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曲尽星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进入将军府做了录事参军,生活一下子繁忙起来,有许多具体的实务还要慢慢熟悉,石敬中虽然在北平原接受为期不短的学习,一时之间也还是不能娴熟自如。不过日子过得也充实,不像靖康的官场,小吏进了官府,相当一段时间都是独行侠,还要辛苦巴结各个主官,来度过这一段危险期。在东夏,上下好像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上了差,没有说哪个主官让你给他泡壶茶,整理桌面,便是军府长史,也总是一早排队打一竹筒水,石敬中有次伸手,想替他把水打回来,长史还很反感,张口就是一句调侃:“你要是替我穿裤子,我不是光屁股了吗。”
几天过去了,日子过得充实而难忘。
石敬中束发起就闻名乡里,是有名的才子,及至年长,州县都有才名,自己也不免自恃,这几年修身为学,才识更是一日千里,然而到了东夏,便是被张铁头请进府做了录事参军,也不算人物,然而不知为何,他却没有埋没之感,看着这镇守府中几乎没有闲人,个个善操实务,生怕自己被轻视,因而也一样跟着节奏,勤于手边上的事。与北方土扈特人打仗,北平原就是东夏的大后方,粮食军械操办数量极大,石敬中也被用于操办转运。不操办不知道东夏的底蕴,不操办不知道北平原对于货物的吞吐量,多少万石粮食,多少布匹,多少成衣,往往几日功夫就能筹备出来,据说现在准备的一批是附加的,要送去腊风川,用来安抚投降的林中部族。
《猛虎嗅牡丹》一画已经被刊印出来,为了更加吸引普通人,被工笔画师多填了颜色,作为原作者,张铁头特意送了一份精裱的给石敬中,一来让他为念,二来让他看看,这画有无问题。
画的下边还用隶书作了直白的说明,用以向军民解释这画的含义,便是他作画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人家都挖掘了出来。
石敬中摊开画,一阵心潮起伏。
东夏不遗余力开启民智,教化军民,这在他看来,匪夷所思了。
这雅将?
不应该是将领们的一点文质和浪漫吗?
发给军民,难道指望他们都来做雅将?历朝历代,没有统治者希望自己的百姓掌握文化的力量,有了文化,就难治理,就找你的错处,就知道怎么反抗,石敬中甚至自己都亲身经历过,上郡有一拨土匪,后来向官府投诚,官府把不识字的都收编了,却把里头几个读书人抓起来给杀了。
这东夏给了底层人智慧,不是在放虎出笼吗?
想是这么想的,不过手边就有大夏律在读,他心里好佩服,敢放虎的人,会是些什么人呢?他想着把画送给博骨律太岁,正好来到已经安顿好了,也要给博骨律太岁写封书信,让这位原本是同族的乡党至交放心,正好一并让邮邸捎上。把画放到手边,摊开笔墨,他就洋洋洒洒写起书信。
这信告诉一声自己“安顿尚好”极简单,但是心里想说的却很多,就在信里说予博骨律太岁知道。
他听说东夏开了邮邸,不光官府公文传递快,军民都可以寄信寄物,能给快到两三天就能到北平原分发一空,却不大信,故意在信尾要求博骨律太岁一见信就写回信,以此判断邮邸送信的速度。
写完信,寄发出去回来,发现府中静悄悄的,尚不知怎么回事,靠近一个边厅,才知道转运使杨涟亭来了,正要求加派士兵护送押运,长史把官吏集中起来坐议,他连忙钻进去,见上头坐着一个生面孔正在看他,立刻歉意地点一下头,缩后头了。透过缝隙,他打量这位官员,见他红脸膛,脸上风霜痕迹很重,觉得这是个从底层爬起来的官员,很有可能是开国人物,顿时多了一些敬佩。
尤其是来人顶着两只黑眼圈,更让他相信,转运太繁忙了,他经常熬夜,太过劳累。
府中坐议片刻,那杨涟亭就说话了。
他相貌像农民出身的,但说起话来却不像,要知道在东夏,泥腿子出身的官员很多,虽然官府督促他们读书学习,他们也已经今非昔比,但往往还带点泥腿子味道,比方说一起吃饭,看你掉渣,他眼神就古怪,甚至会很直接,大声提醒说:“可别浪费粮食呀。”但在杨涟亭身上,这些朴实中的俗气已经找不见了,他操着字正腔圆的北平原口音,遣词说话很得体,甚至有官话的口气。
他说:“最近与靖康有点摩擦,靠靖康的不少村落因为界定不清,一些人接到靖康官府的文书,出头驱赶我们东夏的遣员,还不交粮,按说这是地方上的事,但我还是与张将军交换了意见,抽调一些将士,对那些地痞无赖作个清扫,由我亲自来办,以免其它人不够重视或者不讲方略,激起事端。”
石敬中点了点头,但心里却在想:眼下转运繁忙,几个村落有这样的小事,你怎么都要自己出马呢?
