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w19.com,天脉谜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关于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现在人有很多错误的看法,比如,汉族是纯血统的,这不对,汉族是无数个民族融合起来的。汉族是内容不断变化的“民族”,其实,古代没有“民族”这个说法,都是天子的子民,所谓“汉族”是近代革命党搞出来的,有政治化的意味。生活在中国版图上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从以下16个主要民族结局看,尽管古代有杀戮,但他们都没有消失,比如“党项”没有蒙古族灭绝,羯在16国时代也没有被灭族。流传最大的谎言是匈奴,原来说匈奴被西汉打败后,部分成了欧洲的“匈奴帝国”,但近年通过数十俱古代匈奴尸体的DNA分析,欧洲匈奴和中国的匈奴毫无关系,这个重大考古和生物研究成就,不知道为什么被国内媒体忽略了。
看看《史记》,最早的“汉族”就是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根据人类考古学,最早的人类出自东非,匈奴和“汉族”来自同一个祖先。希特勒这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种族主义者的下场大家都知道。美国有大量的移民人口,也没有怎么害怕污染了他们本民族的血统。个人认为,中国的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是中了儒教的毒害,儒教的所谓“夷夏”之分,对今天的民族和谐团结非常不利,某个国学大师在媒体上甚至公然指责纪大才子,是服务于清朝的汉奸。
一.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二.东胡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三.乌桓
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乌桓随水草放牧,以穹庐为室,常要向匈奴进贡,匈奴每岁向乌桓征收牲畜、皮革。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乌桓趁匈奴内乱之时进攻匈奴,把匈奴赶出大漠以南。东汉对乌桓优抚,允许乌桓人部分移居太原关内各地,驻牧于辽东属国,乌桓人大多归附于汉。乌桓南迁后,原居地为鲜卑所占,留在塞外的部分乌桓人民,亦附鲜卑,常助鲜卑寇边。
东汉末年,辽东、辽西等地的乌桓大人趁乱称王。初平元年(190年),辽西乌桓大人蹋顿统一现辽宁一带的乌桓各部。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袁绍官渡之战之后败给曹操,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形成残余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斩蹋顿诸王,从此乌桓彻底衰落,地位为鲜卑取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乌桓与各族杂居,形成“杂胡”。乌桓和匈奴的混血后代“铁弗”人赫连勃勃立国胡夏。
唐朝时嫩江以北有乌丸国,传说是乌桓后人所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派兵征伐,之后乌桓融入其他民族。
四.鲜卑
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合称东胡民族。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鲜卑起源自黄帝之孙曰始均,《晋书》记载:曾在晋代受封为“鲜卑都督”的慕容?@,“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部落。
87年鲜卑崛起,在2世纪时继承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番汗国所灭。
三国时期在乌桓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崛起。
在西晋至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分为三大支部。
(1)东部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
其中段部曾和晋阳的刘琨联合,后被羯人的后赵击溃,融入中原。有人认为该部与宋朝时期的大理段氏有关,但并无实证。
慕容部的慕容?于五胡十六国前期创立的大燕国,史称前燕。前燕于能臣慕容恪死后衰落,慕容暐(字景茂)在位时亡于氐人苻氏的前秦,而慕容恪之弟慕容垂在此之前已降前秦。384年,在前秦淝水之战败于东晋之后,慕容垂复国建立燕国,史称后燕。同时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小名凤皇,前燕的中山王,大司马)也建立了一个燕国,史称西燕。394年西燕被后燕所灭。后燕后被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击败后北逃。留在南部的一支后燕皇族由慕容德率领成立南燕,南燕后被东晋所灭。(慕容?、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人均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出现在虚构人物“慕容复”的“大燕皇族世系表”中。)
宇文部与高句丽通好,但败给了慕容?的前燕。之后南北朝时期宇文氏篡西魏成立北周。北周后为外戚杨坚所篡,成立隋朝。宇文部落中的迭刺部后来是契丹创始时期的“契丹八部”之一。
(2)北部,即中部,有著名的拓跋部,以及与其多次交战的柔然。
386年,代国后代拓跋圭自称代王,建立北魏。北魏后来统一中国北方,在南北朝初期与南朝对立。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
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室韦是蒙古人的祖先之一。参见柔然。
(3)西鲜卑
慕容?之庶兄慕容吐谷浑率部从东北迁到青海东部,称为吐谷浑。吐谷浑在鼎盛时期占据现青海、甘肃、新疆南部、四川西部。663年(唐龙朔三年),吐蕃攻占吐谷浑全境,吐谷浑灭亡。
史书上的看法认为,鲜卑与匈奴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赫连勃勃成立夏国。
在阴山以北,鲜卑与敕勒融合形成乞伏部。383年,前秦的乞伏国仁在淝水之战之后造反,后在现甘肃榆中成立秦国,史称西秦。400年,西秦被羌人姚氏的后秦击败,乞伏干归投奔南凉。409年乞伏干归重建西秦。431年西秦被赫连氏的夏国所灭。
秃发氏与拓跋同源。397年,后凉的秃发乌孤叛变独立,建立南凉。414年南凉灭于乞伏的西秦,秃发部人投奔北魏,被赐姓“源”。
部分被其他民族同化,部分演化为柔然
五.柔然
柔然,鲜卑人的一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
柔然源于东胡族,4世纪中叶附属于拓跋部,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拓跋部南迁后,进居阴山一带。5世纪初,首领社仑迁居漠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
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
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像只会蠕动的虫子一样,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
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可汗率领,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
另一部柔然西迁中亚,后同当地一些嚈哒部落为逃避突厥追杀进入欧洲,称阿瓦尔人,占领了中欧潘诺尼亚一带。568年,巴颜可汗建立了阿瓦尔王国,后阿瓦尔人又携同其统治... -->>
