古代法律汇编《主导法典》,以对抗世俗政权的《1649年法典》最终在沙皇的支持下将牧首区的各种特权全部保留下来。在尼康时期,俄国牧首区的地产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北方的阿尔汗格尔斯克到南方的克里木,到处都分布着牧首管辖的领地。”;“神职人员的编制比费拉列特时期还臃肿。”;尼康本人也流露出想做普世教会牧首之首的意图——他“喜欢隆重的祈祷场面,在这种场合中,他总是衣着奢华,挥金如土,尽显‘普世牧首’的气派。”出于这种动机,“他在牧首图书馆找到1593年东正教会牧首们签署的同意俄国建立牧首制的文告原件,进行研究。文告中写道,莫斯科牧首作为信奉东正教的各位牧首的兄弟,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同他们协同一致,应该在自己的教会内杜绝任何标新立异。”由此,尼康决定开始改革,最终使俄国教会在宗教礼仪上同普世牧首区保持一致(这主要意味着按希腊模式改变宗教礼仪——为了表示来源正统)。
三、尼康改革的主要内容
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1取消自百章公会以来以两个手指划十字的做法改用三个指头划十字。2在诵读圣叶弗廖姆.西林的祈祷文时进行16次叩首以取代以往的15次叩首仪式。3用基辅圣诗合唱法代替古老的莫斯科合唱法。4在教堂里逆时针行走取代以前的顺时针方式。5诵读经书时,每次祷告后读三遍‘阿利路亚’,废除百章公会规定的读两遍‘阿利路亚’的作法。6上帝耶稣的名字由‘Исус’改为‘Иисус’。7作祈祷时,祭坛上摆放五块圣饼,不是以前的七块。8允许神职人员在祈祷仪式上进行布道讲演。1654年,尼康通过牧首区印刷厂将修改后的经书大量出版并在各教区发放。同时,命令焚烧一切旧经书,违者严惩不贷。”
四、分裂教派的源起与沙皇的大获全胜
尼康的这些改革措施由于几乎彻底掀翻了自百章公会以来确立的宗教礼仪,遭到了以大司祭阿瓦库姆为首的许多人士的反对。“他们质疑说:人民是笃信宗教的是保护教会的主体,‘在俄国教会里,由谁来讨论教义和信仰问题呢?根据圣徒的先例,应该共同讨论。但在全俄罗斯的教会里,有些什么样的会议呢?东正教最高会议在军官指挥下只能研究外表的事物。’而圣徒的教会‘从来不认为仪式应该是教会一成不变和全世界一模一样的,每一个局部的教会,均应按其独立的程度、适应时间、地点、和人民精神,规定其章程、习惯和仪式”。大司祭阿瓦库姆则说:“俄罗斯不需要拉丁习俗和德国举止。”这些反对者拒绝承认尼康改革,于是尼康将这些对手称为“分裂者”,将由这些教徒形成的派别称作“分裂派”(或:“旧礼仪派”)。
而沙皇米哈伊洛维奇此时有自己的考虑。“在双方争论过程中,沙皇并没有立即站出来公开表态,任由民间和教会内部相互争执。沙皇自然反对"神权高于皇权"的命题,但是他也懂得统一宗教仪式既便于继承拜占庭的政治宗教遗产,也有利于国家中央集权的统治,沙皇的**态度为宗教界和民间留下了太多的遐想,他们各自坚持自己派别的正确性,希望得到沙皇的首肯和支持。”此前的1656年,由于俄国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对瑞典发动的战争惨遭失败,而尼康本人在当初坚决主战,贵族们和沙皇本人已经对尼康怒不可遏。而且“尼康对待手下的神职人员粗暴蛮横,牧首的射击兵和随从们在街头肆意采取恐怖行动,抓住他们认为可疑的神甫就立刻送入监狱,根本无视国家和教会的正常司法程序。尼康失宠后,反对者们便纷纷联合起来,上书揭露和声讨尼康的独裁和暴政。沙皇对尼康也越发挑剔。1658年,尼康提出辞职请求,以期待沙皇的挽留。但是,沙皇对此反应冷漠。此后的10年中,尼康的职位一直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最终,沙皇终于动手了:利用已重金收买好的、从希腊请来的被“第三罗马”认定为“正宗”的希腊东正教神职人员(这将是十分有力的——因为这等于是要用尼康自己承认的权威来打倒他),其于1666~1667年召开宗教会议,一方面最终撤销了尼康的全部神职,一方面又承认了尼康提出的做“正教世界的嫡传“的主张,保留了其所制定的统一的东正教礼仪,并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稳定局面(“宗教会议通过了‘沙皇的权力高于牧首和一切主教’,‘任何人不得违反沙皇的命令,沙皇的命令就是法律’的条款。”)。由此,沙皇可谓是一箭双雕,大获全胜。
而对“分裂派”,“1666年宗教会议承认尼康一派是官方教派,凡是坚持‘老规矩’的‘旧礼仪派’被视为‘异端教徒’统统革除教籍,敢于反抗者都严惩不贷”。沙皇对“分裂派”的打压之毒辣,可从反对派领袖大司祭阿瓦库姆的经历中略见一斑:“改革伊始,他就和司祭长丹尼尔上书沙皇,要求维护用2指画十字的传统,反对以希腊圣书为蓝本修订俄国圣书,因为希腊教会缺少‘笃信宗教的古风’,其圣书实在天主教印刷厂印制的。为此,阿瓦库姆和他的全家被流放到托博尔斯克。1663年,阿瓦库姆被召回首都,但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并在致沙皇的呈文中指责尼康为‘异端’,结果又遭流放。1666年,阿瓦库姆再次被召回莫斯科,在宗教会议上被革除教籍,并又一次被流放到北方的普斯托捷尔斯克岛,关押在一座阴暗潮湿的地牢中。1682年,在被囚禁15年后阿瓦库姆及其占有被沙皇下令烧死。”
五、余震
“俄国教会中原来由于民间自然崇拜渗透的多样化趋势,与宗教‘一元化与希腊化’的尖锐矛盾,在宗教改革过程中充分暴露出来”,“坚持旧教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最虔诚的教徒,是把几百年来的东正教仪式视为生命的人,尼康对于宗教礼仪规范的变革严重地损伤了他们神圣的宗教情感以及他们与教会的关系。而沙皇借尼康之手确立的‘第三罗马’国教思想则成为统治者手中的工具。”自此开始,俄罗斯历史上旷日持久的宗教“分裂运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个历史过程加剧了民间与官方的对立,“在俄国素来有民间的‘十字军运动’之称。许多人从教会内的‘持不同政见者’变成反对沙皇的‘持不同政见者’,成为前近代俄国最大的反对派。”沙皇对“分裂派”的残酷镇压和追剿一直没有停息过,直至1905年沙皇颁布《信仰自由法》:“取消现行使用的‘分裂教徒’说法,承认旧礼仪派的称谓”,他们才基本获得合法地位。而此时距尼康改革(1654年)已经过去了近250年。“分裂运动”中教徒们表现出的敢于为自己的信仰而慷慨赴死的道德勇气,他们为坚决抵抗官方而逐渐形成的严密、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聚集形态,他们在坚守信仰的过程中对哲学、文化宣传与传承的重视,毫无疑问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俄国近现代斑驳陆离的历史进程中,反映在这个过程中的众多知识分子身上。无怪乎别尔嘉耶夫说:“这种内在的分裂性一直延续到俄国革命,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解释。它是‘解开俄国思想史的一把钥匙’。19世纪的平民知识分子正是这种分裂性的延续。”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