再说,这真不是你该管的呀。
他是新来乍到,加上对杨涟亭有敬佩之心,对自己的质疑也不坚定,只是抽了簪笔,当成想法记下来。
紧接着,杨涟亭又说:“大批的物资不要一下运上去,加派人手,该加派加派,但是最好不要一下运上去,军队是在往北走的,一下运送上去,不还加重了军队的负担吗?我们应该找个地方囤积起来,派人把守好。”
有人提出异议说:“不一下送上去,在城里囤积是个问题,府库都是满的。要不运送上去,到渔阳,由渔阳那边接手。”
&nbs... -->>
进入将军府做了录事参军,生活一下子繁忙起来,有许多具体的实务还要慢慢熟悉,石敬中虽然在北平原接受为期不短的学习,一时之间也还是不能娴熟自如。不过日子过得也充实,不像靖康的官场,小吏进了官府,相当一段时间都是独行侠,还要辛苦巴结各个主官,来度过这一段危险期。在东夏,上下好像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上了差,没有说哪个主官让你给他泡壶茶,整理桌面,便是军府长史,也总是一早排队打一竹筒水,石敬中有次伸手,想替他把水打回来,长史还很反感,张口就是一句调侃:“你要是替我穿裤子,我不是光屁股了吗。”
几天过去了,日子过得充实而难忘。
石敬中束发起就闻名乡里,是有名的才子,及至年长,州县都有才名,自己也不免自恃,这几年修身为学,才识更是一日千里,然而到了东夏,便是被张铁头请进府做了录事参军,也不算人物,然而不知为何,他却没有埋没之感,看着这镇守府中几乎没有闲人,个个善操实务,生怕自己被轻视,因而也一样跟着节奏,勤于手边上的事。与北方土扈特人打仗,北平原就是东夏的大后方,粮食军械操办数量极大,石敬中也被用于操办转运。不操办不知道东夏的底蕴,不操办不知道北平原对于货物的吞吐量,多少万石粮食,多少布匹,多少成衣,往往几日功夫就能筹备出来,据说现在准备的一批是附加的,要送去腊风川,用来安抚投降的林中部族。
《猛虎嗅牡丹》一画已经被刊印出来,为了更加吸引普通人,被工笔画师多填了颜色,作为原作者,张铁头特意送了一份精裱的给石敬中,一来让他为念,二来让他看看,这画有无问题。
画的下边还用隶书作了直白的说明,用以向军民解释这画的含义,便是他作画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人家都挖掘了出来。
石敬中摊开画,一阵心潮起伏。
东夏不遗余力开启民智,教化军民,这在他看来,匪夷所思了。
这雅将?
不应该是将领们的一点文质和浪漫吗?
发给军民,难道指望他们都来做雅将?历朝历代,没有统治者希望自己的百姓掌握文化的力量,有了文化,就难治理,就找你的错处,就知道怎么反抗,石敬中甚至自己都亲身经历过,上郡有一拨土匪,后来向官府投诚,官府把不识字的都收编了,却把里头几个读书人抓起来给杀了。
这东夏给了底层人智慧,不是在放虎出笼吗?
想是这么想的,不过手边就有大夏律在读,他心里好佩服,敢放虎的人,会是些什么人呢?他想着把画送给博骨律太岁,正好来到已经安顿好了,也要给博骨律太岁写封书信,让这位原本是同族的乡党至交放心,正好一并让邮邸捎上。把画放到手边,摊开笔墨,他就洋洋洒洒写起书信。
这信告诉一声自己“安顿尚好”极简单,但是心里想说的却很多,就在信里说予博骨律太岁知道。
他听说东夏开了邮邸,不光官府公文传递快,军民都可以寄信寄物,能给快到两三天就能到北平原分发一空,却不大信,故意在信尾要求博骨律太岁一见信就写回信,以此判断邮邸送信的速度。
写完信,寄发出去回来,发现府中静悄悄的,尚不知怎么回事,靠近一个边厅,才知道转运使杨涟亭来了,正要求加派士兵护送押运,长史把官吏集中起来坐议,他连忙钻进去,见上头坐着一个生面孔正在看他,立刻歉意地点一下头,缩后头了。透过缝隙,他打量这位官员,见他红脸膛,脸上风霜痕迹很重,觉得这是个从底层爬起来的官员,很有可能是开国人物,顿时多了一些敬佩。
尤其是来人顶着两只黑眼圈,更让他相信,转运太繁忙了,他经常熬夜,太过劳累。
府中坐议片刻,那杨涟亭就说话了。
他相貌像农民出身的,但说起话来却不像,要知道在东夏,泥腿子出身的官员很多,虽然官府督促他们读书学习,他们也已经今非昔比,但往往还带点泥腿子味道,比方说一起吃饭,看你掉渣,他眼神就古怪,甚至会很直接,大声提醒说:“可别浪费粮食呀。”但在杨涟亭身上,这些朴实中的俗气已经找不见了,他操着字正腔圆的北平原口音,遣词说话很得体,甚至有官话的口气。
他说:“最近与靖康有点摩擦,靠靖康的不少村落因为界定不清,一些人接到靖康官府的文书,出头驱赶我们东夏的遣员,还不交粮,按说这是地方上的事,但我还是与张将军交换了意见,抽调一些将士,对那些地痞无赖作个清扫,由我亲自来办,以免其它人不够重视或者不讲方略,激起事端。”
石敬中点了点头,但心里却在想:眼下转运繁忙,几个村落有这样的小事,你怎么都要自己出马呢?
再说,这真不是你该管的呀。
他是新来乍到,加上对杨涟亭有敬佩之心,对自己的质疑也不坚定,只是抽了簪笔,当成想法记下来。
紧接着,杨涟亭又说:“大批的物资不要一下运上去,加派人手,该加派加派,但是最好不要一下运上去,军队是在往北走的,一下运送上去,不还加重了军队的负担吗?我们应该找个地方囤积起来,派人把守好。”
有人提出异议说:“不一下送上去,在城里囤积是个问题,府库都是满的。要不运送上去,到渔阳,由渔阳那边接手。”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