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zw19.com,大道修行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乙亥日那一天,周武王在嵩山之上举行封禅大礼。周武王克商为甲子日,乙亥日即为克商后第十二天。选择这一天举行大礼,有着巫术上的考虑,因为“十二”正是一年的月数,象征着天道的循环走完一圈,新的周期开始了。(如果再从日子的干支角度考虑的话,我们还可以看到,乙亥这一天的日干为乙木,日支为亥水,五行中水能生木,日支生干,也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周武王克商时选择的甲子日,同样是甲木为日干,子水为日支,支生干而水生木。据“五德终始”之说,周为火德,而这两个周王朝开国关系密切的日子又均是木旺之日,选择这样的日子,是不是已经暗含着借木生火的巫术含义?)
2、王望三方。
武王站在中岳嵩山之巅,背临北方的黄河,居高临下眺望着东、南、西三方,展现他君临天下的威仪。这个仪式就是后来传说中的“封禅”之礼。据《尚书。尧典》,舜当年接受尧帝的禅让后,就跑到东边的泰山上“望秩于山川”。周武王灭商之后,觉得自己取代纣王统治也是替天行道,顺应天命,因此也举行了这个礼仪。
3、王祀于太室,降。
武王在嵩山的太室山上祭祀享神。神灵降临。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太室的主峰称为“峻极峰”,“峻极”一句正是出自于《诗经。嵩高》中的“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山高则通天,因此此处正是祭祀神灵的好地方。“降”即“降神”,《嵩高》中紧接着就说“惟岳降神。”“祀”在古代并不是泛指所有的祭祀,它具体的操作是用一个小孩来做通神的灵媒,这个灵媒叫做“尸”,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据说周武王伐商的时候,就在军前抬出文王的“尸”来保佑自己出师大吉,《天问》中说“载尸集战,何所急”,《周易》中的《师》卦也说“师或舆尸”,指的都是这件事情。根据下文,武王此时所要祭祀的神灵,正是他死去的父亲周文王。因此,随后的一个“降”字,表示文王的灵魂成功地附体到了灵媒身上。
4、“天亡佑?”
武王于是向父亲(也就是尸,灵媒)询问:“亲爱的父亲啊,天帝他老人家会保佑我们的王朝吗?”类似的祈请语气在古代的问卜之辞中非常多见,如王家台秦简中的卜筮文献中就有“昔者殷王贞卜:‘其邦尚毋有咎?’……巫咸占之曰:不吉。”甲骨文卜辞中也经常可以见到“王受佑?”、“王受有佑?”这样的句子。可见受不受上天保佑,是所有天子迫切需要证明的事情。
5、王衣祀于不显考。
武王接着给他天帝身边毫不显眼的父王之灵送上了华丽的衣服。“衣”在甲骨卜辞中是一种出现频率甚高的巫礼,但它具体操作起来究竟是什么样子,没人能说得清楚。据铭文的上下文意推断,这种“衣”礼可能是给文王之灵附体的灵媒穿上华丽的衣服,相当于我们现在给死人烧纸钱纸衣纸马纸冰箱和纸iphone4的作用,是一种取悦于鬼神的做法。“不显”就是不起眼,也作“丕显”,有人认为是“英明”之意,其实这是对古代祭祀风俗的不了解。文王之灵只不过是奔走侍奉天帝的卑微奴仆而已,西周铭文中就有“天子厥顺福,克奔走上下帝”之语,《诗经。文王》则说:“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论衡》也记载:周公向天祈祷时就说曰“予……多才多艺,能事鬼神。”试问武王怎么敢在天帝面前称赞自己的亡父英明呢?文王死后能够在天帝手下当差,已经是周人心目中一项莫大的荣耀,而武王给自己的亡父送衣服,则是跟他在拐弯抹角打听天帝对取代商朝一事的看法呢!
6、“文王事喜上帝。文王监在上,不显王作眚,不肆王作康,不克!’”
