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我要做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后知’之意,乃意欲令士子知天下事物本来之面貌,明其根本,然后以诚意正其本心。修其身!”刘彻只好扯起虎皮,忽悠起来:“既是要明其根本,以朕看来,少府及大农诸司曹令丞,当是再合适不过的授课人选了,而少府丞臣毅,温文尔雅,知礼守节,向为朕之肱骨,朕意以其为太学格物教授。卿等当可无虑也!”
博士们互相看了一眼。
少府丞比千石,是少府衙门里仅次于少府将作大匠的最高官僚。
但汉家制度,九卿诸令之下,一般只设两丞或者两中丞。有的衙门甚至只有一丞,独少府有六丞。
只是因为少府实在太庞大了,下属的部门太多了。
仅设一个两个副手的话,就算是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于是,设六丞来辅佐少府,管理这庞大的皇家机构跟庄园作坊。
这位被天子点名的少府丞。博士们并不陌生。
因为他也是自己人。
更是黄老派为数不多的年轻俊杰——相比现在动不动就六七十岁的黄老巨擘,今年才堪堪五十岁不到的成毅,真真是年富力强!
更重要的是,这位少府丞,还是现在天子心腹,尚书令汲黯的仕途引路人。
谁不知道,当初就是此人慧眼如炬,果断无比,毅然向当时还只是皇子的今上举荐了汲黯。
汲黯至今奉成毅如父兄,一如当年北平文侯侍奉安国武候及安国武侯夫人一般。
每次下朝,汲黯首先都要去成毅府邸请安,然后才会回家。
每逢休沐,更是跟儿子一样,前去成毅府邸,陪同成毅说话聊天。
哪怕是现在,汲黯官职越来越高,权柄越来越大,也依旧如故。
以至于此事传扬天下,成为佳话,甚至有成为典故的可能——现在,民间就有将张苍汲黯,相提并论,认为是忠义相继,知恩图报的代名词和最佳榜样。
因此,当刘彻提出让成毅去主持教授格物课程时,没有人愿意出头反对!
开什么玩笑?
谁敢得罪汲黯这样的巨头?
不要命了吗?
人家是尚书令,执掌的就是一切上奏天子的公文跟奏疏,并且负责整理和汇报天下郡国事务,朝臣杂务。而且,有迹象表明,天子在未来会不断的增加尚书令跟尚书衙门的权柄,极有可能未来尚书令将取代大行或者典属国这样的摆设九卿,成为一个全新的实权九卿。
得罪了他,就不怕汲黯记小本本,然后来个秋后算账吗?
即使汲黯本人是个君子,不会公报私仇。
但下面的人呢?
更何况,若是跳出来反对这个任命,更有可能挑起两个大学派之间的直接对峙。
反对成毅=反对汲黯=对抗黄老派=挑起黄老VS本派的战争,更有可能波及池鱼。
譬如说,儒家现在的未来跟期望——颜异就是汲黯的属下。
若是儒家跳出来唱对台戏,没有人敢保证,汲黯不会给颜异小鞋穿。
同样的道理,法家也不敢冒险。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很多士大夫名士,并不怕得罪皇帝。
得罪了皇帝,皇帝还能把他吃了不成?
作为文学之士,本身并没有实权的士大夫,只要不去辱骂皇帝或者密谋诅咒刘氏祖宗,谋反什么的,皇帝顶多将之赶出长安,赶回家种田。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少博士,根本不在乎这个。
相反,这可能还是一种荣誉——被皇帝赶回家种田,这证明了俺直言上谏,干冒天颜,也要坚持真理、正义的伟大人格。
更证明了俺忠贞不屈,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的优良品德。
真真是如今刷粉上V的不二捷径。
譬如,前几年,那位被赶回家种田的辕固生,如今在他老家已是声名鹊起,为郡国乡里敬重,天下人敬仰的名士。
他甚至得到了当今天下,最受人尊崇和敬仰的大名士,诸子百家所共同尊敬的大学问家,当代《尚书》传人,执天下话语权牛耳的第一大V,济南人伏生的慰问,伏生还特许辕固生可以登门拜访,授辕固生《尚书》。
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誉啊!