关于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现在人有很多错误的看法,比如,汉族是纯血统的,这不对,汉族是无数个民族融合起来的。汉族是内容不断变化的“民族”,其实,古代没有“民族”这个说法,都是天子的子民,所谓“汉族”是近代革命党搞出来的,有政治化的意味。生活在中国版图上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从以下16个主要民族结局看,尽管古代有杀戮,但他们都没有消失,比如“党项”没有蒙古族灭绝,羯在16国时代也没有被灭族。流传最大的谎言是匈奴,原来说匈奴被西汉打败后,部分成了欧洲的“匈奴帝国”,但近年通过数十俱古代匈奴尸体的DNA分析,欧洲匈奴和中国的匈奴毫无关系,这个重大考古和生物研究成就,不知道为什么被国内媒体忽略了。
看看《史记》,最早的“汉族”就是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根据人类考古学,最早的人类出自东非,匈奴和“汉族”来自同一个祖先。希特勒这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种族主义者的下场大家都知道。美国有大量的移民人口,也没有怎么害怕污染了他们本民族的血统。个人认为,中国的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是中了儒教的毒害,儒教的所谓“夷夏”之分,对今天的民族和谐团结非常不利,某个国学大师在媒体上甚至公然指责纪大才子,是服务于清朝的汉奸。
一.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二.东胡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三.乌桓
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乌桓随水草放牧,以穹庐为室,常要向匈奴进贡,匈奴每岁向乌桓征收牲畜、皮革。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乌桓趁匈奴内乱之时进攻匈奴,把匈奴赶出大漠以南。东汉对乌桓优抚,允许乌桓人部分移居太原关内各地,驻牧于辽东属国,乌桓人大多归附于汉。乌桓南迁后,原居地为鲜卑所占,留在塞外的部分乌桓人民,亦附鲜卑,常助鲜卑寇边。
东汉末年,辽东、辽西等地的乌桓大人趁乱称王。初平元年(190年),辽西乌桓大人蹋顿统一现辽宁一带的乌桓各部。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袁绍官渡之战之后败给曹操,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形成残余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斩蹋顿诸王,从此乌桓彻底衰落,地位为鲜卑取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乌桓与各族杂居,形成“杂胡”。乌桓和匈奴的混血后代“铁弗”人赫连勃勃立国胡夏。
唐朝时嫩江以北有乌丸国,传说是乌桓后人所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派兵征伐,之后乌桓融入其他民族。
四.鲜卑
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合称东胡民族。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鲜卑起源自黄帝之孙曰始均,《晋书》记载:曾在晋代受封为“鲜卑都督”的慕容?@,“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部落。
87年鲜卑崛起,在2世纪时继承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番汗国所灭。
三国时期在乌桓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崛起。
在西晋至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分为三大支部。
(1)东部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
其中段部曾和晋阳的刘琨联合,后被羯人的后赵击溃,融入中原。有人认为该部与宋朝时期的大理段氏有关,但并无实证。
慕容部的慕容?于五胡十六国前期创立的大燕国,史称前燕。前燕于能臣慕容恪死后衰落,慕容暐(字景茂)在位时亡于氐人苻氏的前秦,而慕容恪之弟慕容垂在此之前已降前秦。384年,在前秦淝水之战败于东晋之后,慕容垂复国建立燕国,史称后燕。同时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小名凤皇,前燕的中山王,大司马)也建立了一个燕国,史称西燕。394年西燕被后燕所灭。后燕后被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击败后北逃。留在南部的一支后燕皇族由慕容德率领成立南燕,南燕后被东晋所灭。(慕容?、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人均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出现在虚构人物“慕容复”的“大燕皇族世系表”中。)
宇文部与高句丽通好,但败给了慕容?的前燕。之后南北朝时期宇文氏篡西魏成立北周。北周后为外戚杨坚所篡,成立隋朝。宇文部落中的迭刺部后来是契丹创始时期的“契丹八部”之一。
(2)北部,即中部,有著名的拓跋部,以及与其多次交战的柔然。
386年,代国后代拓跋圭自称代王,建立北魏。北魏后来统一中国北方,在南北朝初期与南朝对立。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
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室韦是蒙古人的祖先之一。参见柔然。
(3)西鲜卑
慕容?之庶兄慕容吐谷浑率部从东北迁到青海东部,称为吐谷浑。吐谷浑在鼎盛时期占据现青海、甘肃、新疆南部、四川西部。663年(唐龙朔三年),吐蕃攻占吐谷浑全境,吐谷浑灭亡。
史书上的看法认为,鲜卑与匈奴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赫连勃勃成立夏国。
在阴山以北,鲜卑与敕勒融合形成乞伏部。383年,前秦的乞伏国仁在淝水之战之后造反,后在现甘肃榆中成立秦国,史称西秦。400年,西秦被羌人姚氏的后秦击败,乞伏干归投奔南凉。409年乞伏干归重建西秦。431年西秦被赫连氏的夏国所灭。
秃发氏与拓跋同源。397年,后凉的秃发乌孤叛变独立,建立南凉。414年南凉灭于乞伏的西秦,秃发部人投奔北魏,被赐姓“源”。
部分被其他民族同化,部分演化为柔然
五.柔然
柔然,鲜卑人的一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
柔然源于东胡族,4世纪中叶附属于拓跋部,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拓跋部南迁后,进居阴山一带。5世纪初,首领社仑迁居漠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
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
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像只会蠕动的虫子一样,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
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可汗率领,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
另一部柔然西迁中亚,后同当地一些嚈哒部落为逃避突厥追杀进入欧洲,称阿瓦尔人,占领了中欧潘诺尼亚一带。568年,巴颜可汗建立了阿瓦尔王国,后阿瓦尔人又携同其统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