(被附身的“尸”向武王转述文王的回答)“文王在天上很讨天帝他老人家的喜欢,所以他会在天上罩着你的,不过他也警告说:‘姬发我儿啊,在上帝眼里你只是一个卑微弱小的人王罢了,你若是胡搞瞎搞,放荡妄为,会惹他老人家生气,这种败家亡国的事情万万不可做!’”
不显即卑微,不肆即不力,(不显不肆=不三不四?呵呵),句中的“作眚”和“作康”,都是干坏事的意思,“眚”就是《周易》中的“迷复,凶,有灾眚”,而“康”就是《离骚》中的“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历史上亡国之君,往往都是栽在了“作眚”和“作康”上,所以文王在句末着重告诫道:“不克(可)!”
7、讫衣王祀。
给文王尸主送衣服的程序就这样走完了。“讫”即结束之意。“衣王祀”,就是给文王的尸主穿衣服。一望一问一送一答之后,当日的封禅大典就这样结束。
8、丁丑,王飨。大宜。
丁丑日,(乙亥日封禅大典之后两天),武王大宴群臣,杀牛宰羊,给所有的有功之臣都分了块祭肉。“飨”即宴请,“宜”是一种祭礼,从字形上看,可能是向有功之臣“赐胙”(分祭肉)的一种礼仪。《左传。襄公九年》中就记载周天子给齐桓公分过祭肉“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为什么齐桓公可以分到祭肉?因为他尊王攘夷,在那个天子失势的时代,对于周室已经算是大功一件,其功劳不亚于那些帮助武王灭商开国的功臣。
9、王降。“无丧爵覆壶!”
武王屈尊降临宴会,举杯道:“弟兄们,杯中酒,干!谁要是打翻了杯杯盏盏的,看我怎么收拾他!”后四字历来解释不一,姑且臆测为“丧爵(覆)复壶”,以待方家指正。
10、唯朕有庆,敏扬王休于尊帛。
这一段是天亡簋的器主自述,他说“我很荣幸(有庆)地在武王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分到了一块祭肉,还和武王一起喝过酒!真是太令人激动了,武王万岁!我要把这件光荣的事情刻于金簋,书之竹帛,让后世子孙们都能分享我的荣耀!”
; 乙亥日那一天,周武王在嵩山之上举行封禅大礼。周武王克商为甲子日,乙亥日即为克商后第十二天。选择这一天举行大礼,有着巫术上的考虑,因为“十二”正是一年的月数,象征着天道的循环走完一圈,新的周期开始了。(如果再从日子的干支角度考虑的话,我们还可以看到,乙亥这一天的日干为乙木,日支为亥水,五行中水能生木,日支生干,也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周武王克商时选择的甲子日,同样是甲木为日干,子水为日支,支生干而水生木。据“五德终始”之说,周为火德,而这两个周王朝开国关系密切的日子又均是木旺之日,选择这样的日子,是不是已经暗含着借木生火的巫术含义?)
2、王望三方。
武王站在中岳嵩山之巅,背临北方的黄河,居高临下眺望着东、南、西三方,展现他君临天下的威仪。这个仪式就是后来传说中的“封禅”之礼。据《尚书。尧典》,舜当年接受尧帝的禅让后,就跑到东边的泰山上“望秩于山川”。周武王灭商之后,觉得自己取代纣王统治也是替天行道,顺应天命,因此也举行了这个礼仪。
3、王祀于太室,降。
武王在嵩山的太室山上祭祀享神。神灵降临。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太室的主峰称为“峻极峰”,“峻极”一句正是出自于《诗经。嵩高》中的“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山高则通天,因此此处正是祭祀神灵的好地方。“降”即“降神”,《嵩高》中紧接着就说“惟岳降神。”“祀”在古代并不是泛指所有的祭祀,它具体的操作是用一个小孩来做通神的灵媒,这个灵媒叫做“尸”,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据说周武王伐商的时候,就在军前抬出文王的“尸”来保佑自己出师大吉,《天问》中说“载尸集战,何所急”,《周易》中的《师》卦也说“师或舆尸”,指的都是这件事情。根据下文,武王此时所要祭祀的神灵,正是他死去的父亲周文王。因此,随后的一个“降”字,表示文王的灵魂成功地附体到了灵媒身上。
4、“天亡佑?”