要知道,哪怕是孔子的嫡系后代,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册封的奉祀君孔滕跟孔滕的儿子孔忠,也没有得到伏生的认可,得以传授《尚书》。
直到十几年后,现在在家种田的孔安国,才得到伏生的儿子的认可,被授予《尚书》。
就算是如今的当朝三公,御史大夫晁错,初入仕途时,也是靠的伏生的认可,得以沾光,授为《尚书》博士,才得以进入仕途。
当今之世,伏生就是最大的学阀兼学霸。
顺便说一句,此时《尚书》并非是儒家的独享的经典。
它是诸子百家共同认可和尊崇的先王著作,与《易经》一样,有着超然的地位。
《尚书》跟儒家的关系,可能是孔子曾经编篡和整理过。
但这并不说,孔子整理过,就是儒家的了。
儒家,也还没有这么不要脸跟没节操。
博士们不怕皇帝,但却怕那些执掌了权柄,尤其是汲黯这样年富力强,前途光明的巨头。
旁的不说,汲黯只要稍微的跟下面的人暗示暗示。
保证,会有很多人愿意为了讨好汲黯,而来为难甚至打压博士官们。
为难跟打压,或者不算什么。
但,可怕的是,人家干不掉你,奈何不了你,但拿你的门人弟子亲朋好友出气。
所以,很多学者跟文人,敢跟皇帝唱对台戏,却不敢跟权臣唧唧歪歪。
因为,惹恼了皇帝,无非回家种田嘛。
对博士们来说,他们来长安当博士,只是来镀金的,回家种田就种田,甚至很多人,更喜欢在老家当学阀,而不是在长安当博士。
但,若是得罪了权臣,尤其是某些没节操没下限的权臣,那就要悲剧了。
人家既然没节操没下限,那么专门走下三路,盯着自己的门人弟子跟亲朋上措施,也就合情合理了。
于是,在沉吟片刻,思索过后,博士们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皇帝在自己的地盘继续掺沙子的举动。(未完待续。)
PS: 今天还有2更,起码6000字
而后知’之意,乃意欲令士子知天下事物本来之面貌,明其根本,然后以诚意正其本心。修其身!”刘彻只好扯起虎皮,忽悠起来:“既是要明其根本,以朕看来,少府及大农诸司曹令丞,当是再合适不过的授课人选了,而少府丞臣毅,温文尔雅,知礼守节,向为朕之肱骨,朕意以其为太学格物教授。卿等当可无虑也!”
博士们互相看了一眼。
少府丞比千石,是少府衙门里仅次于少府将作大匠的最高官僚。
但汉家制度,九卿诸令之下,一般只设两丞或者两中丞。有的衙门甚至只有一丞,独少府有六丞。
只是因为少府实在太庞大了,下属的部门太多了。
仅设一个两个副手的话,就算是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于是,设六丞来辅佐少府,管理这庞大的皇家机构跟庄园作坊。
这位被天子点名的少府丞。博士们并不陌生。
因为他也是自己人。
更是黄老派为数不多的年轻俊杰——相比现在动不动就六七十岁的黄老巨擘,今年才堪堪五十岁不到的成毅,真真是年富力强!
更重要的是,这位少府丞,还是现在天子心腹,尚书令汲黯的仕途引路人。
谁不知道,当初就是此人慧眼如炬,果断无比,毅然向当时还只是皇子的今上举荐了汲黯。
汲黯至今奉成毅如父兄,一如当年北平文侯侍奉安国武候及安国武侯夫人一般。
每次下朝,汲黯首先都要去成毅府邸请安,然后才会回家。
每逢休沐,更是跟儿子一样,前去成毅府邸,陪同成毅说话聊天。
哪怕是现在,汲黯官职越来越高,权柄越来越大,也依旧如故。
以至于此事传扬天下,成为佳话,甚至有成为典故的可能——现在,民间就有将张苍汲黯,相提并论,认为是忠义相继,知恩图报的代名词和最佳榜样。
因此,当刘彻提出让成毅去主持教授格物课程时,没有人愿意出头反对!
开什么玩笑?