武王于是向父亲(也就是尸,灵媒)询问:“亲爱的父亲啊,天帝他老人家会保佑我们的王朝吗?”类似的祈请语气在古代的问卜之辞中非常多见,如王家台秦简中的卜筮文献中就有“昔者殷王贞卜:‘其邦尚毋有咎?’……巫咸占之曰:不吉。”甲骨文卜辞中也经常可以见到“王受佑?”、“王受有佑?”这样的句子。可见受不受上天保佑,是所有天子迫切需要证明的事情。
5、王衣祀于不显考。
武王接着给他天帝身边毫不显眼的父王之灵送上了华丽的衣服。“衣”在甲骨卜辞中是一种出现频率甚高的巫礼,但它具体操作起来究竟是什么样子,没人能说得清楚。据铭文的上下文意推断,这种“衣”礼可能是给文王之灵附体的灵媒穿上华丽的衣服,相当于我们现在给死人烧纸钱纸衣纸马纸冰箱和纸iphone4的作用,是一种取悦于鬼神的做法。“不显”就是不起眼,也作“丕显”,有人认为是“英明”之意,其实这是对古代祭祀风俗的不了解。文王之灵只不过是奔走侍奉天帝的卑微奴仆而已,西周铭文中就有“天子厥顺福,克奔走上下帝”之语,《诗经。文王》则说:“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论衡》也记载:周公向天祈祷时就说曰“予……多才多艺,能事鬼神。”试问武王怎么敢在天帝面前称赞自己的亡父英明呢?文王死后能够在天帝手下当差,已经是周人心目中一项莫大的荣耀,而武王给自己的亡父送衣服,则是跟他在拐弯抹角打听天帝对取代商朝一事的看法呢!
6、“文王事喜上帝。文王监在上,不显王作眚,不肆王作康,不克!’”
(被附身的“尸”向武王转述文王的回答)“文王在天上很讨天帝他老人家的喜欢,所以他会在天上罩着你的,不过他也警告说:‘姬发我儿啊,在上帝眼里你只是一个卑微弱小的人王罢了,你若是胡搞瞎搞,放荡妄为,会惹他老人家生气,这种败家亡国的事情万万不可做!’”
不显即卑微,不肆即不力,(不显不肆=不三不四?呵呵),句中的“作眚”和“作康”,都是干坏事的意思,“眚”就是《周易》中的“迷复,凶,有灾眚”,而“康”就是《离骚》中的“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历史上亡国之君,往往都是栽在了“作眚”和“作康”上,所以文王在句末着重告诫道:“不克(可)!”
7、讫衣王祀。
给文王尸主送衣服的程序就这样走完了。“讫”即结束之意。“衣王祀”,就是给文王的尸主穿衣服。一望一问一送一答之后,当日的封禅大典就这样结束。
8、丁丑,王飨。大宜。
丁丑日,(乙亥日封禅大典之后两天),武王大宴群臣,杀牛宰羊,给所有的有功之臣都分了块祭肉。“飨”即宴请,“宜”是一种祭礼,从字形上看,可能是向有功之臣“赐胙”(分祭肉)的一种礼仪。《左传。襄公九年》中就记载周天子给齐桓公分过祭肉“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为什么齐桓公可以分到祭肉?因为他尊王攘夷,在那个天子失势的时代,对于周室已经算是大功一件,其功劳不亚于那些帮助武王灭商开国的功臣。
9、王降。“无丧爵覆壶!”
武王屈尊降临宴会,举杯道:“弟兄们,杯中酒,干!谁要是打翻了杯杯盏盏的,看我怎么收拾他!”后四字历来解释不一,姑且臆测为“丧爵(覆)复壶”,以待方家指正。
10、唯朕有庆,敏扬王休于尊帛。
这一段是天亡簋的器主自述,他说“我很荣幸(有庆)地在武王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分到了一块祭肉,还和武王一起喝过酒!真是太令人激动了,武王万岁!我要把这件光荣的事情刻于金簋,书之竹帛,让后世子孙们都能分享我的荣耀!”