谁敢得罪汲黯这样的巨头?
不要命了吗?
人家是尚书令,执掌的就是一切上奏天子的公文跟奏疏,并且负责整理和汇报天下郡国事务,朝臣杂务。而且,有迹象表明,天子在未来会不断的增加尚书令跟尚书衙门的权柄,极有可能未来尚书令将取代大行或者典属国这样的摆设九卿,成为一个全新的实权九卿。
得罪了他,就不怕汲黯记小本本,然后来个秋后算账吗?
即使汲黯本人是个君子,不会公报私仇。
但下面的人呢?
更何况,若是跳出来反对这个任命,更有可能挑起两个大学派之间的直接对峙。
反对成毅=反对汲黯=对抗黄老派=挑起黄老VS本派的战争,更有可能波及池鱼。
譬如说,儒家现在的未来跟期望——颜异就是汲黯的属下。
若是儒家跳出来唱对台戏,没有人敢保证,汲黯不会给颜异小鞋穿。
同样的道理,法家也不敢冒险。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很多士大夫名士,并不怕得罪皇帝。
得罪了皇帝,皇帝还能把他吃了不成?
作为文学之士,本身并没有实权的士大夫,只要不去辱骂皇帝或者密谋诅咒刘氏祖宗,谋反什么的,皇帝顶多将之赶出长安,赶回家种田。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少博士,根本不在乎这个。
相反,这可能还是一种荣誉——被皇帝赶回家种田,这证明了俺直言上谏,干冒天颜,也要坚持真理、正义的伟大人格。
更证明了俺忠贞不屈,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的优良品德。
真真是如今刷粉上V的不二捷径。
譬如,前几年,那位被赶回家种田的辕固生,如今在他老家已是声名鹊起,为郡国乡里敬重,天下人敬仰的名士。
他甚至得到了当今天下,最受人尊崇和敬仰的大名士,诸子百家所共同尊敬的大学问家,当代《尚书》传人,执天下话语权牛耳的第一大V,济南人伏生的慰问,伏生还特许辕固生可以登门拜访,授辕固生《尚书》。
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誉啊!
要知道,哪怕是孔子的嫡系后代,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册封的奉祀君孔滕跟孔滕的儿子孔忠,也没有得到伏生的认可,得以传授《尚书》。
直到十几年后,现在在家种田的孔安国,才得到伏生的儿子的认可,被授予《尚书》。
就算是如今的当朝三公,御史大夫晁错,初入仕途时,也是靠的伏生的认可,得以沾光,授为《尚书》博士,才得以进入仕途。
当今之世,伏生就是最大的学阀兼学霸。
顺便说一句,此时《尚书》并非是儒家的独享的经典。
它是诸子百家共同认可和尊崇的先王著作,与《易经》一样,有着超然的地位。
《尚书》跟儒家的关系,可能是孔子曾经编篡和整理过。
但这并不说,孔子整理过,就是儒家的了。
儒家,也还没有这么不要脸跟没节操。
博士们不怕皇帝,但却怕那些执掌了权柄,尤其是汲黯这样年富力强,前途光明的巨头。
旁的不说,汲黯只要稍微的跟下面的人暗示暗示。
保证,会有很多人愿意为了讨好汲黯,而来为难甚至打压博士官们。
为难跟打压,或者不算什么。
但,可怕的是,人家干不掉你,奈何不了你,但拿你的门人弟子亲朋好友出气。
所以,很多学者跟文人,敢跟皇帝唱对台戏,却不敢跟权臣唧唧歪歪。
因为,惹恼了皇帝,无非回家种田嘛。
对博士们来说,他们来长安当博士,只是来镀金的,回家种田就种田,甚至很多人,更喜欢在老家当学阀,而不是在长安当博士。
但,若是得罪了权臣,尤其是某些没节操没下限的权臣,那就要悲剧了。
人家既然没节操没下限,那么专门走下三路,盯着自己的门人弟子跟亲朋上措施,也就合情合理了。
于是,在沉吟片刻,思索过后,博士们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皇帝在自己的地盘继续掺沙子的举动。(未完待续。)
PS: 今天还有2更,起码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